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朝宗】山東古代文物菁華展


? ? ? ??齊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一,國家博物館山東古代文物菁華展,200多件齊文化腹心地區(qū)出土的新石器時代至秦漢時期精品文物,全面、直觀地展示了海岱之間的齊地文化。

? ? ? ??鳥柄青銅燈:此次展出的國家一級文物之一。這是一件淺盤豆形燈。淺盤中央有一個錐形燈柱,在盤底一側(cè)伸出一個圓柄,柄上鑄有一只小鳥,低首引頸,口銜盤沿,兩翅并找,尾部上翹,并呈扇形散開,適于用手把持。鳥足用銅銷固定于樹上。小鳥全身刻畫纖細的羽毛,造型精巧靈動,神形兼?zhèn)洌馊ぐ蝗弧?/span>


? ? ? ??錯金銀青銅盒:此盒周身皆飾有錯金銀花紋,器型莊重雅致,紋飾精細流暢。器腹有四周錯銀細弦紋。器蓋飾有雙龍交尾和雙鹿互牴紋飾,另有四龍、雙虎紋飾。該青銅盒出土于淄博市臨淄區(qū)商王墓地,可能是祭奠禮儀所用。

? ? ? ??水晶串飾:郎家莊一號東周墓出土。該墓數(shù)次被盜,出土的玉、石、料器主要包括玉髓、瑪瑙、水品、紫晶、桔紅石、琉璃、滑石、石灰石、方解石等,有的還保持著原始的串法。

? ? ? ??瓦棱紋青銅敦(一對):辛店二號墓出土,三足銅敦兩件,形制、大小均相同,屬成對使用的食器。銅敦是東周時期產(chǎn)生的一種新的食器類型,齊國銅敦不僅數(shù)量豐富而且精品多,倍受學界重視。敦的自名最早見于齊國之敦(“齊侯”敦、“陳侯午”敦),但在楚國等地卻有“盞”等其他自名,表明該類器物的命名和使用具有一定的區(qū)域文化差異。

? ? ? ??透雕雙龍玉環(huán):此玉環(huán)為白玉質(zhì),色澤溫潤,紋飾精美。環(huán)上以浮雕、透雕的方式雕刻兩條蟠龍紋,身側(cè)有云紋。兩條龍刻畫生動,矯柔相濟,婉轉(zhuǎn)曼妙,堪稱古代玉器藝術(shù)精品。裝飾性玉環(huán)、玉佩在周代墓葬中較為常見,它們通常以動物造型居多,尤其以龍、虎形玉佩為甚。

? ? ? ??陶舞俑:趙家徐姚二號戰(zhàn)國墓出土。這批陶俑組合有序,造型優(yōu)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墓主人的生活習慣及其社會地位。此外,這些陶俑雕刻細致入微,服飾色彩艷麗,讓人們對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服飾文化有了更具體的了解。


? ? ? ? ?齊國瓦當:這些臨淄齊國故城內(nèi)出土的瓦當均為半瓦當,樹木紋半瓦當最為常見。




? ? ? ?金鐏:鐏為兵器木柲下端的金屬套,一般戈、矛、戟等木柲較長的手持類兵器都配有鐏,以防止木柲下端受損或腐壞。這是一件青銅戈所配的金鐏,其銎孔呈杏仁狀,下端較細,器身飾四道凸弦紋及卷云紋,線條流暢。這件金鐏銅戈應(yīng)為儀仗器,非普通實用器。

(本文所有圖片均為筆者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