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戰(zhàn),大宋滅亡如此悲壯,為何明朝卻并非如此呢?
崖山海戰(zhàn) ,是1279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進行的大規(guī)模海戰(zhàn)。結果南宋失敗了,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后,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此后大宋基本上沒有了抵抗能力,走向了滅亡。
可是我們再看看明朝,就大不同了,在這方面表現(xiàn)的差強人意,但也并非非得多少人跳海自殺。關鍵在于對于明朝這么一個兩百多年的王朝,滅亡的時候別說悲壯了,搞的還有點戲劇,實在是不應該。
其實,這只是表面的現(xiàn)象,真實情況并非這樣。
首先,明朝的滅亡和北宋有些類似的地方。崇禎皇帝對于明朝的滅亡恐怕也是沒有想到的,否則他肯定不顧一切的也要南遷的。
對于李自成直逼北京而來,崇禎一萬個沒有想到。
當然,這里面有崇禎的很大的問題。而且,一個關鍵點是因為崇禎與大臣的關系鬧得太僵,雙方到了互不信任的地步了。
這也造成崇禎始終在用人這個問題上牽絆,糾結。不喜歡了就直接殺,開除已經(jīng)是好事了。所以,崇禎缺錢的時候,大臣不愿意借。
但這不代表大明沒有了鐵骨錚錚之人,也并非只有崇禎和一個太監(jiān)自殺。此外,還有幾十位臣子一同自殺殉國,國破之日,其殉節(jié)之烈,不愧前人。
但客觀說,明朝滅亡于李自成的農民軍,這也之前很多王朝滅亡沒啥不同。
我們接著說南明,明朝的特殊,除了崇禎外,南明也很特殊。失去了統(tǒng)治者的正統(tǒng)性,導致一眾藩王接連登基。
可很多時候,他們并沒有團結一心抵御外侮,反而繼續(xù)著崇禎時期的內訌等等。
這也導致南明一敗再敗,最終走向了滅亡。說實在的,有些不值得同情。但是,畢竟是一個王朝的滅亡,總有對大明忠心之人,沒有了大家,小家就得被異族統(tǒng)治。統(tǒng)治者不上心,不代表所有人也不上心。
這就有點像南宋的時候,丟了半壁江山,親人被虜??擅鎸υ里w的北伐,趙構是一萬個不情愿。理解了這個,也就不難理解南明的滅亡了。
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在南明一退再退的過程中,曾經(jīng)來自農民軍的很多將領也與南明聯(lián)合起來,共同對抗大清。
所以說盡管明末和南明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是內訌,自私,而令人唏噓。但其中也不乏錚錚鐵骨之輩,讓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