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雙國際服雜感001·主線第18章《曙星致意》中的一些存在主義命題(1)
聲明:本文是筆者根據(jù)游戲戰(zhàn)雙帕彌什國際服(Punishing: Gray Raven)進(jìn)度原創(chuàng)的個人感想。因Bilibili用戶大多為國服玩家,鑒于《曙星致意》已經(jīng)是十五個月前的較舊版本,所以不會進(jìn)行劇透警告。因多種原因筆者中文水平不佳,必要時可能會有外語(包含且不僅限于英文,法文,德文等)混入。評論區(qū)歡迎討論啦。

????????開始之前總要習(xí)慣性地寫個序一樣的東西算是筆者的毛病了。戰(zhàn)雙算是讓我一見鐘情的游戲。平時沒有很空閑所以玩游戲不多,戰(zhàn)雙算是用極佳的劇情和游戲體驗把我拴起來的。雖然末世題材在二十一世紀(jì)的今天于各種媒介中都不罕見,甚至可以說得上是中二青少年最喜歡的一類體裁,但戰(zhàn)雙的文案無疑是非常突出的。即便有著尼爾系列、最后生還者乃至于塞爾達(dá)系列(其中一些作品)珠玉在前,我仍舊認(rèn)為戰(zhàn)雙中的一些篇章(即便不是作為一款移動端游戲來說)的話題深度是不遜于這些公認(rèn)佳作的。筆者算是學(xué)哲學(xué)出身?;蛟S正因如此,在閱讀文案時可以找到一些令我激動不已的所謂“大話題”,尋遍身邊卻無人可以分享。在B站貼吧乃至Reddit逛了成百上千的視頻評論區(qū)及帖子也不幸未能找到有著類似感想之人(并不是說指揮官們不看書看電影...視頻帖子成千上萬,找不到也只能怪筆者個人能力有限了)。因此不得不動動拙筆,來B站社群里尋找有緣之人。
????????總體來看,各服務(wù)器指揮官們對劇情評價最高的是第17章《湮滅殘晝》和ER02《枯朽為燈》。諾安版本在國際服尚未上線,因此筆者也不能作出評價。而《湮滅殘晝》無疑是戰(zhàn)雙劇情目前為止的最高潮,其中的恢弘畫面(犧牲自己而凈化蒼生之罪的神之子,化身為神之子外形的怪物試圖誘惑墮落,死而復(fù)生進(jìn)入極樂的義人等)以及對愛恨和生命之孱弱和堅強(qiáng)的討論,外加編劇毫不顧忌地給小人物發(fā)盒飯以襯托末日之中人性的萬象,讓這一篇章稱得上是絕對意義上的佳作。堅強(qiáng)的麗芙讓筆者想起了一位在另一個故事中起著同樣救贖作用的神性化身,《罪與罰》中的索尼婭·謝苗諾夫娜(同時也促使我直接充充充充充充充3S了極晝...好像從來沒有這么非理性消費過,不過誰能和自己的眼淚過不去呢)。

????????相比之下,《曙星致意》似乎在劇情上獲得的反響不是很熱烈,我也曾讀到過稱此篇文案“單薄,沒有說服力,沒頭沒尾”的評價。不過抱著沒玩過就不作評價的心態(tài)也并對此太放在心上。直到筆者昨天通宵打完整篇劇情才驚覺此篇內(nèi)容不僅比肩《湮滅殘晝》,甚至在一些話題的維度上超過了封神的前篇:如果說《湮滅殘晝》是十九世紀(jì)《悲慘世界》般的史詩(畢竟芳汀和珂賽特這兩個名字都直接用了),那么《曙星致意》則是一篇加繆(Albert Camus)或薩特(Jean-Paul Sartre)筆下的二十世紀(jì)存在主義敘事詩。
????????既然是雜感,那就先從一個相對簡單的話題開始吧:七實是怎么做出選擇的?因為存在主義的定義因人而異,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就暫時使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薩特派的定義好了:存在主義立足于“存在先于本質(zhì)”,存在本身即是虛無,而這片虛無需要存在用選擇來填滿,因為人唯一無法做出的選擇,就是不做選擇。從某種角度來說和數(shù)百年前歌德(Wolfgang von Goethe)《浮士德》中的“太初有為”(im Anfang war die Kraft)不謀而合了:存在是由做出來的事和選擇定義的。
????????這樣看來《曙星致意》中是充滿了存在主義意象的?!坝蓝薄皯?zhàn)爭”和無限的未來世界本身并無區(qū)別,它們都是超越了實在性(la facticité)的超越性(la transcendance),也就是在克服或逃避了目前的一切情況(les situations)后存在所獲得之物。這樣說難免佶屈聱牙,通俗來說就是“過去發(fā)生的一切都是現(xiàn)在作出選擇的基點,然而選不選擇超越過去一切的牽絆獲得重生全在一念間”吧。薩特大概會認(rèn)為不做出選擇的七實看到了最糟糕的未來是一種咎由自取,因為不做出選擇就是屈服于實在性,讓存在不能超越虛無。因此,人類的滅絕,機(jī)械教會的瓦解,甚至帕彌什的消亡,都是“永冬”這份存在重回虛無的表現(xiàn)。而“戰(zhàn)爭”則是做出了選擇后的其中一種超越性,超越性所帶來的并不一定如七實所愿,但是既然無法不做出選擇,那么做出的選擇必定反映了選擇之人的本心。因此,一個無法制止戰(zhàn)爭的七實實際上渴望看到戰(zhàn)爭—雖然這樣說聽起來是一種“暴論”,然而這結(jié)論卻是沿著當(dāng)前這條路思考下去的必然結(jié)果:七實必須主動出擊,因為她渴望的超越性—源自她對人類的愛—要靠她自己的雙手去握取。
????????這里又要引出一個新的話題:七實雖然覺醒但也是機(jī)械,她選擇了去愛人類,那么她的愛和零那種從人的角度看來扭曲的病態(tài)愛有根本上的區(qū)別嗎?這個問題看起來很好回答,畢竟“病嬌”這種人設(shè)可以稱得上是“二次元里好可愛,三次元里好恐怖”的,而七實對人類的愛甚至超過了麗芙對眾生的博愛。然而在此處我們遇到了一個最大的危機(jī):七實的愛和零的愛從獲得過程上來看是沒有區(qū)別的。要去把七實和零完全分開,我們必須先回答一個更底層的問題,即七實對人類的愛是否和零對“機(jī)械先哲”的愛一樣是自欺(mauvaise foi)的結(jié)果。鑒于篇幅,這就得留到下一次再說了。
????????無論你是在什么機(jī)緣巧合之下看到了這篇有些混亂的文字,都謝謝你抽空將它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