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滴酒不進到小酌養(yǎng)生——楊鴻基老師與樓記黃酒的故事

編者按:楊鴻基老師是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在人民群眾中影響很大。本文選取他生活中品酒的故事,供大家參考。少飲酒,喝非遺傳統(tǒng)工藝手工釀造的低度酒,才更穩(wěn)妥,更有益健康。

一、緣起茅臺
原先我是滴酒不進的,大概在7年前,到茅臺鎮(zhèn)去的一次遭遇改變了觀念。
遵義的朋友請我們吃飯,每人放了一杯酒。
我說我不喝酒啊真對不起,就沒喝。等快結束的時候,我一看這杯酒不喝有點糟蹋了,這也是糧食??!浪費了不合適。
于是我給朋友說,我平時不喝酒,但是今天還是喝了這一杯,感謝盛宴款待。
結果這個酒一入口,哎呦怎么這么好喝呀?
我以為酒入口都是辣的,但茅臺進了嗓子那個潤的感覺,我從來沒有過,后面回甘那個甘的感覺就更好了。
我想這應該是拿天地精華釀造出來的人間瓊漿玉液了,這輩子不喝太虧了。
從這以后呢,我就開始少量品點酒了。

二、初識樓記
跟樓記黃酒傳承人樓仕華怎么認識的呢?
有一次戴玉強請我吃飯,說今天請你們喝黃酒啊。
黃酒好喝嗎?您嘗嘗別說話。
我一入口,哎,這個黃酒跟我的印象完全是兩回事。
另外一個味道。

一喝這黃酒,就是瓊漿玉液的感覺,就不是我想象的那種味道。
入口以后那種潤的感覺,那種回甘的感覺,進了胃里去以后感覺特別舒爽、舒服。
我說你這是哪的黃酒?
正好我們旁邊還有一個樓總的老鄉(xiāng)啊,說介紹您認識樓總,說不定你們能成朋友。
結果有一次還真就見到樓總了,一見如故,好多話可聊。
我沒提酒的事,樓總給我送去了一箱酒,讓我嘗嘗。

我從那以后請朋友吃飯,一是拿兩瓶好的白酒,另外就要拿兩瓶黃酒。
我向他們介紹,紅酒是寒性的,啤酒是濕性的,只有黃酒是溫補的,適合咱中國人的體質(zhì)。你們也嘗嘗這非遺黃酒什么味道?
結果所有的人一喝了,哎呦沒喝過這么好的黃酒。

三、深入了解
好酒有緣分的人才能喝到。
第一次喝了樓記黃酒后,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滴滴都是精華。
茅臺乃白酒之王,樓記為黃酒之首,跟樓仕華這位非遺傳承人認識我非常高興。
不懂酒的人其實一喝了都會感覺酒好,但是我覺得還是應該懂酒的人更會品嘗。
他能品嘗深處,感受到用語言形容不出來的美味。

董倩老師做過一期節(jié)目,問你那酒比茅臺還貴,憑什么呀?
一了解,才知道是原料貴,貨真價實。
樓記黃酒用的優(yōu)選上等糯米枸杞大棗桑葚等,茅臺就是高粱嘛。那高粱哪能跟糯米枸杞大棗桑葚比?
樓記是少數(shù)一直堅持手工釀造,非遺古法不添加任何防腐劑的黃酒廠家,第一口就能喝出來。不用機器釀造的話產(chǎn)量會比較少,但是品質(zhì)可以保證,跟茅臺一樣,越存放越醇香。
這才真正有利健康,如果加防腐劑等添加劑的話,放久了,哪里知道會發(fā)生什么化學變化?

四、繼往開來
中國幾千年酒文化是非常豐富的,好朋友的酒就變成了我的酒,所謂“一杯濁酒喜相逢”。
但是不能“酒逢知己千杯少”,有這個心意就夠了。少量飲用一點低度的好酒,還是對健康有利的。
黃酒的歷史比白酒長得多,在中國酒文化里占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期待樓記黃酒恪守祖訓,保持品質(zhì),讓全世界都想喝我們的樓記黃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