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為什么被科技大佬懟?App Store的幾個問題
有句話叫樹大招風,最***果,就特別不順。
美國眾議院,把包括蘋果、臉書、亞馬遜、谷歌在內(nèi)的幾個科技巨頭叫到一起,問詢包括反壟斷在內(nèi)的各種問題。大洋彼岸的歐盟議會,也在進行類似的反壟斷調(diào)查。

倒霉的是,蘋果被政府挑刺的過程中,那些科技業(yè)同行,非但沒有幫忙說情,反而集體火上澆油,數(shù)落蘋果的不是。
通訊軟件Telegram、郵件服務ProtonMail,陸續(xù)站出來說蘋果綁架用戶,剝削對手。做游戲商城的Epic,總裁出面批評蘋果的分成不合理,扼殺競爭。

當然,蘋果也在官網(wǎng)發(fā)布文章為自己辯護,那些解釋,似乎也有一些道理。

這件事頗為復雜,比起偏聽偏信,還不如把各個方面的說法匯總到一起,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蘋果商店,是有意的畫地為牢
眾所周知,現(xiàn)在的移動設備市場,幾乎被蘋果的iOS與安卓的Android兩大陣營瓜分。
平均價格低廉、占據(jù)較多市場份額的安卓,雖然也有官方的谷歌市場(GooglePlay),但用戶可以自己安裝裝第三方市場與APK。
占據(jù)高端市場的蘋果iOS就不一樣了,它只有“APP Store”這一個下載渠道。然后蘋果對第三方軟件的限制,也嚴格到近乎偏執(zhí)。

正常來說,IOS用戶無法安裝自制的程序。但有一些極客,利用系統(tǒng)留下的漏洞,借助“越獄工具”破解權限,裝自制APP。
2009年,蘋果曾警告研究越獄的開發(fā)者“侵犯版權”。但這一聲明,引起反對者的抗議。最終美國版權局,判斷用戶破解自己的設備,屬于合法行為。

但在后來,蘋果更新系統(tǒng)、修補漏洞的速度變快,可利用漏洞越來越少,再加上許多越獄后功能,也被官方系統(tǒng)采納與吸收了。這種情況,讓絕大多數(shù)用戶放棄了越獄,APP Store成了幾乎唯一的選擇。
但不管早期的版權警告,還是后來的技術封堵,都可以說明蘋果商店的封閉,并不是天然的壟斷,而是有意的畫地為牢。

程序上架與更新上,蘋果做到了一言九鼎。如果蘋果不同意,iOS APP就無法上架賺錢。
那么APP開發(fā)者,就只能選擇言聽計從——包括為蘋果適配新設備。根據(jù)蘋果的統(tǒng)計,他們已經(jīng)下架了160萬個沒有及時更新、不支持新設備的APP。

按照蘋果的說法,這樣做是為了減少垃圾軟件,保護用戶隱私,打造體驗良好的精品平臺。如此嚴格的審核標準,也讓蘋果在體驗新技術、保護隱私上走得快一步。

只看這些,或許會把蘋果當成“用戶至上”的“溫柔暴君”。但就算對用戶有利,如果影響蘋果賺錢,它也一樣不留情。
壟斷APP分發(fā)渠道,收“蘋果稅”
大家集中懟蘋果,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移動平臺的利益分配問題。
安卓APP商店,目前依然是Google Play最大。但華為,三星、亞馬遜等廠商,也都開了自己的應用商店,從APP分發(fā)渠道這一領域分一杯羹。

就算沒有谷歌服務,用戶也可以利用OurPlay這種第三方工具,解決游戲環(huán)境問題
但iOS平臺,就像剛才說過的,付費的商業(yè)APP,需要讓蘋果審核、給蘋果分成。
蘋果也經(jīng)營的網(wǎng)絡服務,比如書籍販售、視聽串流、在線網(wǎng)盤等,這些APP就必須交“蘋果稅”,否則就不允許“應用內(nèi)購買”。
為了少付這些錢,付費視頻應用Netflix與亞馬遜的Kindle,都被迫取消了購買功能。

根據(jù)眾議院上公開的資料,蘋果曾經(jīng)打算把分成比例提高到40%。這種情況下,只收12%的Epic,確實有資格批評蘋果收費過高。
隨著經(jīng)營的在線業(yè)務越來越多,蘋果與其他科技企業(yè)的沖突也在增加。
8月6日,蘋果就解釋了禁止谷歌Stadia、微軟xCloud這兩個云游戲APP上架的理由。他說,自己無法審核“云游戲服務”里面的游戲,所以干脆就不允許上架了。

這一做法,無異于毀滅了“云游戲”在iOS的生存空間。受影響的公司,恐怕也不只有微軟與谷歌吧。
對收費問題,蘋果的解釋把重點放在“免費應用”,與“運營成本”上。
蘋果說,iOS平臺超過80%的軟件,都像微信那樣,一開始就是免費應用。這些免費應用的盈利渠道,比如在APP內(nèi)廣告,蘋果不會參與分成。

但是就算應用免費,蘋果也要負擔運營、審核成本。為了維護整體的環(huán)境,需要付費應用分擔。
集中懟蘋果,是因為時候到了?
蘋果壟斷的地位與優(yōu)勢,也是與其他企業(yè)起沖突的原因。
然后回顧歷史,對付這種巨無霸企業(yè),最有效的工具其實還是“反壟斷大棒”。正好在今天,蘋果軟硬件結合、相互綁定的程度,也超過了當年的“Intel+微軟”。

這個時間點,如果科技企業(yè)聯(lián)合發(fā)難,凝聚社會的共識,就算不足以分拆蘋果,也很有可能影響接下來制定的政策。
既然“懟蘋果”有效,還可能影響規(guī)則,讓世界朝對自己有利的反向發(fā)展。那么科技業(yè)同行,當然就不會客氣了。
那么接下來,蘋果會怎樣呢?參考Intel與微軟,只要經(jīng)營得當,就算沒有那么多特權,也一樣可以發(fā)展得很順利。
作為消費者,比起為公司站隊,無意義地浪費精力。靜觀其變,說不定才是最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