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當(dāng)了皇帝之后,他忽然想起來自己和曹寡婦還有一個兒子,他就去沛縣找人
劉邦當(dāng)了皇帝之后,他忽然想起來自己和曹寡婦還有一個兒子,他就去沛縣找人。可是曹寡婦卻跪在他面前:“你把兒子帶走吧,我是不會跟你進(jìn)宮的”。劉邦感到很詫異,一時間陷入兩難之地。
說起中國的古代史,那就不得不提及漢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平民創(chuàng)立的王朝。
作為這樣一個特殊的王朝,其開國皇帝劉邦的生平事跡更是常常被后人拿來品讀分析,就連我們的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都曾稱贊劉邦是所有封建皇帝中最厲害的那一個[1]。
畢竟相比于劉邦這個草根亭長,他的最終對手西楚霸王項羽才更像是占盡了先機(jī)之人。
人們總說做成一件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而那時的劉邦可以說是與這三件事根本不沾邊,就是在這種看起來樣樣不行的開局下,劉邦坐上了那九五至尊的位子。
在劉邦的政治生涯中,項羽就是他的最大勁敵,雖然當(dāng)時的大環(huán)境是為群雄并起,但最終逐鹿中原的不過是他二人罷了。
當(dāng)時幾乎所有人都認(rèn)為劉邦會敗在項羽的鐵蹄之下,畢竟當(dāng)年鴻門宴的時候項羽甚至連目光都吝嗇于施舍給劉邦。
但其實項羽的失敗也并非是無跡可尋,無論是他狂妄暴躁的性格還是對于謀士言論不屑一顧的態(tài)度,都讓他的失敗變成了板上釘釘?shù)氖虑椤?/span>
而劉邦在這兩方面卻恰恰與其相反,劉邦非常的禮賢下士,對于跟隨他打天下的人劉邦都是以兄弟之禮相待的。
對于謀士給他出的主意劉邦更是照單全收,就算是與謀士有著相反的意見,劉邦也會尊重謀士的想法并與其進(jìn)行討論。
更重要的是劉邦是一個很注重民生的人,這很有可能與他曾經(jīng)也不過是一介布衣有關(guān),畢竟自己淋了雨就想要給別人打傘。
所以劉邦雖然打仗,但卻從沒有干過任何燒殺搶掠的惡行,就連對于當(dāng)時迫害過他的秦朝皇室,他也從未以殺戮的方式泄憤。
可以說是以上兩點對劉邦的勝利起了關(guān)鍵性作用,畢竟惜才愛才、腦子靈活而且又愛民如子的君主可真是打著燈籠都難找的。
但劉邦卻真的不是一位好丈夫,也不是一位合格的父親。
眾所周知,劉邦還在打天下的那段日子里曾因為逃跑時候害怕馬匹跑的不夠快,他把自己的老婆孩子直接推下了馬車,也就是后來的呂后、魯元公主劉樂和漢惠帝劉盈。
大概是劉邦如此無情的行為讓呂后永久的失去了安全感,所以在戚夫人和她的兒子劉如意威脅到呂后地位的時候,呂后使用了極其殘忍的手段殺害這對母子。
當(dāng)時的她或許并不只是在報復(fù)戚夫人,也是在報復(fù)劉邦對她的無情。
然而歷史上與劉邦有著深刻糾葛的并非只有呂后和戚夫人,還有一位劉邦在發(fā)跡之前就與他相好的女子,其名姓曹,是一位寡婦。
這位曹寡婦甚至為劉邦生下了第一個孩子,也是劉邦的第一個兒子,他就是后來的齊王劉肥。
那很多人心中就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這位曹寡婦為什么沒出現(xiàn)在劉邦的后宮之中,但她的兒子卻受了封,還有了自己的封地。
難道又是劉邦的的“渣男”血脈作祟,讓他在發(fā)家致富之后拋棄了這位與他相識于微末的女子嗎?
實則不然,這位曹寡婦是自己不愿意走到那深宮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