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名稱的爭論只能停留在名稱上

感覺現(xiàn)在把“漫改”這一簡稱,等同于“小說改編的漫畫”,已經(jīng)是一個國內(nèi)漫畫行業(yè)很普遍的用法了?
我對這個用法的不理解程度,更甚于一些對“國漫”、“動漫”的理解。
因為這些簡稱的用法雖然存在爭議甚至錯誤,但至少還是有一些邏輯性的。

動漫 = 動畫 + 漫畫,我個人認為是準確、符合邏輯,且有普遍共識的理解與用法。
“國漫”的說法,我個人認為并不是一直都有普遍共識的,至少在我印象中,漫畫界10年前也幾乎沒有這樣的說法,當時比較常用的是“原創(chuàng)漫畫”,“原創(chuàng)動畫”。
用“國漫”指代“中國漫畫”,這個稱謂的簡化是最直接、最符合邏輯的。
指代“中國動漫”,如果其具體含義是“中國的動畫和漫畫”,我認為也是說的過去的,而且其含義是很美好的。但這個用法的普及有一個阻礙,就是動畫行業(yè)與漫畫行業(yè)發(fā)展的不平衡。
如果是指代“中國動畫”,其實不管是漫畫界還是動畫界都是不接受的,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很多人是把動畫稱為“動漫”。
我認為這直接就是一個錯誤的用法,對這個錯誤的糾正主要還得靠動畫界來努力。
但即便如此,這個錯誤依然是帶有一定的邏輯性的,因為很多人的理解是,“動漫 = 動起來的漫畫”。
對于“國漫崛起”的理解、使用與爭議,都是基于以上情況所形成的。再加上互聯(lián)網(wǎng)資本和媒體喜歡這個概念,因此也放大了它的理解、使用與爭議。
回到“漫改 = 小說改編的漫畫”這一說法,我個人之所以不理解,是因為這個簡化基本上有些不講邏輯了,小說改編的漫畫,小說才是關鍵信息,卻在這個簡稱里消失了,也就是雖然知道這個漫畫是改編而來的,卻無法知道是什么改編的。
實際上“漫改”一詞在行業(yè)里一直都有使用,其含義是“由漫畫改編的”,例如漫改動畫、漫改電影、漫改電視劇、漫改游戲等等。這是以往的普遍用法,也很符合邏輯。
而對于小說改編而成的作品,實際上現(xiàn)在B站上就有相對比較嚴謹?shù)淖髌窐撕?,動畫會標注“小說改”、“漫畫改”,這個用法就很直接和準確。
曾經(jīng)也有一種聲音,認為如果想表明漫畫是通過改編創(chuàng)作的,那么應該叫“改漫”才對。這個說法符合邏輯但沒有被普遍采用,因為還是前面所說的,起簡稱的目的是為了表明,從什么改編而來的。

以上是我最近偶然對于行業(yè)內(nèi)一些簡稱用法爭議的感想,僅代表個人觀點,而且我認為也不會對這些簡稱未來的使用有什么影響。
不過還是希望大家能夠思考一下,我們爭論這些簡稱用法的目的,到底是在追求一個準確的定義,還是在追求什么別的目的。
簡稱最終也只是一個簡稱,我們也可以叫有中國特色的小說改編漫畫,但發(fā)展漫畫才是目標,做好漫畫的內(nèi)容才是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