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宋風云 第二十八章 紛亂、弒君、謎團
北魏回師,宋、魏各守原界。
南征歸來,拓跋燾的心境很是糟糕。
且不說在盱眙城下被臧質(zhì)送了一壇尿的恥辱,這一路上的這么多攻城略地,卻止步于長江之前。氣短,真是氣短!水軍,永遠是拓跋燾的一個心上大憂。
北方水系少,有結冰期的黃河如何操練水師?
難道在渤海里幾只小船被風吹來吹去?
算了算了,打了這么多仗,自己再也不是什么“太平真君”了。連年的征戰(zhàn)已經(jīng)讓北魏元氣大傷。和平,他需要和平!于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他改元“正平”,再大赦,可算是消停了下來。
可是,總有人打破這一份平靜。
?
太子拓跋晃,中常侍宗愛。
拓跋晃,前面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在北伐柔然的時候,曾經(jīng)與劉潔討論是否出兵的問題。在拓跋晃監(jiān)國(沒辦法,拓跋燾南征北戰(zhàn)的這幾年里,家中肯定要有人留守)的幾年里。他“信任左右”。史書上留下的是“為政精察”的名聲。
如果沒有意外,拓跋燾死后,拓跋晃就成為皇帝,引導大魏走向新的輝煌!
不!不!不!
宗愛可不這樣想。
史書上說,是中常侍宗愛性格殘暴,多有不法之行為。這樣的人,太子自然是不會喜歡的。畢竟是當朝太子。不能正面作對。可是人總有幾個寵臣吧給事中仇尼道盛,黃門侍郎任平城都被太子所喜愛。
大貓小貓三兩只,滿城風雨因他起。
仇尼道盛、任平城因為被太子喜歡,所以也專治朝政,也就是掌握了朝中的一部分行政權力。這恰恰是極其被宗愛,所嫉妒的。因此,這幾個人也是頗不和諧。
自己干不掉,那就找自己的老上級——拓跋燾。干什么?進讒言!
拓跋燾一聽非常生氣(魏主怒)于是將仇尼道盛等人在平城的大街上斬首。接著清算東宮,于是一批批人接連被拉出去砍了頭。
爸爸這么生氣,可兒子心理素質(zhì)不過關,過了幾天,太子拓跋晃,竟然也抑郁而死了。
一朝太子居然抑郁而死,背后的事情真的這么簡單嗎?
成書于600多年之后的《資治通鑒》里寫到“帝怒甚。戊辰,太子以憂卒?!笔遣皇钦f明在自己這么多親信被砍頭之后,拓跋燾一生氣,太子拓跋晃的心理素質(zhì)一下子沒過關,于是就死了?
可是翻閱其他的史書,卻有著另外的一種說法。
事情要撥回拓跋燾南征反擊的時候,有人報告說在平城監(jiān)國的太子拓跋晃造反了!
這是天大的消息。八百年之后,完顏亮南征時,東京留守完顏雍造反,結果就是金國改朝換代。
拓跋燾匆匆回朝。途中謊稱自己死了,于是一路回到平城,將“造反”的太子徹底打入冷宮,拓跋晃不久就抑郁而死。
拓跋晃之死,就成了一個謎團。北朝史書的說法不可盡信;南朝史書的說法,卻又夸大其詞。因此這一段歷史就一直令人迷惑著。
無論怎么,拓跋晃死了。北魏百官上謚號為“景穆”可是不久,拓跋燾慢慢的知道了拓跋晃并沒有罪,于是又后悔了起來。
熟悉吧,來個角色互換,太武帝拓跋燾是漢武帝,景穆太子就是戾太子劉據(jù)。那么宗愛就是……
唯獨不同的就是拓跋晃沒有起兵而已!
太子沒有罪,皇帝很難過,于是封太子的兒子拓跋濬為高陽王。拓跋濬,就是后來的文成帝。北魏在此埋下了新生的種子。
?
過了一年,拓跋燾還是沉浸在失去太子的悲傷之中。宗愛有些慌張,想想他當年為何要構陷仇尼道盛等人,就是因為和太子過不去。現(xiàn)在先是哀悼接著怕不是要追查真兇,查到自己頭上?
人的地位小,但志向大。宗愛絲毫不怕,當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他決定,政變,殺皇帝。
正平二年(452年),二月。北方的山西大同還有點冷。剛剛過完新年的拓跋燾,在皇宮被中常侍所殺。等宗愛從血泊之中退出來。尚書左仆射蘭延、侍中和疋、薛提等人,先得知了這個驚天的消息。
接著,就是要先選出一個皇帝。
當時最有競爭力的幾個孩子是——秦王拓跋瀚,燕王拓跋譚,楚王拓拔建,吳王拓跋余,以及景穆太子的兒子高陽王拓跋濬。
一群拓跋們,選誰呢?和疋認為皇太孫年紀太小難當大位。就想立年長的君主,秦王拓跋翰。薛提反對,他認為,皇太孫就是皇太孫,哪里有隨意廢立的道理?而和疋已經(jīng)將拓跋瀚接近宮中,打算登基了!
這時宗愛的人卻到了:中常侍叫你們來商議皇儲事宜。
一個臭常侍……有什么好叫人的。和疋等人隨著殺人兇手的惡魔,走進了中常侍的地盤。在那里沒有北魏的皇后、皇太后,而是閃亮亮的刀子,30多宦官埋伏在帳下。
一聲令下,蘭延等人碎了。
宗愛這才拿出了自己的計劃:皇太孫拓跋濬,不能登基,畢竟是景穆太子的兒子。拓跋瀚也不能,畢竟與自己有仇。那么立南安王拓跋余(它與宗愛交好)吧。拓跋余登皇位,改元承平,大赦,對了,還忘了什么……秦王拓跋瀚還活著!
拓跋瀚死。
宗愛進封大司馬,大將軍,太師,都督中外諸軍事,領中秘書,馮翊王。三月,追拓跋燾謚號太武皇帝,下葬于金陵(不是南京)。
一介中常侍獲得如此殊榮,生動詮釋了一個內(nèi)侍是如何逆襲成功的。
?
拓跋燾的死訊傳到江南,劉義隆決定發(fā)動第三次北伐。
“速速歸還我國河南之地,不然,我將要出兵討回?!碑斈甑恼癖垡缓簦F(xiàn)在已然成了空談。不行,我,劉義隆,一定要討回河南,討回洛陽!
劉義隆下令北伐?!皻w義建績者,隨勞酬獎”有功即有獎!經(jīng)過決議,兵分三路:
東路軍:蕭思話、張永攻擊碻磝;
中路軍:魯爽、魯秀、程天祚攻擊洛陽附近;
西路軍:雍州刺史臧質(zhì)率兵攻打潼關。
?
許多人反對。
魯爽、沈慶之都不同意,劉義隆大怒,撤銷了沈慶之北伐的主將位置。
青州刺史劉興祖上書勸諫,這次他的用語比較文明,他列舉兩個不利北伐的點:
1、河南之地剛剛遭受災禍,沒有充足的糧食,如果打不下來,糧食又怎么辦?
2、這么多將士遠征,補給不足,還不如用少量精兵出擊。
總之這次北伐還是不被看好,不過他又提了個建議,他建議直接領兵北上河北。河北不僅人多、糧食多,而且義軍也多,要是河北都打下來了,還怕河南打不下來嗎?
劉義隆不同意啊,河南,我要的是河南!河北那旮旯地方,我要關心個啥?不聽,我就不聽,大軍開拔,馬上開打!
每讀到這里,不禁嘆息劉義隆目光短淺,他只要河南,也就是以洛陽為中心的一帶。殊不知要是他真的聽從了劉興祖的話,那么可能劉宋的命運真的會改變!
?
劉宋進攻,北魏應戰(zhàn)。戰(zhàn)場隨即爆發(fā)出了火花,其中最亮眼的一朵,發(fā)生在碻磝城。
東路軍的主力方向為碻磝城,后來發(fā)生事實證明這是北魏防守的一塊硬度極高的一塊鐵板。
大軍進攻碻磝,分了三條攻擊的道路:張永攻擊東城;濟南太守申坦攻擊西城;揚武司馬崔訓攻擊南城。雙方攻守了幾個月,碻磝城居然還沒有打下來。
真不愧是歷次北伐中最堅強的城池之一,城里的魏軍早已被歷練出了極強的硬度。
時間進行到八月的一日。突然在一個夜晚,宋軍大營居然陷入了混亂,人馬互相踐踏。
魏軍來劫營了。
“戰(zhàn)果”比較豐碩,大營以及攻城器械全部被燒光。
過了幾天,魏軍故技重施,又將東面的宋軍營寨再次打劫了。
唉,不會吸取教訓?。?/p>
圍城不下,諸將開始紛紛騷動。張永“身先士卒”,自己撤圍溜走,沒有告訴其他將領。一時間士兵們被驚動,都紛紛打算自己逃走。魏軍又抓住時機,將宋軍殺的尸橫遍野。
此時蕭思話趕到,又增加了兵力,安撫了士氣,圍城再次攻打了十余日??梢韵胂筮@幾日城內(nèi)城外是如何的血肉橫飛,但是天殺的,碻磝就是沒打下來。
此時真如劉興祖所言,宋軍開始缺糧了。不得已之下,蕭思話率軍退還歷城。接著之后把崔訓給殺了,張永申坦等人通通下獄。
?
相對于東路軍的毫無進展,中路軍和西路軍倒是小有成就。
魯爽進兵到長社,北魏守將禿發(fā)幡棄城而逃。臧質(zhì)屯兵近郊,派遣冠軍司馬柳元景與后軍行參軍薛安都率軍奔赴潼關;不久,柳元景攻占了洪關。梁州刺史劉秀之派遣司馬馬汪以及左軍中兵參軍蕭道成率兵攻打長安。
北魏一方的反應是:司空高平公兒烏干屯駐在潼關,平南將軍黎公遼屯駐河內(nèi)。
雙方都準備好了,那就開打吧。
九月,魯爽與北魏的豫州刺史拓跋仆蘭在大索大戰(zhàn)一場,取得了勝利,乘勝進攻虎牢關?;⒗侮P,這是洛陽的門戶。要是魯爽再進一步,應該就可以打到洛陽城下了。
可是這是卻傳來了張永敗退的消息,北魏援兵也即將趕來,西路軍方面聽聞碻磝敗退,魯爽與柳元景都引兵退還國內(nèi)。蕭道成、馬汪等人聽說北魏救兵將至,無奈之下敗退仇池。
元嘉年間的三次北伐,更像一場還沒開場就已經(jīng)收尾的鬧劇,上方的大兵團主力對決更本就沒有發(fā)生過,唯一的焦點,也就是值得關注的地方就是碻磝,可惜的是——宋軍敗了。
?
建康城內(nèi)的劉義隆聽聞諸將領敗退的消息,隨即怒不可遏,這事可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好像也沒有辦法拉典型做示范。他只好給了蕭思話一紙詔書,心中的話說的可是相當?shù)纳鷼猓疫@里摘錄一下原文:
“虜既乘利,方向盛冬,若脫敢送死,兄弟父子自共當之耳。言及增憤!可以示張永、申坦。”
言畢,又與自己的弟弟江夏王劉義恭說:
“早知道諸位將領表現(xiàn)的是如此窩囊,我恨不得當時就站在后面持刀督戰(zhàn)!”
劉義恭趁熱打鐵:“不如把蕭思話免官如何?”
蕭思話免官。
?
元嘉年間的第三次北伐就此結束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边@是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詩句,在劉義隆的“光輝領導”下,北伐前兩次先勝后敗,最后一次虎頭蛇尾。
在建康城的高臺之上,劉義隆眺望遠方,他仿佛知道,洛陽,這個兩晉舊都從此成為了自己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自此,只有在夢中才可以回歸。那一刻,他仿佛知道了自己的父親劉裕在三十余年前回望長安的心情。
劉義隆暗想,洗洗睡吧,說不定明天魏軍就要打過來了。
?
然而魏軍并沒有進行反擊,這不是因為新上任的南安王拓跋余非常懦弱,丟掉了拓跋鮮卑尚武的習性,而是皇帝又換人了。
沒錯,我再說一遍,而是皇帝又換人了。
十全十美的中常侍、大司馬、大將軍宗愛干的好事。
?
宗愛自從擁立了南安王拓跋余之后,心態(tài)那是相當?shù)陌?,每天勤于“政務”——結黨營私,意圖收攏人心以求能夠面對皇帝時更加有底氣。但是,巧了,拓跋余也是一個十分嗜權如命的人,因為自己不是正統(tǒng)即位的君主,所以就用大把的金銀財寶來籠絡大臣。
這是十分有必要的,要是自己勢單力孤,鬼知道那天宗愛酒后發(fā)瘋,或是看他不順眼了,想要把他擼下去,換一個小皇帝上臺,到時候要后悔也來不及!
到了那時,就連為自己說一句話的人也沒有!
賞賜的力度很大,達到什么程度呢?“旬月之間,府藏虛竭?!边@是含蓄的說法,簡單說來也就是把國庫挖空了,要知道太武帝拓跋燾時期北伐柔然,反擊劉宋,哪一次不是勞民傷財,戰(zhàn)爭,永遠是世界上最燒錢的東西。可是現(xiàn)在加上拓跋余的賞賜更是顯得雪上加霜??上В召I人心并沒有花在正經(jīng)的地方,拓跋余把手一揮,就走進后宮日日夜夜和自己的妃子們聲色犬馬了,絲毫不過問政務。
不要笑!皇帝也是要工作的。
皇帝自己不要朝中大權,宗愛似乎自己明白了,皇帝就是要玩,所謂的花錢只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那好,要想封住敵人的嘴,那就要官銜足夠大,壓得他們沒有話說。一串閃亮亮的頭銜被扔了出來,掛在了宗愛的頭上——宰相,錄三省,總宿衛(wèi)。記上前面的官職,那是當時北魏的朝中第一號人物無疑。
好家伙,只見宗愛家門口人來人往,而皇帝的門前卻是門庭冷落。實在是非常無理,極度驕傲放縱。但是拓跋余不愿意看到這些事,于是乎,他就密謀要奪走宗愛的權利。
堂堂皇帝要與臣子爭權,實在是北魏史上第一位。
可是拓跋余的政變保密工作做的實在是不咋地,宗愛聽聞皇帝要與他爭權,第一反應是大怒。之前太武帝時期只是害怕要追查是誰殺了景穆太子,宗愛就可以對皇帝大開殺戒?,F(xiàn)在,拓跋余要謀害自己的命了,還不得要干掉當朝的皇帝?
宗愛迅速行動,時間同樣是冬日。十月,拓跋余夜晚祭謁東廟。宗愛見弒君時機已然成熟,于是使小黃門賈周做掉了拓跋余,秘不發(fā)喪。然而,他卻與拓跋余犯了一個同樣的錯誤:保密工作。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只有宗愛、賈周知道拓跋余死了(畢竟是兇手),可是這事卻泄露到了羽林郎中劉尼的耳中。劉尼以社稷為重,于是勸宗愛應當立景穆太子的兒子拓跋濬。
宗愛:“甚矣,汝之不惠!”(不對,是“君大癡人!”)
宗愛接著說:“要是立了皇孫,你難道忘了,我在正平(太武帝的最后一個年號)年間殺了景穆太子和皇上嗎?”現(xiàn)在要立皇太孫,他上臺還不是要把我剁了!
劉尼,你想陰我不成?
劉尼卻追問:“那好,那立誰?”
我無比“佩服”當時宗愛的宏大氣量,他不僅沒有用手上的刀當場干掉劉尼,反而只是淡淡地說:“等到回到宮中,立諸王之中賢能的人吧?!?/p>
?
宗愛回到宮中,劉尼卻偷偷溜走。什么“擇賢而立”,百官都知道拓跋余在這一年里是如何的聲色犬馬。所謂的“賢”,怕不是與宗愛交好的皇室成員罷了!
劉尼害怕宗愛又會作出什么過分之舉,于是將弒君的消息透露給了中尚書源賀以及南部尚書陸麗。陸麗十分慷慨激動:“宗愛你個大賤人,立了南安王又殺了他,現(xiàn)在如果不立皇太孫拓跋濬,必定會不利于社稷!”
????不久之后,源賀與尚書長孫渴侯嚴密守衛(wèi)宮中。劉尼與陸麗共同迎接皇太孫到了平城,渴侯與源賀一路放行。不利帶著皇太孫到了宮中,劉尼跑向東廟大喊:“宗愛殺了南安王,大逆不道!皇孫已登大位,有詔!禁衛(wèi)軍速速還宮!”
眾軍爆發(fā)出萬歲,大家牛哄哄地回到宮中,把宗愛、賈周等人給捆了起來,于是再闖入大內(nèi),跪在拓跋濬面前高呼萬歲。
拓跋濬接受了皇帝之位,登上永安殿,大赦天下,改元興安,是為北魏文成帝。
當然,不要忘了宗愛以及賈周等弒君兇手,他們受五刑,并夷三族。
?
宗愛時代落幕,從正平二年(452)二月到承平元年(452)十月,共計八個月的時間.
要是總結他的發(fā)起到衰落,只能說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失敗的權臣。他只是一個好殺的、心狠手辣的、徹頭徹尾的——小人,連奸臣也排不上號。
要說有不同的話,那就是——北魏人會玩政治了。
有史有真相,興安元年(452)十一月,拓跋濬剛上臺一個月不到,太宰拓跋壽樂與擁立功臣長孫渴侯下獄死。罪名:爭權。
當年的皇孫拓跋濬正式走上了前臺,他正努力地把控著這個帝國。北魏已經(jīng)是一個超過了六十年的生命體,如果不是一個老練的人,就無法適應它。
不過好在,大多數(shù)人的結局都是美滿的:
陸麗——納其妻為妃,不同意,賜平原王。
劉尼——尚書仆射。
源賀——征北將軍、進爵為王。
?
無獨有偶,北邊的拓跋燾父子產(chǎn)生了矛盾,導致了一場誤殺和一場被謀殺;南邊的劉義隆在大戰(zhàn)過后,審視了一下自己的內(nèi)部,發(fā)現(xiàn)自己父子之間的矛盾,仿佛也有加深的趨勢。
劉義隆的太子叫劉劭,生于元嘉三年(426)。記性好的話應當記得,就在這一年,劉義隆鏟除了三位顧命大臣,荊州刺史謝晦公然掀起了叛亂,與朝廷在物理層面上進行深入的交流。劉劭就是在這樣一個刀光劍影交鋒的時間里出生的。
當時袁皇后生下劉劭之后,不禁大驚失色。她對劉義隆說:“這孩子形象異常,臉上一臉兇相,看來將來是要作亂的苗子,不如現(xiàn)在就先把他殺掉?!?/p>
劉義隆連忙制止:“孩子剛剛生出來,不要說這么不吉利的話。孩子他有什么過錯,還是先養(yǎng)著好?!?/p>
劉劭的命就被保下來了,直到叛亂平定,他出生的消息才被眾人所得知。
?
劉劭作為劉義隆的嫡長子,理所應當?shù)乇涣榱颂?。后來呢袁皇后姿色日衰,得到劉義隆的寵幸也就與日俱減了。劉義隆的新歡潘淑妃占據(jù)了劉義隆生活的大多數(shù)時間。恰巧呢,潘淑妃又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叫劉濬,也得到了劉義隆的寵愛,受到了冷落的袁皇后心中一道坎過不去,死了。
劉劭不高興了,好說歹說袁皇后也是我的母親,你劉濬一個庶子居然憑借著一時的寵幸,把我媽都氣死了,看我上臺之后怎么收拾你。
劉濬這人堪稱墻頭草第一,在敏銳地察覺到劉劭的心情的變化之后,趕過來瘋狂獻殷勤。劉劭這人屬于是把他哄得舒服了就能不計前嫌的那種人,在這樣一場平息誤解的交往之后,兩個人居然越走越近,最終混到了一起。
他們兩個的交往完美詮釋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
問題是這兩個人大錯小錯頻頻犯,搞的劉義隆屢屢感到生氣,懷疑自己是不是生錯了兒子。每次犯錯之后,劉義隆都會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對他們兩人狠狠的責罵一番。
犯錯挨罵的滋味,任憑誰來嘗都會感到不好受,劉劭、劉濬二人亦是如此。俗話說,要讓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自己犯了錯,無論怎么拼命地防止消息外傳,總還是會讓人知道的。劉劭等人經(jīng)過一番思考,最后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要是利用某種超自然力量,把自己辦過的錯事一筆勾銷,那不是就不會讓人知道了嗎?
這種超自然力量,就是巫術。
巫術這東西可不是所有人都會的,這是一項有一定門檻的活動,所以專門從業(yè)的人才能搞這東西,兼職的還不行。劉劭果然還是皇家里的人,對于人才的搜羅能力還是挺強的。不久之后,他就找到了比較合適的人選——吳興女巫嚴道育。
嚴道育本人在應聘的時候是這樣說的:“她可以通過一些特殊的方法達成與鬼的深入交流,還可以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來辦事。”
劉劭不信:你隨口說說口說無憑,欺負我肉眼凡胎看不到真相,這可是皇家大事兒,你到時候要是事情辦得不周密,還回過頭來害我了自己咋辦?你得先拿出真本事來給我瞧瞧,證明你是有資質(zhì)的。
嚴道育一笑,她說:“各位如果不信,我便證明給您看。今天晚上東陽公主家中呢會有神跡降臨,到時候你們就可以看到神跡了?!?/p>
結果到了晚上,東陽公主家里的婢女王鸚鵡還真的看到了有一道靈異的光飛了進來,然后呢,就看到兩顆青色的珠子掉在了地上。天賜青珠,這是明顯的神跡?。③考恿?,他確信嚴道育的資質(zhì)并無問題,大喜的他封嚴道育叫“天師”。
嚴道育就在劉劭身邊工作了起來,每次劉劭犯了什么錯誤,嚴道育都會做法一番,然后和劉劭說:“我已經(jīng)向上天請求隱去此事了,你不用擔心的?!?/p>
事實上我們知道,所謂的巫術是不存在的。劉劭所干的壞事也或多或少地傳進了劉義隆的耳中,接著劉劭就被叫過去一頓批評。劉劭很是郁悶,明明是有上天的保證,事情是不會泄露的,可為啥自己還是被會被罵呢?
嚴道育早就想好了:要是事情真的沒有被泄露出去,這那就說明自己神通廣大;要是事情泄露了呢,那就說明你的心還不夠成熟,還沒有能夠感動上天。
?
劉劭可算是理解了,原來是要加大力度是吧。劉劭很快就想到了一個十分“可行”的方案,我用巫蠱的方法把自己的老爹詛咒死,這不就完事了嗎?
所謂巫蠱,就是通過一些方法,達到詛咒他人的目的。具體方案有:其一,把被詛咒的人的樣貌用紙條剪出來,然后在上邊扎釘子,據(jù)說被扎到的人身上會感到極度的不適,甚至死亡;其二,將被詛咒者的形象用玉雕出來之后,埋在那人的居所附近的地里頭,也可以收到相同的效果。與第1種方法相比花費更多,但更具有儀式感,效果也據(jù)說是立竿見影。
劉劭就選用了這樣的一個父慈子孝的“好方法”來對付自己的父親。當然他也知道干這一行的風險是很大的,比如說西漢武帝時期的巫蠱案,將漢武帝的太子劉據(jù)硬生生逼到造反,卷進去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所以說干這事的人員要少而精。
劉劭經(jīng)過層層的篩查,最終確定了玩巫蠱的人員名單:東陽公主的仆人陳天與、黃門宦官陳慶國、嚴道育、王鸚鵡以及劉濬,加上自己總共是6個人。他們聚在一起,把劉義隆身形的玉人給做了出來,埋在了含章殿的面前。
為了防止事情泄露,他還煞費心機地把陳天與安排為自己的保安隊長,乘著東陽公主的不幸離世的機會,把王鸚鵡嫁給了自己的手下沈懷遠。這樣就算一不小心說漏嘴了,也都在自己的把握之中,不會產(chǎn)生太大的影響。
可不過這番調(diào)動還是引起了劉義隆的注意,他注意到劉劭最近把自己的衛(wèi)隊隊長換成了一個奴仆出身的人,于是就向劉劭問起了這件事。劉劭心中一驚,以為是自己的話被劉義隆給得知了,只得心虛地搪塞了幾句?;厝ブ螅騽F尋求幫助,希望可以為自己出謀劃策,劉濬脫口就說出了一句驚人的話:“那個人(指劉義?。┮窃龠@樣干下去,我們就縮短他的陽壽,把他殺了,這樣大喜的日子就要來了!”
劉劭突然悟了,自己既然已經(jīng)走上了玩巫蠱這條路,倘若被治罪,就絕無生機。只有反殺一條路可走,自此開始劉劭從單純地玩巫蠱,到走上籌劃弒君的道路了。
?
就在這個時候,巫蠱案東窗事發(fā)了。
事情是這樣的:王鸚鵡她喜歡上了陳天與,于是她置法理上的配偶沈懷遠于不顧,與陳天與私通了。事情做完之后,王鸚鵡擔心自己做的事傳開來會造成不好的影響,就請求劉劭去把陳天與給做掉。劉劭結果真的聽進去了,他給陳天與安插了一個罪名,殺掉了。
陳天與的死卻引起了陳慶國的恐慌。陳慶國在接到陳天與的死訊之后,馬上開始思考:干巫蠱的外人也只有我與陳天與,現(xiàn)在陳天與死了,我變得很危險了??!
陳慶國掙扎思考了幾個晝夜,終于把巫蠱的所有事情都寫在了奏折上,交給了劉義隆。
劉義隆接到巫蠱案的第一反應是極端憤怒。
作為自己的兒子,犯了錯屢教不改,反而在這邊搞什么巫蠱的把戲,想要謀害自己的性命,這還能忍?劉義隆馬上下令,讓有司追查此事。
不久之后,有司官員就在王鸚鵡的家里發(fā)現(xiàn)了巫蠱所涉及的書信,以及幾百封劉劭、劉濬之間的溝通信件。打開來一看更是不得了,里面滿紙都是什么求取富貴啊,殺掉當朝皇帝啊、詛咒皇帝早點死啊之類的惡毒話語。在里頭,劉義隆的名字變成了“彼人”、“其人”,劉義恭也沒有幸免,被劉劭“親切”地呼喚成“佞人”。
劉義隆把劉劭與劉濬叫到跟前,質(zhì)問他們究竟在干什么。劉劭與劉濬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站在劉義隆面前說不出話來,劉義隆于是狠狠的罵了他們一頓,罰他們?nèi)リP了禁閉。
罵歸罵,罵完了,劉義隆的心情又稍稍平復了一點。劉義隆轉念一想,也許是孩子還不夠懂事,還在貪求富貴,再加上他身邊的人把他給帶壞了,所以才會一時沖動,做出玩巫蠱這樣的事情。唉,算了,畢竟還是自己的孩子,這也不算比較大的罪過,這次過去之后,想必他們也會收斂一些吧,就不怪罪他們了。
?
這場風波過后,劉劭父子之間又保持了一段和平的關系,但這和平的關系也僅僅只是持續(xù)了不到半年。原因是元嘉三十年(453)的正月的時候,一直流亡在外的巫女嚴道育的行蹤被有司查獲。并且這些消息無不指向了一個事實:劉劭、劉濬并沒有認真悔過,而是與嚴道育保持著密切的交往。
這事還得從巫蠱案發(fā)的時候說起。當時呢,嚴道育受到了朝廷的通緝,不得已化妝成為尼姑,以做法事的名義投奔到劉劭的名下尋求保護。劉劭雖說在東宮找了個地方把嚴道育藏了起來,但心里依然覺得不踏實,擔心突擊檢查會發(fā)現(xiàn)這個秘密。
恰好呢,劉濬此時被朝廷任命為了荊州刺史。劉劭趁此機會就把嚴道育送了出去,但凡劉濬把嚴道育成功帶出去,巫蠱案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絕佳的點子。可要死的是,劉濬在出發(fā)前要在皇宮里頭住個幾天,去感謝皇帝的恩惠,然后才可以出發(fā)。但現(xiàn)在自己把人已經(jīng)送過去了,沒有劉濬的看護,這是要被發(fā)現(xiàn)的!于是嚴道育又被連夜轉移到了平民張旿的家里。
就在這轉移的時候,意外發(fā)生了。不知是誰認出了打扮過后的嚴道育,向皇帝舉報嚴道育藏身于張旿的家里頭。劉義隆時隔半年再次接到了巫蠱案相關的消息,這次的他變得極為謹慎。他一面不動聲色地接待入朝的劉濬,一面派人搜捕嚴道育。不出他所料的是,嚴道育跑了,但散落在屋子里的證據(jù)卻是一抓一大把,并且以內(nèi)容來看,判的罪應當比上一次的還要再深重一點。
退朝之后的劉濬也接到了巫蠱的家里被端的消息,一同知道的還有皇宮里頭的潘淑妃。潘淑妃實在是受不了劉濬這個把同一個錯誤一犯再犯的行徑了,直接把劉濬拉到了自己的跟前痛罵:
半年前的一次案發(fā),我給你做了多少工作,最后好不容易才保住了你的性命。你還執(zhí)迷不悟,包藏嚴道育這個禍種干什么?這次我就算在皇上面前哭死,也不可能為你爭取到生路了!哼,反正我們最后都得死,你不如先把毒藥拿來,我先走一步,省得看見你死的慘狀!
不料劉濬拍案而起,反駁道:“天下的所有事自己不搏一搏,怎么知道不會有更好的結果?您放心,這件事我一定會擺平!”
說罷,劉濬匆匆退去,回到自己的府上思考對策。
?
另一邊,劉義隆下定決心要廢掉太子劉劭。
廢掉一個勢必會有替補上來的人,從人選上來看合適的人有4個:武陵王劉駿、南平王劉鑠、建平王劉宏、隨王劉誕。
劉義隆第1個打發(fā)掉了劉駿這孩子,自己本就不喜歡,留在自己身邊也沒有什么用。劉義隆以當時西陽五水蠻叛亂的緣故,就給劉駿安排了一個官職,打發(fā)他出去平叛去了。
這么一來只剩下了三個人,劉義隆把這件事情交給了徐湛之、江湛、王僧綽三個人討論。討論會議上,徐湛之與江湛兩個人唇槍舌劍地爭論了半天,徐湛之一直堅持要立隨王劉誕,江湛則堅定地向劉義隆推薦南平王劉鑠。
原因很簡單,徐湛之的女兒是隨王劉誕的妃子,江湛的女兒是南平王劉鑠的妃子。有這么好的機會在,誰都會把與自己沾親帶故的人給推上去,這簡直就是無本萬利的大好事!
兩個人你來我往,房間里頭頓時一片烏煙瘴氣。
“夠了!”站在一邊的王僧綽實在看不下去,自己出面總結,阻止了這場看起來沒有盡頭的辯論,“究竟立誰,這是皇上您的權力,我們也只不過提點建議。不過,今天一場商討下來,我們還是得出了廢掉太子,賜死始新王劉濬的決議嗎?卑臣認為,皇上應當大義滅親,速速對太子玩巫蠱一案進行從嚴處置,否則我們今天一旦離開這里,消息或早或晚必將泄露出去,古人云,‘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我希望皇上盡快作出處理?!?/p>
王僧綽一番話,成功把話題從立太子轉移到了廢太子上。不料本應給出肯定批復的劉義隆又開始了遲疑:“這件事涉及數(shù)條人命,我覺得還是得三思而后行,況且彭城王劉義康剛剛死掉,我現(xiàn)在又要開始殺人,恐怕后人會指責我失去仁愛之心啊?!?/p>
劉義隆這就屬于是典型的多疑癥,劉劭巫蠱一案的性質(zhì)明顯更加惡劣,罪行也更為深重,理應從嚴從快處理??烧l叫劉劭是劉義隆的兒子呢?在人情與法理之間做選擇,從來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王僧綽在會議結束之后留下一句話:“希望皇上盡快裁斷此事,否則千載之后,后人會批評您只敢對兄弟下手,卻不敢對自己的孩子下手!”
會議至此結束,出門的時候江湛還湊上來說:“王兄你這回話說的會不會說的有些太直了?”
王僧綽反指著江湛說:“別以為老子不知道你背后的利益瓜葛,少跑到我這邊來裝清高!”
三人于是不歡而散。
?
會后,劉義隆又找來了這幾位皇子,想要進一步考察一下他們的為人處世。不幸的是,南平王劉鑠在進京之后有一次得罪了劉義隆,讓他的印象分一落千丈,從此也被踢了出去。百般遲疑的劉義隆再次召見了徐羨之,想要和他討論出一個答案來。劉義隆要立劉宏,但劉宏年齡又太小,國家此時還是應當要有一個年長的君主。徐羨之極力推薦劉誕,劉誕又不是劉義隆的最佳人選。
廢立一事再次陷入了僵局。
在無數(shù)個不眠之夜后,事情壞了。
雖說劉義隆在討論的時候都會多加搜查,以防有人在一旁偷聽,但最不應該的是,劉義隆居然自己把這事兒給抖出去了。劉義隆在一次臨幸中告訴潘淑妃,我要廢了太子劉劭,你看如何?
潘淑妃腦子轉得很快,她想:劉劭既然已經(jīng)被廢掉,那么劉濬呢?下場也應該不會好到哪里去吧。潘淑妃立馬把這消息傳到了劉濬那邊,很快劉劭便從劉濬那邊得知了情況。
劉劭至此毫無退路,只得走上最為兇殘的一條路:進宮,殺皇帝。
?
軍事政變的第一要素,是軍隊。
劉劭完全不用擔心沒有兵用這一問題,原因是劉義隆早就為他配備好了。
當初劉義隆的弟弟們比較強勢,劉義隆擔心他們一旦造反,自己可能會把握不住,于是就把目光放到了太子所在的東宮,加強了東宮的軍隊,來預防不測之事。到了元嘉末年,這支軍隊已經(jīng)規(guī)模與皇宮內(nèi)的羽林軍相當,達到了萬余人的規(guī)模。
劉劭先拉攏自己親身邊親近的人。在一頓誘惑之下,隊長陳叔兒、張超之成功上了劉劭的賊船,這么兩隊士兵總共有2000人,劉劭不惜下血本,分批宴請他們每一個人,在酒席上給他們瘋狂洗腦,為的就是讓他們能夠完全聽從于自己的指揮。
二月二十日晚,劉劭以“魯秀將要謀反,請帶兵進入皇宮守衛(wèi)”的假皇帝詔書為幌子,將那兩千名士兵聚集在了一起,這批人全副武裝,做好了可以隨時起事的準備。
劉劭突然制止:不,人還不夠。
劉劭把剩下的衛(wèi)隊隊長全部叫過來,總計四人:前中庶子、右軍長史蕭斌、左衛(wèi)率袁淑、中舍人殷仲素、左積弩將軍王正見。他們到了,之后還沒等他們弄清楚事情的狀況,劉劭先上前哭訴道:
“皇上聽信讒言,想要把我給廢了,我本就沒有罪過,不能白白讓皇宮里那群小人把我弄死。明日我將要行清君側之事,希望諸君能夠鼎力相助!”
說罷,他屈下身子,向在場的每一個人深深地拜了一拜。
現(xiàn)場隨即陷入死一樣的沉寂,大家的腦回路極力運轉,思考接下來要說什么好呢。過了許久,還是袁淑與蕭斌先打破了這一份沉寂:“這種事情之前從來沒有發(fā)生過,還是請陛下您……您三思……”
劉劭的眼光霎時變犀利起來,他冷冰冰地環(huán)視了在場的全副武裝的士兵,又掃視了站著的4個人:“依你們的意思,是不讓我造反嘍?”
意思很明確:你們今天不跟著我混,就別想要活著踏出這扇門。
蕭斌等人屈服了:我們當盡全力效勞。
不料袁淑突然一改口風,苦口婆心地勸說道:“太子您……您覺得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是皇上最近身體不太好,口嗨說錯了話而已……”
劉劭憤怒了:“你在教我做事兒?!”
袁淑說:“你這事兒干了,肯定會成功。臣下只是擔心您能不能善后,要是殺錯了人,那可就不好辦了……”
蕭斌等人一看袁淑的態(tài)度不對,這是奔著掉腦袋的下場說的?。∷麄円贿呄騽③勘WC自己明天一定會參與行動,一邊把元叔袁淑連拉帶拖地帶了出去,訓斥他:“說你傻嗎?要不是我們把你給拉出來,你這會小命就沒了!”
?
星移斗轉,很快就到了第2天的清晨。
劉劭特意提早了一個時辰出發(fā),他把戰(zhàn)袍穿在朝服里面,乘著車和蕭斌等人一起向著皇宮進發(fā)。
車駕到了奉化門,劉劭示意車夫停下,他讓人到里邊去把袁淑給叫出來。袁淑拒不配合,先是裝睡,之后又磨磨蹭蹭不愿意上車。對于這個態(tài)度極差的糟老頭子,劉劭失去了自己所有的耐心,他讓手下把袁淑直接拉出去剁了。
袁淑很不幸地成為了政變之中的第1位受害者。
簡單地處理了一下現(xiàn)場,車隊繼續(xù)向萬春門前進。在那里,他們被攔住了,守衛(wèi)表示:依照我宋的律法,太子上朝只能帶身邊的幾名親信,后面的衛(wèi)隊請先退下。
劉劭一笑,他早就預料到會有這種情況。他從衣服里掏出一份文件,對著門衛(wèi)出示了一下,說:“皇上命令我?guī)е鴸|宮的衛(wèi)兵,去抓捕皇宮內(nèi)的反賊?!?/p>
門衛(wèi)簡單看了一下詔書,就把門給打開了。
萬春門自此打開,政變的部隊魚貫而入,再無阻攔。
皇宮內(nèi)守衛(wèi)的軍士尚在睡覺之中,劉義隆與徐湛之交談過累,正在中場休息,整個大殿寂靜無聲。
張超之格外賣力,在門打開之后,他一馬當先帶著十幾個人就沖進了大殿里頭。正在休息的劉義隆受到了驚嚇,匆忙舉起前面的案板抵擋。張超之舉刀就劈,將案板劈住了兩段,劉義隆的手指也被砍斷。
受到劇痛的劉義隆扔下了桌板,向遠處翻身滾去。張超之連插數(shù)刀,將劉義隆殺死了。
劉義隆的生命,就這樣定格在元嘉三十年(453)二月二十一日的早晨。
徐湛之此時在一旁昏昏欲睡,一聽到皇宮內(nèi)的慘叫,連忙爬起來往外邊跑。南邊的大門已經(jīng)被叛軍給占領了,徐羨之轉身就往北門跑。很不幸的是,北門鎖了,徐羨之怎么都打不開,最后被亂兵殺死。
劉劭稍晚一步到。等到了之后,劉劭坐在一旁思考:劉義隆死了,政變固然已經(jīng)成功,但只是成功了一半。之前想要把自己給搞死的江湛還沒有抓到,就連皇帝近臣中書舍人顧嘏此時也依然不知動向,他們都是危險分子。
他先叫中書舍人顧嘏過來,顧嘏不明事態(tài),莽莽撞撞的就過來了。到了滿是血跡的東堂之后,他看到了怒目圓睜的劉劭。劉劭斥責他:“你也是皇帝的近臣,也參與了要廢了我的會議,你說,我到底犯了什么錯?”
說完,顧嘏還沒有來得及辯解,便丟掉了性命。
劉劭傳喚江湛,江湛聽見皇宮內(nèi)的兵戈之聲,早早地找了一處安靜無人的地方躲了起來。他在那里哀嘆:“要是早點聽王僧綽的話,也不至于淪落到現(xiàn)在這個地步?。 闭也坏降娜说膭③颗鹬袩?,展開了地毯式的搜查。江湛最后還是難逃一死,被士兵搜出斬首。
三位大臣加一個皇帝的死狀震驚了所有人。在店內(nèi)守衛(wèi)的禁軍將領羅訓、徐罕向劉劭表示歸附。另一位將領吳興人卜天與不愿屈尊于逆賊之前,掙脫開了徐罕等人拉著的手,召集想要反抗的士兵出戰(zhàn)。
卜天與來不及披甲戴盔,拿著弓就追殺徐罕。徐罕勸阻道:“這只是皇上來了,你在這邊動干戈干什么?”卜天與邊打邊罵:“皇上經(jīng)常來我這邊,正因有你這個亂臣賊子,我才在此大動干戈!”
卜天與與徐罕的隊伍邊打邊到了東堂,卜天與一看,逆賊劉劭就在那邊。好,現(xiàn)在給他一下子全帶走!卜天與拉弓蓄力,向劉劭連射數(shù)箭。利箭呼呼向劉劭飛來,劉劭匆忙閃避,很可惜卜天與射歪了,劉劭沒有死。
剩下的士兵這才反應過來,一擁而上,將卜天與的隊伍包圍,砍殺殆盡。
歷史記住了這些殉節(jié)者的名字:卜天與、張泓之、朱道欽、陳滿,還有那些心存正義的無名士卒。
劉劭帶著人向皇宮內(nèi)院殺去,一連斬殺了十多名貼身宦官與侍從,甚至在混亂之中把潘淑妃給殺死了。這時劉劭才想起來劉濬,他在哪里,快去叫他!
?
劉濬此時并不在建康城里頭,而是在城外的西州城內(nèi)。本來這個點已經(jīng)到了上班的時候了,今天是要上朝的日子,這也沒有問題。但是直到太陽升起,也不見有任何人上朝,這個時候手下人朱法瑜跑過來說:建康城內(nèi)一片吵嚷,道路傳言太子在造反,我看今天開始宮門就緊閉,這消息還真有可能是真的!
劉濬假裝一驚,他暗地里明白是劉劭動手了,他問朱法瑜:“那你覺得現(xiàn)在應該怎么辦?”
朱法瑜建議:在守住西州城的同時,帶人到石頭城與那邊的南平王劉鑠一起匯合,看建康城內(nèi)動向如何,再做下一步打算。
將軍王慶不同意:“宮內(nèi)發(fā)生政變,皇上生死未卜,我們這些做臣子的,應當沖在最前面去平叛,守在城里頭不是什么好主意!”
劉濬最后聽從了朱法瑜的建議,帶著1000余名文武官吏向石頭城奔去。到了那邊之后,劉劭派來的張超之趕上了劉濬,和他說:太子成功了。
成功了!劉濬穿上戎服,乘上馬就往建康城那邊去。朱法瑜、王慶不知是哪里來的消息,一齊勸劉濬說:“太子造反,惹得天下人的眾怒。您只需緊閉城門,等叛亂的人自行崩潰即可,你現(xiàn)在反倒向那邊一路狂奔干什么?”
劉濬生氣了,他抽出劍來威脅道:“這是皇太子的命令,再敢勸阻我的,斬!”
劉濬一路狂奔到了宮中。在那里,他看到了劉義隆的尸體,與堆滿笑容的劉劭。劉劭略帶惋惜地告訴他,潘淑妃被亂兵加害了。不料劉濬卻哈哈大笑:“這正是我想要她得到的下場!”
?
隨著兩大元兇的聚首,劉宋的未來,陷入了一團黑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