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寄小森
你平和寬容,他無情虛偽,她說謊成性。
除了這些性格屬性,每個人還有獨特的物理屬性以及能力屬性:
性別、身高、相貌、智商······
“智商高的人適合XX工作。”
“圖形思維能力強的人適合XX工作?!?/p>
我們都清楚。
然而這種默契不會在社會上獲得廣泛的認可。
雖然實際上大家都默認這套規(guī)則。往往在參加某項工作的過程中,就已經(jīng)隱性地評估了你的某些能力或者屬性。
【某前臺要求女性,年齡25—35歲,身高170cm,身體健康······】
像這樣明確要求某些屬性的招聘信息只是少數(shù)。
當然,把要求說開了,擺在明面上對大家都好。
可是這會引發(fā)社會上強烈的排斥反應(yīng),以及催生歧視。
我們從不反對根據(jù)自己的能力,性格來選擇合適自己的工作,我們反對的是僅僅根據(jù)一個人有沒有滿足某些屬性去判斷人的優(yōu)劣。
太陽系的中心是太陽嗎?入侵物種可以通過捕獵消滅嗎······
事實上太陽系的中心不是太陽,是太陽系質(zhì)點Barycenter
有些問題你不假思索,有些問題你逐漸了解復雜的內(nèi)在原因。
我想以自然科學為例子,可以盡量少地傷害你的感情。
但聰明的你應(yīng)該明白我的意思:
我們身邊有太多原本并不簡單的信息,都被極度簡化、模糊化、不準確地以盡量照顧人們的形式出現(xiàn)。
于是在這樣的信息中,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就容易看不清自己與社會。
似乎年輕人,就只能通過四處碰壁來糾正錯誤,獲取正確的信息。
當然這是成長的必經(jīng)階段。但是卻可以通過某些方式加速這個成長過程。
現(xiàn)在我告訴你,保持備考法考的狀態(tài),不出五年你就能成為那批中國最優(yōu)秀的法律學者之一。
你會照做嗎?
顯然不會。彼之蜜糖我之砒霜。
那我之蜜糖呢?
首先你當然要做好現(xiàn)階段的任務(wù)。須知要想改變制度,就先要從制度中脫穎而出。
即使是在校園,你也能積累很多經(jīng)驗。絕非單純是能力上的,更多是一種社會交往層面的基礎(chǔ)的東西。
然后你可以評估一下自己,結(jié)合周圍人的評價。你覺得自己是那種有能力有想法,可以折騰的人嗎?我覺得你是,再看看別人怎么說吧。說什么不要在意周圍人評價什么的,都是騙人的。
你很快就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當你想做不知道怎么做的時候,先試試一頭扎進去如何?縱情去做就行,在折騰的過程中,你就會明白怎么做,還能收獲一切其他的東西。即使你沒有成功(不如說第一次做這樣的嘗試本來就大概率失?。@副產(chǎn)物也夠你受用了。
干我們這行,外人最多的評價和我們自己的預期往往是兩個字:專業(yè)。
你應(yīng)當知道,我高中時期本是理科生,如今投身法治建設(shè),當初雖然多少有偶然的成分,但這帶來的好處是我無法向你解釋的。我也知道一個文科跨考物理的,他也挺優(yōu)秀(笑)。
所以我要說的另一個行動指南就是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努力現(xiàn)代社會帶來的細致分工的負面影響。
復旦(存疑)學子的追求我非常認同:“精法律、通外語、曉經(jīng)濟。”
不要一頭扎進法條,然后一輩子就栽在這里。你不可能只適合、只喜歡做這個的,你是五彩斑斕的彩虹,形狀各異的云彩,不要把自己限定在一個名為“專業(yè)”的盒子。
做你自己就好。人之間的交往,始于尊重,平等而獨立。
當你真心付出了,對方是能夠感受到的,不要把重心放在別人身上。
在你這個階段,我不是不同意你談戀愛,我是完全反對。
不要陷入道德綁架一般的自我感動,克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望與沖動。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你們都需要大量時間的投入來保證粘度,以及磨合。你會各種猜忌,朝思暮想。即使你能保證自己情緒穩(wěn)定,對方呢?
往往一方是情緒動物,一旦面臨某種外力,交流少了,都會自然地滑向冷淡與分離。
不要高估小孩子的感情,不要依賴任何人包括我,把當下握在手中具有超越一切的實際意義。
最后,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不要因為眼前這個人說了什么就去做什么。
P.S.
如果是你,或許值得我告訴你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