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本竹書紀年疏證》卷上
提要
《疏證》除廣倉學宭叢書本外,有《遺書》本,曾兩次印布;初名《王忠愨公遺書》,所收《疏證》系鉛印本;續(xù)印名《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系石印本。今據《遺書》兩本互校,有初印不誤而續(xù)印諸誤者,亦有續(xù)印改正者,皆擇是而從,其有兩本皆誤,或所據今本有誤為王氏所未正者,略出案語,以為說明。
昔元和惠定宇征君作《古文尚書考》,始取偽古文《尚書》之事實文句,一一疏其所出,而梅書之偽益明。仁和孫頤谷御復用其法,作《家語疏證》,吾鄉(xiāng)陳仲魚孝廉敘之曰:「是猶捕盜者之獲得真贓?!拐\哉是言也。余治《竹書紀年》,既成《古本輯?!芬痪?,復怪今本《紀年》為后人搜輯,其跡甚著,乃近三百年學者疑之者固多,信之者亦且過半。乃復用惠、孫二家法,一一求其所出,始知今本所載殆無一不襲他書。其不見他書者,不過百分之一,又率空洞無事實,所增加者年月而已。且其所出,本非一源,古今雜陳,矛盾斯起。既有違異,乃生調停,糾紛之因,皆可剖析。夫事實既具他書,則此書為無用;年月又多杜撰,則其說為無征。無用無征,則廢此書可,又此《疏證》亦不作可也。然余懼后世復有陳逢衡輩為是紛紛也,故寫而刊之,俾與《古本輯校》并行焉。丁巳孟夏,海寧王國維。
卷上
黃帝軒轅氏(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后序》云:「《紀年》篇起自夏、殷、周?!埂稌x書/ 束皙傳》云:「《紀年》十三篇,記夏以來?!刮妒酚? 魏世家》集解引和嶠云:「《紀年》起自黃帝?!梗?/p>
母曰附寶,見大電繞北斗樞星,光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壽丘。弱而能言,龍顏,有圣德,劾百神朝而使之。應龍攻蚩尤,戰(zhàn)虎豹熊羆四獸之力。以女魃止淫雨。天下既定,圣德光被,群瑞畢臻。有屈軼之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則草指之,是以佞人不敢進。(以上《宋書/ 符瑞志》。案《宋志》此節(jié)雜采《大戴/ 五帝德》、《春秋元命苞》、《山海經》、《史記/ 五帝本紀》、《帝王世紀》諸書為之,但偽為附志者,實襲《宋志》,故但引《宋志》證之,不復旁及他書,以下放此。)
元年,帝即位,居有熊。(《白虎通/ 爵篇》:「黃帝有天下,號為有熊?!埂妒酚? 五帝本紀》集解:「譙周曰:黃帝,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
初制冕服。(《易/ 系辭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埂妒抗诙Y》疏引《世本》:「黃帝作冕旒?!梗?/p>
二十年,景云見。(《藝文類聚》一、《太平御覽》七十一引《春秋演孔圖》:「黃帝將興,黃云升于堂上?!埂蹲髠? 昭十七年》疏引服虔曰:「黃帝將興,有景云之瑞?!梗?/p>
以云紀官。(《左氏/ 昭十七年傳》:「昔者黃帝氏以云紀,故為云師而云名?!梗?/p>
有景云之瑞,赤方氣與青方氣相連,赤方中有兩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黃色,以天清明時見于攝提,名曰景星。帝黃服齋于宮中,坐于玄扈、洛水之上,有鳳凰集,不食生蟲,不履生草,或止帝之東園,或巢于阿閣,或鳴于庭,其雄自歌,其雌自舞。麒麟在囿,神鳥來儀,有大螻如羊,大螾如虹。帝以土氣勝,遂以土德王。(《宋書/ 符瑞志》。)
五十年秋七月庚申,鳳鳥至,帝祭于洛水。(《宋書/ 符瑞志》「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天霧三日三夜」云云,均見附注,此條即隱括為之。)
庚申,天霧三日三夜,晝昏。帝問天老、力牧、容成曰:「于公何如?」天老曰:「臣聞之,國安,其主好文,則鳳凰居之。國亂,其主好武,則鳳凰去之。今鳳凰翔于東郊而樂之,其鳴音中夷則,與天相副。以是觀之,天有嚴教以賜帝,帝勿犯也?!拐偈凡分?,龜燋。史曰:「臣不能占也,其問之圣人。」帝曰:「已問天老、力牧、容成矣?!故繁泵嬖侔菰唬骸庚敳贿`圣智,故燋?!轨F既降,游于洛水之上,見大魚,殺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魚流于海,得圖書焉?!洱垐D》出河,《龜書》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軒轅,接萬神于明庭,今塞門谷口是也。(《宋書/ 符瑞志》。)
五十九年,貫胸氏來賓,長股氏來賓。(《山海經/ 海外南經》注引《尸子》曰:「四夷之民有貫胸者,有深目者,有長肱者,黃帝之德常致之。」《路史/ 后紀》五注引「長肱」作「長股」,乃此條所本。)
七十七年,昌意降居弱水,產帝干荒。(《海內經》注引古本《紀年》,無年數。)
一百年,地裂。(《開元占經》四引《尚書說》:「黃帝將亡則地裂。」)帝陟。(《戴記/ 五帝德》:「黃帝生而人得其利百年?!埂妒酚? 五帝本紀》集解、《類聚》十一、《御覽》七十九引《帝王世紀》:「黃帝在位百年而崩?!梗?/p>
帝王之崩皆曰陟,(《韓昌黎集/ 黃陵廟碑》引《紀年》「帝王之崩曰陟」,不云出注中。)《書》稱「新陟王」,謂新崩也。帝以土德王,應地裂而陟。葬,群臣有左徹者,感思帝德,取衣冠幾杖而廟饗之,諸侯大夫歲時朝焉。(《御覽》七十九引《抱樸子》:「《汲郡冢中竹書》言:黃帝既仙去,其臣有左徹者,削木為黃帝之像,帥諸侯朝奉之。故司空張茂先撰《博物志》亦云:黃帝仙去,其臣思戀罔極,或刻木立像而朝之,或取其衣冠而葬之,或立廟而四時祀之?!股献⒓幢敬恕#?/p>
帝摯少昊氏
約案:帝摯少昊氏,(《左氏/ 昭十七年傳》:「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梗┠冈慌?jié),見星如虹,下流華渚,既而夢接意感,生少昊。帝登位,有鳳皇之瑞。(出《宋書/ 符瑞志》。)
或曰名清,不居帝位,帥鳥師,居西方,以鳥紀官。(《逸周書/ 嘗麥解》:「乃命少皞清司馬鳥師,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質?!埂稘h書/ 律歷志》引《帝考德》曰:「少昊曰清?!梗?/p>
帝顓頊高陽氏
母曰女樞,見瑤光之星貫月如虹,感己于幽房之宮,生顓頊于若水。首戴干戈,有圣德。生十年而佐少昊氏,二十而登帝位。(《宋書/ 符瑞志》。)
元年,帝即位,居濮。(《左/ 昭十七年傳》:「衛(wèi),顓頊之虛也,故曰帝丘?!棺ⅲ骸感l(wèi),今濮陽縣?!埂妒酚? 五帝本紀》集解引皇甫謐曰:「顓頊都帝丘,今東郡濮陽是也?!梗?/p>
十三年,初作歷象。(《漢書/ 藝文志》:《顓頊歷》二十一卷。)
二十一年,作承云之樂。(《呂氏春秋/ 古樂篇》:「顓頊乃命飛龍作效八風之音,命之曰承云?!梗?/p>
三十年,帝產伯鯀,居天穆之陽。(《大荒西經》注引《竹書》曰:「顓頊產伯鯀,是維若陽,居天穆之陽。」無年。)
七十八年,帝陟。(《史記/ 五帝本紀》集解、《類聚》九、《御覽》七十九引《帝王世紀》:「顓頊在位七十八年?!梗?/p>
術器作亂,辛侯滅之。(《海內經》:「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顛,是復土壤,以處江水?!埂吨苷Z》注:「賈侍中云:『共工,諸侯,炎帝之后,姜姓也。顓頊氏衰,共工氏侵陵諸侯,與高辛氏爭而王也?!换蛟疲骸汗补ぃ瑘驎r諸侯,為高辛所滅?!徽阎^言為高辛所滅,安得為堯諸侯,又堯時共工,與此異也?!咕S案:此條實據《海內經》與《周語》注為之。)
帝嚳高辛氏
生而駢齒,有圣德,初封辛侯,代高陽氏王天下。使瞽人拊鞞鼓,擊鐘磬,鳳皇鼓翼而舞。(出《宋書/ 符瑞志》,惟《志》無「初封辛侯」四字。)
元年,帝即位,居亳。(《尚書序》:「湯始居亳,從先王居?!箍讉鳎骸钙醺傅蹏?,都亳?!埂端? 谷水注》引皇甫謐曰:「帝嚳作都于亳?!梗?/p>
十六年,帝使重帥師滅有鄶。(《逸周書/ 史記解》:「昔有鄶君,嗇儉滅爵,損祿群臣,卑讓上下,不臨后□小弱,禁罰不行,重氏伐之,鄶君以亡。」案:重氏,蓋國名,作偽者刪「氏」字,以為重黎之重,遂系之帝嚳時。)
四十五年,帝錫唐侯命。
六十三年,陟。(《御覽》八十引陶宏景云:「帝嚳在位六十三年?!埂堵肥? 后紀》九亦云:「帝六十有三載崩?!勾藯l本之。《史記》集解、《類聚》九引《帝王世紀》則云:「帝嚳在位七十年?!埂队[》八十引又作「七十五年」。)
帝子摯立,九年而廢。(《史記》索隱引衛(wèi)宏云:「摯立九年。」正義及《御覽》八十引《帝王世紀》亦云:「摯在位九年。」)
帝堯陶唐氏
母曰慶都,生于斗維之野,常有黃云覆其上。及長,觀于三河,常有龍隨之。一旦,龍負圖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佑。」眉八采,須發(fā)長七尺二寸,面銳上豐下,足履翼宿。既而陰風四合,赤龍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堯于丹陵,其狀如圖。及長,身長十尺,有圣德,封于唐。夢攀天而上。高辛氏衰,天下歸之。(出《宋書/ 符瑞志》。)
元年丙子。(《隋書/ 律歷志》、《路史/ 后紀》十注引古本《紀年》。)
帝即位,居冀。(《左氏/ 哀六年傳》引《夏書》:「惟彼陶唐,帥彼天常,有此冀方。」偽《書/ 五子之歌》同。)
命羲和歷象。(《書/ 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
五年,初巡狩四岳。(《書/ 舜典》:「五載一巡狩?!勾松w據《舜典》推之。)
七年,有麟。(《路史/ 后紀》十:「堯在位七年,麒麟游于藪澤?!拱浮妒斑z記》一:「堯在位七十年,有鸞雛歲歲來集,麒麟游于藪澤。」《路史》本之,而訛「七十年」為「七年」。偽《紀年》遂云:「七年有麟」矣。)
十二年,初治兵。
十六年,渠搜氏來賓。(《書/ 禹貢》:「織皮、昆侖、析枝、渠搜,西戎即敘?!梗?/p>
十九年,命共工治河。(《書/ 堯典》:「共工方鳩僝功?!灌嵶ⅲ骸腹补?,水官名?!埂吨苷Z》:「昔共工棄是道也,虞于湛樂,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墮高堙庳,以害天下?!故枪补け臼撬伲衷嗡?,故遂有先鯀治河之說。)
二十九年春,僬僥氏來朝,貢沒羽。(《類聚》十一、《御覽》八十引《帝王世紀》:「堯時,僬僥氏來貢沒羽?!梗?/p>
四十二年,景星出于翼。(《初學記》九、《御覽》八十、又八百七十二、八百九十三引《尚書/ 中候》:「帝堯即政七十載,景星出翼。」《論衡/ 是應篇》引作「堯時,景星見于軫」。《公羊傳/ 宣二年》疏引《春秋感精符》:「滅蒼者,翼也?!贡俗⒃疲骸笀?,翼星之精,在南方,其色赤?!梗?/p>
五十年,帝游于首山。(《文選/ 宣德皇后令》注、《御覽》八十、《路史/ 余論》七引《論語比考讖》:「堯率舜游首山?!梗?/p>
乘素車玄駒。(《文選/ 辯命論》注、《初學記》九、又二十四、《御覽》八十引《尸子》:「君天下者,麒麟、青龍,而堯素車玄駒?!埂段宓鄣隆罚骸笀虻ぼ嚢遵R?!埂段宓郾炯o》:「堯彤車,乘白馬?!梗?/p>
五十三年,帝祭于洛。(《初學記》六、又九引《尚書/ 中候》:「堯率群臣東沈璧于洛?!梗?/p>
五十八年,帝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海內南經》注引古本《紀年》:「后稷放帝朱于丹水?!埂妒酚? 五帝本紀》及《高祖本紀》正義引:「后稷放帝子丹朱。」)
六十一年,命崇伯鯀治河。(《周語》:「其在有虞,有崇伯鯀,播其淫心,稱遂共工之過?!梗?/p>
六十九年,黜崇伯鯀。(《書/ 堯典》:「帝曰:『咨,四岳,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粌L曰:『于,鯀哉?!坏墼唬骸和瑲J哉?!痪泡d績用弗成?!故酋呏嗡簿泡d,但此實以六十九年則妄矣。)
七十年,春正月,帝使四岳錫虞舜命。(《書/ 堯典》:「帝曰:『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辉涝唬骸悍竦裸玫畚??!辉唬骸好髅鲹P側陋?!粠熷a帝曰:『有鰥在下,曰虞?!弧梗?/p>
帝在位七十年,景星出翼,鳳皇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潤,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廚中自生肉,其薄如箑,搖動則風生,食物寒而不臭,名曰「箑脯」。又有草莢階而生,月朔始生一莢,月半而生十五莢,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莢,及晦而盡,月小則一莢焦而不落,名曰「蓂莢」,一曰「歷莢」。洪水既平,歸功于舜,將以天下禪之,乃潔齋修壇場于河、洛,擇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有五老游焉,蓋五星之精也。相謂曰:「《河圖》將來告帝以期,知我者重瞳黃姚?!刮謇弦蝻w為流星,上入昴。二月辛丑昧明,禮備,至于日昃,榮光出河,休氣四塞,白云起,回風搖,乃有龍馬銜甲,赤文綠色,緣壇而上,吐《甲圖》而去。甲似龜,背廣九尺,其圖以白玉為檢,赤玉為柙,(詩銘案:「玉」原作「土」,脫「柙」字,據林春溥《竹書紀年補證》卷一改補?!歌浴梗端螘? 符瑞志》作「字」。)泥以黃金,約以青繩。檢文曰:「闿色授帝舜?!寡杂菹漠斒芴烀?,帝乃寫其言,藏于東序。后二年二月仲辛,率群臣東沈璧于洛。禮畢,退俟,至于下昃,赤光起,元龜負書而出,背甲赤文成字,止于壇。其書言當禪舜,遂讓舜。(出《宋書/ 符瑞志》。)
七十一年,帝命二女嬪于舜。(《書/ 堯典》:「厘降二女于媯汭,嬪于虞?!梗?/p>
七十三年春正月,舜受終于文祖。(《書/ 舜典》:「帝曰:『格汝舜,詢事考言,乃言底可績,三載,汝陟帝位?!凰醋層诘?,弗嗣,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梗?/p>
七十四年,虞舜初巡狩四岳。(《尚書大傳》:「維元祀,巡狩四岳八伯?!灌嵶ⅲ骸胳?,年也。元年,謂月正元日,舜假于文祖之年也。」此以為受終文祖之后一年。)
七十五年,司空禹治河。(《書/ 舜典》:「伯禹作司空?!梗?/p>
七十六年,司空伐曹魏之戎,克之。(《呂氏春秋/ 召類篇》:「禹攻曹魏、屈驁、有扈,以行其教。」)
八十六年,司空入覲,贄用玄圭。(《書/ 禹貢》:「禹錫玄圭,告厥成功?!埂妒酚? 河渠書》引《夏書》:「禹抑洪水十三年?!勾怂究沼碇魏釉谄呤迥辏胗P在八十六年,蓋本之。)
八十七年,初建十有二州。(《書/ 舜典》:「肇十有二州?!梗?/p>
八十九年,作游宮于陶。(《史記/ 貨殖傳》:「昔堯作游成陽?!谷绱驹唬骸缸?,起也。成陽,在定陶?!梗?/p>
九十年,帝游居于陶。(《史記/ 五帝本紀》:「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
九十七年,司空巡十有二州。(《吳越春秋》四:「堯號禹曰伯禹,官曰司空,領統(tǒng)州伯,以巡十二部?!梗?/p>
一百年,帝陟于陶。(案《史記/ 五帝本紀》、《論衡/ 氣壽篇》、《帝王世紀》皆云:「堯在位九十八年。」然據《虞書》云:「朕在位七十載?!勾藞蚺e舜之歲。又云:「詢事考言,乃言底可績,三載,汝陟帝位?!勾怂磾z政之歲。又云:「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勾藞虮乐畾q。前后得一百一年。孔傳與王肅注以堯得舜試舜共在一年,故堯在位百年,此從之。)
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讓,不克。朱遂封于房,為虞賓。三年,舜即天子之位。(《路史/ 后紀》十:「帝崩,虞氏國之于房,為房侯。」)
帝舜有虞氏
母曰握登,見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目重瞳子,故名重華。龍顏大口,黑色,身長六尺一寸。舜父母憎舜,使其涂廩,自下焚之,舜服鳥工衣服飛去。又使浚井,自上填之以石,舜服龍工衣自傍而出。耕于歷,夢眉長與發(fā)等,遂登庸。(出《宋書/ 符瑞志》,但《志》無末三字。)
元年己未,帝即位,居冀。(《左傳/ 哀六年》注:「唐虞及夏皆都冀方?!梗?/p>
作大韶之樂。(《書/ 益稷》:「簫韶九成?!埂额惥邸肥?、《御覽》八十引《帝王世紀》:「乃作大韶之樂。」)
即帝位,蓂莢生于階,鳳皇巢于庭,擊石拊石,以歌九韶,百獸率舞,景星出于房,地出乘黃之馬。(出《宋書/ 符瑞志》。)
三年,命咎陶作刑。(《北堂書鈔》十七引《紀年》:「命咎陶作刑。」不系年世。)
九年,西王母來朝。(《大戴禮/ 少間篇》:「昔舜以天德嗣堯,西王母來獻其白管?!埂额惥邸肥?、《御覽》八十引《雒書靈準聽》曰:「舜受終,西王母授益地圖?!埂吨姓? 爵祿篇》:「舜受終于文祖,稱曰余一人,則西王母來獻白環(huán)?!梗?/p>
西王母之來朝,獻白環(huán)、玉玦。(出《宋書/ 符瑞志》,但《志》無「之來朝」三字。)
十四年,卿云見,命禹代虞事。(此隱括下附注為說,附注出《宋書/ 符瑞志》,而《宋志》實本《尚書大傳》文?!稌n》一百六十、《路史/ 發(fā)揮》五雜引《宋志》所引《大傳》中語,首句皆云:「惟十有四祀?!梗?/p>
在位十有四年,奏鐘石笙筦未罷,而天大雷雨,疾風發(fā)屋拔木,桴鼓播地,鐘磬亂行,舞人頓伏,樂正狂走。舜乃磬堵持衡而笑曰:「明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亦乃見于鐘石笙筦乎。」乃薦禹于天,使行天子事也。于是和氣普應,慶云興焉,若煙非煙,若云非云,郁郁紛紛,蕭索輪囷,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慶云爛兮,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谷撼枷踢M,頓首曰:「明明上天,爛然星陳。日月光華,弘于一人?!沟勰嗽俑柙唬骸溉赵掠谐?,星辰有行。四時從經,萬姓允誠。于予論樂,配天之靈。遷于圣賢,莫不咸聽。鼚乎鼓之,軒乎舞之。精華已竭,褰裳去之?!褂谑前孙L循通,慶云叢集,蟠龍奮迅于其藏,蛟魚踴躍于其淵,龜鱉咸出其穴,遷虞而事夏。舜乃設壇于河,依堯故事。至于下昃,榮光休氣至,(詩銘案:「氣」字原脫,據趙紹祖《校補竹書紀年》卷一補。)黃龍負圖,長三十二尺,廣九尺,出于壇畔,赤文綠錯,其文言當禪禹。(出《宋書/ 符瑞志》。)
十五年,帝命夏后有事于太室。(《考工記/ 匠人》:「夏后氏世室?!梗?/p>
十七年春二月,入學初用萬。(《夏小正》:「二月丁亥,萬舞入學?!梗?/p>
二十五年,息慎氏來朝貢弓矢。
二十九年,帝命子義鈞封于商。(案此放古本《紀年》「放帝子朱于丹水」句為之。)
三十年,葬后育于渭。(《漢書/ 地理志》:「右扶風陳倉有黃帝孫舜妻盲冢祠。」案「盲」、「育」字形相近。)
三十二年,帝命夏后總師。(偽《書/ 大禹謨》:「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總朕師?!弧梗┧熠旆皆?。
三十三年春正月,夏后受命于神宗。(偽《書/ 大禹謨》:「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梗?/p>
遂復九州島。(《漢書/ 地理志》:「堯遭洪水,天下分絕為十二州,禹平水土,更置九州島?!梗?/p>
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有苗氏來朝。(偽《書/ 大禹謨》:「帝曰:『咨禹,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蝗?,苗民逆命。七旬,有苗格?!梗?/p>
四十二年,玄都氏來朝,貢寶玉。(《逸周書/ 史記解》有玄都氏。)
四十七年冬,隕霜,不殺草木。(《呂氏春秋/ 應同篇》:「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梗?/p>
四十九年,帝居于鳴條。(《孟子/ 離婁下》:「舜卒于鳴條?!梗?/p>
五十年,帝陟。(《書/ 舜典》:「五十載,陟方乃死?!梗┝x鈞封于商,是謂商均。后育,娥皇也。鳴條有蒼梧之山,帝崩,遂葬焉,今海州。(案《隋書/ 地理志》:「東???,梁置南、北二青州,東魏改為海州。」此附注如出沈約,不當有「今海州」語??肌独W紀聞》五云:「蒼梧山在海州界?!勾俗鱾握咚?。)
帝禹夏后氏
母曰修己,出行,見流星貫昴,夢接意感,既而吞神珠。修己背剖,而生禹于石紐,虎鼻大口,兩耳參鏤,首戴鉤鈴,胸有玉斗,足文履已,故名文命。長有圣德。長九尺九寸。夢自洗于河,取水飲之。又有白狐九尾之瑞。當堯之時,舜舉之。禹觀于河,有長人白面魚身,出曰:「吾河精也?!购粲碓唬骸肝拿嗡!寡杂櫍谟怼逗訄D》,言治水之事,乃退入于淵。禹治水既畢,天錫玄珪,以告成功。夏道將興,草木暢茂,青龍止于郊,祝融之神降于崇山。乃受舜禪,即天子之位。洛出龜書,是為《洪范》。(以上出《宋書/ 符瑞志》。)三年喪畢,都于陽城。(《孟子/ 萬章上》:「舜崩,三年之喪畢,禹避舜之子于陽城。」)
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漢書/ 地理志》:「潁川郡陽翟」下,臣瓚曰:「《世本》:『禹都陽城?!弧都晨す盼摹芬嘣啤壕又??!故枪疟尽都o年》不云「居冀」也。今本于堯、舜、禹皆云「居冀」者,蓋以《左傳/ 哀六年》杜預注云:「唐、虞及夏皆都冀方?!构试迫弧#?/p>
頒夏時于邦國。(《戴記/ 禮運》:「吾得夏時焉?!埂妒酚? 夏本紀》:「孔子正夏時,學者多傳《夏小正》云?!梗?/p>
二年,咎陶薨。(《史記/ 夏本紀》:「帝禹立而舉皋陶薦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梗?/p>
五年,巡狩,會諸侯于涂山。(《左氏/ 哀七年傳》:「禹合諸侯于涂山?!梗?/p>
南巡狩,濟江,中流有二黃龍負舟,舟人皆懼。禹笑曰:「吾受命于天,屈力以養(yǎng)人。生,性也;死,命也。奚憂龍哉?!过堄谑且肺捕拧#ǔ觥端螘? 符瑞志》。)
八年春,會諸侯于會稽,殺防風氏。(《魯語》:「昔禹致群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后至,禹殺而戮之?!梗?/p>
夏六月,雨金于夏邑。(《述異記》下:「先儒說,夏禹時,天雨金三日?!梗?/p>
秋八月,帝陟于會稽。(《史記/ 夏本紀》:「十年,帝東巡狩,至于會稽而崩?!梗?/p>
禹立四十五年。(《御覽》八十二引古本《紀年》如此。今本既云「八年,帝陟」,又云「禹立四十五年」,足見雜綜諸書,未加修正。)禹薦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喪畢,天下歸啟。(出《孟子/ 萬章上》。)
帝啟
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饗諸侯于鈞臺。(《左氏/ 昭四年傳》:「夏啟有鈞臺之享?!梗┲T侯從帝歸于冀都。
大饗諸侯于璇臺。(《文選/ 王元長曲水詩序》:「至如夏后,二龍載驅璇臺之上。」注引《易/ 歸藏》曰:「昔者夏后啟筮享神于晉之墟,作為璇臺,于水之陽?!梗?/p>
二年,費侯伯益出就國。(《晉書/ 束皙傳》引《紀年》:「益干啟位,啟殺之。」《史通》《疑古篇》、《雜說篇》兩引「益為后啟所誅」。此獨云「二年,費侯伯益出就國?!股w故與古本立異。觀后附注于「伊尹自立」云「誤以攝政為真」。于「太甲殺伊尹」云「文與前后不類」,此則易其本文,彼則加以案語,蓋正文與注出于一人所搜集也。)
王帥師伐有扈,大戰(zhàn)于甘。(原注:有扈,在始平鄠縣?!渡袝颉罚骸竼⑴c有扈氏戰(zhàn)于甘之野,作《甘誓》?!埂陡适摹罚骸复髴?zhàn)于甘?!乖⑵咦帧蹲髠? 昭元年》注文。)
六年,伯益薨,祠之。(《越絕書》:「益死之后,啟歲善犧牲以祠之?!梗?/p>
八年,帝使孟涂如巴/ 訟。(《海內南經》:「夏后啟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請訟于孟涂之所。」)
十年,帝巡狩,舞九韶于大穆之野。(《海外西經》;「大樂之野,夏后啟于此舞九代。一曰大遺之野。」郭注:「《大荒經》云『天穆之野』。」《大荒西經;「夏后開上三嬪于天,得《九辨》與《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開焉得始歌《九招》?!构ⅲ骸浮吨駮吩唬骸合暮箝_九韶也。』」《御覽》八十二引《帝王世紀》:「啟升后十年,舞《九韶》?!梗?/p>
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觀于西河。(原注:武觀即五觀也。觀國,今頓丘衛(wèi)縣?!冻Z》:「啟有五觀。」韋注:「五觀,啟子,太康昆弟也。」《墨子/ 非樂下》「于《武觀》曰:『啟乃淫溢康樂,野于飲食』」云云,是《武觀》乃書篇名,非人名,此以「五觀」為「武觀》,乃雜采二書為之。觀國,今頓丘衛(wèi)縣,亦《左傳/ 昭元年》注文。)
十五年,武觀以西河叛。(《漢書/ 地理志》東郡有畔觀縣。案,本畔、觀二縣,自宋本以下,皆誤以為一縣,聯綴不分。)
彭伯壽帥師征西河,武觀來歸。(《書鈔》十三引《紀年》:「啟征西河?!埂堵肥? 后紀》十三:「既征西河?!棺ⅲ骸浮都o年》在二十五年?!埂队[》八十二引《帝王世紀》:「啟三十五年征河西?!勾讼抵迥暾?,以此既依《路史》啟十六年陟,則不得有二十五年、三十五年也?!兑葜軙? 嘗麥解》:「其在殷之五子,忘伯禹之命,假國無正,用胥興作亂,遂亡厥國,皇天哀禹,賜彭壽思正夏略?!梗?/p>
十六年陟。(《路史/ 后紀》十三:「啟在位十有六歲,年九十一?!勾吮局?。《真誥》十五引《竹書》:「啟即位三十九年,亡年七十八。」《路史》注引《紀年》:「啟二十九年,年九十八?!古c今本迥異?!队[》八十二引《帝王世紀》:「啟在位九年?!埂锻ㄨb外紀》:「啟在位九年。」又引皇甫謐曰:「十年?!梗?/p>
帝太康
元年癸未,帝即位,居斟尋。(《水經/ 巨洋水注》、《漢書/ 地理志》注、《史記/ 夏本紀》正義引臣瓚曰:「《汲郡古文》:『太康居斟尋?!弧梗?/p>
畋于洛表。(偽《書/ 五子之歌》:「畋于有洛之表?!梗?/p>
羿入居斟尋。(《水經/ 巨洋水注》、《漢書/ 地理志》注、《史記/ 夏本紀》正義引臣瓚曰:「《汲冢古文》:『太康居斟尋,羿亦居之?!弧梗?/p>
四年陟。(《帝王世紀》、《通鑒外紀》皆云「在位二十九年」?!堵肥? 后紀》十三云「在位蓋十有九歲,失政,又十歲而死」。并與此異。)
帝仲康
元年己丑,帝即位,居斟尋。
五年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新唐書/ 歷志》:「張說《歷議》:新歷,仲康五年癸巳歲九月庚戌朔,日蝕在房二度?!梗?/p>
命胤侯帥師征羲和。(偽《書/ 胤征》:「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師,羲和廢厥德,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梗?/p>
六年,錫昆吾命作伯。(《鄭語》:「昆吾為夏伯矣?!梗?/p>
七年陟。(《通鑒外紀》:「仲康在位十三年?!埂堵肥贰纷⒁督B運圖》同,《年代歷》:「二十六年?!埂堵肥? 后紀》:「仲康十有八歲崩?!咕c此互異。)
世子相出居商丘,依邳侯。(原注:一作「依同姓諸侯斟灌、斟尋」。《御覽》八十二引《帝王世紀》:「乃徙商丘,依同姓諸侯斟灌氏、斟尋氏。」)
帝相
元年戊戌,帝即位,居商。(《御覽》八十二引《紀年》:「帝相即位,處商丘?!梗?/p>
征淮夷。(《御覽》八十二引《紀年》:「元年,征淮夷?!埂堵肥? 后紀》十三:「征淮、畎?!棺ⅲ骸富匆摹㈩耙??!都o年》云:元年?!埂逗鬂h書/ 西羌傳》:「后相即位,乃征畎夷?!勾藘H采《御覽》所引。)
二年,征風及黃夷。(《御覽》八十二及《后漢書/ 東夷傳》注引《紀年》:「二年,征風夷及黃夷。」《通鑒外紀》引:「二年,征黃夷?!梗?/p>
七年,于夷來賓。(《后漢書/ 東夷傳》注、《外紀》注、《路史/ 后紀》十三注均引《紀年》:「七年,于夷來賓。」)
八年,寒浞殺羿,使其子澆居過。(見《左/ 襄四年傳》,但《左傳》殺羿封澆非一年事。)
九年,相居于斟灌。(《水經/ 巨洋水注》、《漢書/ 地理志》注、《路史/ 后紀》十三引臣瓚曰:「《汲冢古文》:『相居斟灌?!弧梗?/p>
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馬。(《周禮/ 校人》注、《荀子/ 解蔽篇》注引《世本》:「相土作乘馬?!梗?/p>
遂遷于商丘。(《左氏/ 襄九年傳》:「昔陶唐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梗?/p>
二十年,寒浞滅戈。(《左/ 襄四年傳》:「寒浞處澆于戈?!梗?/p>
二十六年,寒浞使其子帥師滅斟灌。(《左/ 襄四年傳》:「使?jié)灿脦煖缯骞嗉罢鍖な??!梗?/p>
二十七年,澆伐斟鄩,大戰(zhàn)于濰,覆其舟,滅之。(《楚辭/ 天問》:「覆舟斟尋,何道取之?」)
二十八年,寒浞使其子澆弒帝,后緡歸于有仍。(《左/ 哀元年傳》:「昔有過澆殺斟灌以伐斟尋,滅夏后相。后緡方娠,逃出自竇,歸于有仍,生少康焉?!梗?/p>
伯靡出奔鬲。(《左/ 襄四年傳》:「靡奔有鬲氏。」但《傳》次在家眾殺羿之后。)
斟灌之墟,是為帝丘。后緡方娠,逃出自竇,歸于有仍。(三句見上。)伯靡奔有鬲氏。(見上。)
夏世子少康生。(原注:丙寅年?!蹲? 哀元年傳》:「后緡方娠,逃出自竇,歸于有仍,生少康焉。」)
少康自有仍奔虞。(原注:乙酉年?!蹲? 哀元年傳》:「少康為仍牧正,澆使椒求之,逃奔有虞。」)
伯靡自鬲帥斟鄩、斟灌之師以伐浞。(《左/ 襄四年傳》:「靡自有鬲氏收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梗?/p>
世子少康使汝艾伐過殺澆。(原注:甲辰年。《左/ 襄四年傳》:「少康滅澆于過?!褂帧栋г陚鳌罚骸甘古櫇??!梗?/p>
伯子杼帥師滅戈。(《左/ 襄四年傳》:「后杼滅豷于戈。」又《哀元年傳》:「使季杼誘豷?!梗?/p>
伯靡殺寒浞。(見上。)
少康自綸歸于夏邑。(原注:乙巳年。《左/ 哀元年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拱冈拘∽ⅲ骸负纷员烈宜?,凡四十年。」《通鑒外紀》羿八年,浞三十二年,亦四十年。而此書附注云:「夏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谷ズ匪氖辏盟陌偃荒?,與《易緯稽覽圖》云「禹四百三十一年」合,蓋即據《稽覽圖》以定寒浞之年也。)
明年,后緡生少康。既長,為仍牧正,惎澆,能戒之。澆使椒求之,將至仍,少康逃奔有虞,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撫其官職。(以上出《左/ 哀元年傳》。)夏之遺臣伯靡,自有鬲氏收二斟以伐浞。(見上。)浞恃澆皆康娛,日忘其惡而不為備。(出《楚辭/ 離騷》。)少康使汝艾諜澆。(見上。)初,浞娶純狐氏,有子早死,其婦曰女歧,寡居。澆強圉,往至其戶,陽有所求。女歧為之縫裳,共舍而宿。汝艾夜使人襲斷其首,乃女歧也。澆既多力,又善走,艾乃畋獵,放犬逐獸,因嗾澆顛隕,乃斬澆以歸于少康。(出《楚辭/ 天問》而又為之辭。)于是,夏眾滅浞,奉少康歸于夏邑。諸侯始聞之,立為天子,祀夏配天,不失舊物。(末二語出《左/ 哀元年傳》。)
帝少康
元年丙午,帝即位,諸侯來朝,賓虞公。
二年,方夷來賓。(《后漢書/ 東夷傳》注引《紀年》:「少康即位,方夷來賓?!埂堵肥? 后紀》十三注同。)
三年,復田稷。(《周語》:「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棄稷弗務,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于戎狄之間?!梗?/p>
后稷之后不窋失官,至是而復。(見上。)
十一年,使商侯冥治河。(《魯語》及《祭法》:「冥勤其官。」鄭氏《祭法》注:「冥,契六世之孫也,其官玄冥,水官也?!梗?/p>
十八年,遷于原。(此因《御覽》引《紀年》有「帝寧居原」之文,故云。)
二十一年,陟。(《通鑒外紀》:「少康在位二十一年?!埂堵肥? 后紀》十三:「在位四十有六歲?!梗?/p>
帝杼
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御覽》八十二引《紀年》:「帝寧居原?!埂堵肥? 后紀》十三注引「帝予居原」。)
五年,自原遷于老丘。(《御覽》八十二引《紀年》:「自遷于老丘?!埂堵肥? 后紀》十三注引作「自原遷于老王」。)
八年,征于東海及三壽,得一狐九尾。(《海外東經》注引《汲郡竹書》:「柏杼子征于東海及三壽,得一狐九尾?!梗?/p>
十三年,商侯冥死于河。(《魯語》及《祭法》:「冥勤其官而水死。」)
十七年,陟。(《御覽》八十二引《帝王世紀》:「帝寧在位十七年?!埂锻ㄨb外紀》從之?!堵肥? 后紀》:「二十有七歲陟?!梗?/p>
杼或作帝寧,一曰伯杼。(均見上。)杼能帥禹者也,故夏后氏報焉。(出《魯語》。)
帝芬
元年戊子,帝即位。
三年,九夷來御。(《后漢書/ 東夷傳》注引《紀年》:「后芬即位,三年,九夷來御?!埂锻饧o》、《路史/ 后紀》引并同。)
十六年,洛伯用與河伯馮夷斗。(《水經/ 洛水注》引《紀年》:「洛伯用與河伯馮夷斗?!共辉坪文辍#?/p>
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于有蘇。(《鄭語》:「己姓,昆吾、蘇、顧、溫、董。」《唐書/ 宰相世系表》:「昆吾之子封于蘇?!梗?/p>
三十六年,作圜土。
四十四年,陟。(《御覽》八十二引《紀年》:「后芬立四十四年?!褂忠兜弁跏兰o》:「芬在位二十六年。」《外紀》從之?!堵肥? 后紀》十三:「二十有六歲陟?!棺ⅲ骸浮妒兰o》二十八年,《紀年》四十四年,非?!梗?/p>
芬或曰芬發(fā)。
帝芒
元年壬申,帝即位,以玄珪賓于河。(《書鈔》八十九、《初學記》十三、《御覽》八十二引《紀年》:「后荒即位,元年,以玄珪賓于河?!埂冻鯇W記》「珪」作「璧」,《御覽》「荒」作「芒」。)
十三年,東狩于海,獲大魚。(《書鈔》、《初學記》、《御覽》引《紀年》與「玄珪賓河」為一年事?!稌n》「魚」作「鳥」。)
三十三年,商侯遷于殷。(此因《山海經》引《紀年》有「殷王子亥」,故設遷殷一事。)
五十八年,陟。(《御覽》八十二引《紀年》:「后芒陟位,五十八年?!埂堵肥? 后紀》十三注引「后芒陟,年五十八」?!锻饧o》:「在位十八年?!褂忠兜弁醣炯o》云「十三年」,《路史》從《外紀》。)
芒或曰帝荒。(見上。)
帝泄
元年辛未,帝即位。
十二年,殷侯子亥賓于有易,有易殺而放之。(《大荒東經》注引《竹書》:「殷王子亥賓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綿臣殺而放之。是故殷主甲微假師于河伯,以伐有易,滅之,遂殺其君綿臣也?!梗?/p>
十六年,殷侯微以河伯之師伐有易,殺其君綿臣。(見上。)
殷侯子亥賓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綿臣殺而放之。故殷上甲微假師于河伯,以伐有易,滅之,遂殺其君綿臣。(見上。)中葉衰而上甲微復興,故商人報焉。(出《魯語》。)
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玄夷、風夷、赤夷、黃夷。(《后漢書/ 東夷傳》注引《紀年》:「后泄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埂锻饧o》及《路史/ 后紀》十三所引略同。)
二十五年,陟。(《路史/ 后紀》十三注引《紀年》作「二十一」?!队[》八十二引《帝王世紀》:「帝泄在位十六年?!埂锻饧o》從之,《路史/ 后紀》:「帝泄二十六歲陟?!棺ⅲ骸浮妒兰o》同,《年代歷》十六年,《紀年》二十一,皆非?!梗?/p>
帝不降
元年己亥,帝即位。
六年,伐九苑。(《御覽》八十二引《紀年》:「不降即位,六年,伐九苑?!埂堵肥贰芬#?/p>
三十五年,殷滅皮氏。(《逸周書/ 史記解》:「信不行,義不立,則哲士凌君政,禁而生亂,皮氏以亡。」)
五十九年,遜位于弟扃。(《御覽》八十二引《紀年》:「六十九年,其弟立,是為帝扃?!埂锻饧o》:「帝不降,在位五十九年。」《路史/ 后紀》:「五十九歲,陟?!棺ⅲ骸浮妒兰o》、《年代歷》同,《紀年》六十九?!梗?/p>
帝扃
元年戊戌,帝即位。
十年,帝不降陟。(見上。)三代之世內禪,惟不降實有圣德。
十八年,陟。(《御覽》八十二引《帝王世紀》:「帝扃,在位二十一年?!埂锻饧o》、《路史》從之。)
帝廑
一名胤甲。(《御覽》八十二引《紀年》:「帝廑一名胤甲?!梗?/p>
元年己未,帝即位,居西河。(《海外東經》注、《通鑒外紀》、《路史/ 后紀》注、《御覽》八十二引《紀年》:「胤甲即位,居西河?!埂队[》四引「胤甲居于河西」。)
四年,作西音。(《呂氏春秋/ 音初篇》:「殷整甲徙宅西河,猶思故處,實始作為西音?!勾讼抵呢芳?,失之。)
昆吾氏遷于許。(原注:己姓,名樊,封于衛(wèi),夏衰為伯,遷于舊許?!蹲? 昭十二年傳》:「昔我皇祖伯父昆吾,舊許是宅?!股w謂陸終之子昆吾,不得在胤甲時。)
八年,天有祅孽,十日并出,其年陟。(《海外東經》注、《通鑒外紀》、《路史/ 后紀》引《紀年》:「天有妖孽,十日并出,其年胤甲陟?!共恢文??!队[》八十二引《帝王世紀》:「帝廑在位二十年?!埂锻饧o》、《路史》皆從之。)
帝孔甲
元年乙巳,帝即位,居西河。
廢豕韋氏,使劉累豢龍。(《左/ 昭二十九年傳》:「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劉累,學擾龍于豢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后嘉之,賜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后?!梗?/p>
三年,王畋于萯山。(《呂氏春秋/ 音初篇》:「夏后孔甲畋于東陽萯山?!梗?/p>
五年,作東音。(《呂氏春秋/ 音初篇》:「孔甲乃作《破斧之歌》,實始為東音?!梗?/p>
七年,劉累遷于魯陽。(《左/ 昭二十九年傳》:「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后,既而使求之,懼而遷于魯縣。」杜注:「魯縣,今魯陽也?!梗┩鹾檬鹿砩瘢列幸鶃y,諸侯化之,夏政始衰。(略本《史記/ 夏本紀》。)田于東陽萯山,天大風晦盲,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或曰:「后來見良日也,之子必大吉?!够蛴衷唬骸覆粍僖?,之子必有殃。」孔甲聞之曰:「以為余一人子,夫誰殃之?!鼓巳∑渥右詺w。既長,為斧所戕,乃作《破斧之歌》,是為東音。(《呂氏春秋/ 音初篇》。)劉累所畜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后,夏后饗之,既而使求之,懼而遷于魯陽,其后為范氏。(《左/ 昭二十九年傳》。)
九年,陟。(《通鑒外紀》:「孔甲在位三十一年。」《路史》注引《年代歷》同?!堵肥贰芬载芳住⒖准诪橐蝗?,云「在位四十歲」。)
殷侯復歸于商丘。
帝昊
昊一作皋。(《左/ 僖三十三年傳》:「其北陵,夏后皋之墓也?!梗?/p>
元年庚辰,帝即位。
使豕韋氏復國。(原注:夏衰,昆吾、豕韋相繼為伯。此因帝孔甲時廢豕韋氏,故云然。)
三年,陟。(《御覽》八十二引《紀年》:「后昊立三年。」《通鑒外紀》、《路史/ 后紀》皆云「十一年」。)
帝發(fā)
一名后敬,或曰發(fā)惠。(《御覽》八十二引《紀年》:「后發(fā)一名后敬,或曰發(fā)惠?!埂苍娿懓福骸富荨棺衷?。〕《路史/ 后紀》:「帝敬發(fā),一曰惠?!棺ⅰ敢姟都o年》」。)
元年乙酉,帝即位。
諸侯賓于王門,再保墉會于上池,諸夷入舞。(《書鈔》八十二引《紀年》:「后發(fā)即位,元年,諸侯賓于王門,再保墉會于上池,諸夷入舞?!褂帧逗鬂h書/ 東夷傳》注、《御覽》七百八十、《通鑒外紀》、《路史/ 后紀》分引。)
七年,陟。(《通鑒外紀》:「發(fā)在位十三年。」又引《帝王本紀》云「十二年」,《路史》同。)
泰山震。(《述異記》上:「桀時泰山山走石泣。先儒說,桀之將亡,泰山三日泣?!梗?/p>
帝癸
一名桀。
元年壬辰,帝即位,居斟鄩。(《水經/ 巨洋水注》、《漢書/ 地理志》注、《史記/ 夏本紀》正義引臣瓚曰:「『太康居斟尋,桀亦居之。』」)
三年,筑傾宮。(《文選/ 吳都賦》注引《紀年》:「桀筑傾宮?!梗?/p>
毀容臺。(《御覽》八十二引《尸子》:「昔夏桀之時,容臺振而掩覆?!挂嘁姟痘茨? 覽冥訓》。)
畎夷入于岐以叛。(《后漢書/ 西羌傳》:「后桀之亂,畎夷入居邠、岐之間。」)
六年,歧踵戎來賓。(《呂氏春秋/ 當染篇》:「桀染于羊辛、歧踵戎?!梗?/p>
十年,五星錯行,夜中,星隕如雨。
地震。
伊、洛竭。(《周語》:「昔伊、洛竭而夏亡?!梗?/p>
十一年,會諸侯于仍,有緡氏逃歸,遂滅有緡。(《左/ 昭四年傳》:「夏桀為仍之會,有緡叛之?!梗?/p>
十三年,遷于河南。(《史記/ 吳起列傳》:「夏桀之居,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弓懺唬骸附窈幽铣菫橹敝??!梗?/p>
初作輦。(《后漢書/ 井丹傳》:「桀乘人車?!埂锻ǖ洹妨骸赶氖夏┐戚?。」)
十四年,扁帥師伐岷山。(原注:一作山民?!端囄念惥邸钒耸ⅰ队[》一百三十五引《紀年》:「桀伐岷山?!埂队[》八十二引作「山民」。)
癸命扁伐山民,山民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后愛二人,女無子焉,斲其名于苕華之玉。苕是琬,華是琰,而棄其元妃于洛,曰妹喜,于傾宮飾瑤臺居之。(出《御覽》八十二引《紀年》。)
十五年,商侯履遷于亳。(原注:成湯元年?!渡袝颉罚骸笢季淤瘛!梗?/p>
十七年,商使伊尹來朝。(《孟子/ 告子下》:「五就湯、五就桀者,伊尹也?!梗?/p>
二十年,伊尹歸于商及汝鳩、汝方,會于北門。(《尚書序》:「伊尹去亳適夏,既丑有夏,復歸于亳。入自北門,乃遇汝鳩、汝方,作《汝鳩》、《汝方》。」)
二十一年,商師征有洛,克之。(《逸周書/ 史記解》:「昔者有洛氏宮室無常,池囿廣大,工功日進,以后更前,民不得休。農失其時,饑饉無食,成商伐之,有洛以亡?!梗?/p>
遂征荊,荊降。(《越絕書》三:「湯行仁義,敬鬼神,天下皆一心歸之。當是時,荊伯未從也,湯于是乃飾犧牛以事荊伯,乃委其誠心?!梗?/p>
二十二年,商侯履來朝,命囚履于夏臺。(《史記/ 夏本紀》:「桀乃召湯而囚之于夏臺?!梗?/p>
二十三年,釋商侯履,諸侯遂賓于商。(《書鈔》十引《尚書大傳》:「桀無道,囚湯,后釋之,諸侯八譯來朝者六國?!梗?/p>
二十六年,商滅溫。(《鄭語》:「己姓,昆吾、蘇、顧、溫、董,則夏滅之矣?!梗?/p>
二十八年,昆吾氏伐商。
商會諸侯于景亳。(《昭四年左傳》:「商湯有景亳之命?!梗?/p>
遂征韋,商師取韋,遂征顧。(《詩/ 商頌》:「韋、顧既伐?!梗?/p>
太史令終古出奔商。(《呂氏春秋/ 先識篇》:「夏桀迷惑,暴亂愈甚,太史令終古乃出奔如商?!埂痘茨? 泛論訓》:「太史令終古即奔商,三年而桀亡?!勾讼抵四辏局?。)
二十九年,商師取顧。
三日并出。(《開元占經》六引《尚書考靈耀》:「黑帝之亡,三日并照?!褂忠缎⒔浘暋罚骸赶臅r二日并出,讖曰:『桀無道,兩日照?!弧梗?/p>
費伯昌出奔商。(《博物志》十:「夏桀之時,費昌之河上,見二日,在東者爛爛將起,在西者沉沉將滅,若疾雷之聲。昌問于馮夷曰:『何者為殷?何者為夏?』馮夷曰:『西夏東殷?!挥谑琴M昌徙族歸殷?!梗?/p>
冬十月,鑿山穿陵,以通于河。(《御覽》八十二引《六韜》:「桀時有瞿山之地。十月,鑿山陵,通之于河?!梗?/p>
三十年,瞿山崩。(《御覽》引《六韜》:「桀時有瞿山之地?!埂傅亍棺忠杀咀鳌副馈?。)
殺其大夫關龍逢。(《莊子/ 人間世》:「昔者桀殺關龍逢?!梗?/p>
商師征昆吾。(《詩/ 商頌》:「韋、顧既伐,昆吾、夏桀?!梗?/p>
冬,聆隧災。(《周語》:「夏之亡也,回祿信于聆隧。」)
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尚書序》:「伊尹相湯伐桀,升自陑。」)
克昆吾。(《詩/ 商頌》箋:「昆吾、夏桀同時誅也?!乖斂资琛#?/p>
大雷雨,戰(zhàn)于鳴條。(《尚書序》:「遂與桀戰(zhàn)于鳴條之野?!梗?/p>
夏師敗績,桀出奔三朡,商師征三朡。(《尚書序》:「夏師敗績,湯遂從之,遂伐三朡。」)
戰(zhàn)于郕。(《呂氏春秋/ 簡選篇》:「以戊子戰(zhàn)于郕?!梗?/p>
獲桀于焦門。(《淮南/ 主術訓》:「擒之焦門?!梗?/p>
放之于南巢。(《御覽》八十三引《紀年》:「湯遂滅夏,桀逃南巢氏?!箓巍稌? 仲虺之誥》:「成湯放桀于南巢。」)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原注:始壬子,終壬戌。《御覽》八十二引《紀年》,《文選/ 六代論》注、《史記/ 夏本紀》集解分引。《路史/ 后紀》注引《紀年》:「并窮、寒四百七十二年。」)(案:此都數與上諸帝在位之年數不合。綜計上諸帝在位年數,則禹八年,啟十六年,太康四年,仲康七年,相二十八年,少康二十一年,杼十七年,芬四十四年,芒五十八年,泄二十五年,不降五十九年,扃十八年,廑八年,孔甲九年,昊三年,發(fā)七年,癸三十一年,凡三百七十三年。必無王之世有九十八年,然可得四百七十一年之數,則少康陟時年已百二十歲,事難征信。又本書諸帝即位之年,各著歲名。以歲名核之,則夏后氏始壬子,終壬戌,凡四百三十一年,而寒浞四十年亦在其中??嘉羧怂远ê窞樗氖暾撸怨疟尽都o年》云「夏四百七十一年」。而《漢書/ 律歷志》云「四百三十二歲」,《易緯/ 稽覽圖》云「禹四百三十一年」,差四十年,遂以此四十年為無王之世以調停之。蓋古言歷者有此說,故《通鑒外紀》云羿八年,浞三十二年,共四十年,然《外紀》用《漢志》說,以夏為四百三十二年。此書用《稽覽圖》說,以夏為四百三十一年,而無王之年仍入此中,遂與古《紀年》四百七十一年之都數不能相應。至諸帝在位年數,復與此四百三十一年之都數不合者,因作偽者復假設喪畢即位之說。故啟在位年數以歲名差之,得十九年,而本書云十六年陟,則禹崩踰三年始即位。太康在位年數以歲名差之,當得八年,而本書云太康四年陟,則啟崩踰四年始即位。其余放此。然如芒、扃、桀三帝,又皆踰年即位,其參差無例亦甚矣。)
殷商成湯
名履。
湯有七名而九征。(《御覽》八十三引《紀年》)放桀于南巢而還,諸侯八譯而朝者千八百國,奇肱氏以車至,乃同尊天乙履為天子,三讓,遂即天子之位。初,高辛氏之世妃曰簡狄,以春分玄鳥至之日,從帝祀郊禖,與其妹浴于玄丘之水。有玄鳥銜卵而墜之,五色甚好,二人競取,覆以玉筐。簡狄先得而吞之,遂孕。胸剖而生契。長為堯司徒,成功于民,受封于商。后十三世,生主癸。主癸之妃曰扶都,見白氣貫月,意感,以乙日生湯,號天乙。豐下銳上,皙而有髯,句身而揚聲,長九尺,臂有四肘,是為成湯。湯在亳,能修其德。伊摯將應湯命,夢乘船過日月之傍,湯乃東至于洛,觀帝堯之壇,沈璧退立,黃魚雙踴,黑鳥隨之止于壇,化為黑玉。又有黑龜,并赤文成字,言夏桀無道,成湯遂當代之。梼杌之神,見于邳山。有神牽白狼銜鉤而入商朝。金德將盛,銀自山溢。湯將奉天命放桀,夢及天而/ 之,遂有天下。商人后改天下之號曰殷。(出《宋書/ 符瑞志》。)
十八年癸亥,王即位,居亳。(《唐書/ 歷志》:「張說《五星議》:成湯伐桀,歲在壬戌,其明年,湯始建國為元祀?!梗?/p>
始屋夏社。(《尚書序》:「湯既勝夏,欲遷其社,不可,作《夏社》?!埂督继厣罚骸甘枪蕟蕠缥葜!梗?/p>
十九年,大旱。
氐、羌來賓。(《詩/ 商頌》:「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梗?/p>
二十年,大旱。
夏桀卒于亭山。(《荀子/ 解蔽篇》:「桀死于亭山?!梗?/p>
禁弦歌舞。(《書鈔》九、《類聚》八十二、《初學記》九、《御覽》三十五等引《尸子》:「湯之救旱也,弦歌鼓舞者禁之。」)
二十一年,大旱。
鑄金幣。(《管子/ 輕重八》:「湯以莊山之金鑄幣,而贖民之無??賣子者。」)
二十二年,大旱。
二十三年,大旱。
二十四年,大旱。
王禱于桑林,雨。(《呂氏春秋/ 順民篇》:「湯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湯乃以身禱于桑林,雨乃大至?!乖圃?,上五年連書大旱,亦本此。)
二十五年,作《大濩樂》。(《呂氏春秋/ 古樂篇》:「湯乃命伊尹,作為《大濩》?!梗?/p>
初巡狩,定獻令。(《逸周書/ 王會解》:「湯問伊尹曰:其為四方獻令?!梗?/p>
二十七年,遷九鼎于商邑。(《左/ 宣三年傳》:「桀有昏德,鼎遷于商?!梗?/p>
二十九年,陟。(《御覽》八十三引《韓詩內傳》:「湯為天子十三年,百歲而崩?!埂稘h書/ 律歷志》:「成湯方即世崩沒之時,為天子用事十三年矣。商十二月乙丑朔冬至,故《書序》曰:『成湯既沒,太甲元年,使伊尹作《伊訓》。』《伊訓》曰:『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弧箵?,則自湯元年至太甲元年為十三年,湯在天子位凡十二年。)
外丙
名勝。(《御覽》八十三引《紀年》:「外丙勝居亳?!梗?/p>
元年乙亥,王即位,居亳。(見上。)
命卿士伊尹。
二年,陟。(《孟子/ 萬章上》:「外丙二年?!埂妒酚洝吠?。)
仲壬
名庸。
元年丁丑,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春秋經傳集解后序》引《紀年》:「仲壬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書/ 咸有一德》疏、《通鑒外紀》引「命」作「其」。)
四年,陟。(《孟子/ 萬章上》:「仲壬四年?!埂妒酚洝吠#?/p>
太甲
名至。
元年辛巳,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
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春秋后序》、《書》疏、《外紀》引《紀年》:「仲壬崩,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梗?/p>
約按:伊尹自立,蓋誤以攝政為真爾。
七年,王潛出自桐,殺伊尹,天大霧三日,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復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春秋后序》、《書》疏、《外紀》引《紀年》:「伊尹即位,放太甲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復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褂帧稌肥杓啊冻鯇W記》二引《帝王世紀》:「伊尹卒,年百有余歲,大霧三日。」)
約按:此文與前后不類,蓋后世所益。
十年,大饗于太廟。(《書/ 盤庚》:「茲余大享于先王?!梗?/p>
初祀方明。(《漢書/ 律歷志》:「《伊訓篇》:『維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伊尹祀于先王,誕資有牧方明?!弧故潜驹晔?,此乃系之十年。)
十二年,陟。(《史記/ 魯周公世家》索隱:「案《紀年》,太甲惟得十二年?!梗?/p>
沃丁
名絢。(《御覽》八十三引《紀年》:「沃丁絢即位,居亳?!梗?/p>
元年癸巳,王即位,居亳。(見上。)
命卿士咎單。(《尚書序》:「沃丁既葬伊尹于亳,咎單遂訓伊尹事,作《沃丁》。」)
八年,祠保衡。(《尚書》疏、《初學記》二引《帝王世紀》:「沃丁八年,伊尹卒,年百有余歲,大霧三日。沃丁葬以天子之禮,祀以太牢,親自臨喪三年,以報大德?!梗?/p>
十九年,陟。(《通鑒外紀》:「沃丁在位二十九年?!梗?/p>
小庚(約案:《史記》作「太庚」。)
名辨。(《御覽》八十三引《紀年》:「小庚辨即位,居亳?!梗?/p>
元年壬子,王即位,居亳。(見上。)
五年,陟。(《御覽》八十三引《史記》:「帝太庚在位二十五年崩?!埂锻饧o》從之。案《史記》商諸帝無在位年數,蓋采他書補之,后放此。)
小甲
名高。(《御覽》八十三引《紀年》:「小甲高即位,居亳?!梗?/p>
元年丁巳,王即位,居亳。(見上。)
十七年,陟。(《御覽》八十三引《史記》:「帝小甲在位十七年?!埂锻饧o》:「在位三十六年?!褂忠兜弁醣炯o》云:「五十七年。」)
雍己
名/ 。(《御覽》八十三引《紀年》:「雍己/ 即位,居亳。」)
元年甲戌,王即位,居亳。(見上。)
十二年,陟。(《御覽》八十三引《史記》:「帝雍己在位十二年崩。」《外紀》:「十三年?!梗?/p>
太戊
名密。
元年丙戌,王即位,居亳。
命卿士伊陟、臣扈。(《書/ 君奭》:「在大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梗?/p>
七年,有桑谷生于朝。(《尚書序》:「伊陟相大戊,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
十一年,命巫咸禱于山川。
二十六年,西戎來賓,王使王孟聘西戎。(《海外西經》注:「殷帝大戊使王孟采藥,從西王母?!梗?/p>
三十一年,命費侯中衍為車正。(《史記/ 秦本紀》;「大費玄孫曰孟戲中衍,鳥身人言。帝太戊聞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
三十五年,作寅車。(《詩/ 小雅/ 六月》傳:「殷曰寅車,先疾也。」)
四十六年,大有年。
五十八年,城蒲姑。
六十一年,東九夷來賓。
七十五年,陟。(《書/ 無逸》:「肆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年?!埂队[》八十三引《史記》:「中宗在位七十有五年崩?!梗?/p>
大戊遇祥桑,側身修行。三年之后,遠方慕明德,重譯而至者七十六國。商道復興,廟為中宗。(原注:《竹書》作「太宗」。案:《史記/ 殷本紀》以太甲為太宗,太戊為中宗?!队[》八十三引《紀年》以祖乙為中宗,則大戊或有稱太宗之理。然作此注者固不能見汲冢原書,或見他書所引《紀年》有此說與?)
仲丁
名莊。
元年辛丑,王即位,自亳遷于囂,于河上。(《御覽》八十三引《紀年》:「仲丁即位,元年,自亳遷于囂。」)
六年,征藍夷。(《后漢書/ 東夷傳》注引《紀年》:「仲丁即位,征于藍夷。」)
九年,陟。(《御覽》八十三引《紀年》:「帝仲丁在位十一年?!埂锻饧o》同。)
外壬
名發(fā)。
元年庚戌,王即位,居囂。(《御覽》八十三引《紀年》:「外壬居囂?!梗?/p>
邳人、侁人叛。(《左/ 昭元年傳》:「商有姺、邳。」)
十年,陟。(《御覽》八十三引《史記》:「帝外壬在位一十五年。」《外紀》同。)
河亶甲
名整。(《御覽》八十三引《紀年》:「河亶甲整即位。」)
元年庚申,王即位,自囂遷于相。(《御覽》八十三引《紀年》:「河亶甲整即位,自囂遷于相。」)
三年,彭伯克邳。(《鄭語》:「大彭、豕韋為商伯矣?!梗?/p>
四年,征藍夷。(《御覽》八十三引《紀年》:「河亶甲征藍夷?!梗?/p>
五年,侁人入于班方。彭伯、韋伯伐班方,侁人來賓。(《御覽》八十三引《紀年》:「河亶甲再征班方?!梗?/p>
九年,陟。(《御覽》八十三引《史記》:「河亶甲在位九年?!埂锻饧o》同。)
祖乙
名滕。(《御覽》八十三引《紀年》:「祖乙滕即位?!梗?/p>
元年己巳,王即位,自相遷于耿。
命彭伯、韋伯。(見上。)
二年,圮于耿。(《尚書序》:「祖乙圮于耿,作《祖乙》?!梗?/p>
自耿遷于庇。(《御覽》八十三引《紀年》:「祖乙滕即位,是為中宗,居庇。」)
三年,命卿士巫賢。(《書/ 君奭》:「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梗?/p>
八年,城庇。
十五年,命邠侯高圉。
十九年,陟。(《御覽》八十三引《史記》:「祖乙在位十九年?!埂锻饧o》同。)
祖乙之世,商道復興,廟為中宗。(原注:《史記》與《無逸》皆無之。案:《御覽》引《紀年》:「祖乙滕即位,是為中宗?!梗?/p>
祖辛
名旦。
元年戊子,王即位,居庇。
十四年,陟。(《御覽》八十三引《史記》:「祖辛在位十六年?!埂锻饧o》同。)
開甲(原注:《史記》作「沃甲」?!妒酚洝匪麟[:「沃甲,《系本》作開甲也?!梗?/p>
名踰。(《御覽》八十三引《紀年》:「帝開甲踰即位,居庇。」)
元年壬寅,王即位,居庇。(見上。)
五年,陟。(《御覽》八十三引《史記》:「沃甲在位二十五年。」《外紀》:「在位二十年?!梗?/p>
祖丁
名新。
元年丁未,王即位,居庇。(《御覽》八十三引《紀年》:「祖丁即位,居庇?!梗?/p>
九年,陟。(《御覽》八十三引《史記》:「祖丁在位三十二年?!埂锻饧o》同。)
南庚
名更。(《御覽》八十三引《紀年》:「南庚更?!梗?/p>
元年丙辰,王即位,居庇。
三年,遷于奄。(《御覽》八十三引《紀年》:「南庚更自庇遷于奄?!梗?/p>
六年,陟。(《御覽》八十三引《史記》:「南庚在位二十九年?!埂锻饧o》同。)
陽甲(原注:一名和甲。)
名和。
元年壬戌,王即位,居奄。(《御覽》八十三引《紀年》:「陽甲即位,居奄?!梗?/p>
三年,西征丹山戎。(《大荒北經》注引《竹書》曰:「和甲西征,得一丹山。」案:隸書「和」、「祖」二字形相近,和甲疑祖甲之訛。此據郭注訛字,乃有陽甲名和之說矣。)
四年,陟。(《御覽》八十三引《史記》:「陽甲在位十七年?!埂锻饧o》「七年」,又引《帝王本紀》云:「十七年。」)
盤庚
名旬。(《御覽》八十三引《紀年》:「盤庚旬?!梗?/p>
元年丙寅,王即位,居奄。
七年,應侯來朝。(《水經/ 滍水注》、《漢書/ 地理志》注引臣瓚曰:「《汲冢古文》殷時已有應國?!梗?/p>
十四年,自奄遷于北蒙,曰殷。(《御覽》八十三引《紀年》:「盤庚旬自奄遷于北蒙,曰殷。」余見《古本紀年輯?!?。)
十五年,營殷邑。
十九年,命邠侯亞圉。
二十八年,陟。(《御覽》八十三引《史記》:「盤庚在位二十八年?!埂锻饧o》同。)
小辛
名頌。(《御覽》八十三引《紀年》:「小辛頌即位,居殷?!梗?/p>
元年甲午,王即位,居殷。(見上。)
三年,陟。(《御覽》八十三引《史記》:「小辛在位二十一年?!埂锻饧o》同。)
小乙
名斂。(《御覽》八十三引《紀年》:「小乙斂即位,居殷?!梗?/p>
元年丁酉,王即位,居殷。(見上。)
六年,命世子武丁居于河,學于甘盤。(《書/ 無逸》:「其在高宗,舊勞于外。」偽《書/ 說命》:「余小子舊學于甘盤,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梗?/p>
十年,陟。(《御覽》八十三引《史記》:「小乙在位二十八年?!埂锻饧o》:「二十一年?!梗?/p>
武丁
名昭。
元年丁未,王即位,居殷。
命卿士甘盤。(《書/ 君奭》:「在武丁時則有若甘盤?!梗?/p>
三年,夢求傅說,得之。(《尚書序》:「高宗夢得說?!箓巍稌? 說命》:「王宅憂,亮陰三祀。既免喪,其惟弗言,曰:夢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
六年,命卿士傅說。
視學養(yǎng)老。(《王制》:「凡養(yǎng)老,殷人以食禮。」又「殷人養(yǎng)國老于右學,養(yǎng)庶老于左學」。又「殷人縞衣而養(yǎng)老」。)
十二年,報祀上甲微。(《魯語》:「上甲微能帥契者也,商人報焉?!埂犊讌沧? 論書篇》:「《書》曰:『惟高宗報上甲微?!弧梗?/p>
二十五年,王子孝己卒于野。(《尸子》:「殷高宗之子曰孝己。其母早死,高宗惑后妻言,放之而死?!梗?/p>
二十九年,肜祭太廟,有雉來。(《尚書序》:「高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而雊。祖己訓諸王,作《高宗肜日》?!梗?/p>
三十二年,伐鬼方。(《易/ 下經》:「高宗伐鬼方?!梗?/p>
次于荊。(《詩/ 商頌》:「撻彼殷武,奮伐荊楚?!梗?/p>
三十四年,王師克鬼方。(《易/ 下經》:「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梗?/p>
氐、羌來賓。
四十三年,王師滅大彭。(《鄭語》:「彭姓,彭祖、豕韋、諸稽,則商滅之矣?!梗?/p>
五十年,征豕韋,克之。(見上。)
五十九年,陟。(古文《尚書/ 無逸》:「肆高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埂队[》八十三引《帝王世紀》:「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勾藦闹??!峨`釋》錄漢石經:「肆高宗之享國百年?!梗?/p>
王,殷之大仁也。(《漢書/ 賈捐之傳》。)力行王道,不敢荒寧,嘉靖殷邦,至于小大,無時或怨。(四語出《書/ 無逸》。)是時輿地東不過江黃,西不過氐、羌,南不過荊蠻,北不過朔方,而頌聲作。(《漢書/ 賈捐之傳》。)禮廢而復起,廟為高宗。
祖庚
名曜。(《御覽》八十三引《紀年》:「祖庚曜居殷?!梗?/p>
元年丙午,王即位,居殷,作《高宗之訓》。(見上。)
十一年,陟。(《御覽》八十三引《史記》:「祖庚在位七年?!埂锻饧o》同。)
祖甲(原注:《國語》作帝甲。)
名載。(《御覽》八十三引《紀年》:「帝祖甲載居殷?!梗?/p>
元年丁巳,王即位,居殷。(見上。)
十二年,征西戎。
冬,王返自西戎。(原注:祖甲西征,得一丹山。案:此《大荒北經》注引《竹書》。「祖甲」原注作「和甲」。)
十三年,西戎來賓。
命邠侯組紺。
二十四年,重作湯刑。(左/ 昭五年傳》:『商有亂政而作湯刑?!梗?/p>
二十七年,命王子囂、王子良。(《西京雜記》:「霍將軍妻產二子,疑所為兄弟。霍光聞之,答書曰:『昔殷王祖甲,一產二子,曰囂曰良?!弧梗?/p>
三十三年,陟。(《書/ 無逸》:「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拱福何羧硕嘁宰婕诪樘祝嵭詾槲涠∽拥奂??!队[》八十三引《史記》:「祖甲在位十六年?!埂锻饧o》同。)
王舊在野,及即位,知小人之依,能?;菔?,不侮鰥寡。(《書/ 無逸》。)迨其末也,繁刑以攜遠,殷道復衰。(原注:《國語》曰:「玄王勤商,十有四世,帝甲亂之,七世而隕?!梗?/p>
馮辛(原注:《史記》作廩辛?!稘h書/ 古今人表》亦作馮辛。)
名先。(《御覽》八十三引《紀年》:「馮辛先居殷?!梗?/p>
元年庚寅,王即位,居殷。(見上。)
四年,陟。(《御覽》八十三引《史記》:「廩辛在位六年?!埂锻饧o》同。)
庚丁
名囂。
元年甲午,王即位,居殷。(《御覽》八十三引《紀年》:「庚丁居殷?!梗?/p>
八年,陟。(《御覽》八十四引《史記》:「庚丁在位三十一年。」《外紀》:「六年?!褂帧兜弁醣炯o》云:「二十三年。」)
武乙
名瞿。
元年壬寅,王即位,居殷。(《御覽》八十三引《紀年》:「武乙即位,居殷?!梗?/p>
邠遷于岐周。(《孟子/ 梁惠王下》:「太王去邠,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梗?/p>
三年,自殷遷于河北。(《史記/ 殷本紀》:「武乙立,殷復去亳遷河北。」案:《正義》引《紀年》:「自盤庚遷殷,至紂之滅,更不遷都。」此妄取《史記》亂之。)
命周公亶父賜以岐邑。
十五年,自河北遷于沬。(《史記/ 周本紀》正義引《帝王世紀》:「帝乙復濟河北,徙朝歌。」)
二十一年,周公亶父薨。
二十四年,周師伐程,戰(zhàn)于畢,克之。(《逸周書/ 史記解》:「昔有畢程氏,損祿增爵,群臣貌匱,比而戾民,畢程氏以亡?!梗?/p>
三十年,周師伐義渠,乃獲其君以歸。(《逸周書/ 史記解》:「昔者義渠氏有兩子,異母皆重,君疾,大臣分黨而爭,義渠以亡?!梗?/p>
三十四年,周公季歷來朝,王賜地三十里,玉十/ ,馬十匹。(《御覽》八十三引《紀年》:「武乙三十四年,周王季歷來朝,武乙賜地三十里,玉十/ ,馬八匹。」)
三十五年,周公季歷伐西落鬼戎。(《后漢書/ 西羌傳》注引《紀年》:「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其二十翟王?!梗?/p>
王畋于河、渭,暴雷震死。(《史記/ 殷本紀》:「武乙獵于河、渭之間,暴雷震死?!埂锻饧o》:「武乙在位三年。」又云:「《竹書紀年》:『武乙三十五年,周俘狄王。』與《帝王本紀》不同。然則三年者,《帝王本紀》說也?!梗?/p>
文丁
(原注:《史記》作大丁,非。案:《后漢書/ 西羌傳》注、《太平御覽》、《通鑒外紀》引《紀年》皆作「大丁」。惟《北堂書鈔》四十一引《紀年》作「文丁」?!队[》八十三引《帝王世紀》「文丁一曰大丁」。)
名托。
元年丁丑,王即位,居殷。(原注:自沬歸殷邑。)
二年,周公季歷伐燕京之戎,敗績。(《后漢書/ 西羌傳》注引《紀年》:「太丁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師大敗?!梗?/p>
三年,洹水一日三絕。(《御覽》八十三引《紀年》:「太丁三年,洹水一日三絕?!梗?/p>
四年,周公季歷伐余無之戎,克之,命為牧師。(《后漢書/ 西羌傳》注引《紀年》:「太丁四年,周人伐余無之戎,克之。周王季命為殷牧師?!梗?/p>
五年,周作程邑。(《路史/ 國名紀》:「程,王季之居。」)
七年,周公季歷伐始呼之戎,克之。(《后漢書/ 西羌傳》注引《紀年》:「太丁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
十一年,周公季歷伐翳徒之戎,獲其三大夫,來獻捷。(《后漢書/ 西羌傳》注引《紀年》:「十一年,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埂锻饧o》引作「十三年」。)
王殺季歷。(《晉書/ 束皙傳》、《史通》《疑古篇》、《雜說篇》引《紀年》:「文丁殺季歷?!埂稌n》四十一引「文丁殺周王」云云。)王嘉季歷之功,錫之圭瓚、秬鬯,九命為伯,既而執(zhí)諸塞庫。季歷困而死,因謂文丁殺季歷。(原注:執(zhí)王季于塞庫,羈文王于玉門,郁尼之情,辭以作歌,其傳久矣。案:庚信《齊王憲碑》:「囚箕子于塞庫,羈文王于玉門?!梗?/p>
十二年,(原注:周文王元年。)有鳳集于岐山。(《周語》:「周之興也,鸑鷟鳴于岐山?!梗?/p>
十三年,陟。(《御覽》八十三引《史記》:「太丁在位三年?!埂锻饧o》同。)
帝乙
名羨。
元年庚寅,王即位,居殷。(《御覽》八十三引《紀年》:「帝乙居殷?!梗?/p>
三年,王命南仲西拒昆夷,城朔方。(《詩/ 小雅》:「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傳:「王,殷王也。」)
夏六月,周地震。(《呂氏春秋/ 制樂篇》:「周文王立國八年,歲六月,文王寢疾,五日而地動,東西南北,不出國郊。」)
九年,陟。(《御覽》八十三引《帝王世紀》:「帝乙在位三十七年?!埂锻饧o》同。)
帝辛
名受。(原注:即紂也,曰受辛。)
元年己亥,王即位,居殷。(《御覽》八十三引《紀年》:「帝辛受居殷?!梗?/p>
命九侯、周侯、邘侯。(原注:周侯為西伯昌?!妒酚? 殷本紀》:「以西伯、九侯、鄂侯為三公?!剐鞆V曰:「『鄂』一作『邘』?!梗?/p>
三年,有雀生鹯。(《說苑/ 敬慎篇》:「昔者殷王帝辛之時,爵生鳶于城之隅?!梗?/p>
四年,大搜于黎。(《左/ 昭四年傳》:「商紂為黎之搜,東夷叛之。」)
作炮烙之刑。(《史記/ 殷本紀》:「乃重辟刑,有炮烙之法?!梗?/p>
五年夏,筑南單之臺。
雨土于亳。(《墨子/ 非攻下》:「還至于商王紂,天不序其德,祀用失時,兼夜中,十日,雨土于薄。」)
六年,西伯初禴于畢。(《唐書/ 歷志》:「至紂六祀,周文王初禴于畢。」)
九年,王師伐有蘇,獲妲己以歸。(《晉語》:「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梗?/p>
作瓊室,立玉門。(《文選》《東京賦》、《吳都賦》注引《紀年》:「殷紂作瓊室,立玉門?!梗?/p>
十年夏六月,王畋于西郊。(《御覽》八十三引《帝王世紀》:「紂六月,發(fā)民獵于西土?!梗?/p>
十七年,西伯伐翟。
冬,王游于淇。(《水經/ 淇水注》:「老人晨將渡淇,而沈吟難濟。紂問其故,左右曰:『老者髓不實,故晨寒也。』紂乃于此斮脛而視髓也?!梗?/p>
二十一年春正月,諸侯朝周。
伯夷、叔齊自孤竹歸于周。(《史記/ 伯夷列傳》:「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
二十二年冬,大搜于渭。
二十三年,囚西伯于羑里。(《史記/ 殷本紀》:「紂囚西伯羑里?!梗?/p>
二十九年,釋西伯,諸侯逆西伯,歸于程。(《左/ 襄三十一年》:「紂囚文王七年,諸侯皆從之囚。紂于是乎懼而歸之?!埂兑葜軙? 程寤解》:「文王去商在程?!梗?/p>
三十年春三月,西伯率諸侯入貢。(《左/ 襄四年傳》:「文王率商之叛國以事紂。」)
三十一年,西伯治兵于畢,得呂尚以為師。(《史記/ 齊太公世家》:「西伯獵,遇太公望于渭之陽,立為師?!梗?/p>
三十二年,五星聚于房。(《文選/ 始出尚書省詩》注、《褚淵碑》注、《安陸昭王碑》注、《類聚》十、《御覽》五引《春秋元命苞》:「殷紂之時,五星聚于房。」)
有赤烏集于周社。(《墨子/ 非攻下》:「赤烏銜珪,降周之岐社,曰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國。」)
密人侵阮,西伯帥師伐密。(《詩/ 大雅》:「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旅?!梗?/p>
三十三年,密人降于周師,遂遷于程。(《逸周書/ 大匡解》:「惟周王宅程?!梗?/p>
王錫命西伯,得專征伐。(《史記/ 殷本紀》:「乃赦西伯,賜之弓矢、斧鉞,得專征伐。」)
約案:文王受命九年,大統(tǒng)未集,蓋得專征伐,受命自此年始。
三十四年,周師取耆及邘,遂伐崇,崇人降。(《史記/ 周本紀》:「受命,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須,明年敗耆國,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而作豐邑。明年,西伯崩?!埂蹲? 襄三十一年》正義:「
《尚書大傳》:文王一年質虞、芮,二年伐于,三年伐密須,四年伐畎夷,紂乃囚之。」《文王世子》正義引《大傳》:「五年,文王出,則克耆。六年,伐崇,則稱王?!苟f不同,此本《大傳》及《史記》,而系年又異。)
冬十二月,昆夷侵周。(《詩/ 采薇》正義引《帝王世紀》:「文王受命四年春正月丙子,昆夷侵周,一日三至周之東門?!勾嗽谑苊甓拢w以殷正差之也。)
三十五年,周大饑。(《逸周書/ 大匡解》:「惟周王宅程三年,遭天之大荒?!梗?/p>
西伯自程遷于豐。(《詩/ 大雅》:「既伐于崇,作邑于豐?!梗?/p>
三十六年春正月,諸侯朝于周,遂伐昆夷。(《尚書大傳》:「四年,伐畎夷?!梗?/p>
西伯使世子發(fā)營鎬。(《詩/ 大雅》:「考卜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武王成之?!梗?/p>
三十七年,周作辟雍。(《詩/ 大雅》;「鎬京辟雍?!梗?/p>
三十九年,大夫辛甲出奔周。(《史記/ 周本紀》;「辛甲大夫之徒,皆往歸焉。」)
四十年,周作靈臺。(《詩/ 大雅》:「經始靈臺?!梗?/p>
王使膠鬲求玉于周。(《韓非子/ 喻老》:「周有玉版,紂令膠鬲索之,文王不與。」)
四十一年春三月,西伯昌薨。(原注:周文王葬畢,畢西于豐三十里?!稘h書/ 劉向傳》:「文王、周公葬于畢?!棺ⅲ骸赋辑懺唬骸骸都晨す盼摹罚寒呂饔谪S三十里?!弧梗?/p>
四十二年,(原注:周武王元年。)西伯發(fā)受丹書于呂尚。(《大戴禮記》:「武王踐○三日,召師尚父而問焉。曰『昔黃帝、顓頊之道存乎?』師尚父曰:『在丹書?!弧梗?/p>
有女子化為丈夫。(《墨子/ 非攻下》:「時有女為男?!梗?/p>
四十三年春,大閱。
峣山崩。(《淮南/ 俶真訓》:「逮至殷紂,峣山崩,三川涸。」又《覽冥訓》:「峣山崩而薄落之水涸。」)
四十四年,西伯發(fā)伐黎。(《書/ 西伯戡黎》。)
四十七年,內史向摯出奔周。(《呂氏春秋/ 先識覽》:「殷內史向摯見紂之愈亂迷惑也,于是載其圖法,出亡之周?!梗?/p>
四十八年,夷羊見。(《周語》:「商之亡也,夷羊在牧。」)
二日并見。(《通鑒外紀》:「紂即位以來,兩日見。」)
五十一年冬十一月戊子,周師渡孟津而還。(《尚書序》:「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師渡孟津?!梗?/p>
王囚箕子,殺王子比干,微子出奔。(《論語》:「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梗?/p>
五十二年庚寅,周始伐殷。(《唐書/ 歷志》引《紀年》:「武王十一年庚寅,周始伐商。」)
秋,周師次于鮮原。(《逸周書/ 和寤解》:「王乃出圖商,至于鮮原?!梗?/p>
冬十有二月,周師有事于上帝。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從周師伐殷。(原注:伐殷至邢丘,更名邢丘曰懷。偽《書/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埂稌? 牧誓》:「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乖⑹忠姟俄n詩外傳》三。)
湯滅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歲四百九十六年。(原注:始癸亥,終戊寅。《史記/ 殷本紀》集解引《紀年》,《文選/ 六代論》注、《通鑒外紀》分引。原注「戊寅」乃「庚寅」之訛。案:自癸亥至庚寅,實五百八年,而以諸帝積年計之亦同,并與都數不合。蓋以湯元年為癸亥,本于《唐書/ 歷志》張說《歷議》,而以周始伐商為庚寅,則本《歷議》所引《紀年》,二者本不同源,無怪與古《紀年》積年不合也。原注見其不合,乃改為戊寅,然不免與本書諸帝積年及歲名相齟齬。蓋書與注亦非盡出一人之手,或雖出一手,而前后未照也。古《紀年》「用歲四百九十六年」,與《易緯/ 稽覽圖》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