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王子的故事——《少女革命》
引用:八木千恵子,お姫様/王子様の物語 ——『少女革命ウテナ』について,女性學(xué) 20 (0), 100-110, 2013-03-30. DOI:10.50962/wsj.20.0_100
?
公主/王子的故事——《少女革命》
八木 千惠子
?
摘要:今天我們知道童話是政治話語,反映了它們被編寫和傳播的時代。通過最近的研究與其說是無辜的,不如說它們沒有表明普遍的真理或價值感。然而,以王子和公主的出現(xiàn)為特征的故事(例如《灰姑娘》)仍然很受歡迎,并且在持續(xù)制作新的版本。眾所周知《灰姑娘》 是一個講述不幸狀況下女孩被王子所愛并找到幸福的故事,但這個我們知道的故事被指出是對民間故事的改編,這些民間故事包括了夏爾·佩羅和格林兄弟對現(xiàn)代男性社會的教訓(xùn)。因此最近有很多從女權(quán)主義的角度對該故事進(jìn)行改編和模仿的作品。這些作品跨越了各種類型,從小說和自助書到電視動畫,創(chuàng)造出有吸引力的公主、摸索新的女主角形象,并考慮到我們社會中女性的生活方式。此外這些還表明許多像《灰姑娘》這樣的公主和王子的故事已經(jīng)成為女人依賴男人的惡名昭彰的“神話”。本文中討論了《少女革命》這部在20世紀(jì)90年代的日本大受歡迎的電視動畫,指出《少女革命》的改編有效地顛覆了基于性別差異和刻板固定話語的性別角色。
?
The Stories of a Princess/a Prince:
A Study on La Fillette Revolutionnaire Utena*
?
YAGI Chieko
Abstract:Today we know that fairy tales are political discourses which reflect the times they were written and spread. Rather than being innocent, they do not indicate the universal truth or a sense of values through recent studies. However, stories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earance of a prince and a princess ("Cinderella", for example) are still popular, and their new versions continue being made. We have been acquainted with "Cinderella" as the story where a girl in unhappy circumstances is loved by a prince and finds happiness, however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is story we know to be the rewrite of the folk tales including the lessons for the modem male society by Perrault and Grimm. Therefore recently we find there are a lot of adaptations and parodies of this story from the viewpoint of feminism. Those works extend across a variety of genres from novels and self-help books and to TV animated cartoons, and they create attractive princesses and grope for the new heroine image, and consider the way of life of woman in our society. Furthermore, they show that many stories of a princess and a prince like "Cinderella" have functioned as the notorious "myths" of the dependence on man of woman. In this paper, I discuss La Fillette Revolutionnaire Utena a TV animated cartoon which won popularity in 1990’s Japan, and point out that the adaptation of Utena effectively overturns the gender role based on the sexual difference and stereotyped discourses.
*La Fillette Revolutionnaire Utena是《少女革命》的法語譯名,英文譯名是Revolutionary Girl Utena
前言
今天,童話、傳說、幻想等已經(jīng)不再是單純的事物,也不再汲取普遍性的教訓(xùn),而是講述帶有時代和狀況色彩的極其政治性的事物。例如,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夏爾·佩羅的『去りし日の物語』起到了將“孩子”引導(dǎo)向(男性和女性各自的)支配性規(guī)范的作用[1],格林的《兒童與家庭童話》對擔(dān)負(fù)著即將到來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國民”和國民國家的創(chuàng)生產(chǎn)生了積極向上的貢獻(xiàn)[2],此外《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美女與野獸》等迪士尼動畫所描繪的女主角形象也反映了各自的時代思潮和制作者的女性形象并發(fā)生變化[3]。
在這些童話故事中,特別是灰姑娘的故事無論是現(xiàn)在和以前都很受歡迎[4]。我們很多人所熟知的“遭遇不幸的女孩與王子修后抓住幸?!钡墓适?,到今天已經(jīng)被指出是佩羅、格林兄弟為男性社會從民間故事中提供的教訓(xùn)改編[5]。對這個故事的改寫/重新解讀、模仿的嘗試很多,但近年來,在探索新的女主角形象同時,這個敘事詩作為女性對男性的依存故事,尤其是作為臭名昭著的“神話”發(fā)揮了作用。
既有作品的模仿、改作、改寫是對“原創(chuàng)性崇拜”[6]挑戰(zhàn)的后現(xiàn)代主義戰(zhàn)略[7],甚至被用作批判的有效手段。在此基礎(chǔ)上結(jié)合性別差異這一視角,揭露了既有的故事及其所提供的教訓(xùn)被極其不對稱地性別化的事實,催生了無數(shù)新的幻想。這里要討論的“公主/王子故事”也可以定位在這樣的潮流中。
可以說,女權(quán)主義把主要焦點放在了“女性”的經(jīng)濟(jì)·精神上的“自立”上?!巴踝雍凸鞯墓适隆弊鳛楫愋詰偕鐣心信畱?yīng)有的狀態(tài),即在生活中需要“王子”的“公主”的“女”生,以及通過獲得這樣的“公主”而在異性戀社會中筑起基礎(chǔ)的“王子”的“男”生,也就是說指出并批判了共同依存的情況。特別是圍繞“灰姑娘故事”的各種言論,強(qiáng)調(diào)其是“神話”,改作、重述、方案、改編、模仿等各種方式的變形交織在一起。從小說到自助書,再到日本電視動畫,跨越了多種類型。
“公主/王子故事”,特別是“灰姑娘故事”,不是“成功故事的女性版” [8]而是“依賴和順應(yīng)的故事”,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1949年)將其作為探索“人如何成為女人”的一個例子。另外被定位為自助書之一的Colette Dowling《The Cinderella complex》(1981年)重新解讀“灰姑娘故事”顛倒了意義和價值從而具有很大的影響力[9],質(zhì)問了阻礙女性自立的是什么。
灰姑娘作為女性依賴性的表象被描繪出來的同時,在20世紀(jì)70年代之后的歐美對“傳統(tǒng)童話”的批判高漲,積極地嘗試著再話、重說、改寫。例如安吉拉·卡特的《The bloody chamber》(1993年),這部作品中“灰姑娘故事”可以說將男女位置關(guān)系,在由男性組成為男性服務(wù)的普遍社會制度中,兩對母女圍繞妻子的寶座(和財產(chǎn))相爭(而且顯然講述的只有這種爭斗)的構(gòu)圖揭露出來。
本文圍繞著我們的“神話”、圍繞著男人/女人的生命的支配性意識形態(tài)(以“灰姑娘故事”為代表的)“公主/王子故事”,列舉了近年來在日本受到歡迎并廣泛流傳的一部作品,將討論作品中改變、解讀的方式如何成為對圍繞性差異、性別作用的刻板言論提出異議。
[1] 參照ザイプス(2001)。
[2] 參照池田(1999)、鈴木·池田(1999)、池田(2003)。
[3] 參照有馬(2001、pp.141-203)、吉田(1999)。
[4] Kolbenschlag指出由于《灰姑娘》的故事“作為成功故事來讀”,因此“在商業(yè)和資本主義社會中特別受歡迎”(1996、p.88)?,F(xiàn)在,在我們周圍也有很多把“成功”冠以“灰姑娘”的說法表達(dá)。戀愛對象對自己的“戀愛成就”以及跨越了階級差(包括經(jīng)濟(jì)上)的結(jié)婚,或者即使不涉及戀愛,女性也會美麗地“變身”,憑借與生俱來的美貌或其他資質(zhì)獲得經(jīng)濟(jì)上的成功。這一表現(xiàn)手法被頻繁地使用,變得十分常見。
[5] 參見安達(dá)(1999)、廉岡(1994)、野口(1994)、ザイプス(1991、2001)。另外,若桑在大學(xué)的性別教育現(xiàn)場實際舉出“公主的故事”,收錄了學(xué)生們的聲音。參照若桑(2003)。
[6] ハッチオン(1991)p.249
[7] 后現(xiàn)代主義與女權(quán)主義的“共犯關(guān)系”參照加藤(1995)。
[8] 有馬(2001、p.165)。迪士尼的“美國灰姑娘”更明顯表達(dá)了“結(jié)婚是對努力的女性的褒獎的想法,結(jié)婚才是女人的幸福,人生的成功,貫穿了對于男性方便的價值觀”。此外,片木將《夏爾·佩羅童話集》放在民間故事類話群中,分析了其特殊性,將《灰姑娘的故事》視為與異質(zhì)存在的女主角通過與王子結(jié)婚而產(chǎn)生的關(guān)于“社會認(rèn)知”和“自立”的故事(片木,1996)。但是“灰姑娘在王子面前穿水晶鞋時,才會被認(rèn)作是王子的欲望對象?!保╬.51)這是她的“真實姿態(tài)”,也表明了性的形成/成型才是灰姑娘“社會認(rèn)知”的唯一方法。這里鞋子與腳的性隱喻也能充分發(fā)揮作用。關(guān)于這點參照Rossi(1999、pp. 241-243)、石塚(2002)。
[9] 關(guān)于自助本參照Plummer(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