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插班生考試】復旦大學 翁正麥:聞說筆端有風月
從上海政法學院到復旦大學:聞說筆端有風月

辛丑年五月十一出了復旦大學的成績,我從那天開始倉促執(zhí)筆,寫下這些生澀的文字,送給你們,也送給自己作為一年光景苦辣的流動。

自我介紹
我是來自浙江的政史地考生。高中一直是班里平均水平,高二的時候決定藝考,很幸運的是我通過了中傳最后的面試,拿到了兩張合格證,文編考了浙江省第一。但是很不幸遇到疫情,沒有辦法考北電和中戲(當然考上的概率也不大),最后和同濟編導的總分差了一分,滑檔到了普通檔,來到了上政。我的高考數(shù)學相對我平時超級渣的數(shù)學考得不錯,但是我最驕傲的語文連班級平均分都沒有到,估分下來我很篤定我作文離題了,而作文也是我最喜歡的。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考復旦,在來魔都之前,我爸爸媽媽給我定的最高目標就是浙大,藝考之后的目標就是中傳。之所以來上海也是因為我父母比較傳統(tǒng),覺得女孩子要么留在浙江要么就是最近的上海,我當時不愿意面對自己的同學(他們留杭的蠻多的)想要逃避去省外,就填了一大堆上海的學校,來到了上政。至于為什么要考復旦,只是因為我很喜歡歷史和中文,只有復旦有這樣的選擇,我就大膽地想試試。
英語

說完自己的情況,我來說說復旦的準備吧。先說英語,因為我英語本身基礎(chǔ)很不好,高考在浙江考兩次的情況下考了123分,說出來都丟臉。如果有學弟學妹們英語基礎(chǔ)不錯,完全不用看這一部分,我覺得我的經(jīng)驗可能對英語本身一般的同學借鑒意義比較大,而且我也想說,如果你的英語水平不好,也不必過于擔心,不敢報考復旦,我不就成功了嘛。
單詞:
用數(shù)量壓死質(zhì)量
我從九月份開始每天背6頁考研詞表,重復兩遍。十月份開始背托福單詞,十一月中旬開始背雅思,年底的寒假前結(jié)束專八和托雅詞組,寒假背了gre,重背了千詞和考研詞表。開始背單詞要踏實,不要跳,配合XXX的千詞和第二階段的網(wǎng)課入門,培養(yǎng)信心。有人問過我怎么一天能背1000多的單詞,這個一方面是因為我本來看東西特別快,而且我忘得速度也快,所以我就選擇每天新單詞150個,老的單詞反復反復,這樣記下來。上學期的墨墨記錄我找不到了,基本上我都是睡前抽半小時,吃飯排隊的時候,下課休息的時候抽時間背下來,堅決不占用完整的時間(這個習慣不一定好,但是我覺得吃飯排隊的時間真的可以背單詞)。這樣子到了下半年我除了XXX的課,別的英語單詞上只是有空背幾個,每天700個舊單詞的量。
閱讀:
別再把不喜歡當借口,需要就是興趣呀
閱讀是我的弱項,但是我的方法也很笨,就是每天早起一小時完成一套卷子,從六級到研二到研一,到雅思和專八。雅思和專八的話我到后期只是把文章限時讀完,題目也沒有多做,基本上每天做一篇,看兩篇,把時間都騰給文綜了,僅僅期望自己保持手感不生疏。因為我覺得困難的事情要趁早做,悄悄說我不喜歡英語,所以我會把英語安排在一天最早的時間里。閱讀做好之后除了訂正,我會把好的句子和不熟悉的單詞抄下來,但是閱讀精度和錯題反思我做的都不到位,為了趕進度犧牲了閱讀的細讀,這一點也是我考不出高分的原因,希望學弟學妹們從我的教訓中總結(jié)彌補(*ˉ?ˉ*;)。每天做好閱讀然后去晨跑是我最放松的事情之一ヾ?≧?≦)o
完型和選擇:
緊跟XXX,考前突擊~(>_<)~
除了之前老六級和考研卷子,完型真題不多也不算很好,所以我做完之后就開始題荒,直到四月份又買了一本考研完型,每天做兩篇,做了60篇就沒有再做了,復旦80分完型大頭,我五月份基本沒有練完型,這個是很冒險的,所以學弟學妹們盡量還是要堅持完型做到考前。做的時候我抱著做一篇少一篇的心態(tài),但是華研外語的完型比較簡單,和復旦的難度差很多,所以收獲的也只是題感和一點點題海戰(zhàn)術(shù)帶來的自我麻痹式自信。
至于選擇題,我除了XX給的選擇題和老六級卷子,就做了華研外語的1000道語法練習,五月份復看了一遍。其實今年復旦的選擇難度不算很大,我個人覺得有了雅思專八的語感和1000題問題不大。
文綜
(書單列在文末)

讀書:留得枯荷濡句讀
我自己很喜歡讀書,高中的時候文科底子不錯,語文競賽也得過寧波市一等獎。準備藝考的時候背過一些文學常識和拓展知識面的書(我會在文末列出來供大家參考),確實給我很多思維上的改變,不過這些都是很感性的,真正起到的幫助也不是功利地可見,而是真的要沉下心才能受用的。
在準備考插的時間里,我堅持每天讀書,不管是功利的文學史哲學史還是相關(guān)的書,我都沒有停止過讀書。閱讀豐富的不僅是談吐和文字,也是溫潤和氣度。
文學:
我自己在上政的專業(yè)是漢語國際教育,大一專業(yè)課和中文系差不多。我從《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開始讀,然后復旦駱玉明老師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看了兩本)讀掉,袁行霈的文學史我也看完了,但是這個是我們的教材,所以按照X老師的節(jié)奏上課,課后速讀,如果學弟學妹不是這個專業(yè)或者時間緊張,沒必要讀這么多。對于文學的拓展練習冊,我看了中外和當代中國的三本,方法就是先手抄,標劃出重點(我個人不喜歡電腦碼字),我花了一學期和一個寒假完成這個任務,期間看書和上知網(wǎng)搜到的資料記得補充進去(文末附上我自己的筆記),我覺得一定要是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不要什么都往里寫,我們是考插,不是考研,一定要記自己喜歡的,這樣印象深才更可能記住并用上。然后三月份開始每天在圖書館的書架里背書,背到四月底,完成兩遍的精細背誦,我就開始逐漸放棄文學的背誦,基本上文學課上課的時候隨便翻翻書,看看哪里不熟再背。這是因為我自己其實到五月份看到反復的文學知識點已經(jīng)開始疲倦了,背書的那股沖勁也慢慢收縮,而且遺忘是常態(tài),到考前一星期有些地方我也還是會恍惚漏掉幾句。這些都是學習的考驗。
至于語言學,我有看《現(xiàn)代漢語練習冊》和北大出版的《語言學教程》,不過其實看XX的資料也綽綽有余,不過多看看也能更好保證復旦這樣大面積地考查考試。文學理論的話是我的專業(yè)課之一,我沒有課外做別的拓展,學弟學妹們可以看看別的經(jīng)驗貼…
這里還要說一件可能模仿借鑒意義低的事,我并沒有刻意練習名解和簡答、論述的答題模式,我是一起準備的,做筆記和背書的過程里自己模擬考試,把最重要的內(nèi)容反復圈點,別的作為彈性勢能,根據(jù)時間考慮要不要寫。但是自己的見解一定要有,這一點可能也是我在文綜占便宜的地方,不是要寫得格外新穎,而是要和大多數(shù)同學有不同,這些科興的資料里其實提供了很多,我自己一直有抄錄讀書中的好句好觀點的習慣,所以有蠻多話說。我在文末推薦的書是我覺得觀點性比較突出的書,大家可以參考。
歷史:
我從小就很喜歡歷史,中國古代史底子也比較好,不過世界史以及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史學史我都是門外漢,但是歷史的通史書我是暑假的時候隨便翻了一下,主要是靠看B站上的網(wǎng)課來補習的(具體的課程我會列在文末),我都是利用吃飯的時間開倍速看掉的,所以大一開學后我沒有抽完整的時間來看通史書(這個可能比較特殊),然后睡前把白天截圖的照片整理到筆記里,考插前的沖刺階段我就靠看這些筆記和長孫博的名解來消化,因為X老師的講課是貼近本科生理解和基于他們自己觀點的,所以其實吸收起來高效而且內(nèi)容真誠,這次考插考場上的科舉內(nèi)容我就聽三個老師講過,并且我看過秦暉老師《傳統(tǒng)十論》里面也有很別致的觀點“儒的吏化和吏的儒化”,所以我答得很從容。
至于歷史的大題,我總體思路和文學一樣,還是抄書、筆記、背誦,我歷史年前背了世界史的名解,當時背得特別細,每個知識點都背了(現(xiàn)在看起來很浪費時間而且很“傻”),年后才開始背中國史,直到四月中旬我才開始二輪世界史,但是因為B站網(wǎng)課我自己學得很細致,所以最后時間中國史和世界史又順利完整過了一遍。
哲學:
我考插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哲學,說來也慚愧,康德、黑格爾、海德格爾什么的我只是知道名字,他們的主要觀點我都沒有概念。所以哲學小白上道確實花了不少時間:從西哲開始突破,除了啃完兩本哲學史的書,就是上完武大趙林老師和人大張志偉老師的課,哲學是不能碎片化的,一定要很靜下心不厭其煩地做好筆記和框架,不要急,我也是到了四月份才開始覺得文史哲任督二脈打通,自己有些喜歡上海德格爾這些哲人的。寒假我才開始中哲的800題理解背誦(我當時放下功利心,每個知識點都背了),開學后開始中哲西哲輪流背了兩輪,這樣拖到了五月也就沒有過多的擔心上了考場。最后哲學我心里其實很有把握,不過學弟學妹們準備哲學的時候大可不必像我一樣去把考研的知識點都背掉,還是那句話,我們是考插,不是考研,我只是為了建立體系,而且覺得有趣,實際上效果也不大。
XX文綜資料利用:
我覺得,XX文綜的資料和復旦的題目風格是很相近的;而我幸運的就是XX的文綜資料我在第一學期的時候全部做了拓展,就是上知網(wǎng)和找圖書館的書,沒有放過任何知識點,然后第二學期五月份我把這些資料重新看了一遍,所以我覺得我的這個辦法雖然笨笨的,但是很適合時間并不充裕的cbsers使用,因為就這一次考試而言,我自己整理的資料根據(jù)了XX的思路,所以都很有重點,比較合理。
經(jīng)驗

學習時間問題:
我自己敲下這些心思和想法的時候,我也在想我怎么會有這么多時間,我只是從九月份才開始正式準備的呀。其實是因為上政的課業(yè)比較輕松,我沒有參加學校的任何活動,第二學期選課也選得很少,有些通識課我基本上沒聽,這當然不值得驕傲,我也不希望學弟學妹們一味效仿;還有就是由于我晚上基本上十二點多睡,所以在傷害身體的代價下熬出來的時間。這些是要付出代價的,就是我的大一很單調(diào),也讓我后期很消極很焦慮,而且我的皮膚也明顯差了很多~(>_<)~。
情緒管理:
我是一個很敏感甚至自卑的女孩子,很愛哭,只是總是裝得很堅強。考插前期我基本上也沒有非要考上的想法,所以比較平穩(wěn)地走到了四月份。最后一個半月我的狀態(tài)開始起伏,那時候的心態(tài)很奇怪,一方面覺得自己本來就不是可以篤定于復旦的人,一方面又覺得自己的努力應該要有些回應。這種矛盾而又僥幸的心理讓我自己很痛苦,加上之前藝考和高考的打擊,導致我學習的時候雜念很多,雜念愈甚,焦慮愈劇,可是沒辦法,這種痛苦沒辦法和別人分享,我那時候有多懦弱呢,懦弱到同學的朋友圈都不敢看,同學的關(guān)心我都不想回,常常打電話給爸爸媽媽哭,或者十一二點坐在宿舍頂樓樓道里一邊哭一遍背書,那種感覺真的很痛苦。我記得考插前第十天,我一整天都沒課,我在圖書館突然看書覺得什么都看不進去,看了就忘,我腦子一熱就收拾東西去了復旦,我逛了復旦學校周圍,只在心里想:這么好的學校,我可能要三年后再來了。心情其實沒有好多少,但是我決定我一定要來,或早或晚。
我想每一個cbser都有自己的失利故事,那種痛苦是共情的,但我也只能殘忍地祝你長情地記住這種少年的悲戚,這種感覺會像甘霖一樣被醞釀,像月色一樣被題詩,然后走過去,做一個大人,生動而且成熟。少年就是少年,我們不過是跌落鐵軌的硬幣,被鐵軌碾過也不會碎。送給你們我最美麗的祝福:功成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聞說筆端有風月,我在復旦等你??!
書單
(★表示我認為的重點)

文學:
* 《簡明中國文學史》駱玉明★
* 《古代文學史 輔導與習題集》西南交大版★
* 《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錢理群(時間緊的話看科興的資料也可以,但是那些名家的書和整體答題思路要很清楚)
*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 學習輔導與習題集》卜繁燕
* 《世界文學史綱》蔣成勇
* 《外國文學史 學習輔導與習題集》齊魯書社★
* 《劉加夫文學名詞解釋》★
* 《語言學綱要 學習指導書》北大出版
* 《現(xiàn)代漢語 同步輔導與習題集》西北工業(yè)大學出版
* 《文學理論新編》北師大版
- 《說文解字十二講》中華書局★
- 《唐宋古文運動與士大夫文學》朱剛
- 《中國文學傳統(tǒng)》朱剛★
- 《從國家敘事到娛樂話語 鴛鴦蝴蝶派流變研究》魯毅(我當時押題鴛蝴所以才看的,如不是特別針對沒有必要)
歷史:
* 《西方史學史》張廣智
* 《長孫博中國史名解》齊魯書社★(但是里面的重點知識點背出是不夠的,一定要自己總結(jié),在把握重點的前提下查閱資料拓展)
* 《長孫博世界史名解》齊魯書社★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錢穆★
- 《中國文化史導論》錢穆
- 《傳統(tǒng)十論》秦暉★
- 《唐朝穿越指南》森林鹿(純屬暑假放松讀物)
哲學:
* 《西方哲學史講演錄》趙林★
* 《西方哲學史》綠皮趙鄧版
* 《中哲800題》《西哲800題》橙皮 山東人民出版社★
* 這哲網(wǎng)
學姐筆記(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