游戲中恐龍的遭遇濃縮了人與自然的博弈

說一句本周是恐龍周一點也不過分吧,人氣游戲《方舟:生存進化》手游版提前登陸全球,周末還有國內搶先上線的《侏羅紀世界2》,對于恐龍控小爆哥來說實在幸福不過了。說來也是奇妙,當同齡人熱衷于高達這類蘿卜機甲時,自己卻對這些鐵塊頭無甚興趣。得益于日本特攝片的影響,反倒喜歡上穿著奇怪皮套的怪獸們,這其中“影史怪獸之王”哥斯拉自然成為小爆哥最為鐘情的對象。

然而,但凡是恐龍形態(tài)生物異常地出現(xiàn)在當下人類居住范圍內,其背后總會帶有環(huán)境問題和人性拷問的情節(jié),像哥斯拉就是因為輻射污染的海域問題而現(xiàn)身,又或是強行被人類吵醒休眠,加班對抗其他怪獸。

作為地球億年前的霸主,恐龍身上的研究價值和與生俱來的攻擊性,成為利益和危險的兩面,對人類的吸引力趨于無窮大,因此在小爆哥看來,影視、文學和游戲作品中恐龍的遭遇,無疑可視為人類與自然博弈的縮影。

小時候因為《數碼寶貝》動畫的熱播,學校小賣部的電子寵物機賣得尤為火爆,簡單的像素點陣圖形構造出小恐龍從蛋孵化到成長為完全體的全過程。寵物機的核心玩法為“飼育”,大多都提供喂食、洗澡、睡覺等生活指令,就像侏羅紀電影里人類飼養(yǎng)員對恐龍們所做的一樣,是一種手段較為溫和的征服與統(tǒng)治念頭。而高級一點的寵物機還有戰(zhàn)斗指令,甚至支持同款機型間的面對面PVP,仿佛飼育的終點就是為了尋找戰(zhàn)斗的快感,游戲中的恐龍終究躲不過發(fā)揮攻擊性特長的宿命。

如果說寵物機是溫柔的陷阱,那么更多時候游戲中人類與恐龍的對抗來得更為直接。從個體實力來看,恐龍占據著絕對優(yōu)勢,但絕大部分游戲的人類一方都擅長以人數和智慧來碾壓對手,前者體現(xiàn)在史前背景的求生游戲,后者則是更為經典的蒸汽機械與肉體的碰撞,從這點來看與人類踏足、征服自然的方式并無二致。

一開頭小爆哥說了自己不喜歡高達機甲,主要是機體形狀還是偏向人形,不太符合小爆哥的喜好,但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機械與生物的結合。天知道最早是哪位高人浮現(xiàn)出“生物機械化”的年頭,那他一定是個瘋狂的危險分子!將血肉之軀與冰冷機械強行拆合的做法實在太過反人類,但對于游戲行業(yè)來說,這確實是個令人腎上腺激素驟增的絕妙想法。

大自然造就的美妙軀體和人工痕跡強烈的工業(yè)產品,強烈的反差卻在形成成品的一刻尤為和諧統(tǒng)一,在游戲中它可以是這樣的:
▲GBA末期神作《Mother3》

▲庫雷惑星龍族帝國陸上強襲部隊——太刀風!

▲《地平線:黎明時分》

▲《變形金剛:塞伯坦隕落》

即便僥幸沒慘遭毒手,也會像《紅色警戒2:尤里的復仇》那樣難逃被心控的命運。

最后我們來說說本周推出手游版的《方舟:生存進化》,游戲講述著一群男女從岸邊醒來后,發(fā)現(xiàn)自己身處于一個滿是恐龍的神秘島嶼“ARK”,還來不及思考,玩家們便需要通過合作、競技來獲取生活必需品。任憑你是打獵、收獲、種植,還是建造、科研、調查,抵抗在玩家面前的是酷熱白晝、冰冷夜晚,還有危險的遠古生物!

《方舟:生存進化》的最大亮點在于多達80余種的可馴服、飼育的遠古生物,其中相當一部分就是恐龍。玩家可利用他們來跨越海陸空甚至進入地下世界,就像23年前《高橋名人之大冒險島2》一樣。

可惜的是,這類生存游戲注定無法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恐龍除了成為坐騎、寵物外,更是食物和玩家間對戰(zhàn)的籌碼……每每這時候,小爆哥就想怎么沒有突然天降個大腳丫一下粉碎游戲中的人類文明,也算出了口惡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