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究竟來沒來?如來的含義即漢語“大通達(dá)”,也即漢語“博士”

尊重版權(quán),轉(zhuǎn)引請注
這兩天我看了下B站,有關(guān)郭繼承老師的“如來”刷了我的屏,心念一動,我也不妨順手來解解下“如來”是何含義。
之前筆者已經(jīng)在“紋明,從《輿地山海圖》研判中國最早測繪全球”一文中闡述了佛就是漢語的“博”,佛陀就是漢語的“博達(dá)”。原文如下:
“吐蕃苯教(bon-po)的音譯為‘奔布’、‘班巴’,其經(jīng)書稱為‘奔布爾經(jīng)’,也叫‘奔波經(jīng)’?!段饔斡洝分姓f兩條魚精‘奔波兒灞’和‘灞波兒奔’即是指此?!産on’即‘本’,涵蓋了萬事萬物,亦即‘道’之意,而‘道’又有‘講、說’之意,故‘bon’又指‘講、說’,‘po’即‘佛’,故‘bon-po’實為‘苯佛’,或‘班佛’。而‘佛’實應(yīng)來自‘博士’的‘博’。西周已設(shè)太學(xué),《宋書》載‘六國時往往有博士’?!墩f文解字》云:‘博,大通也’‘通,達(dá)也’。先秦時,博士、通士、達(dá)士為一詞異稱。博士即博達(dá)之士。班固在《漢書》中稱桑弘羊為‘博物通達(dá)之士’。而‘Buddha’即‘博達(dá)’,換言之,‘佛陀’之稱淵源于中國之‘博達(dá)’,也即‘博士’、‘達(dá)士’?!?/p>
如來的梵語為:Tathāgata,音譯為多陀阿伽陀,佛的十大稱號之一。tatha?意思是“如”,agata?意思是“來”,這是怎么回事呢?
前面筆者“紋明,從《輿地山海圖》研判中國最早測繪全球”文章中的這個內(nèi)容可以看一下:西周已設(shè)太學(xué),《宋書》載“六國時往往有博士”?!墩f文解字》云:“博,大通也”。
因此,“博達(dá)”又可稱為“大通達(dá)”。
“大通達(dá)”正是梵語Tathāgata的發(fā)音。其中“thag”應(yīng)該合起來為一個音節(jié),讀作“通”,梵語作為拼音文字,其斷音節(jié)又?jǐn)噱e了。對Tathāgata的真正音節(jié)判斷應(yīng)為Ta(大)?thāga(通)?ta(達(dá))。
“通”的漢語發(fā)音與“同”相同,拼音文字無法區(qū)分這兩者,而“同”有“如”“像”的含義。“達(dá)”是多義字,其中之一的含義即為“來”。
此即“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