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在結構設計中的應用

如果你上網(wǎng)查“碳纖維的應用”,千篇一律的給你寫,輕呀,結實呀,漂亮呀等等,所以我不講這些廢話,咱也別講英文呀,縮寫之類沒營養(yǎng)的玩意,寫寫我們在設計一款產品中,結構上碰上的問題。
對于一些高級產品的設計,碳纖維的使用,實在太有用了,這也算是這個項目中,我們學到最有用的知識點。
我要講幾個事:
1,強度
2,對比鋼
4,膠水
5,加工
以前,不知道從哪個笨蛋那聽來,鋼筋混凝土為什么結實,因為鋼筋抗拉,水泥抗壓,這就純粹胡說八道。
最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成本低,這才是根本,鋼筋混凝土永遠比不上銅墻鐵壁,拿個方鋼砸你們家墻試試,一定是墻壞。
因為,鋼是各向同性材料。
而碳纖維板,是各向異性材料。釣魚線,你拉不斷,想打成卷,太容易了,這就叫不同方向,性能不同,它抗拉不抗彎。“各向異性”是這么個意思。
碳纖維絲,就是這么個東西。
碳纖維板是什么呢,就是鋼筋混凝土,纖維絲,你把它當成鋼筋,混凝土,它換成了樹脂,這個詞叫“預侵料”。
如果沒有混凝土,所有強度,都只能計算鋼筋的抗拉強度,由于摻雜了混凝土,比如一半鋼筋,一半混凝土,當然抗拉,只有純鋼筋的一半。(這句話不太嚴謹,應該還有混凝土的強度)
所以,纖維板的抗拉,必然不如纖維絲。但仍然遠遠高于樹脂。
不銹鋼的屈服強度是200Mpa,鐵的屈服強度是235Mpa,纖維絲有多少?
沒有屈服強度,這又是前面的各向同性,各向異性材料的概念,只有各向同性材料,才有屈服強度,纖維是只有抗拉強度,沒有屈服,但如果單純考慮抗拉,咱可以把金屬的屈服,當作抗拉,纖維絲的抗拉強度達到4500Mpa,是鋼的20倍。(咱先不考慮品牌呀,規(guī)格什么的)你只要記住從抗拉這點上看,纖維絲巨牛無比。
碳纖維板,由于添加了樹脂(摻糖兌水的意思),抗拉強度大幅下降,但仍然能很輕易的達到鋼鐵的10倍。
但密度,只有鋼的1/5,鋁的一半(方便你記憶,這只是個約數(shù),根據(jù)樹脂的百分比,這還不一樣)
知道它好在哪了?
然后咱再說糟點,抗彎
因為它只是魚線,幾乎沒有什么所謂的抗彎,別的行家跟我講,我們甚至可以只看樹脂的抗彎,而完全忽略碳纖維的抗彎,樹脂的抗彎有多少?它只有鋼的1/3。
明白要點了嗎?
假設你要應用碳纖維材料去制作什么什么產品,必須要把它的抗拉性能應用進去,因為如果你不使用它的抗拉性能,就像有人用固態(tài)硬盤當作存儲器,而不用于C盤一樣暴殄天物。
為什么要說膠水,因為這是個很容易忽略的地方。
查來環(huán)氧樹脂結構膠很適合碳纖維,我們做技術的,不能光看它“適合不適合某某材料”這種空洞的描述。
要看參數(shù),我們看了各種膠,能達到30Mpa剪切的已經很了不起了,30Mpa,纖維絲是4500Mpa,如果用膠水,就等于把4500Mpa,人為的降低到30,降低到鐵的1/8,所以能用膠水嗎?
當你做產品的時候,主要使用的,就是碳纖維的抗拉強度,那你用膠水去固定就是非常250的操作。
內裂,這是從同行那聽來,讓我腦筋跳起多高、心驚肉跳的拍桌子(我們設計都做完了,幾萬的成本都預算出去了,竟然還有這種事,所有沉孔都不能搞了,豈不是設計完蛋了)
沉孔,等于將纖維絲的一部分切斷,沉入的部分,剛好是纖維絲斷開的地方,做沉孔就非常危險。
經過大量的調查,內裂這個問題,假設纖維絲的方向一直,開孔在一排循序排列纖維絲中,這種內裂是合理的,但現(xiàn)在工藝上,纖維絲都是交錯排列,橫,豎,橫,豎,這種垂直交錯式的,(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碳板的表面,自帶方格自帶紋理的表現(xiàn))
更有優(yōu)化的,橫豎以外,還有增加45°斜切,或者多角度覆蓋的,在知乎上有篇實驗的介紹,是增加這種斜切方向,一定程度上,還能增加其抗彎能力。(仍然不高哈)
打螺紋,不成。
因為螺紋是靠螺牙,來吃強度的,碳纖維板是由一層又一層的碳布貼合而成,螺紋牙剛好等于去撕裂多層碳布很有效的工具,這是最和稀泥的玩意,腥了一鍋湯的主要臭魚。
也就是說,用碳纖維板,如果想充分利用它的性能,你只能打通孔。不能用螺紋
“碳板的物性表”,沒有這種東西。
嚴格說,也不能算沒有,供應商可以提供從0.5mm-100mm的各種厚度,他不可能去檢測這么多厚度的板子,做個實驗可不便宜。所以廠家,只提供碳纖維絲的物性表,樹脂的物性表,而碳板的物性表,厚度問題,樹脂混合百分比問題,這幾乎是個無數(shù)解的結果,想要,得有大筆的錢,才做得起的實驗。換句話說,碳板只能靠“試!”,或者經驗。
最后,加工
碳纖維板不能用金屬刀,而要用玉米刀,無數(shù)小鋸齒構成的銑刀,有點像磨碎的意思。
我們的應用:
我們的產品,是一個桌面,如果是普通桌子,你用碳纖維板非常合理,因為四角是固定的,你用釘子,螺絲把碳板固定在四條腿上,當桌面承載,四角固定,就給碳板一個“拉”的趨勢。所以使用碳板,非常合理。
但我們的桌子,是一款懸臂梁,假設我們用碳板來當做桌面,只有兩個角可以固定,另外兩個腳完全懸浮,幾乎等于我們用樹脂做了桌面。

用碳板,一絲好處都沒有,它的抗彎強度遠遠不如鍍鋅管(你知道不?201的強度是要大于304的)
所以我們用方管來抗彎,但是既然是一款桌面,當然不能僅僅靠方管,如果這個面,用1mm鋼板,重量高達16公斤,如果用碳板,我只要2公斤,因為方管已經承載了所有彎曲強度,我的桌面,用碳板,就可以充分利用它的抗拉能力。甚至于方管變形,表面長度是要變化的,我又進一步利用了碳板的抗拉強度來增加方管的抗彎性能。
模擬仿真,雖然纖維絲是異向性材料,但是纖維絲的鋪設,幾乎沒有任何供應商是同向鋪設的,所以抗拉,無論哪個方向都可以看成最強抗拉的4500Mpa乘以(1-樹脂百分比)。如果僅計算抗拉,還是可以按照最大強度去計算。
最后總結一句,我們做產品設計,尤其是做一些非傳統(tǒng)行業(yè)產品,碳纖維,是個好東西,也是個貴得要命得東西,好歸好,咱得會用,一定要把它的抗拉利用上,才能真正發(fā)揮它的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