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環(huán)牙料的設計,如何用玉雕講述佛傳故事?
翠友們好,這里是立志用翡翠傳承華夏文化精髓的經(jīng)鼎玉文化。
套完手鐲的環(huán)牙料,能雕刻出比肩手鐲的價值嗎?

材料形狀較為奇特,這次沒辦法整件設計了。因為料子套完手鐲后邊緣已經(jīng)太薄了,安全性差,還有棉。如果要切的話,可以沿著最薄位置切開,一邊可以做小精品,主要另一邊。


材料有一條很深的裂紋,還有棉絮。我想這時應該有翠友會建議說可以優(yōu)先取出相對干凈的部位,做個大佛公和兩個福瓜,下半部分避開棉裂切成兩件,做成兩只三腳金蟾!


這樣做也可以,都有一定價值。不過棉裂雖深,但好在都沒有貫穿,是有化解空間的??紤]到收藏價值和材料的珍稀,我們想盡量保大件來設計,或許更妙。
但難點就在:如何保留較大面積的水路,同時化解瑕疵?還要留住被裂棉隔開的位置,并讓料型整體協(xié)調(diào)自然?最終雕刻出種水色,做出材料的價值!后來總算想到一個題材,講述了佛一生八個階段的——“八相圖”!

其中托胎的故事中,就有一幅出自敦煌莫高窟初唐第329窟的壁畫——《乘象入胎圖》。壁畫講述了佛出生之前,乃是兜率天的善慧菩薩,為度化眾生而乘白象下凡,入胎成人。

整尊造像便呈現(xiàn)為一個三角形,恰好與材料形似。善慧菩薩穿戴寶冠瓔珞,面容歡喜,手施無畏印,游戲坐于六牙白象之上。白象眼笑歡愉,四蹄兩兩并立騰飛,頭頂有絲帶托起兩身天人,莞爾笑談,喜氣洋洋。

底座設計以飛天托扶金蓮襯起作品,天人在前乘龍協(xié)引,背景木以石窟的內(nèi)凹制式,陰刻壁畫暗紋,整個佛國畫面飄帶逸逸,與祥云交相輝映。這樣一看,剛好較大面積的水路,可以作為象肚留素面來表達,象身化解挖掉棉絮留下的凹坑。較白的尖角合理舍去,裂的問題也通過兩尊天人避開。

得見敦煌氣韻,躬身傳承發(fā)揚。



我們以翡翠玉雕的形式,賦予佛傳故事新的表達。愿你我用一顆出世的心去入世,見天地,方能見眾生。

如果有機會,翠友們想看到完整的翡翠“八相圖”嗎?
我們立志用翡翠作為傳播載體,傳承中華文化。并用祖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去賦予翡翠作品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