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的旅人,飄蕩的靈魂
人生就是一個過程,本該放開束縛,享受該有的自由,卻被繁重的生活桎梏了手腳,壓低了欲望,何不就此漂泊,給飄蕩的靈魂尋找一處安靜的港灣。

從未計劃會漂泊在路上,九月出來,就被不斷的封控,剛一解封,急不可耐的開始旅途,卻不料北京傳來的信息都是“勿回”,只好將行旅改為旅行,中途改為終點,各種民宿客棧暫居,各種地方風土人情接觸,各種風味佳肴品嘗,各種隨筆靈感乍現(xiàn)。
漂泊與旅行不同,旅行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游覽,漂泊是隨心隨行的流浪。
旅行是繁忙之后的一種放松,是對精神的一種撫慰;而漂泊則意味著在塵世中行走,在過程中尋找答案;雖然歲月輪回,繁忙依舊,但心態(tài)卻完全不同;旅游都是走馬觀花,到各地打卡,而漂泊卻是漫無目的的流浪,累了歇歇,歇夠了繼續(xù)跋涉。
大家都接受并習慣于旅游,卻很少有人嘗試被動的感受“漂泊”。

因為一旦選擇了漂泊,其中的“意外”會隨時改變你的行程,這種樂趣遠遠大于旅行的體會,雖不至于上癮,卻會多一種體驗,多一份感受,多一份情懷,也就意味著你的旅行人生從此便多了“漂泊”的經歷。
漂泊也有長短本質的區(qū)別,有背井離鄉(xiāng)的工作,也有像我這樣漫無目的的流浪;

從古至今,很多的人都是為了生存,才遠離家人和故土;也有人像我一樣,為了尋找心中的一個答案,又或是給自己尋找一個逃避壓力的借口,才開始了漂泊的生活。
這終究是命運的安排?還是生活的一種選擇?或者兩者皆有吧。

但無論是那種漂泊,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總有一些人,或者說還有一顆心,一直都在路上。
因為生活的壓力,因為欲望的滿足,因為事業(yè)的召喚,或者是因為視野的高度,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背井離鄉(xiāng),選擇了漂泊,也選擇了流浪。
漂泊在外邊工作的人,最扎心的那句話是: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
漂泊的人居無定所,但他們的所經之處,卻都是寄托心靈的地方……
盡管在路上,卻被風霜刮起了鄉(xiāng)愁,每一位遠離故土的漂泊者,都有過艱辛與磨難,嘗盡冷暖甘甜,歷經風吹浪打,練就一身鎧甲,心中的軟處,往往是故鄉(xiāng)的召喚。
雖然有些人經過各種遭遇,已經功成名就,卻依然期待著落葉歸根的夙愿;
而更多的人卻依然流浪在路上,因為他鄉(xiāng)容納不下靈魂,故鄉(xiāng)安置不了肉身,從此便有了漂泊,有了遠方,有了鄉(xiāng)愁,有了無窮無盡的牽掛;再回首,漸漸明白,原來,漂泊不是隨波逐流,而是為了心中不甘的那個夢想。
這樣的一份未知存在于每一位漂泊者的手中,答案也終將在最后的時刻才會真正揭曉;于是,漂泊途中,便會有浪子回頭的幡然醒悟,也會有無數(shù)人執(zhí)迷不悔的冷暖辛酸。
在此之前,我們能做的,唯有不斷地行走,這既是在追問心中的那份答案,也是在用實際踐行揭示著自己想要的謎底。
生命意義的本身就充滿了“非邏輯性”。所以,每一個在外漂泊的人,此刻就讓自己的內心平靜下來,在旅途的跋涉和反思的沉寂感悟中,在夢想與現(xiàn)實的游離和恍惚中,在歡喜和無奈之間的翻覆和交替里,與夢想和解,也與自己和解吧。

陸小曼曾寫道:“每一個漆黑的夜里,能真正治愈孤獨,幫助我們走出低谷的人,永遠都只有自己?!?/p>
最后、多少名利追求,漸漸歸于平淡;
多少榮辱辛酸,逐步歸于笑談;
多少人情往來,最終歸于淡然。
生活,就是一個享受經歷的過程,不用風風火火,無須轟轟烈烈,更沒有高高在上,曲終人散的喧囂與熱鬧。

雖然我們的生活被按下了較長時間的暫停鍵,但每個人的人生還是要繼續(xù)。恐懼和彷徨不能束縛我們的腳步,夢想和希望才會讓我們重新憧憬著希望的曙光。
愿每一位旅途中的漂泊者都有楊帆啟航的勇氣,在每次崩潰大哭后,我們都能苦中帶笑,倔強地擦干了眼淚,繼續(xù)微笑著生活。
春夏秋冬,四季輪回,光陰不在,年華漸失,對漂泊者而言,變幻的季節(jié)絕非一個輪回,而是每一個嶄新的起點。
既然選擇了遠方,就注定了與風雨同舟,與夢想流浪;

從踏出漂泊第一步的那一刻起,也就注定了人生的這段旅程不能潦草,不能慌張;
相信自己,霜雪茶當酒,風雨筏做舟,不為境限,不為物囿。
雖然漂泊在路上,心中卻向著遠方,雖平淡,卻最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