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Game Over」這個說法是從哪來的?

2021-02-24 11:11 作者:游戲時光VGtime  | 我要投稿


  春節(jié)前的某一天晚上,孤苦伶仃的我,拉著 1000 多公里外同樣孤苦伶仃的友仔,聯(lián)機把初代《合金彈頭》打了一遍。當(dāng)通關(guān)動畫里的紙飛機緩緩飄過戰(zhàn)場,屏幕上出現(xiàn)「Game Over」的字樣時,我沒過腦子地說了句:“明明是日本人做的游戲,為什么不用日文來表達游戲結(jié)束呢?”

《合金彈頭》(鋼鐵蛞蝓?)里的 Game Over

  接著在日本留學(xué)了五年的朋友立馬開啟說教模式,指出「Game Over」本身就來自「和制英語」,然后他不知道從哪本字典里翻出一段解釋,大意是指這個古怪詞組的來源,其實是因為日本當(dāng)年游戲行業(yè)的影響力太大,結(jié)果把從英文轉(zhuǎn)化來的和制英語,又逆向輸出給了西方世界,順序很可能是「Game is over —— ゲームオーバー —— Game Over」。

  對于朋友較真的性格,我早就習(xí)以為常,畢竟在面基時他都能抱著一本法國思想家寫的《景觀社會》,將消費主義和販賣焦慮的商家罵得一文不值。但不幸的是我也突然上頭,于是兩個單身男人這一個月以來的話題,從寒暄突然變成了爭論「Game Over 到底從哪來」。

日本人的百円神話

  Game Over 來自日本的誤解不是無跡可尋,其實往前追尋年代久遠、廣受歡迎又運用了 Game Over 一詞的電子游戲,1978 年由 Taito 推出的《太空侵略者》,大概是最能將這幾個特性完美集結(jié)的例子。

  過去曾有一則謠言提到,由于《太空侵略者》太火爆,引發(fā)了 100 日元的硬幣短缺事件,全日本都被卷入到了興奮之中。盡管真相并非如此,但它備受推崇卻是不爭的事實 —— 截至 1978 年底就有 10 萬臺機器出售,僅在日本便獲得了超過 6 億美元收入,一度為 Taito 帶來了 5 億美元利潤。

  歐美玩家同樣對其青睞有加,當(dāng)它在 1980 年移植到 Atari 2600 后,又成為了家用機上的第一款殺手級應(yīng)用,首年賣出 200 多萬套,也是第一個銷量可以超過 100 萬張卡帶的游戲。


  撇開那些冷冰冰的數(shù)字,Square Enix 前社長和田洋一在接受《日經(jīng) Trendy》采訪時描述了當(dāng)時的盛況:

  “當(dāng)時喫茶店里放著很多機器,種類不少,但實際體驗了之后覺得果然還是 Taito 產(chǎn)的機器操作性最棒,所以我到處去找有那種機型的店家。那時還有種被成為「INVADER HOUSE」的喫茶店,里面只擺了《太空侵略者》的機臺,我可以一直玩到晚上。

  對了,尤其那些店家機臺上的搖桿多半都快被弄斷了,所以只能去找些還能操作的機器來玩?!?/p>


  《太空侵略者》大概有著最為經(jīng)典的游戲結(jié)束方式,當(dāng)玩家操控的飛船不小心被子彈擊中時,屏幕上方就會一個字母接一個字母的打出 Game Over,提醒菜鳥們該投幣了。

  后續(xù)的一批日本游戲,如《超級馬力歐兄弟》和《塞爾達傳說2》,以及 1997 年登陸 PlayStation 的《惡魔城:月下夜想曲》,一定程度上都繼承了這種設(shè)計。換一個角度來看,若是說日本游戲?qū)?Game Over 一詞轉(zhuǎn)化為一種流行詞匯,讓廣大群眾所知,這種觀點大抵是沒有問題的。

《惡魔城:月下夜想曲》的 Game Over

從游藝機到游戲機

  但 Game Over 一詞出自日本嗎?我始終持懷疑態(tài)度。實際上 1871 年出版的書籍《愛麗絲鏡中奇遇》中就有一句臺詞 ——「if the game was over」。

  當(dāng)然這根本證明不了什么,「game was over」是一個語法正確的造句,日本游戲說不定恰恰就是基于這種句式,將其轉(zhuǎn)換為簡寫的和制英語,就像「Family Computer」之于「Famicom」。

  真正讓人打消疑慮、并且和游戲有一定關(guān)聯(lián)的,是 1948 年出自芝加哥硬幣機械公司(Chicago Coins Machine Company)的廣告。他們當(dāng)時正在宣傳一款叫做「沙狐王」(Shuffle-king)的產(chǎn)品,本質(zhì)上就是個電子計分板,可以連接至「沙狐球」的桌臺,上面印有 Game Over 標記。

「沙狐王」上的 Game Over

  不妨將沙狐球理解成桌上冰壺,玩家需要在一個六到七米打著蠟的桌面上,輪流將壺推至長桌盡頭,誰遠誰得分。而「沙狐王」在一方得到 15 分后,Game Over 會發(fā)光并宣告游戲結(jié)束。

  有很多例子能證明 Game Over 在 1950 年前后便被歐美人廣泛應(yīng)用了,包括一臺名為「微型保齡球」的游藝機,從專利信息來看這臺設(shè)備也可以用燈點亮 Game Over,同樣代表了游戲結(jié)束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微型保齡球」最早的專利提交方正是芝加哥硬幣機械公司,個人猜測他們很可能是 Game Over 一詞的始作俑者。因為如果再往前看類似的產(chǎn)品,像是 1936 年出品的「Bumper 彈球機」,它雖然同樣采取發(fā)光燈泡作為指示,但卻是拿「Game Complete」指代游戲結(jié)束。

游藝機「微型保齡球」

  轉(zhuǎn)頭到了 1955 年,我們甚至能從紐約羅切斯特一份報紙的校園俚語一欄找到 Game Over ,報紙對它的解釋是「當(dāng)男朋友不再打電話來的時候」,已經(jīng)變得如此之接地氣。

1955 年一份報紙對 Game Over 的解釋

  至于日本人將這個短語運用到游戲,也許都是 20 世紀 60 年代的事情了。比如世嘉于 1969 年推出的游藝機《Gun Fight》,兩名玩家分別用「把手」控制塑料牛仔小人對戰(zhàn),期間可以橫向移動和射擊,小人被打中就會暫時倒地,然后桌面上的計分欄點亮一燈,直至一方獲勝出現(xiàn) Game Over 的字樣。

世嘉于 1969 年推出的游藝機《Gun Fight》

  或許有人會覺得,《太空侵略者》好歹是「電子游戲」,而上述一系列游藝機幾乎都是由機械元件組成的,不具有可比性。其實這中間有個緩慢轉(zhuǎn)變的過程,也有一定技術(shù)限制的緣故。

  目前可考的、帶有 Game Over 一詞的首款電子游戲,是由游戲保護組織 Gaming Alexandria 成員伊?!ぜs翰遜(Ethan Johnson)發(fā)現(xiàn)的街機《Sport Center》(體育中心),1973 年出品。

《Sport Center》(體育中心)

  這臺由 FOR-PLAY 研發(fā)的機器鮮為人知、壽命極短,不過倒是在美國參過展,所以資料還比較齊全。它的玩法沒什么好說的,典型的《Pong》克隆,畫面由方塊和圓點組成,不過亮點是柜子上有個 Game Over 標記,運行邏輯還是游藝機的老一套,游戲結(jié)束時就會被燈點亮。

  由于早期由晶體管、開關(guān)電路塑造的游戲,大多數(shù)都不支持將文本擴展到屏幕上。況且存儲空間也太寶貴了,得騰出來給玩法本身,用機械的方式展現(xiàn) Game Over 比較節(jié)省成本。

  而 1976 年上市的街機游戲《Night Driver》(午夜狂飆),終于用上了微處理器來運行存儲程序,屏幕上能夠看到清晰的計分數(shù)字和閃爍的 Game Over,它也是首批呈現(xiàn)實時第一人稱圖像的作品之一。

《Night Driver》(午夜狂飆)

  但作為顯示文字的代價,玩家駕駛的汽車并不會出現(xiàn)在屏幕里,而是用一張塑料卡片替代,扣在屏幕的底部中央。而且為了盡可能減少畫面內(nèi)容,開發(fā)者在背景設(shè)定上選擇了夜晚,因此行人、建筑什么的都不用畫了。

祝你死得愉快

  20 世紀 70~80 年代,街機可以說是體驗游戲的主要平臺。「Game Over」一詞對提升機器吃幣率有一定幫助,它往往會接上「Play Again?」或「Continue」的提示,提醒玩家續(xù)幣以免游戲結(jié)束。

  但當(dāng)電子游戲的主戰(zhàn)場開始往家用機和 PC 平臺轉(zhuǎn)移時,Game Over 的提示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盡管還有很多作品保留了傳統(tǒng),但由于不用考量經(jīng)濟效益,開發(fā)者可以肆意放飛自己對「游戲結(jié)束」場景的腦洞。

  比如在 1977 年到 1982 年間,PC 上的文字冒險游戲《Zork》(魔域)三部曲,對 Game Over 的處理大概是當(dāng)時最寬容又最有趣的一個。

《Zork》(魔域)

  通常情況下,玩家選擇「重新開始」便能立馬續(xù)命,但制作組也加入了許多搞笑彩蛋。其中《Zork 3》里有個橋段是用時光機穿越到過去然后死亡,因為從歷史悖論來看,你的角色在當(dāng)前時空是不存在的,于是程序會立即退出到命令提示符界面,一定得用老系統(tǒng)玩才有那個味兒。

  除此之外,如果有人在森林里朝著一棵特定的樹扔?xùn)|西,道具會立馬反彈回來把主角砸死,此時游戲?qū)⒆詣又貑ⅲ又磺谢謴?fù)原狀。但若是采用同樣的方法自殺三到四次,屏幕里就會出現(xiàn)「你怕不是有毛病」(You are obviously unstable)的提示,然后跳出 Game Over 的相關(guān)信息。

  家用機方面,1986 年的初代《勇者斗惡龍》也有特例。當(dāng)勇者面對最終 BOSS 龍王時,對方會提出共同統(tǒng)治世界的倡議,如果玩家同意,龍王會將大陸分裂成兩個王國,接著屏幕漸漸變黑,意味著世界已經(jīng)陷入黑暗。伴隨著「你的旅程結(jié)束了,現(xiàn)在好好休息一下,哈哈哈……」的臺詞,游戲宣告結(jié)束。曾經(jīng)一度還有傳言說這會導(dǎo)致玩家的存檔被刪,但最后被證明只是都市傳說。

在初代《勇者斗惡龍》中選擇加入龍王,就會觸發(fā)壞結(jié)局

  專注于剖析流行文化現(xiàn)象的 Tvtropes,將這種設(shè)計比喻為「死得愉快」(Have a Nice Death),它們在如今的游戲中更為常見。

  比如初代《戰(zhàn)神》的最后一戰(zhàn),玩家需要一邊保護家人,一邊對抗阿瑞斯召喚的克隆人軍團。如果此時 Game Over,家人不僅要跟著喪命,主角也會在絕望和悲傷中被敵人肢解。

? 初代《戰(zhàn)神》的最后一戰(zhàn),右上角是家人的血條

  到了《戰(zhàn)神2》的最后一戰(zhàn),命運三女神之一的阿特羅波斯(Atropos),又會調(diào)出奎爺當(dāng)年對抗阿瑞斯的場景,她的目的是破壞你用來殺死戰(zhàn)神的巨劍。若是沒能在時限內(nèi)擊敗阿特羅波斯,巨劍就會跨時空損壞,導(dǎo)致過去的奎托斯被刺死,接著當(dāng)前時空的奎爺也痛苦不堪、倒地而亡。

  而在《半條命》中,弗里曼一上來就可以干掉教官,導(dǎo)致游戲失敗?!栋霔l命2》也會由于開車沒開到位置、關(guān)鍵盟友死亡、或是從 17 號高速公路的懸崖上墜落而出現(xiàn)特殊 Game Over。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死在叛軍旁的一個片段,NPC 會突然冒出一句:“這套衣服是我的了!”

  從文字描述的層面來看,對「Game Over」做文章的游戲就更多了?!渡C》和《求生之路》顯示的是「You are Dead」,《GTA》中有「Wasted」、「Busted」或者「Mission Failed」,《獵天使魔女》里的變體是「THE WITCH HUNTS ARE OVER」(魔女的狩獵結(jié)束了)。

  《AMID EVIL》更是將各種死法分門別類,死于燒傷的「Cooked!」(熟了),死于刀傷的「Sliced!」(成片了),死于沖撞的「Squashed!」(被壓扁),死于 BOSS 法術(shù)的「Melted!」(溶解),死于落入無底洞的「Splat!」(吧唧),死于爆炸的「Kaboom!」(卡嘣)等等。

  最搞笑的是《世嘉拉力賽》(Sega Rally Championship),游戲結(jié)束時不單單顯示 Game Over 的字幕,背景里的人聲還會用變調(diào)唱出「GAME OVER YEAAAAAAAAAAAAAAAAAH」,無比魔性。

  當(dāng)然,無論如何玩花樣,最終還是圍繞著 Game Over 的含義做文章。它的意義和影響力也不再局限于游戲,早就輻射到了各種流行文化。

  比如在電影《異形2》里,比爾·派斯頓扮演的一名士兵在救援無望的情況下大喊「Game over, man. Game over!」,這段其實是脫離劇本的加戲,詹姆斯·卡梅隆可能覺得挺有意思,居然沒要求重拍。而在 2011 年,突尼斯、埃及和也門的幾場抗議游行中,人們也紛紛拉起了寫有 Game Over 的橫幅。

  如今距離 Game Over 一詞首次在電子游戲中運用已經(jīng)過去了半個世紀,《塞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仍然沿用了這種傳統(tǒng)的游戲結(jié)束方式,作為一家活了 130 多年的老廠商,這或許任天堂是對舊時代的一種致敬吧。


「Game Over」這個說法是從哪來的?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延津县| 苍山县| 施甸县| 韶山市| 克山县| 久治县| 武穴市| 建瓯市| 溆浦县| 岫岩| 五大连池市| 赤城县| 博客| 琼中| 泰和县| 措勤县| 黄浦区| 和硕县| 临颍县| 常宁市| 苏尼特右旗| 竹北市| 五指山市| 阿拉善右旗| 固原市| 临猗县| 资溪县| 开阳县| 安泽县| 子洲县| 延边| 普陀区| 白银市| 汽车| 兴隆县| 乐亭县| 丰宁| 清徐县| 江阴市| 承德县| 大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