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觀行
人擅長用僅有的知識去定義他人它物。對世的過程是在收集數據建立模型,預測并選擇。
A接觸B,通過B的表現(xiàn)定義B的形象,B的表現(xiàn)與內在不同,A定義的是A眼中的B。
同理類推:
B看著鏡子,通過回憶過往與直視鏡面定義自己,但人的組成不只是記憶,還有思維,基因,且記憶不完整,主觀因素太多,B看待的B只是片面的B。
由此可得:
一個人很難完全了解別人,也很難完全了解自己。
換句話說,你到現(xiàn)在了解的自己,與別人,可能都是錯誤的。
如果是對的,理論上你非常強大,佇立人類社會頂端。
換言之,大部分人到現(xiàn)在所做的一切不是最優(yōu)解。甚至被迫活著,沒有目標,是大多數人常態(tài)。
如果要驗證這個理論,只需要回憶曾經的你,在面對一些選擇時,用現(xiàn)在的眼光看是否還有更好的選擇。
受限于當時認知,你的選擇可能極其不合理。如果沒有,很可能是你到現(xiàn)在沒有優(yōu)化處理同類型事件的能力。
受上述條件影響,人天生就難以觀測最準確的人事物。
即便B向A坦白,那也是B自以為是的坦白。
“我相信你所說的一切,但我不能托付你。”
想要了解一個人,不要聽他怎么說,別人怎么說他,看他怎么做。
想要了解自己,不把自己當自己,所做所圖皆明心坦然。
君子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
觀言知行,是指看他如何張口,而非說了什么。本質上還是觀行知心。捭闔也是用來套話的,而非看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