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干預的一些原則||課堂筆記
處理危機情況(如自殺表白)的一些原則:
(1)不要急于行動,做一個陪伴者。面對想要自殺的人,不要心急地去告訴他什么是“對”的,“應該”怎么做事;也不要因為急切地想要對方放棄輕生的念頭而強行輸出“正能量”。危機干預不是指引對方前進的引導者,而是停留在對方旁邊的陪伴者。
(2)讓對方主導談話,自己作為傾聽者。危機干預的陪伴,需要靠傾聽、共情去發(fā)掘面臨危機者的遭遇。如“如果你愿意說,我很愿意聽”、“你看起來很痛苦,不知道是發(fā)生了什么呢?”
(3)自我表露形成聯(lián)結(jié)。如果交流發(fā)生阻抗,也可以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如“看到你一個人默默地承受這些,我也好難受,好想要幫助你”、“你剛才說我講的不對,雖然有點令我感到挫敗,但我很高興你愿意和我分享你的真實感受/給了我新的機會去了解你……”。在表達自己的情感過程里,無形中也會構(gòu)建自己和對方的聯(lián)結(jié)。
(4)營造安全抱持的氛圍。利用傾聽、共情等技術(shù),“告訴”對方這個談話的氛圍是安全的,對方說的內(nèi)容不會輕易受到評判,我們很好奇對方的故事。
(5)中止對話。危機干預不是心理咨詢,不需要全套的傾聽、干預,當事人打開話匣子傾訴之后,可以“找個理由”中止對話,利用“蔡加尼克效應”(未完成的事件讓人想要去完成)讓其從危險情景中走出。如“……聽起來你還是很難過,但我接下來有一個很重要的會議需要參加,能不能等下次我倆都有時間了,一起到酒館里繼續(xù)分享你的故事?”(定一個約定)。
來源:西南大學 張仲明教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