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分手的情侶,都有什么特征


經(jīng)常有人說,女生在愛情中就是福爾摩斯,有點風吹草動,就能馬上看出變心的苗頭。
行李箱反光金屬的倒影,可能就是分手的證據(jù);
新表情、新語氣的使用,可能就會成為偵查開展的導火索;
更厲害的姐妹,可能就從一根長頭發(fā)、一張帶香味的衛(wèi)生紙,發(fā)現(xiàn)了自己頭上的青青草原。
也有研究稱,分手往往是女生先提出的, 一份對180個大學生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只有24.4%的女生是被動分手[1]。
總是女生們先提出分手,可能并不是因為她們先不愛了,而是她們比沉默不語的男生,更知道哪些信號是分手的前兆。
九月伊始,唱《分手快樂》的梁靜茹宣布離婚了。不知道她快不快樂,但見過了愛情模樣的人,在分手時一定都不會覺得快樂。

很多人都能感受到愛情的模樣:在平淡的生活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稱呼對方,互相尊重、信任,偶爾有些小驚喜。
因為被愛過,才能清楚地感受到現(xiàn)在沒有被愛。大多數(shù)分手,都存在著征兆,有很多的細節(jié)往往就是感情亮起的紅燈。
具體有哪些細節(jié)呢?
連抱一下都嫌多
通常,熱戀中的人,都會通過身體接觸表達喜愛和熱情。

愛情是什么樣?愛過的人都會告訴你,是親近。越喜歡靠得越近,疏離是留給陌生人的[2]。
喜歡親親抱抱,是因為當我們擁抱或者觸摸對方時,會產(chǎn)生一種叫做催產(chǎn)素的激素。
催產(chǎn)素產(chǎn)生時,人會進一步產(chǎn)生被信任、被關(guān)懷的感覺。它還可以抑制體內(nèi)壓力荷爾蒙皮質(zhì)醇的含量,使人進入放松狀態(tài)[3]。
開心時要抱抱,不開心時更要抱抱。
另外,身體接觸可以提高對于對另一半的喜愛程度,這種提高在女生身上表現(xiàn)更明顯[2]。必要的身體接觸是感情升溫的必要步驟。感情越深,越喜歡越想靠近對方。

沒有理由地突然減少身體接觸,這個時候就要小心了。分手,可能就是從不再抱著你入睡開始,也可能是再也沒有堅定地牽起你的手,日常的親密小動作消失。
問題那么多,卻都裝作看不見
談戀愛也好,婚姻也罷,免不了小吵小鬧。100%匹配的伴侶是不存在的,日常出現(xiàn)問題是基本操作,有問題不可怕,但是有了問題不解決,卻可能是分手的前兆。
當對感情有積極預期,我們就會采取積極的行為來維系這段感情[4]。
所以,在一段想要繼續(xù)的感情中,面對問題,大家的應對方式排序分別為:
解決問題>求助>自責>幻想>退避>合理化,越積極解決問題,戀愛的滿意度也越高[5]。
談戀愛本就是攜手一起在零零碎碎中闖關(guān),解決不了的問題都會成為隱藏炸彈,等待著爆炸的時機。

分手前那一段時間,你會發(fā)現(xiàn)躲避問題成為常態(tài)。沒有走下去的心,根本懶得解決。
比如,你們很早就約定十一時一起出去玩,但臨近節(jié)假日,卻沒有一個人提這件事,都當這件事不存在;
你們前一天吵了架,但誰也不去認真分析為什么吵架哪里做的不對,就等過幾天之后再當沒事一樣;
甚至他都開始就不愿意跟你長談,你說“我想好好聊聊”時,他說,“我好累”。
一段埋滿了雷,而且沒有人去排雷的感情,除了炸,哪里還有別的結(jié)局呢?
口頭禪變成了“累了”
而且,在戀愛中,大家都像是喝醉的人,頭腦不清醒地付出。
心理學用“相互依賴理論”來解釋這種關(guān)系。這一理論是說,當雙方更加依賴對方的時候,會開始重視關(guān)系的長遠目標,追求關(guān)系的穩(wěn)定,以及試圖制定關(guān)系規(guī)范。
比如向佐郭碧婷小兩口,最近就在節(jié)目中制定了婚后公約,包括打掃衛(wèi)生、養(yǎng)寵物數(shù)量都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這其實就意味著他們準備好好地經(jīng)營一段感情。

熱戀中的小情侶制定些戀愛守則,比如生氣不準超過24小時、再生氣也不能提分手、堅持每天道”晚安“之類的約定,看起來像是束縛,實際上都是在暗戳戳秀恩愛。
為了實現(xiàn)這些目標,戀愛中的人就會傾向于放棄自我利益,更多地考慮對方來維系關(guān)系[6]。
再喜歡打王者榮耀的人,也可以為了自己的小寶貝,努力做到每天只玩兩小時。

事實也確實是這樣,大家在親密關(guān)系中都愿意做一些犧牲。尤其是男生從小就被教育要主動,要保護和呵護女生[7]。但總體來說,戀愛中的大家都在認真呵護對方,過度不平衡的關(guān)系很難長久。
當代愛情,付出的方式無非就是兩種,時間或金錢。不管是放棄自己的業(yè)余愛好陪你,還是精心給你選禮物,你都能看到對方的付出。
隨著感情進入平淡期,這些付出可能會相對減少,但雙方心底還是互相關(guān)心。
而到了分手前,這種付出就不是相對減少,而可能是驟減。
結(jié)婚前的安宰賢,求婚之前細心地在后備箱塞滿姐姐喜歡的花,眼里全是具惠善。而想要離婚前的安宰賢,卻連吃一碗拌牛肉的時間都不愿意分給具惠善。

當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相處的模式變成了:聊天時滿屏都是你的關(guān)心,漫長的等待后對方回了一個“嗯”;問他問題問到第二遍,他就開始不耐煩;每天都說自己很累,沒時間陪你……
那很可能,只有分手才能讓對方覺得不累。
戀愛時黏人總是常態(tài),一天沒有收到他的消息就失魂落魄,生氣之余還有滿滿的擔心,“會不會是出什么意外了?”每天要看著屏幕上的“晚安”才滿意地睡去。
而到了分手前,過了那個道“晚安”的點,即使沒有消息,也不會再失落。開始變得省心了,安靜了,然后就沒了。
他朋友圈再也沒有我
當你喜歡一個人時,總是希望會和他的生活有更多的交集,不由自主地想要更加了解他,也盼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與祝福。

于是一部分人選擇了秀恩愛,收獲一大堆點贊,心里都甜滋滋的。
秀恩愛就是主動加給感情的穩(wěn)定劑。通過打造“電子紀念碑”,在漫長的日常時間里,尋找安全感[8]。
既讓對方知道你愛他,也讓潛在競爭對手知難而退。
一個喜歡秀恩愛的人,可能會讓你出現(xiàn)在他的朋友圈里,把你換作頭像、朋友圈封面,總之社交平臺總能找到你的痕跡。

當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他有關(guān)你的動態(tài)越來越少,即便是你花了很大的心思為他準備生日禮物,也不見他秀一回,那可能是變心的信號。
當然,如果你的另一半,趁你不注意的時候發(fā)一些“我好孤獨、好落寞”的動態(tài),那就更是分手的紅牌警告了。
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在社交平臺上秀恩愛,但也會用別的方式來秀恩愛。比如見家長,或者和朋友一起吃飯,把自己的感情狀態(tài)展示給大家,試圖獲得身邊人的認可。

當這些行為都消失,你不再跟他的生活圈子產(chǎn)生關(guān)聯(lián),實際上也是漸漸地減少了和他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再下一步可能就是分手了。
習慣里都是別人的痕跡
一般來說,人的行為習慣都跟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有關(guān),沒有外來介入就很少去改變。如果對方的習慣突然改變,尤其是一些日常小習慣,要注意了。
比如:突然用了新的賣萌表情,而且這個表情包還不是你常用的,或者用了新的語氣詞,把冷漠的“嗯”換成了“好鴨”,都可能是因為有新的人介入了他的生活。

這并不僅僅是段子,也有科學依據(jù)。
模仿有助于親密關(guān)系的建立,因為人們往往會對模仿自己行為的人產(chǎn)生更多的好感。
《實驗心理學雜志》的一份研究就表明,當服務員模仿顧客的行為時,會對獲得更多的好感,從而可以得到更多的小費[9]。
另外,人們也常常通過無意識的模仿來表達親密關(guān)系,模仿和喜愛是雙向的互動[10]。你的另一半喜歡吃榴蓮,漸漸地,可能你也會覺得榴蓮真的不錯。
所以,當他喜歡你的時候,他會非常習慣模仿你的說話語氣和表情,不僅是為了討好你,也是真的覺得你可愛。慢慢地他說話的樣子像你,笑的幅度像你,連生氣起來都像你。

當你的另一半突然有了新的小習慣,很可能是因為,他遇上了更想模仿的人了。
而且,通常大家更傾向于模仿吸引力高的人[11]。你不僅遇到對手了,還有可能是勁敵。
如果以上所有的信號你都能一一對上,那這個“分手的征兆”可能就不僅僅是征兆了。
其實,哪里有什么愛情福爾摩斯啊,都只是在對方身上放了太多的精力和注意力,點點滴滴都想要了解。
沒有什么突如其來的分手,都是有著鋪墊的,這些分手前的征兆也只是鋪墊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當你還在反復問自己,“他是不是不愛我了”,其實在問出那一刻就已經(jīng)有答案了。


參考文獻:
[1]朱海燕,宋志一,鄧蕓菁,熊艷,陳蓉.不同立場大學生戀愛分手歸因比較[J].心理技術(shù)與應用,2016,4(03):154-159.
[2]薛燦燦. 具身認知理論的思考[D].南京師范大學,2012.
[3]Article on the Power of Touch Cites Prof. Matt Hertenstein - DePauw University. (2019). Retrieved 10 September 2019, from?https://www.depauw.edu/news-media/latest-news/details/31060/
[4]Elsner, B., & Hommel, B. (2001). Effect anticipation and action contro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27(1), 229-240.
[5]謝佳佳. 理工科大學生成人依戀、應對方式與戀愛滿意度的關(guān)系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
[6]馬小鳳. 親密關(guān)系中趨—避犧牲動機的決定因素及其后果變量的實證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
[7]翟淑娜. 大學生親密關(guān)系中的犧牲動機及其對關(guān)系質(zhì)量的影響[D].河南大學,2014.
[8]張雯宜. 影像傳播與親密關(guān)系:社交網(wǎng)絡秀恩愛儀式研究[D].復旦大學,2014.
[9]Rick B. van Baaren,Rob W. Holland,Bregje Steenaert,Ad van Knippenberg. Mimicry for money: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imitation[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03,39(4).
[10]Jessica L. Lakin,Valerie E. Jefferis,Clara Michelle Cheng,Tanya L. Chartrand. The Chameleon Effect as Social Glue: Evidence for the 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of Nonconscious Mimicry[J]. Journal of Nonverbal Behavior,2003,27(3).
[11]房林. 吸引力對人模仿行為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