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9 淺談我的英語翻譯學習之路 (2)

現(xiàn)在想想大學期間的生活,其實絕對這段時間對自己日后走上翻譯之路,其實還是挺有幫助的。上大學的時候,我曾經(jīng)跟一個英語學得很好的同學聊天。不知道怎么我們就說到翻譯這個職業(yè),這位同學就說:“我英語還算學得不錯,不過我覺得以后要是想成為翻譯真的很好,因為聽說要想做翻譯,不光要語言好,知識面更要廣?!币部赡墚敃r聊天的這段話,開啟了我對翻譯的好奇和夢想,一路跌跌撞撞,歪打正著進了這個翻譯行業(yè),堅持到現(xiàn)在。
回想自己做翻譯的這些年,我最深的體會是做翻譯其實最需要的不是什么天賦,而是熱愛和堅持。與其說是天分重要,不如說是中英文的基本功重要,而這兩方面的養(yǎng)成也同樣需要熱愛和長期的投入才行。經(jīng)常有同學問我一個類似的問題:“翻譯是怎么煉成的,有沒有什么成功經(jīng)驗和捷徑呢?”我想,談到這方面的成功經(jīng)驗,雖然每個人的不盡相同,不過其中都暗合最關(guān)鍵的一點:堅持堅持再堅持。大家不妨看看,在翻譯方面有所小成的前輩或者前輩,基本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特別能堅持。之所以能堅持,歸根結(jié)底還是因為喜歡。
?
回想自己上大學那會兒,真心慚愧,絕對不是一個用功的學生。其實自己當時挺想用功的,可是因為太愛踢球,加上是學生干部,精力牽扯太多。我大學畢業(yè)后很少睡懶覺,就是大學期間養(yǎng)成的習慣。那時候,最痛苦的就是每天早上要跑操,而我最痛苦的就是,我當時作為學生干部,要每天早起檢查跑操。也就是說,不管你自己有多困,都要比別人更早起一會兒。檢查跑操是要記名的,六親不認才行,有時候挨人罵自然是免不了的。
?
剛上大學那會兒,精力旺盛,高中沒有踢夠的球,大學總算有機會了。我們學校當時有兩個足球場,我們這幫愛踢球的每天下了課,就是呼呼啦啦直奔球場而去,如果自己帶著足球,就立馬開踢,如果自己的球踢壞了,就死氣白咧蹭別人的球,一起混著踢。總之是不到吃飯時間就不會下場。
?
結(jié)果,吃完晚飯之后,渾身上下累得夠嗆,真正到了教室去學習的時候,其實已經(jīng)沒什么體力了。我們當時學精讀的時候,老師要求每個人要課前預習,把精讀課中的所有新單詞和表達都要用字典一個個先查出來,寫到精讀教材上。我們男生那時候來不及查字典的話,就經(jīng)常抄女生的這個筆記。現(xiàn)在想想就是,這懶偷得還真是沒誰了。好在自己上課聽講還是認真的,復習也努力,沒有掉隊。
?
我上大學期間,受一個老師的影響特別深。當時這位老師經(jīng)常數(shù)落我們學習不用功,說他上大學那會兒每天早上老師帶著上自習,全班一起在教室里收聽VOA廣播,他的老師也是我們學校非常知名的一位外語教學專家。據(jù)我的老師說,他大學剛?cè)雽W的時候,英語聽力是沒有任何基礎的,基本上什么都聽不懂,當時壓力很大。得益于他的老師的嚴格要求,大學四年他非??炭啵髞砭由?。對此,我也很有體會,我高中是理科生,上大學之前也沒有接受過任何英語聽力的訓練和啟蒙,剛進大學上聽力課就是一臉懵逼。其他像精讀、泛讀和寫作這些課程都還學得可以,就是聽力是老大難問題。
?
回想起來,那段時間提升聽力的過程其實是很痛苦的。聽不懂還要硬聽,重復聽。我們當時的教學注重聽力訓練,而口語的輸出就差了很多?,F(xiàn)在想來,英語輸入和輸出不均衡是有問題的,一味輸入,輸出不夠,時間久了,難免淤堵,遇到瓶頸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們那一代學英語的,口頭練得都少?,F(xiàn)在我特別跟學生強調(diào)輸入和輸出的平衡,翻譯練習就是很好的輸出,能夠切實考察和檢驗自己的輸入質(zhì)量。設想一下,外語學習/翻譯學習若能在輸入和輸出之間達成完美的平衡,就如同活水一樣,就流動起來了,整個學習效果也定會大不同。
?
我接下來想說說翻譯學習需要專注和靜心的問題。這方面,剛才說的這位老師對我影響很深。他當時跟我們說,他上高中那會兒啊,腦子特別靜,那時候的鄉(xiāng)下不像現(xiàn)在,沒什么誘惑,能夠靜下心來讀書。他說自己的高中課本基本上已經(jīng)被他翻爛了,哪一章哪一節(jié)的內(nèi)容簡直就是可在腦子里:不管你說出書上的那句話,他立馬就能夠告訴你這是在哪一頁的什么位置,可以說是爛熟于心。我當時聽了特別佩服。他講到他上中學那會兒啊,因為家跟學校之間還隔一座大湖,上學要先到湖邊,然后搭船才能去到學校。相比之下,我們真是幸福多了。
這件事我印象很深。不過,自己玩心挺重,也挺浮躁,我是到畢業(yè)之后才越發(fā)感受到老師講這段話時對我們的良苦用心。說到這里,我想特別說一說《英語世界雜志》,我是從1996年開始購買閱讀這本雙語雜志,也是從那時候喜歡上它的。
其實,這也是受我這位影響。我們同學當時請老師幫我們推薦一本課外英語讀物,老師就很鄭重地給我們推薦了這本雜志,同時給我們談到了這么一個小趣事:有一年,組織安排他去北京為一次外事活動提供口譯服務。他提供服務的對象是一家國家國際組織的高級官員,當時這位官員是攜夫人來參會的。我們這位老師當時是全程陪伴,說當時這對外國夫妻之間除了正常溝通之外,免不了說一些家長里短,甚至打情罵俏。我們這位老師說,《英語世界》雜志內(nèi)容豐富,包括萬象,長期的閱讀對他這段翻譯經(jīng)歷很有幫助,當然,有些話雖然聽懂了,按照外事紀律要求也要假裝沒聽懂。由此可見,語言是載體,文化才是要務。表面看,我們學的是語言,實則我們學的是背景和文化交流手段。
先寫到這,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