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氫能潑點冷水
周末星空君路過一座“加能站”(為了適應未來的新能源普及,兩桶油把原來的加油站改叫加能站),發(fā)現提供加油服務的同時,還有一組加氫機。
于是好奇心驅使,湊近一看,加氫機已經斷電停用。問了下加油的小姐姐,說原來和當地公交公司合作的氫能公交車停運了,加氫機沒有客戶也就關停了。
因為研究過氫能源產業(yè)鏈,星空君知道這種加氫站的投資起碼2000萬起步,說停就停,不是一般企業(yè)能承受的。
所以,當市場又開始炒作氫能源產業(yè)鏈的時候,星空君不失時機的假裝理中客,來潑一盆涼水。
首先,必須要承認的是,氫能源的廣闊前景。雖然不少人在質疑氫能源的發(fā)展?jié)摿?,但對于未來氫能源的發(fā)展,星空君絲毫不懷疑。
為什么呢?
因為新能源車替代傳統能源車的進程中,柴油重卡的替代是很難的一個節(jié)點。電車替代家用電車毫無難度,但電動重卡受制于電池充電時間等因素,難度就太大了。比如特斯拉的轎車問世十多年了,而特斯拉的電動重卡SEMI正式量產還遙遙無期。
雖然有部分廠商在試點換電重卡,但和氫能源相比,不如后者的發(fā)展方向更清晰。
制約氫能源產業(yè)鏈的唯一因素,就是成本,并且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下降。
其次,氫能源的需求端不振。電車早期成本也比較高,特斯拉的第一批客戶是電影明星,用環(huán)保概念作秀,先賣高端車,逐步降低成本推出低端版本吸引普通用戶購買;氫能源車最大的需求端是商用車車主--以物流公司等單位用戶居多,他們對成本極其敏感,不太可能花大錢去嘗鮮。
所以,初期的氫能源客戶以政府牽頭的公交公司等企業(yè)為主,缺乏充分的需求,難以支撐降本空間。
再次,氫能源本身的技術路線尚不明確。動力電池基本形成了三元鋰電和磷酸鐵鋰電池為主的兩條主要路線,對于投資者來說,不用再擔心血本無歸。
而氫能源的燃料電池環(huán)節(jié),各大廠家都有自己的解決方案,路線細節(jié)不完全相同,一旦某條路線實現了技術突破,其余的路線投入的巨資可能沒有回報。
最后,氫能源產業(yè)鏈企業(yè)大多沒有量產的產品。2021年,全國僅售出1586輛氫燃料電池車。其中以公交車和展示車為主,這種規(guī)模無力真正支撐起一個行業(yè)。對于投資者來說,現在發(fā)掘的所謂氫能源概念股,其實基本上是炒作,真正的氫能源巨頭還沒有誕生,或在蟄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