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感情不和,生孩子會讓婚姻更美滿?

文 | WeGo_歐陽長治
結了婚,發(fā)現(xiàn)感覺越來越不對,要么吵吵鬧鬧,要么沒什么話聊。
這個時候就會想怎么辦?
很容易就會想到一點:要不,要個孩子吧?
為什么會這樣?
十有八九是你媽告訴你的。

爸爸媽媽,三姑六婆,包括一些已婚兄弟閨蜜,會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你:害!你們就是少了個孩子!
然后你自己想想,哎呦,妙啊!是這么個道理哇,小孩多可愛啊,一家人齊齊整整,肯定更多歡樂,感情肯定就會更好啊!
反正這事也不難,過程還挺爽,馬上就安排上。
然后?
新生命到來,雞飛狗跳……
曾經就有離婚邊緣的學員問我,老師,現(xiàn)在要個小孩是不是會變好點?行不行?
我說,不建議。
這里要注意,并不是結婚了不能要小孩,也不是說感情不好不能要小孩。
而是,你希望通過「要小孩」去解決當下情感困境,對應這個目的,不建議你用這樣的方式。
因為?
很可能你會發(fā)現(xiàn),你腦子里幻想的場景,跟現(xiàn)實中發(fā)生的場景,是反著來的。
當然除非是本身夫妻感情不和,就是因為一個人想要小孩,一個人不想要而引起的,這個時候有一方妥協(xié),那可以解決。
否則,我就跟你聊聊,為啥它不行,尤其為啥不止沒幫助,反而是反著來的。
先要想想,為什么那么多人會跟你說:你們就是少了個孩子!
因為在感情世界中,很多時候個人的表達,不在于因果關系,不在于邏輯關系,而在于大家都愿意這么相信。
林X斌那事,現(xiàn)在那么多人罵,各種細節(jié)各種事都被翻出來說。
但?
在當時,他做的那些表達,為什么得到的卻是那么多共情?
因為大家都愿意相信。
愿意相信,丈夫愛妻子,父親愛兒女,他很可憐,他很悲痛。
同樣的道理,許多人愿意相信,小孩是婚姻的幸福標志,是一個完整婚姻必備的。
所以當在婚姻中遇到情感困境,他們會用排除法。
用你的情況去對照心目中那完美婚姻該有的畫面,顯而易見畫面中缺少了個新生命,所以……你們就是少了個孩子!

從「長遠」來看,這樣的建議不能說不對。
除非是丁克,除非一些身體原因,否則婚姻總是需要有小孩的。
有了小孩之后,也才能多出一些與戀愛不同的感情。
但!
前提是你們婚姻能走到這個「長遠」的時間點。
換句話說,要來到「長遠」,首先得渡過「短期」的過程。
你會想,「短期」有什么?
多了個小孩子啊,很可愛啊!
這是想象中的。
我來告訴你,有小孩之后,本身就感情有些問題的夫妻,「短期」將面臨什么。
1、相處關系的變化。
首先是結構上的變化,以往都是「我」跟「你」的相處結構。
多了個小孩之后,變成了「我」跟「你」跟「小孩」的三角形相處結構。
在物理幾何中,三角形意味著更加穩(wěn)固,但在感情世界中并不成立。
結構上的變化,意味著時間、精力、關注的重新分配。
這種重新分配,會讓個體有迷茫感,因為這不是你習慣的事情。
這不是重點,重點在于,對于本身感情有些問題的夫妻,隨著時間、精力、關注的重新分配,往往伴隨情感寄托的轉移。
本來就感情不和,沒什么話說,說幾句就吵。
沒小孩的時候,由于「我」跟「你」的相處結構,意味著即使感情不和,但情感寄托首選依舊是對面的這個人,兩個人還是會試圖去解決問題。
但當有了小孩之后,在分配時間、精力、關注的時候,其實更樂意將情感寄托轉移到小孩的身上。
夫妻對于彼此的需求就會下降。
有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了小孩,感情不和的兩個人決定暫時分床睡,結果就變成一直分床睡了。
關于相處關系的變化,這里還有個小插曲,算是個例外。
就是女人在孕育階段,小孩還沒出生的這個時期。
一般來說,這個時候的男人會相比平時更加體貼,謙讓女人。
加上孕育新生命的喜悅,彼此關系在外人看來,會呈現(xiàn)出很大程度的積極信號。
但!
有個問題是,在這個過程中。
男人內心往往覺得自己是付出的一方,你看我都一直在遷就你,要不是你懷孕了,平常這事我肯定要說你。
女人內心往往也覺得自己是付出的一方,你看我頂著個大肚子,十月懷胎多辛苦,你對我好是應該的,理所應當,而我?是個英雄!
而這個理解上的分歧,會等待「秋后算賬」。
等待小孩出生后,某一天隨機出現(xiàn)的,那個引爆導火索的火星子。

2、沖突的因素變多。
這涉及兩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共性層面上來說。
責任變大,壓力就變大,人就變得緊繃起來。
與此同時,平常已經存在的,消費、教育、倫理道德等差異,就會被放大。
芝麻綠豆大的事,可能也會引爆敏感的神經。
奶粉買什么牌子,國產的?還是進口的?
小孩要不要上早教班?
幼兒園報公立的,還是私立的?
要不要去工作?
要不要做多個兼職?
第二個層面是,特性層面上來說。
不是每個人都會有,也不是每個人都一樣。
是因某個人的特點決定的。
比如有些男人,對小孩特別「無能為力」,缺乏親子樂趣的感受能力。
所以他會默認將照顧小孩的義務分配給妻子,而將自己的義務定義為努力工作,好好賺錢。
當有一天他回到家,發(fā)現(xiàn)妻子跟小孩,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他會覺得,這本該是屬于自己的快樂,被小孩給剝奪了。
仿佛小孩是愛情中的「第三者」。
當這個時候,妻子來了一句,我還沒做飯,你去做吧。
你猜會發(fā)生什么?
他可能就炸了。
當然他肯定不會說「你怎么不讓小孩去做」這種蠢話。
他會說,我上了一整天班,你整天呆在家,就不能做一下嗎?
妻子就也很郁悶,上班那么了不起嗎?我整天帶小孩,怎么做飯?就你累啊?
在這里。
是誰做這頓飯的事嗎?
是誰更累的事嗎?
并不是。
其實在于這個時候男人沒有將自己放在「父親」這個位置上,而是跟孩子同等的位置。
又比如共生期這個詞。
有些文章會告訴你,女人跟子女會有共生期,但其實男人都會有的。
所以就有可能會發(fā)生一種情況就是。
小孩是「我」的一部分。
你對小孩某些地方做得不好,那就是對我不好。
你罵小孩,其實就是罵我,是給我聽的。
以前是,你對我好,就是對我好。
現(xiàn)在是,你對我好,對小孩不好,也是對我不夠好。你對小孩好,對我不夠好,也是對我不夠好。
如果你對我不好,對小孩也不夠好,那?
你變得更不好了……

3、加深婚姻關系的負面認知。
本意是通過要小孩,來解決夫妻感情的問題。
結果發(fā)現(xiàn),有了小孩之后,關系更崩了,你會怎么想?
你會回過頭,看歐陽長治寫的文章,然后想著:哦,這個人說的是對的,這樣的情況看來也是正常的,當初是自己預期本來就不對?
不!
你只會覺得:小孩也有了,感情還是這個樣子,甚至更糟糕了,這段感情是真的沒救了!
很多「單親爸爸」「單親媽媽」就是在這個情形下,誕生出來的……
所以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夫妻感情不和,能不能通生個小孩的方式去解決?
會讓婚姻更穩(wěn)固嗎?
有點挑戰(zhàn)高難度,不建議大家這么去做。
不是不建議你生小孩。
而是不建議你因為夫妻感情不和,然后通過這個方式去做。
感情好,沒小孩,感情也好。
感情不好,你就算三胎一次湊齊,該離還是得離……
而且有可能離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