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只用一代人的時間,把貧窮國家變成美國對手?此言差矣

作者:王德華
“中國人只用了一代人的時間,把貧窮國家變成美國對手”。據觀察網援引美國《華爾街日報》4月3日在報道中,罕見地稱贊中國:“敞亮的機場、宏偉的體育場和一排排的高樓大廈”……文章筆鋒一轉,提到拜登政府的基建計劃。拜登東施效顰,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2萬億美元基礎設施計劃,該計劃將投入大量資金改善該國的橋梁,道路,公共交通,鐵路,港口和機場。
《華爾街日報》的這篇文章,真正的用意不是夸獎社會主義制度好,而是通過中國這個共同敵人來凝聚美國國內的民意,從而方便拜登基建計劃在國會通過。實際上,中國從貧窮到富裕,是建國七十多年接續(xù)奮斗的結果,可不僅僅是一代人的功勞。沒有前三十年的打基礎,哪里來的后四十年的騰飛。不用前三十年否定后四十年年,更不能用后四十年詆毀前三十年,共和國的70年是一個有機的不可分割的整體!
不少中國網民認為,美國永遠無法像中國一樣搞基建,缺乏條件是土改。這與印度得的是同樣的病。否則,就征地這一塊扯皮拉筋,拜登四年任期滿了,項目還不能落地。
此外在美國,這種耗資、耗時的龐大基建計劃,政黨、各利益集團、聯(lián)邦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利益沖突,會形成眾多的制約因素,很難形成廣泛共識。連拜登政府都不得不假借“與中國競爭”、“擊敗中國”等政治口號,來爭取各方面對該計劃的支持。這種看似“雄心勃勃”的計劃,往往會以“畫餅充饑”的結局而告吹。
拜登的基建計劃可能客觀上有利于美國人民,但他的主觀動機是,團結和動員美國人去應對他所稱的“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挑戰(zhàn)之一”——“中國的野心”。美國政治分析人士斯科特·里特認為,拜登的基礎設施計劃非常必要,而且早就該實施了。但它的野心不僅僅是修復破敗的橋梁和道路,還要阻撓中國。在這一點上,拜登將會失望——中國的領先優(yōu)勢太強大了,難以戰(zhàn)勝。
作者認為,首先是中國龐大的中產階級人數和規(guī)模,是美國無法比擬的。作者寫道,在2000年,中國的中產階級僅占總人口的3%。到2018年,這一數字攀升至一半以上,占近7.07億人。據估計,到2027年,中國將有12億人進入中產階級,占世界中產階級總數的四分之一。相反,2001年,大約54%的美國人可以歸為“中產階級”;如今,這一數字已降至52%,不到二億。
此外,國內基礎設施能力的問題對經濟競爭力的影響并不大。但真正的戰(zhàn)場是全球市場。 “一帶一路”倡議8年來,貫穿歐亞大陸,連接了新興經濟體、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一百多個國家。其沿線人口達到44億,占全球總人口的63%。該倡議包含大量工程項目,涉及基建、能源、信息等多個領域。這帶來的是巨大的人流、物流和技術流。
拜登盡管在與英國首相約翰遜通電話時,提到建設“民主版一帶一路”,也只是說說而已,沒有方案、資金和目標。中國在“一帶一路”活動方面比美國領先10年,肯定會繼續(xù)擴大“一帶一路”的范圍和規(guī)模,但不能保證拜登能夠啟動任何競爭性項目,更不用說提供與中國競爭所需的資金。
中國是“一帶一路”,美國是“一路一炸”。美國人不是沒有錢,而是把錢用在軍費上,填了軍工企業(yè)的血盆大口。僅20年伊拉克戰(zhàn)爭阿富汗戰(zhàn)爭,美國就花了5萬億美元。美國遍布全球的800多個軍事基地和11艘航母,給世界帶來的是一片又一片的廢墟,死亡、難民。美國人花錢培植走狗,鼓動顏色革命,顛覆合法政府,哪兒有間隙顧到國內基礎設施呢?
難怪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4月1日接受俄羅斯媒體采訪時,將美國比喻為“院子里的流氓” 美國不僅是流氓,而且已經進化為黑社會老大,撒謊(輿論)、殺人(戰(zhàn)爭)、搶劫(敘利亞石油)、綁架(孟晚舟)、監(jiān)聽(棱鏡計劃)、腐?。ùㄆ?、蓬佩奧)樣樣精通,草菅人命、巧取豪奪、無恥至極。
美國向中國學習基建是淺表性的,學習中國與世界和平相處才叫真本事。因此,《今日俄羅斯》評論稱,即使拜登政府從國會騙到這筆資金,但也是太少、太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