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O人物介紹】ANC克里斯·哈尼

克里斯·哈尼(Chris Hani)
本名:馬丁·特姆比西勒·哈尼(Martin Thembisile Hani)
生卒年:1942.6.28(南非,特蘭斯凱,科菲姆法巴)~1993.4.10(南非,博克斯堡,黎明公園)
角色:陸軍統(tǒng)帥
能力:LV.2,A2D2P3L2
特性:媒體人物、天才戰(zhàn)略家、奇襲專家、游擊專家
現(xiàn)實派系:非洲人國民大會(ANC)、南非共產黨(SACP)
TNO派系:無&非洲人國民大會(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ANC)(威社)
現(xiàn)實最高軍銜:無
現(xiàn)實履歷
馬丁·特姆比西勒·哈尼于1942年6月28日出生在特蘭斯凱(Transkei)的小鎮(zhèn)科菲姆法巴(Cofimvaba)。他是六個孩子中的第五個。他于1957年就讀洛夫代爾學校,以完成最后的兩年學業(yè)。哈尼(Hani)12歲時,在聽完父親關于種族隔離和非洲人國民大會的解釋后,他希望加入非國大(ANC),但他還太年輕,不被接受。在洛夫代爾學校,哈尼15歲時加入了ANC青年聯(lián)盟,盡管種族隔離下的黑人學校也不允許進行政治活動。他影響了其他學生加入ANC。
1959年,在黑爾堡大學就讀的哈尼學習英語,拉丁語和現(xiàn)代和古典文學。他沒有參加任何體育運動,他說:“我寧愿反對種族隔離,也不愿參加體育運動”。
15歲時,他加入了ANC青年聯(lián)盟。作為一名學生,他積極抗議《班圖人教育法》。他曾在一家律師事務所擔任文員。畢業(yè)后,他加入了非國大武裝部隊民族之矛(Umkhonto we Sizwe)。根據(jù)《制止共產主義法》被捕后,他于1963年在萊索托被流放。由于哈尼(Hani)參與民族之矛的活動,南非政府迫使他躲藏起來,在此期間他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克里斯。
他在蘇聯(lián)接受了軍事訓練,并參加了津巴布韋解放戰(zhàn)爭(也稱為羅得西亞叢林戰(zhàn)爭)。當時津巴布韋人民革命軍和ANC的民族之矛在1960年代后期并肩作戰(zhàn)。這些戰(zhàn)斗鞏固了哈尼在黑人軍隊中的聲望,黑人軍隊協(xié)助津巴布韋人民革命軍打敗了種族隔離政權。在納爾遜·曼德拉等領導人被捕后,哈尼成為了民族之矛的重要領袖,其后是副司令。1969年,他與其他六位人士共同簽署了《哈尼備忘錄》,該備忘錄強烈批評了喬·莫迪斯,摩西·科塔尼和其他同志領導層。
在萊索托,他組織了民族之矛的游擊行動。到1982年,哈尼已經(jīng)形成足夠威脅,他是暗殺的目標,于是哈尼選擇將民族之矛的大本營轉移到贊比亞。像Dipuo Mvelase這樣的許多民族之矛女性成員都崇拜克里斯·哈尼(Chris Hani),因為他保護了婦女的權利并關心她們在軍營中的生活。
在1990年取消ANC禁令后,哈尼回到南非,并于1991年12月8日接替喬·斯洛沃(Joe Slovo)擔任南非共產黨主席。他支持非國大停止為談判而進行的武裝斗爭。
1993年4月10日,克里斯·哈尼在家門口被波蘭極右翼反共移民賈努斯·瓦盧希(Janusz Walu?)暗殺,兇手聲稱是按保守黨的命令行動。



TNO劇情(1.1.0a)
克里斯·哈尼是ANC的主要將領和強硬派,起初他在ANC的作用僅限于領導武裝部隊。在南非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ANC的話語權掌握在以奧利弗·坦博為首的溫和派手中,即便ANC決定武裝起義也是如此。
但是,當非洲之盾獲得全面勝利、許蒂希在非洲建立恐怖統(tǒng)治并間接導致第二次南非戰(zhàn)爭爆發(fā)(布爾共和國解體)后,ANC仍在持續(xù)進行武裝斗爭,此時ANC內部逐漸傾向于克里斯·哈尼。
大非洲德意志邦將試圖扶持其代理人“南非最高統(tǒng)帥部”擊潰原布爾共和國境內的各路叛軍和獨立勢力,而這個僅由許蒂希提供軍事支持的黑暗軍事政權將隨著大非洲德意志邦的崩潰而同樣解體。那時,ANC終于得以在勃艮第體系的廢墟上建立一個獨立國家,克里斯·哈尼的強硬派成為了ANC的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