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困脾運泄瀉
王××,男,49歲,2020年12月30日初診,突發(fā)腹瀉,日五六次,腹無大痛,特神欠佳,脈象緩弱,舌苔薄白。此太陰脾土為濕所困,用除濕化濁運脾行水法。蒼術9克扁豆9克藿香9克厚樸6克陳皮6克青皮6克木香4.5克茯芩9克×××甘草3克等 2020年1月3日二診,服前方后,大便逐漸成形,自覺消化較差,脈來稍軟,用補脾運脾,斂肝固腎法以善其后。 黨參12克茯芩9克白術9克山藥12克厚樸9克××x陳皮9克白芍9克補骨脂9克甘草3克,等 三劑 按:《內(nèi)經(jīng)》說:“濕勝則濡泄”。本例苔白脈緩腹瀉,為濕所致。濕邪阻遏中焦,則脾陽受損,出現(xiàn)精神欠佳,故用蒼術、扁豆、茯苓,等以除濕利水。用藿香、厚樸、陳皮、專皮、等以運脾行氣。二診時,邪氣漸退,正氣尚忑不足,故用黨參、茯苓、白術、甘草以扶脾陽。用白芍歛肝,使脾不受尅。故紙強腎,使水能化氣,正氣既充,則邪不犯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