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犬(四)
本文前接cv8306391
(10)開始行動的鐵血
11日下午五點左右,布雷斯特港區(qū)中傳來了陣陣驚呼與喝彩——“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與“歐根親王”三人穿著剛剛采購的華麗服飾,引得港區(qū)中的行人目不轉睛。而三姐妹則是一路有說有笑,并不時地和行人招呼,不知道她們這次又俘獲了多少人的春心。三人之后來到了港區(qū)一家口碑頗佳的鳶尾餐廳,開始享受美味晚餐的時光。
然而就在三姐妹下午剛剛外出逛街時,鐵血立刻將布雷斯特港區(qū)周邊進行戒嚴,蠻啾們將各自主人需要的后勤物資早已準備完畢,與艦裝的磨合訓練也完成,只等主人返回裝備。與此同時,鐵血還調來大批維希教廷的卡車在碼頭上一起啟動發(fā)動機。在巨大的卡車發(fā)動機噪聲掩護下,各項部署迅速開展。
五點四十分左右,三人享用晚餐后返回到港區(qū)宿舍,一路之上仍然進行著少女間歡樂的交談。但就在剛剛進入宿舍——即對外界實行軍事管制的區(qū)域后,“沙恩霍斯特”神情驟變,嚴肅的指示:“馬上換裝,隨時待命!”
“是!”“格奈森瑙”與“歐根親王”果斷回應道。說罷三人當即脫掉腳上的高跟鞋,直接裸腳快步趕回宿舍,而進入宿舍后,三人為節(jié)省時間更是在回自己房間的路上邊走邊脫自己身上的衣服。僅管她們已經(jīng)指示蠻啾們要提前準備好戰(zhàn)服艦裝,等主人一回來就迅速幫忙穿著。但當真看到主人進屋酮體換裝時,大多數(shù)蠻啾還是如同“閱盡世間春色”般腦漿沸騰,好長時間都平靜不下來。

當最后一抹夕陽從天邊淡去后,整裝完畢的“沙恩霍斯特”向設在各地的??哲娭笓]部發(fā)出密碼電報:“一切準備就緒!”,與此同時“格奈森瑙”與“歐根親王”也在各自泊位就位,等待著行動開始命令。同時為了降低火災的危險,三艦上所有以汽油為燃料的阿拉杜Ar-196水上飛機都被留在岸上。
11日夜20時30分,行動正式開始。“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與“歐根親王”從布雷斯特港起錨,以旗艦“沙恩霍斯特”為首、“格奈森瑙”居中、后輩“歐根親王”殿后的次序出港。6艘驅逐艦Z4、Z5、Z7、Z8、Z14、Z-25和Z-29擔任護航的(其中Z-29為驅逐艦護航艦隊旗艦,暫授海軍少將軍銜)和9艘魚雷艇緊隨其后(原駐的勒阿弗爾鐵血海軍第2魚雷艇支隊,下轄魚雷艇T2、T4、T5、T11和T12;原駐敦刻爾克的第3魚雷艇支隊,下轄魚雷艇T13、T15、T16和T17)。

不過意外還是從一開始就發(fā)生了:由于長期沒有出海,“歐根親王”的用以泊停的錨鏈在升到一半時就被卡住了,“歐根親王”擔心錯過行動時間,于是不等蠻啾維修而是直接將砍斷錨鏈;另外由于當時天黑霧濃,能見度很低,“沙恩霍斯特”出港后不久就迷失了方向,一度只能靠監(jiān)聽友艦的聲音來航行。

更大的麻煩還在后面:鐵血艦隊剛剛出港,皇家空軍的16架“威靈頓”轟炸機就隆隆飛來。為避免被皇家發(fā)覺,“沙恩霍斯特”只得急命艦隊返回港內去“迎接”轟炸。
皇家的轟炸整整持續(xù)了1個半小時,這令“沙恩霍斯特”心急如焚。因為按事先計劃,如果當晚10點半之前出不了港,那么行動將不得不被取消。
好在到了22點14分,終于傳來了“警報解除”的信號?!吧扯骰羲固亍毖杆僭儐枔p失情況,結果發(fā)現(xiàn)皇家的炸彈一枚都命中。實際上皇家近一年的轟炸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成了例行公事,主要是確認鐵血的“三位大美女”在不在港內,順便騷擾一下。既然戰(zhàn)機已經(jīng)確認鐵血三大艦仍在港內,其實主要的任務就已經(jīng)完成了,至于炸彈能不能炸中目標反倒在其次了。
了解到艦隊沒有損失,“沙恩霍斯特”稍稍安心。盡管嚴格來說計劃的行動時間已過,但“沙恩霍斯特”還是決定繼續(xù)執(zhí)行計劃。于是在22時45分,鐵血艦隊再次拔錨離港。經(jīng)過這一番折騰,行動比預定計劃延遲了兩個多小時,所以駛出布勒斯特港后三艦都以31節(jié)的最高航速前進,以盡量追回延遲的時間。此時“沙恩霍斯特”與所有鐵血艦船都還不知道,自己艦隊推遲出航反而因禍得福。
其實,皇家對被困在布雷斯特的德軍3艘主力軍艦一直還是很關注的,畢竟這是鐵血海軍最具威力的大型水面艦艇。而且皇家也從一些蛛絲馬跡中察覺鐵血可能會有所行動,所以在1941年4月皇家海軍與皇家空軍就制定了代號“套錘”的監(jiān)視攔截計劃。
這是一個針對鐵血布雷斯特三大艦的聯(lián)合行動計劃。海軍于多佛爾司令部將與海岸司令部將在海軍和空軍的協(xié)同下,圍剿試圖突破英吉利海峽航行的鐵血艦隊。由于英吉利海峽在鐵血空軍的作戰(zhàn)范圍內,為了避免遭到不必要的損失,皇家海軍大型水面艦艇都部署在蘇格蘭北部的斯帕卡灣海軍基地,在海峽南部只有驅逐艦、魚雷快艇等小型艦艇。所以要想挫敗鐵血的突圍企圖,關鍵在于及時發(fā)現(xiàn)鐵血艦隊的行動。
負責監(jiān)視偵測的主要是皇家海岸雷達站,其探測范圍約為80海里,另外負責偵察的還有五個常設的空中巡邏隊,以保證即使在晚上或天氣不好的時候也很及時發(fā)現(xiàn)試圖穿越英吉利海峽的鐵血艦只。一旦偵測到試圖穿越海峽的鐵血艦船,駐泊多佛爾和拉姆斯蓋特的32艘魚雷艇部隊會立即出動,她們會逼近到敵艦4000碼內發(fā)動魚雷攻擊;除了魚雷艇,還有“劍魚”魚雷轟炸機和“波弗特”魚雷轟炸機配合攻擊;而且只要敵艦駛多佛爾海峽,海岸炮就會開火攔截;此外皇家空軍的轟炸機司令部也會提供戰(zhàn)斗機與轟炸機配合攔截。
而在1月下旬,皇家就根據(jù)空中偵察和鳶尾抵抗運動的報告,了解到鐵血三大艦已在進行出海準備、出海是早晚的事情。盡管鐵血“地獄犬”行動進行嚴格保密,并且做了大量欺騙工作,但并不等于沒有破綻可尋。早在1月份,皇家就發(fā)現(xiàn)為“提爾皮茨”護航的驅逐艦在到達特隆赫姆后并沒有呆在那里,而是離開特隆赫姆向南駛進。2月8日的航空偵察照片顯示,在布勒斯特港內除了常駐的鐵血三大艦外,還增加了4艘驅逐艦、若干艘魚雷艇和掃雷艇。2月9日的航空偵察照片更顯示港內驅逐艦的數(shù)量增加到了6艘。這些顯著的兵力部署變化預示著鐵血很可能將三大艦從布雷斯特港轉移。
皇家并有被鐵血的偽裝與欺騙完全蒙蔽,還是估計到了鐵血可能強行通過英吉利海峽,并且相當準確地推測出鐵血可能的行動日期是在2月10 日至15日之間。但是皇家還是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過于自信地認為鐵血海軍是絕不會在白天通過海峽,最多是白天駛出布勒斯特港,利用無月光的天文大潮時刻(無月光可以避免遭到皇家飛機的空襲,大潮時則可避開水雷的威脅),在夜間通過多佛爾海峽。根據(jù)這一判斷,皇家在2月初就開始采取一些措施,如在鐵血艦隊可能突圍的阿善特島至布洛涅航線上臨時增布了1000余枚水雷;每天專門派遣了1艘潛艇在布雷斯特港外海域蹲點監(jiān)視;定時派出偵察機在阿善特島、布雷斯特、勒阿佛爾直至布洛涅一帶建立3道空中封鎖線,進行空中偵察巡邏;駐本土的部分飛行中隊停止了日常訓練,轉場到東南部機場,隨時準備出動攔截(不過這些飛行中隊大多是由新飛行員組成的,戰(zhàn)斗力并不高)。

既然有如此嚴密的監(jiān)視措施,但鐵血艦隊在夜間的行動還是沒有被發(fā)現(xiàn),這一方面自然要歸咎干英軍的麻痹輕敵,另一方面鐵血艦隊因禍得福的推遲起航———當鐵血艦隊22時45分第二次起航時,在布雷斯特港外監(jiān)視的皇家潛艇“海獅”已經(jīng)在45分鐘前返航了,也就是“沙恩霍斯特”姐妹們仍在港內挨炸時。
?
(11)木訥的皇家
出港后的艦隊以Z-29為先導,其后依次是“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歐根親王”和負責殿后的Z-25。剩下的4艘驅逐艦以2艘為一組,分別在主力艦縱隊兩翼擔任警戒。整個艦隊實行嚴格的燈火管制,以30節(jié)以上的高速悄悄地駛入英吉利海峽的西南段。
當晚皇家的空中監(jiān)視也很失?。涸凇疤族N”計劃的第一條監(jiān)視線上(監(jiān)視范圍就是布勒斯特港口至阿善特島海域,時間從黃昏到次日黎明)上代號“阻擊者”的“哈德森”偵察機于當晚19點25分接近目標區(qū)域,但遭到了鐵血一架夜間戰(zhàn)斗機的攔截。當這架“哈德森”擺脫攔截到達目標區(qū)域后,卻發(fā)現(xiàn)機載對海搜索雷達失靈了,無奈只好返航。接替其任務的另一架“哈德森”飛機在22 時38分飛抵布雷斯特,但不久后失事墜毀了。至此,11日晚上再無皇家戰(zhàn)機對布雷斯特港進行監(jiān)視,使得鐵血艦隊得以在毫無覺察的情況下悄然出港了。
不過此時鐵血艦隊還要穿過皇家“套錘”的監(jiān)視攔截計劃所布置的三道監(jiān)視區(qū):
一道是從布雷斯特以北到阿善特島的監(jiān)視區(qū),監(jiān)視時間是從入夜到黎明,由一架代號“阻塞物“哈德森”偵察機執(zhí)行監(jiān)視任務;
另一道是從瑟堡—勒阿弗爾—布洛涅的監(jiān)視區(qū),監(jiān)視時間是從凌晨1點到黎明,由一架代號“鄉(xiāng)巴佬”的“哈德森”偵察機執(zhí)行監(jiān)視任務。

但讓鐵血艦船做夢也想不到的是,近乎爆表的運氣讓她們順利的通過了這兩道監(jiān)視區(qū):
在20點55分,代號“阻塞物”的“哈德森”偵察機的對海搜索雷達發(fā)生了故障折騰了1個小時也沒修好,于是只好返航,而且無備用機接替任務。在2月12日凌晨0:50,鐵血艦隊駛離了阿善特島海域,向東進入英吉利海峽。
代號“鄉(xiāng)巴佬”的“哈德森”偵察機倒是一直忠實巡邏,而且雷達也運行正常,但就在接近黎明時海峽天氣突然變得云深霧重,空指部擔心如果“鄉(xiāng)巴佬”繼續(xù)巡邏,那么黎明后將無法在既定機場著陸,于是命令該機提前一小時返航。飛機被召回早上6:30,而此時“沙恩霍斯特”指揮的艦隊就在接近“鄉(xiāng)巴佬”的監(jiān)視區(qū)域的西部海域。
造成這一切的并不是鐵血的周密計劃——她們只能用最快的航速駛離海域,至于自身會不會被皇家發(fā)現(xiàn)是鐵血方面根本無法控制的,而正是皇家的過分輕敵與麻痹大意才不可避免的導致了這一系列看似偶然的失誤,使得鐵血艦隊整個晚上在西英吉利海峽順風順水的高速航行。
當時的皇家海軍部、空軍部、岸防司令部、戰(zhàn)斗機司令部、轟炸機司令部以及多佛爾防衛(wèi)司令部都一致判斷布雷斯特的鐵血艦隊只可能在白天離開,因為只有這樣她們才可能趁夜通過最危險的航道——多佛爾海峽?;谶@個判斷,整個皇家高層對布雷斯特的夜晚監(jiān)視并不重視,甚至對一些報告的鐵血艦隊可能夜間離開布雷斯特、白天通過多佛爾海峽的情報置之不理,認為這都是無稽之談。
另外,皇家對鐵血的封鎖兵力也存在很多問題:
由于“喬治五世”率領的本土艦隊主力北上冰島圍堵監(jiān)視“提爾皮茨”,對于英吉利海峽實際上已沒有什么能攔截鐵血艦隊的可靠兵力了。負責海峽防御的僅剩的驅逐艦不是老舊,就是沒有裝備魚雷;32艘魚雷快艇在數(shù)量上對鐵血負責護航的22艘魚雷艇有優(yōu)勢,但在航速無法匹敵;多佛爾的岸炮不能移動,能交戰(zhàn)的時間很短,而且在白天還容易遭到鐵血航空兵力壓制;皇家航空兵力表面上看實力強大——包括岸防司令部3個中隊的“波弗特”魚雷轟炸機、海軍航空兵一個中隊的“劍魚”艦載型魚雷轟炸機以及轟炸機司令部的300架轟炸機,但仔細分析并非如此。

首先,轟炸機對運動中的海上目標轟炸效果并不好,而且需要大量戰(zhàn)斗機護航,但皇家空軍并沒有足夠數(shù)量的護航戰(zhàn)斗機——尤其是面對鐵血方面已經(jīng)準備充分的空中掩護;其次,戰(zhàn)斗機掩護下的魚雷轟炸機雖然是打擊軍艦的絕佳力量,但是“劍魚”式和“波弗特”式速度相差太大,無法進行配合作戰(zhàn);最后作為主力的“波弗特”魚雷轟炸機的3個中隊駐地也十分分散——1個在蘇格蘭的盧查斯基地,1個在英格蘭康沃爾郡的圣艾瓦爾基地,1個在樸茨茅斯附近的托尼島上。

由此可見,即使負責監(jiān)視的部隊沒有2月11日夜到2月12日凌晨的一系列重大失誤,皇家海空軍也未必會對鐵血艦隊的突圍行動做出及時而有效的反應。
?
如果說夜晚中的鐵血艦隊是被幸運女神完全眷顧,那么隨著太陽的升起,真正的考驗也隨之到來。
2月12日10時14分,鐵血戰(zhàn)列艦編隊駛過塞納河口,接近多佛爾海峽。

此時,原駐格里斯-內茨角海域(布洛涅北部,多佛爾海峽最窄處)的鐵血海軍第5魚雷艇支隊(下轄5艘魚雷艇“禿鷹”、“獵鷹”、“門尾鷲”、“鼬貓”、“美洲虎”)在也加入了戰(zhàn)列艦編隊。在此之后,鐵血西部海軍防御部隊、北部海軍部隊以及第2、第4和第6摩托魚雷艇支隊的所屬艦艇也為戰(zhàn)列艦編隊相繼提供了部分海上掩護。在空中,鐵血空軍動用了176架重型轟炸機和戰(zhàn)斗機擔任空中掩護,而在戰(zhàn)列艦編隊上空保持至少16架飛機護航。在戰(zhàn)列艦編隊航行期間,參加這次突圍行動的鐵血軍艦和飛機均保持無線電靜默,防止被皇家情報部門截獲任何有可能暴露行動的信息。
“沙恩霍斯特”率領下的鐵血??哲婈牸磳⒚媾R的挑戰(zhàn)也已經(jīng)嚴陣以待。臨近十一點,如同是等待了很久一般,終于有數(shù)架皇家戰(zhàn)機從低空掠過艦隊上空?!吧扯骰羲固亍痹谖U上高高升起了藍白相間的防空警戒旗,她一口喝干了杯子里的熱咖啡,對著艦隊各成員們說道:“姐妹們,我們的好運到頭了!準備戰(zhàn)斗!”她一面命令艦隊進入最高戒備,一面向??哲姼髦笓]部通報被皇家戰(zhàn)機發(fā)現(xiàn)。鐵血部署在沿海機場的大批戰(zhàn)斗機迅速進入高度戰(zhàn)備,戰(zhàn)機部隊披掛整齊,發(fā)動引擎,隨時準備升空作戰(zhàn)。
注:
執(zhí)行護航的鐵血魚雷艇可以視為普通驅逐艦(鐵血z系驅逐艦的面板屬性已經(jīng)接近輕巡級別),主要型號為24型(猛獸級)、35型(T1級)與37型(T13級)。而魚雷摩托艇,即S艇則是一般意義上的“魚雷艇”。
20年代初,鐵血海軍按和約規(guī)定設計了23型魚雷艇,也稱“猛禽”級,排水量930t,主要采用已經(jīng)較為成熟裝備和技術。
武備:2座三聯(lián)裝 500毫米魚雷發(fā)射管(1931年后換裝為533毫米);3門1916式105毫米炮和2門20毫米炮,并能搭載30枚水雷;航速可達33節(jié)。
在23型之后鐵血海軍又設計出24型魚雷艇,也稱“猛獸”級(因為每艘艦都以一種猛獸來命名),其基本結構布局沿襲23型,動力系統(tǒng)略作改進,以提高續(xù)航力,航速增加到34節(jié),原計劃將主炮升級為3門127毫米艦炮,但遭到協(xié)約國的反對,繼續(xù)保留105毫米炮,但更換為新型的 SKC/28型艦炮。24型一共培養(yǎng)了6艘。
30年代初,鐵血海軍在設計艦隊驅逐艦(即z系驅逐)的同時繼續(xù)進行魚雷艇的開發(fā),相較于性能更均衡的小型驅逐艦,這些魚雷艇突出雷擊能力,排水量控制在600t以內。然而,最后定型的35型魚雷艇(T1級)是一個不成功的作品:其排水量達850 t,大大超出預計;而且和同期的1934型驅逐艦一樣,為了追求高航速而選擇了不成熟的高壓蒸汽輪機,盡管最高航速可以達到35節(jié)但并不足以抵消可靠性低、維護困難的弊端,而且艦體結構脆弱,適航性差。
35型的主要武器仍然是2座三聯(lián)裝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安裝位置相比23、24型更集中,但火炮武備削弱至1門105毫米炮和2門20毫米炮,僅能提供有限的后衛(wèi)火力。35型前后培養(yǎng)了了12艘。鐵血海軍隨后又建造了9艘35型的改良型,稱為37型(T13級),提高了航行的穩(wěn)定性和續(xù)航力,武備相同,性能沒有明顯提升。實戰(zhàn)表明,35、37型魚雷艇并不適合一線作戰(zhàn),后來大多轉入二線用于訓練。
35型(T1級)魚雷艇數(shù)據(jù):
排水量:860t
身高:154.9cm
最高航速:35節(jié)
續(xù)航:1200海里/19節(jié)
武備:2座三聯(lián)裝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1門105毫米炮和2門20毫米炮,水雷30枚。
配屬蠻啾1只
?
魚雷摩托艇S-100級性能數(shù)據(jù):
排水量:79t(標準)/100t(滿載)
身高:129.8cm
最高航速43.8節(jié),續(xù)航距離:800海里 /30節(jié)
武備:1×37毫米炮,3×20毫米炮(1×1、1×2);2×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魚雷4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