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有度》 第十五章 守要

紅林悟道《韓非子-有度》?第十五章??守要
在上一章中韓非子主要講了當世臣子的假廉、假忠、假仁、假義、假智,這五種險世之說,為什么說是險世呢?因為按韓非子的說法如果國君支持這五種行為,那么國家就會陷入危險境地。之后韓非子說了先王治國之法簡單明確,主要就是“臣毋或作威,毋或作利,從王之指;無或作惡,從王之路?!币鉃槌枷虏灰淹灰怖?,順從君主旨意;不要作惡,跟隨君主的腳步。這里明確規(guī)定了臣子的行為與思想,要求臣子從行為到思想要與君主保持高度的一致,這是古代版的與時俱進。
鑒于世臣的險世之說,韓非子告誡君主“夫為人主而身察百官,則日不足,力不給?!币鉃樽鼍鞯挠H自考察百官,就會時間不夠,精力不足。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天能做的事就那么多,而世間的事又成千上萬,每天都在發(fā)生,時刻都在變化,這就需要將各項事物歸納分類,找到各類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按規(guī)律制訂制度與流程,這樣處理事物只需按制度辦事就簡單多了。君主親自考察管理天下的官員,時間不夠精力也不夠,只能靠制度辦理。
為什么要按制度辦理呢?韓非子認為“且上用目,則下飾觀;上用耳,則下飾聲;上用慮,則下繁辭?!币馑季褪蔷饔醚劬?,臣子就修飾外表;君主用耳朵聽,臣子就修飾言辭;君主用腦子想,臣子就夸夸其談。如果君主是憑個人喜好與習(xí)性處理事物,那么臣子就會按君主的喜好與習(xí)性來粉飾事物,達到蒙蔽君主的目的。如君主喜歡艷麗,臣子就修飾外表;君主喜歡好聽的,臣子就會修飾言辭;君主喜歡思考,臣子就會大談主張。這樣下來,君主并沒有看到聽到接收到事物的真相,就會影響決策。所以在整篇《韓非子》中韓非子都告誡君主要站在事物外面看事物,就是要看清事物的真實,不要輕易聽信臣子之言。
君主也是人,是人就有認知的局限性,所以韓非子說“先王以三者為不足,故舍己能而因法數(shù),審賞罰?!币馑季褪窍韧跽J為這三種器官不夠,所以放棄自己的才能而依賴法術(shù),嚴明賞罰。這就是管理學(xué)的精髓,個人認知的局限性讓我們無法全面真實地認清事物,所以先王認為通過看、聽、思并不一定能掌握事物的真實與全部,才放棄這三種方法,依賴法術(shù),嚴明賞罰??吹竭@里,真心地佩服中國古代圣賢,那時他們已經(jīng)認識到了人通過自己的感官是不能看到事物的真實與全部,只有通過“法術(shù)”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才能讓事物圓滿。這就是對“道”的不懈追求。
韓非子總結(jié)道“先王之所守要,故法省而不侵。”意思就是先王掌握著關(guān)鍵,所以法令簡明而君權(quán)不受侵害?!笆匾本褪亲プ∈挛锏闹饕?,主要矛盾解決了,問題也就解決了。只要國家法律簡明,依法治國,君主的權(quán)力與地位就不會受到侵害。
【夫為人主而身察百官,則日不足,力不給。且上用目,則下飾觀;上用耳,則下飾聲;上用慮,則下繁辭。先王以三者為不足,故舍己能而因法數(shù),審賞罰。先王之所守要,故法省而不侵?!?/p>
在公司管理中,管理的核心還是制度,制度的核心還是“獎罰”。凡事按制度辦理,不聽解釋,事情錯了,就是人的錯,就要罰;事情成了,就是人的功,就要獎。管理不能夾雜個人感情與喜好,尤其是公司老板,每一分的支出都要有理有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