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孩子被欺負了,你該怎么辦?
當你的孩子被欺負了,你該怎么辦?
2022-02-14
過年,多多少少都會遇到很多熊孩子們,那么爭吵等也都是正常的,很久以前我們就討論過一個問題,如果自己有了孩子,被欺負了怎么辦?
你是自己去理論,還是應該找老師,還是應該讓他打回去,還是應該怎么辦呢?
其實我們都被欺負過,我們當時怎么解決的或許都已經(jīng)忘了,其實這就是一個哲學理念,因為這個時候主要會設計一個問題,那就是選擇儒家路線,還是法家路線?
儒家的是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以德報怨,別人打你的左臉,把右臉伸出去給他打,去感化別人。但是這是有問題的,畢竟儒家更多地講的是熟人社會,是以家,或者放大的家,就是家族,社會也是一個大家庭。
只是,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雖然說是社會大家庭,但當你到了外頭去,他不按照這個規(guī)則的時候。所以你看,《韓非子》的那個文章里頭,舉大量的例子,誰誰誰,非常不聽話,非常地調皮搗蛋,用什么辦法都解決不了,最后用一個很嚴厲的一個手段,一下子就好了。嚴刑峻法,用這種方法是有效的。
所以,法家認為:只能用嚴刑峻法,法術勢,用這種方式來治國。儒家的那一套東西是不管用的。所以,在過去一直有一個說法:中國歷代,其實是叫“陽儒陰法”,就是外頭講的,聲稱的理論是儒家的,使用的理論都是法家的。
或許是宣揚的多了,哪怕是我們受到了巨大的沖擊甚至破壞,儒家骨子里的東西還是有的,做父母的,還是希望自己的小孩子們可以善良一點。
比方說,誰打你,你打回去,雖然表面上解決了,也解恨了,但是會有睚眥必報的感覺,可能會招來更大的禍害。
畢竟這個類似于一種游戲,就是給反應的游戲,就像是《放牛班的春天》一樣,就是反應,壞孩子們自己都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會有什么,因為這個就是反應游戲,而并不是自發(fā)的。
東亞人骨子里面有一點回避沖突的文化,特別強調這種禮節(jié)。遇到這個事,我心里頭已經(jīng)有一個判斷了,我覺得你這樣說的是不對的,但礙于這個面子,礙于這個禮節(jié),我就不說,就總寄希望于他自己去改正,這個東西實際上是不大可能的,有些事情。
我們習慣找大哥幫忙,找大哥解決,所以我們有人情債,其實很多事情就是這樣,你不面對,找別人解決,只會付出更大的成本,類似于人情。其次就是,當你不愿意面對的時候,后面遇到其他事,你依舊不會面對,你永遠都不會去面對。
在儒家文化影響比較深的地方,他遇到?jīng)_突的時候都是這樣的,就是強調和為貴,隱忍,隱忍!
就像是中國體育體育一樣,自己玩的都還不錯,有對抗的就都差很多,本身身體素質就低一點,還不敢面對,自然而然的結果,最怕的就是變成習慣。
所以,當你有更大的責任的時候,比如在組織里邊,你有時候要堅持一些觀點的時候,當你不得不,甚至包括語言上的沖突的時候,你必須要學會,如何在既不恐懼,也不回避,而且還不生氣,去把這個事情解決。
這個或許就是我們常說的情商,需要很多年的努力才可以習得?;蛟S也就是因為如此,才會那么多人送孩子去學習跆拳道吧!
————完————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
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
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