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來談一談浦澤直樹的冥王-杰作,雖然仍未全面超越
浦澤直樹的冥王,是參照手冢先生阿童木里的著名篇章《地上最大的機器人》再創(chuàng)作的。也想來談談對這篇作品的看法。

這部作品整體還是很出色的,而且繼承了手冢原作的精神。不僅參照了《地上最大的機器人》,一些橋段也參照了阿童木中其他的故事,比如人類和機器人的關系,就有參照藍騎士篇。當然,作品也沒有簡單的擴寫,而是有著作者本身的風格和思路。
對比原作,浦澤在敘事和人物戲份編排上做了不小的改動。原作普魯托是這一個故事里絕對的主角,戰(zhàn)斗都是公開明白的。一開始就說了要殺死機器人。反派方也是一開始就展現(xiàn)了。故事除了普魯托制造者的真實目的和秘密制造的波拉之外,并沒有隱瞞什么。
但是這作中,整體是采取了一個懸疑的敘事手法。甚至前半部作品都是放在追兇上,大部分的戰(zhàn)斗都沒有正面描繪,也可能因為作者的重心和長處不在于打斗上。
乃至大部分時候為了保持懸疑,殺死幾個機器人的兇手都是完全作為一個謎團呈現(xiàn)的。普魯托連真面目都是到了書一半多才揭開。
很多懸疑故事最后都是虎頭蛇尾,作者明顯看得出寫驚悚事件時候壓根就沒想好謎底。這個故事則避免了這個問題,前后沒有什么不合理的,都有大量的鋪墊。
所以原作的小配角基斯克成了本作大部分時間的主角。作為一個原作的醬油,他被大刀闊斧地改造,全程都在尋找自己被刪除的記憶。并且通過他來詮釋出主題:仇恨不能解決問題+機器人和人類的共處。這個角色塑造是很成功的,他所追尋的記憶,雖然是黑暗的,卻也是反映出人性的。找回記憶,本質也是重拾完整的人性。包括他的死,之前也做了很多鋪墊,他通過送花的機器人而回憶起自己的孩子,因而才被這個機器人所殺。整體讓人覺得合情合理,人物的弧光也很到位。最后還感化了原本要殺他的極端成員。單說這個主角刻畫得相當成功,也非常點題。
原作被殺的其他機器人里,只有埃普西隆塑造較好,其他都是打醬油的。在這里面不僅蓋吉特成了主角,其他機器人都有了進一步的刻畫。特別是原作里非常臉譜化的諾斯二號刻畫非常精彩。他成了背負戰(zhàn)爭陰影,祈求和平而為孤傲的音樂家服務。音樂家一開始看不起他,認為殺戮機械無法懂得藝術,然而他幫助音樂家找到了關于他母親并沒有遺棄他的真相后,二者得到開解。算得上是全篇特別精彩的一個段落,也是進一步詮釋主題。

而埃普西隆原作就是很討人喜歡的角色,這里面更是被進一步拔高。男角色顏值都靠他一個人承擔了。全程也是作者最為偏愛的角色之一。他是幾個機器人里徹底看透了ZZ和仇恨的那個,更一再試圖切斷仇恨的源頭。對于事件的了解也相對也是幾個機器人里最多的。甚至一度在基斯克倒下后接過了主視角。最終決戰(zhàn)是為了救人而去,全程戰(zhàn)斗力明顯強于普魯托,試圖救贖他才不下殺手,最后死于非命卻也給普魯托鋪下了救贖的種子。這樣既保留了原作的結局,也最大程度保證了他的格調。
這些角色都得到了進一步塑造,還有原作有些機械降神的波拉也得到了很多鋪墊和合理解釋。只是原作的兩個主角,不可避免受到了一些擠壓,特別面對這個新的主題的情況下,就需要重新安排。不僅普魯托戲份不多,連阿童木大部分時候是打醬油的,甚至還掉線了很長時間,還沒他老爹天馬博士出場多。這種設計有一定的好處,就是為懸疑和主題服務,同時也給其他角色足夠的刻畫,把原作一些不夠合理的地方,特別是制造普魯托和波拉的動機給解釋好了。這是原作最大的缺陷,制造者只不過是為了給主子上一課,就殺死了那么多機器人。不過這樣大刀闊斧的改編也存在一些問題。整個原創(chuàng)的陰謀下,人物都有些被吞噬了進去,有些人物的塑造也因此受到了影響。
比如普魯托,原作幾乎都是從普魯托的視角出發(fā),在殺戮中慢慢被阿童木兄妹和埃普西隆所觸動,逐漸覺醒了人性,懂得了情感。最后犧牲自己實現(xiàn)升華。而這一作中更多是個工具,自身雖然帶著恨意,但是在殺戮中顯得很痛苦,并不愿意戰(zhàn)斗。
對比起來,普魯托自身的塑造不如原作好。這不是因為設定不如原作,而是呈現(xiàn)不夠。這個角色按照本作的設定是很復雜的,應該是要顯現(xiàn)出一種反差的??粗推街髁x者人畜無害,卻能夠因為憎恨爆發(fā)出那么強大的力量。然而因為這種敘事手法的原因,不管是普魯托還是薩哈多的戲份都太少,不僅不如基斯克,還沒比大部分幾個機器人多哪去。不管狂暴的一面還是普通人的一面展示都有限。反而他的幕后早早就有了大量描繪,更讓他顯得像一個純粹的工具。對比起來原作的普魯托雖然是奉命行事,自己執(zhí)行時候也是有獨立人格的。浦澤這么處理,多少削弱了普魯托作為怪物,讓人恐懼和憎恨的感覺。這也多少導致最后他的升華缺乏足夠的力道和變化過程。我個人覺得,畢竟已經(jīng)有一個秘密BOSS波拉,真正謎團也是波拉。那么普魯托還是類似原作這樣早早出場,并同時呈現(xiàn)出兩面為好。
還有一個問題是在于主題和背景有些割裂。一切悲劇的源頭是39次中亞沖突,也有不少明顯的ZZ影射。但是這件事情本身是司空見慣的ZZ家彼此間的野心導致的,最后也被比較簡單的解決了,沒有給出一個答案,實際也很難給出。主題實際還是消除仇恨,以及人類和機器人的共存問題。那么這個ZZ背景其實沒必要非得加進來,或者占據(jù)這么大的比重。這個不管和機器人人類矛盾,還是消除仇恨的關系都不是很大。
不管基斯克、阿童木這些正派還是阿布拉博士等反派,他們和ZZ關系都有限。與其去影射現(xiàn)實拉大格局,不如緊扣主題,小小的提一筆就行?;蛘哳愃朴钪骝T士第二部的黑色布拉加那樣,是因為素體和人類發(fā)生的矛盾沖突,最后被高層核平的悲劇事件,效果就更好。
還有主題詮釋上,對于基斯克以及圍繞他的人物都刻畫比較成功。特別是他苦苦追尋的被抹去的記憶:因為失去孩子的仇恨殺過人。全書也一再反復映射這段,也反映出人類和機器人的沖突。單說這一點是很成功的。
但是對于原作其他人物的處理,則多少受到了影響。雪藏阿童木,恐怕就是作者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阿童木本身沒有仇恨。也不可能重塑這個耳熟能詳?shù)慕巧?/p>
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后期就設計了這么一個橋段。讓他植入了60億人的記憶,一度被仇恨所驅使,然而這樣做終究力度有些不足。普魯托也沒有殺阿童木身旁的人。阿童木更多是一個“神”。至于天馬博士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畫的真像碇司令。原作的天馬博士也的確非常邪道,前半段一直是個反派角色,后期才洗白。這里面則是帶著一些叛逆的同時,總體還是一個深愛孩子的父親??上Ь褪撬桶⑼镜膶κ謶蛏倭它c,導致兩個人都沒有更進一步的升華。

而阿布拉博士這里,用一樣的家人死去招致仇恨,還是沒怎么呈現(xiàn)的家人,給人的觀感和沖擊力沒有那么強。倒還不如讓真正的博士早早就死了,他的AI和兒子相處很好,發(fā)現(xiàn)自己是機器人后的暴走來做文章。和薩哈多還有其他人的情感也可以更加糾結。
這也是改編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種現(xiàn)象,哪怕是這樣的優(yōu)質改編。即原作的缺陷,刻畫蒼白的人物往往得到較好填充,并注入了新的靈魂。但是原作本身已經(jīng)較為完整和出色的一些角色甚至主角,則同時難以更進一步,乃至被削減了戲份。特別這里浦澤要表達的,并不完全是手冢的意見。所以不可避免的側重不同。在欣賞這部作品出色之處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其借鑒改編的手法。
當然,如果拋開再創(chuàng)作的方向不同,作為獨立的作品而言阿童木的戲份和塑造不是太大的問題,頂多和博士互動可以更多。這部作品雖然說神作還是差一點,總體還是相當杰出的。值得所有喜愛漫畫的人去好好閱讀一下。當然同時,也應該去回顧手冢的原作,領會漫畫之神的偉大,后人哪怕站在他的肩膀上也難以全面超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