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無罪謀殺》第九卷讀后感

《無罪謀殺》第九卷關于罪案最終boss的設定,有點類似于網劇《毛騙第一季》,不過那個是詐騙犯、這個是兇犯,前者實現(xiàn)的可能性較大,后者在現(xiàn)實中實行較小。
從某種程度上講,本卷的無罪謀殺實乃小說家言。然而透過案子背后,依然能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作者并沒有挑明,而是通過架構人物關系點到為止,實乃高明之處,這意味著本書對于人物的塑造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故事講到這(第九卷結束),還有最后的謎底沒有揭開,回顧前幾卷,我們可以作一下細微點評:
第一卷引人耳目、超脫現(xiàn)實不斷反轉;
第二卷點撥人物
第三卷雙雄博弈,直指當年;(命格強大,很精彩的一卷)
第四卷密室幻想、貽笑大方;
第五卷接著驚悚的外殼塑造了一個不可復制的故事,本可以深挖卻淺嘗輒止;
第六卷再度幻想、自導自演,滑稽可笑卻如履薄冰;(如果最后兇手沒掛當為神作但勢必引起爭議,兩相考慮之下,作者還是處理掉了)
第七卷胡編亂造、點道為止,蹭一波熱點、
,卻是永遠的無解謎團;
第八卷再度幻想、夢里重逢;
第九卷前因后果、一任群芳...
每一卷劇情都足夠流暢,讀起來沒有任何障礙,如果非要說令人印象深刻或者付諸現(xiàn)實意義的是哪一卷,一時之間難以評定,但第三卷雙雄的人物命格,第六卷幻想的寫作手法以及第九卷的因果論,足以讓每個看過的讀者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接用文中丁潛在第八卷的話:讓人難以忘記的也許是丁潛和杜志勛的基情、丁潛和巫云飛的謀劃,但更多的,還是基于案情本身,讀者與主角之間,讀者與罪犯之間,那種似遠實近的距離。
以上幾卷提及的那種真正點“道”為止卻又突然抽離的寫作手法,恍惚間讓人感覺這本小說一時間不再像是故事,更像是各色人等、形形色色人的自傳。
他們以小說為載體,獲得了真正的無罪謀殺,而讀者以文字入戲,看到了隱秘在背后的爽點,那些委屈與憤怒,化作復仇的利刃插向每一個罪惡的心中,并由因果開花、于宿命剝離,在不甘中走向結局...
后續(xù)補充
2023年后,國產劇、國產電影和國產綜藝三分天下,國產動漫在夾縫中生存;此時的格局猶如《逆轉人生》中所言,又如《雕故師》中所說。
在《逆轉人生》中,主人公林川心中只有奮斗和博弈別無雜念,對于奮斗目標也是情感追求,這個不行就換下一個,但心中的底線從未放棄,對比書中其他走向落寞的配角,實在是放棄了太多,在誘惑面前葬送了自己,說白了就是沒有向內求。
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在《雕骨師》中,主人公也是把黑化當作自己潛行人間的掩飾,而真正做到了佛學頓悟、自我感化和他人施解,也許在無數(shù)個日夜他是無聊的,但是他一種東西從未變過,那就是我“以太陽系視這個世界為渺小,自我渺小,但我從未想過就此渺小的度過一生,而是不斷超越,哪怕是給自己洗腦?!?/p>
我們無法判斷現(xiàn)實人物的走向,但書中人物的選擇給了我們莫大的啟示,就像中國電影為何起不來,是因為抵抗不了誘惑,還是因為從來沒有想著追求、沒有狼性思維,我覺得兩者都是,也許在你看來這是苛責,可放眼整個動漫,又有幾部做到,即便知道,又有幾人去看呢?
底線和追求太重要了,這也是每年都能出一兩部優(yōu)質國產劇的原因,雖然事業(yè)難、情感難,但是總有好人在,總有選擇權(選擇權是自己爭取的),只要你有底線敢追求。
綜藝毀在流量明興上,可以理解為互聯(lián)網對人的危害、三觀價值的毀滅打擊,也許在種種原因下,有人選擇當老六茍活一生,有人選擇激情燃燒的生命,工作到四意外到死,只為忙綠起來忘記憂愁,問誰誰不愁?
豈是工作就能忘記的,若想真正解憂,唯有底線和追求,流量明興似乎光鮮亮麗,但你忽視了一點:
他們的幸運辛苦程度、單位時間內創(chuàng)造的價值
是完全不同的
換句話說
國產劇在虛擬世界里沒有完全虛擬
而綜藝節(jié)目卻不屬于2023
因為你單位時間內創(chuàng)造的價值太低
又無法以追求和出身衡量
在混沌的時代最后只能有唯一解
并不是說這部電視劇過時了就不追了,而是在追更的過程中,你看到了一絲希望,就像自己在寫小說記錄當年的事情一樣。
為什么記錄呢
還是因為在外部求索實在沒轍的時候、傳統(tǒng)思想不管用的時候
只能讓自己不再頹廢
還是那句話
沒得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