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善教育: 孩子厭學輟學,青春期叛逆,這些方法家長必須知道!
青少年越來越有自我意識,用自己的大腦來觀察自己、他人和周圍的世界。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意見,希望父母把他們當作 "成年人"。
?
因此,父母應盡量與孩子站在同一陣線,保持親子溝通,并學會改變。這是管教叛逆兒童的最好方法!
——明善教育
?
孩子在青春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出現(xiàn)叛逆,這很正常,但是如果沒有對孩子做出正確引導,帶領他們走出陰影,那么事情就會惡化,對孩子的成長產(chǎn)生重大影響。
?
那么孩子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一狀況?我們又應該如果應對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先看一些有關叛逆期的知識,進而深入了解孩子叛逆期的情況。。
?
一、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三個叛逆期:
?
第一個叛逆期: 2-3歲
主要指向身體方面的反抗,即反對父母對他們身體活動的約束。孩子在這個時期,“自我意識”開始增強,他開始發(fā)現(xiàn)自己是可以遵循自己的想法,尊重自我感受,追求自我決定,進行獨立地探索,他們現(xiàn)在開始向父母爭取對自己身體的支配權。
?
第二個叛逆期: 7-9歲
小學,孩子又步入了人生的一個新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在認知和處理事情的能力都比上一個階段強了很多,但是也會出現(xiàn)很多“老油條”他們開始厭倦枯燥乏味的學習,想要去體驗不一樣的事情,做一些之前想做但是做不了的事,這時候父母對其進行干涉,那么,孩子就會做出相應的反抗。
?
?
第三個叛逆期: 12-15歲
這個時候孩子正處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青春叛逆時期的高峰階段,是孩子性格最叛逆,反抗性最強,自我意識最濃烈的階段。他們開始追求人格的獨立,精神的獨立,然而因為父母的不解,自己的幼稚,會出現(xiàn)各種鬧情緒,鬧別扭,耍脾氣。
?
?
二、每個孩子都有叛逆期嗎:
?
每個孩子都有,只是有的比較叛逆強烈,有的比較輕微。叛逆期是每個孩子都必經(jīng)的一個成長過程,是一個孩子思維方式、性格養(yǎng)成、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由孩子轉向成人的心理過渡期。是一個人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所以,這是每一個正常的孩子都會經(jīng)歷的過程。
?????
因此,父母只需要多給孩子一些關心和幫助,在背后默默支持鼓勵他就好,當孩子遇到了問題,家長也要采取正確的方式,積極應對。
?
三、叛逆期的類型及其解決方法:
?
①壓抑型逆反
?
其實像這類的孩子在生活中是最“乖”的一類,但是為什么也有這種逆反心理呢?相信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奇怪,明明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這么聽話,怎么還會有逆反心理呢?這其實就是孩子太過于聽話了,以導致孩子很多的想法都壓在了心里,不敢對父母說,久而久之,再青春期的時候就會慢慢爆發(fā)出來。
???????
?
建議:對于這類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凡事先問孩子的感受,問他打心里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歡或者想要想做,而不是一味地覺得他會喜歡我覺他選的,這類孩子對待情感往往很是敏感,不喜歡麻煩別人,但是自己卻是最遭罪的那一個,所以家長要給孩子一些空間,不要對孩子管的太嚴。
?
②溺愛型逆反
?
對于這類的孩子可想而知就是太對于寵溺孩子,不管是在物質(zhì)上還是精神上,父母都會極大層度去滿足孩子的渴望,慢慢的,孩子就會覺得,所有的一切,孩子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不想要什么,就會消失,以至于別人對他說了幾句話就會反感,內(nèi)心不能接受別人對自己的不肯定。
????????
建議: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不要太過于滿足孩子的欲望,不能無限制的去縱容孩子,應該要孩子學會獨立,學會不是一切的東西都能張口就來的,而是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的,也要讓孩子去理解和幫助他人,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說“不”并告知原因。
?
③叛逆型逆反
?
這類叛逆型的孩子,往往脾氣倔,自尊心強,凡事都喜歡和別人對著干,這樣才能凸顯自己的地位,讓人覺得他高高在上,他們就像我們口中的問題學生,在班上不學習,和老師對著干,回家不聽父母勸解,和家長對抗。尤其在青春期,他們情緒不穩(wěn)定,更加容易脾氣暴躁。
?
建議:對于這類孩子,看起很是頑皮不聽話,屬于極難管教的那一類,但其實只要父母有心,老師學校配合,再難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像他們,看起來很是堅強,凡事“我老大”,但是內(nèi)心也是非??释粋€依靠和心靈慰藉的,他們大多是可能都是父母的教育太少,沒有給孩子正確引導,所以只需要采取正確方法,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就好。
?
④受挫型逆反:
?
青春期的孩子對待事情軟弱而敏感,做事總愛想其他人的看法,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也都不會跟父母講,只是一味的自己承擔,進而對孩子的心靈就會產(chǎn)生很多的挫傷,讓他們一蹶不振,不敢去面對問題和現(xiàn)實,這時如果沒有得到父母或者老師的正確指導,孩子就會越來越恐慌。
?
建議:首先,我們家長應該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多給孩子一些關心、幫助和支持,多去問學校的老師,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同時在生活中也要多和孩子溝通,給他解答生活中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孩子,讓孩子主動去尋找家長和老師的幫助,從而正確引導孩子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