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爭中失去左臂的日本漫畫大師水木茂:日本侵略是不可泯滅的事實


在鬼太郎的帶領下,你能真切地觸摸到水木茂曾經歷的一切,歷史與戰(zhàn)爭最冰冷的細節(jié)在你眼前演繹。
文/老叮當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悍然炸毀南滿鐵路鐵軌、炮轟沈陽北大營,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成為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也由此拉開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序幕。
今年,是“九一八事變”過后的87周年。盡管戰(zhàn)爭的硝煙已經散去,但這段屈辱的歷史,應該永遠被我們國人銘記。
然而,作為侵略方的日本,卻希望日本的人民遺忘這段歷史。對于戰(zhàn)爭的記憶,日本在教科書和文化產品中更傾向于強調那兩顆落在日本本土上的兩顆原子彈所造成的慘重傷亡,而忽略掉日本軍隊在對外侵略戰(zhàn)爭中犯下的罪行。
不過,也并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是如此,依然有一些有良知的日本創(chuàng)作者依舊希望讓民眾看到二戰(zhàn)中日本軍隊的侵略本質,將歷史的真相傳遞給日本的下一代。
前一陣子,一部國內原本并不熱門的動畫《咯咯咯鬼太郎》在網上引起了熱議。其原因就是,在這部日本自己的動畫里,極其少見地出現了涉及討論日本侵略戰(zhàn)爭的情節(jié)!

這段劇情出現在《咯咯咯鬼太郎》第6季20集。
女主角麻奈有一位90歲的姨婆生病入院,她只好拜托麻奈幫忙照看院子里的花朵。花的模樣非常奇怪,麻奈怎么也查不到花的品種,于是將照片發(fā)給了鬼太郎一行人,結果得知,這竟是一種妖花。
妖花從南邊蔓延而來,為了探尋源頭,麻奈和鬼太郎一起前往南方。在日本南方,太平洋海域,巴布亞新幾內亞的一個小島上,麻奈找到了妖花的源頭。
這是二戰(zhàn)時期,日本對外侵略登錄的一個小島。
在戰(zhàn)死士兵的墓碑前,發(fā)生了這樣的對話:

這給麻奈帶來了極大的沖擊:
在她這一代日本孩子的印象里,一直都以為日本是單方面被入侵后戰(zhàn)敗的,根本想象不到在遙遠的太平洋小島上會看到日本士兵的墓碑。而日本,曾經是扮演著侵略方的角色。

一直以來,日本涉及反戰(zhàn)思想主題的動畫也并不鮮見,但為什么鬼太郎的這一幕能引發(fā)如此的熱議?
因為事實上很多日本新民族主義者認為,批判地審視20世紀30、40年代的侵略戰(zhàn)爭歷史,是一種“自虐”的行為。他們認為批判日本的軍國主義與愛國主義精神是沖突矛盾的,是與欣賞日本自我的傳統(tǒng)文化相悖的。
所以,這些歷史修正者放棄坦誠地接受自己的罪行,反而將日本視為西方帝國主義以及鄰國蓄意中傷的受害者。
即使有一些宣揚反戰(zhàn)思想的作品,但大多是站在受害者的立場上,舔舐自己的傷口,卻對日本作為戰(zhàn)爭的發(fā)動者這個話題退避三舍,甚至粉飾歷史、篡改事實。
《鬼太郎》的進步之處在于,它借眼球老爹之口,決絕地撕開了日本右翼想要塵封的最黑暗的歷史。
雖然《鬼太郎》動畫作為一部兒童向動畫,不能展現過于血腥的戰(zhàn)爭事實,未能揭開那段黑暗歷史的冰山一角,但是,它為日本反思戰(zhàn)爭提供了一種作為“加害者”政治視野,讓每一個看到這集動畫的日本孩子都銘記和反思:
日本曾經發(fā)動了戰(zhàn)爭,侵略了別的國家,這是不可泯滅的歷史事實。
而《鬼太郎》能有如此進步的政治視野,它的原作者水木茂居功至偉。

水木茂于1922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孩童和青年時期學業(yè)成績不理想,但卻展現出了相當的繪畫天賦。
20歲時水木茂收到征兵令,因為近視眼所以被作為補充兵編入軍隊中。1943年,21歲的水木茂收到召集令前往擔任鳥取連隊的士兵。
在此期間,水木茂曾擔任軍隊的喇叭信號手,但由于一直吹奏得不好,他向長官提出了調換單位的申請。長官詢問他要調向北方還是南方時,樂天派的水木茂并不知道南方的戰(zhàn)事正慘烈,只因為討厭寒冷的天氣而選擇了南方,于是被送去了新不列顛島的臘包爾港。
新不列顛島臘包爾港的戰(zhàn)爭體驗,影響了水木茂的一生,也對他后來的作品創(chuàng)作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抵達臘包爾港后,水木茂因為感染了當地瘧疾而癱倒在病床上,當時,人類歷史上最后的??沾鬀Q戰(zhàn)正在臘包爾上演,無力躲進防空洞的水木茂在一次敵機的空襲中失去了左臂。

在失去左臂療養(yǎng)的這段時間里,水木茂和當地的住民圖拉人(Tolai)開始來往,他與其中一名叫做“TOPETORO”(トペトロ)的少年有著特別深厚的交情,甚至在1992年還再次前往新幾內亞為他舉辦隆重的葬禮。
同時,他著迷于當地圖拉族特有的祭祀舞蹈,這豐富了他日后的創(chuàng)作素材?!豆硖伞防?,麻奈和鬼太郎踏上的小島,正是水木茂經歷了戰(zhàn)火歲月的地方,動畫里出現的這種小妖精,便是當地傳統(tǒng)文化中的小精靈。

戰(zhàn)后,水木茂回到日本,在市場做過魚販子,騎過三輪車。1951年,水木茂開始著手制作連環(huán)畫劇。后來,由于電視的普及,連環(huán)畫劇產業(yè)開始沒落,水木茂走向了漫畫之路。
因為殘疾的身體,水木茂一生都受到了別人的白眼,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跌進“受害者”的身份自怨自艾,相反,南太平洋戰(zhàn)爭帶給他的折磨和當地居民的友善讓他真切認識到了戰(zhàn)爭的愚昧和恐怖,更堅定地確認了日本在戰(zhàn)爭中的責任。
和日本右翼的歷史修正主義者不同,水木茂認為,對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鐘愛和坦誠地審視日本戰(zhàn)爭歷史之間,不存在任何矛盾。他喜愛這些日本傳統(tǒng)民間文化中的鬼怪志異,作為日本戰(zhàn)后最具影響力的靈異志怪、民間故事的闡述者,水木茂曾經寫過,他希望已往被視為俗氣、荒誕的傳統(tǒng)鬼怪,能變成“被人喜歡的仙子”。

然而,透過這些縹緲的妖魔鬼怪,水木茂創(chuàng)作的卻是最為寫實的漫畫,他努力把自己對歷史和戰(zhàn)爭的理解融入到作品中去,宣揚反戰(zhàn)的主題,反省戰(zhàn)爭的愚昧與恐怖。
60年代,他在自己的作品《靈幻小子》內,狠狠地批判美軍轟炸平民的作法。自此以后,水木茂的政治和歷史視野不斷地在他的作品中展現出來。
70年代,水木茂嘗試了一系列帶有自傳意味的戰(zhàn)爭故事漫畫。在《全員玉碎吧?。ňt員玉砕せよ! )》里,他揭示了日軍對新兵的虐待,這個橋段就出自水木茂的親身經歷:他曾因為跌落了“天皇給我們的槍支”而被打得半死。
同時,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和當地居民一同生活的美好經歷又讓他樂于去呈現當地居民的正面形象。日軍的殘暴冷酷,和當地居民的善良和人性光輝,在水木茂的反戰(zhàn)寓言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80年代末,水木茂創(chuàng)作了一部獲得了日本漫畫屆最高榮譽講談社漫畫賞的作品:《漫畫昭和史》。這是一部半自傳體的歷史漫畫,水木茂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日本近代史相接,以小觀大,見微知著。整部漫畫以歷史大事一個章節(jié)、個人回憶一個章節(jié)相互穿插、交替前進的方式作為創(chuàng)作結構穩(wěn)定推進。
《漫畫昭和史》中涉及到了多處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歷史,對毛澤東、蔣介石、張學良這些歷史風云人物也多有著墨,最重要的是,他還記述了包括南京大屠殺在內的許多日本的戰(zhàn)爭罪行。

透過筆下一系列經典角色解說互動,水木茂還原出了的真實的戰(zhàn)爭歷史。他沒有流于官方通史一樣蒼白、空洞的記錄,轉而解剖了那些冰冷的數字:日期、時間、犧牲的人數,將戰(zhàn)爭和歷史的傷口到個體身上,給每一位讀者最切膚的痛感。
歷史最真實的承重是遠離話語場的喧囂的,在對歷史的感知上,人們總習慣以整體印象代替?zhèn)€體,由于缺乏對真實的戰(zhàn)爭歷史的最起碼的想象,感知戰(zhàn)爭感知歷史便成為了毫無真實感和切膚感的抽象注視。
而在鬼太郎的帶領下,你能真切地觸摸到水木茂曾經歷的一切,歷史與戰(zhàn)爭最冰冷的細節(jié)在你眼前演繹。如此,那些史書上的記載就不再是遙遠時空里的陵墓。

《漫畫昭和史》不僅記錄了歷史,更建構了歷史豐滿的血肉,它像一艘渡船,逆流而上回到了過去,帶來了震撼與痛楚。這部作品成為了一座石碑,在戰(zhàn)爭的加害者和受害者的雙重視野下,每一位讀者都會銘記,日本曾經發(fā)動了戰(zhàn)爭,給世界人民和日本人民都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痛。
對日本戰(zhàn)爭的批判審視,一般都會受到日本右翼的阻撓,很難得到認可。但水木茂戰(zhàn)場老兵的經歷,讓他有足夠堅定的立場秉持自己的理念,《漫畫昭和史》成為日本的暢銷漫畫,水木茂自己也因為這部作品榮膺日本文藝界的至高獎項紫綬褒章和旭日獎。
2015年11月30日,這位漫畫大師因為多器官衰竭逝去,享年93歲。三年后,我們再次通過《鬼太郎》動畫,感知到了這位大師對戰(zhàn)爭和歷史的反省。
史冊漸漸泛黃,80年前的戰(zhàn)火對今日生活在文明世界的人們而言,逐漸變成了模糊的歷史云煙。于是,有一些心懷鬼胎、愚昧無知的小人開始妄想篡改歷史,甚至將歷史的傷口揭開戲謔,例如前陣子引起了軒然大波的,涉及惡意反華反人類,侮辱戰(zhàn)爭中的死難者的《在異世界開拓二度人生》。

如此扭曲的歷史觀必然得不到兩國人民的認可,在義憤填膺的人們的努力下,動畫制作最終胎死腹中,配音演員宣布退出制作,原作者道歉,并關閉了推特。
這固然是正義的勝利,但也要讓我們更加警惕那些歷史修正主義者的狼子野心。近幾年來,日本右翼勢力的氣焰再次囂張了起來,公開參拜靖國神社、否認日軍侵華罪行、捏造虛假歷史。
去年,《哆啦A夢》特別篇《大象和叔叔》中,大雄和哆啦A夢一起高聲歡呼“日本戰(zhàn)敗了”的畫面,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一些右翼份子和被右翼蒙蔽了的日本人甚至對此破口大罵,認為《哆啦A夢》是“反日”、“侮辱日本”。
在這種日本社會右翼勢力逐漸抬頭的情況下,制作組利用一部動畫之口,毫不避諱地告訴日本的孩子們戰(zhàn)爭是錯的、是無良的,日本戰(zhàn)敗是應該慶幸的,這需要相當大的勇氣。

今年,我們很慶幸的看到《鬼太郎》動畫制作組以同樣勇敢的姿態(tài),告訴日本的孩子們,在曾經的那一場戰(zhàn)爭中,日本是不義方的侵略者,而非受害者。
《哆啦A夢》的原作者藤子F不二雄,以及《鬼太郎》的原作者水木茂,都已經離我們而去了。但值得欣慰的是,我們也能看到,一些對歷史負有責任感的正義人士,接過了老一輩的大師們遞過的接力棒,繼續(xù)向人們傳遞真實的歷史和正確的歷史觀。

水木茂用自己的作品銘刻了歷史與戰(zhàn)爭的碑文:誠實與銘記。
而我們希望未來,越來越多的日本人也能夠誠實地面對這段日本侵略的歷史,銘記歷史。我們中國人,更不能忘記這段歷史。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避免戰(zhàn)爭,爭取更長久的和平。
文/老叮當
關注微信公眾號『動畫學術趴』超豪華福利等著你~

復制鏈接直達動畫學術趴官網,發(fā)現每日動畫資訊: www.donghuaxsp.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