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防濕,究竟有多重要?《黃帝內經》有云:“秋傷于濕,冬生咳嗽”。意思是如果秋天
2022-09-27 07:16 作者:中醫(yī)師張先生 | 我要投稿
秋天防濕,究竟有多重要?《黃帝內經》有云:“秋傷于濕,冬生咳嗽”。意思是如果秋天受到濕邪的侵襲,到了冬天就會發(fā)生咳嗽。這其實就是中醫(yī)“未病先防”理念的一種體現(xiàn)。
秋傷于濕,且在燥氣的烘烤下聚濕生痰,成為潛藏體內的隱患,在秋天肺氣較旺的情況下,一些輕微的陰濕之邪不見得馬上就會發(fā)出來。
?等到深秋入冬,加上冬季是“水”氣當令,濕上加濕,潛伏的陰濕之邪便會暴露出來,從而出現(xiàn)肺氣上逆,以痰多為特點的咳嗽等現(xiàn)象。
也有體質比較弱的人,秋天就受到濕氣的困擾,誘發(fā)秋乏、腹瀉、風濕關節(jié)炎等。
而且,初秋不祛濕,如果冬天再一進補,滋補的津液容易被濕氣同化,不僅達不到補養(yǎng)身體的作用,反而還會助長濕氣。
?但很多人不懂這些道理,認為秋天干燥,會讓體內的濕氣減少,不僅不去調理,而且還不注意。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濕氣重?
一看舌苔:舌苔又白又厚,甚至發(fā)黃,舌體上容易有牙齒的痕跡,說明濕氣重。
二看排便:大便稀溏、不成形,黏在便池上不容易被沖洗掉,說明濕氣重。
三看胃口:食量減少,胃口不好,食欲不振,很可能是體內有濕氣。
四看精神:精神狀態(tài)差,容易困倦、無力;尤其早上起床困難,睡不夠,無精打采。
當你發(fā)現(xiàn)自己出現(xiàn)上述癥狀時,基本就是體內濕氣重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