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戰(zhàn)爭,我該如何獲勝?

我們閑暇之余,上網看得最多的是什么?估計很多人會回答:刷短視頻。特別是某音、某瓜等視頻平臺出來那陣,短視頻刷得根本停不下來,不知不覺幾個小時就過去了。久而久之,有的人慢慢形成了熬夜的習慣,甚至頸椎、指關節(jié)等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傷。截至2022年6月,我國短視頻的用戶規(guī)模達9.62億,較2021年12月增長2805萬,占網民整體的91.5%,人均日使用時間長達125分鐘,超過半數的人每天都會刷短視頻。
聽說過打游戲會上癮,
為什么看短視頻也會上癮?
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一、嗑瓜子效應
據南京市第一醫(yī)院心理門診主任牟曉東分析,為了用15秒鐘抓人眼球,爆火的短視頻必須把夸張的笑點、雷人的畫面、洗腦的神曲都集中到一起。想一想,嗑瓜子的過程是怎樣的?上下牙咔嚓一聲,就能吃到瓜子肉。而且一旦嗑了第一顆,就會接著嗑第二顆、第三顆……完全停不下來。這像不像刷短視頻時的我們?手往上一滑,就能收獲15秒鐘即時的快樂。如同嗑瓜子,不知不覺就嗑完一整包一樣,短視頻不知不覺就能刷幾個小時,這兩種都是典型的即時滿足行為。
二、情感共鳴
短視頻確實容易讓人產生情感共鳴。人們刷短視頻時可以得到一些情緒安慰或者情緒釋放的機會,因為短視頻的代入感很強。15秒左右的時長很符合現代社會的傳播節(jié)奏,同時又大多采用第二人稱的錄制形式,是一種強代入模式。從心理代入角度來講,受眾在刷短視頻時很容易和主播共情,獲得一種特殊的情感體驗,以彌補日常生活中情感體驗的匱乏。
三、算法機制
有沒有這種感覺,如果你喜歡看美食類的視頻,平臺給你推送的此類視頻就會很多;如果你喜歡影視,平臺就會給送各種影視片段和影視內容的解說。于是,人們便會在不知不覺中,看著自己喜歡的內容,度過很多時間。最后還要感嘆一句:真好,今天刷到的短視頻都是我喜歡的!另外,你可以留心一下,如果你在淘寶上搜索某些商品,你在短視頻的時候,肯定會刷到類似商品的廣告,這就是所謂的“算法”,說白了,這些軟件會根據你平時的使用習慣,測算出你的愛好,然后投其所好,給你推送內容。
四、多巴胺
據介紹,觀看短視頻會激活大腦的犒賞通路。犒賞通路內的神經元會釋放大量多巴胺,讓大腦將其與快樂聯系起來,使人們產生再次做出這個動作的渴望。打個比方,人腦內的多巴胺是掌管人類快樂感受的糖果,犒賞通路相當于盛放糖果的罐子,而短視頻則是打開糖罐蓋子的那雙手。吃糖果的快樂,使雙手忍不住地、一次又一次地打開罐子索取糖果。
以上可見,無論是陷于被動還是主動,刷短視頻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快樂,不過,快樂固然是好事,但是也有很多弊端,比如視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不看視頻時就百無聊賴或情緒低迷,有些人甚至為了刷短視頻而耽誤工作、學習。這是因為長期刷短視頻,持續(xù)接受高頻率刺激之后,對現實生活中的低頻率刺激失去敏感、興趣的后果。就相當于,平常吃香喝辣的習慣了,再吃清淡的東西會覺得格外寡淡無味。沉溺于短視頻的世界,反而會荒廢現實世界。那么該如何避免沉迷于短視頻呢?
據心理專家介紹,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物理隔絕。直接卸載這款app,不給自己留任何退路,正所謂眼不見為凈。另外,還可以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學習,或者其他一切更有意義的目標之上,從而弱化手機對自身的干擾。
如果自己完全有這種自控能力,在不卸載相關軟件的前提下,成年人可以給自己設置個鬧鐘提醒自己,,青少年可以設置一個屏幕使用時長控制,通過設備自帶的功能進行自我克制,總之,不管用什么辦法,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多運動、多思考、多學習,成為自己的時間管理大師,從現在起,邁出第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