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押題!新題型?主觀斷句!文言文?【學(xué)過石油的語文老師】

啊哈哈哈,筆記來嘍!在這里只做最好的筆記!
今日主題:古文斷句?不留疑問!來找奇哥!大飽石油!

在這里,我盡量截屏能少就少,課上、資料中、奇哥所說的用文字追求能全則全,文字是主體,力求讓沒看過課程或者對課程已經(jīng)淡忘的人(萬一是我自己呢)看到筆記也能全部看懂,而且想要筆記也能直接將文字拷走,不用建什么資源群了。也求大家支持。
但是就因?yàn)槿绱?,語文筆記字會多釔點(diǎn)點(diǎn),我已經(jīng)把特殊部分用不同顏色標(biāo)出來了,大家注意區(qū)分
說書唱戲勸人芳,三條大路走中央
善惡到頭終有報,人間正道是滄桑
大家新年快樂呀
練習(xí)
- 看斷的地方是給判前面“媽”還是后面的“爸”
- 是要看孩子在哪邊過得好
- 就判給誰

吳漢為人質(zhì)厚少文 / 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dá) / 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 / 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
質(zhì)厚少文是形容詞,不斷
/ “造次”與“質(zhì)厚少文”色彩不搭,斷
造次:匆忙、慌亂
/ 主語變了,由“吳漢”變成“鄧禹及諸將”,在說另外一個人的另一個事,斷
/ 說他“不離公門上”不合適,他又不在公門上

k—kindergarten,12—幼兒園到高三de12年,我們是在考研?。?/span>

技巧
這個不是開課就講了的,但是我把整節(jié)課的核心一起在這先說了,建議看完視頻后重新感受
這里不是講究方法論,而是總結(jié)一個答題方向,你并不能只靠這個技巧不思考就能做對題,還是要多做題,多總結(jié)方法,平時遇到錯的地方也可以去翻翻他的含義了解一下,以后注意
?倒著斷:從前往后斷,很難知道哪個是開始哪個是結(jié)束,心里沒有底;從后往前斷,知道哪邊是結(jié)束
- ?主謂賓(關(guān)系緊密)→是不是一家人,怎么判,判給誰
?名詞 動詞
?找虛詞(做題積累)
(只是大概率斷,不是100%的概率,還得結(jié)合實(shí)際情況判斷)
句首
?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先是
?其、蓋、凡、竊、且、雖、而、則、唯、盍、敬、豈、且夫、若、夫、若夫
?茍、縱、遂、因、是故、于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是故、至于、雖然
句尾
?者、也、矣、歟、耶、哉、乎、焉、兮、耳、而已
?知句式(可遇不可求)
- ?對稱(不必須字?jǐn)?shù)相同 但是結(jié)構(gòu)必須相似)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 ?頂真(同字、詞連用可能要斷)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 左右皆呼萬歲
從前有座山 山里有個廟
?2022浙江
這種主觀題更加考察全局思維
?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3分)6處
?若 夫 當(dāng) 時 賞 罰 之 所 不 能 及 / 則 又 為 之 明 言 其 狀 / 而 使 后 世 嗟 嘆 痛 惜 之 不 已 / 嗚 呼 / 賢 人 君 子 之 功 烈 //與 夫 亂 臣 賊 子 罪 惡 之 狀 / 于 此 皆 可 以 無 憂 其 無 聞 焉 / 是 故 古 者 圣 人 重 史 官(選自蘇轍《史官助賞罰論》
從后往前斷,找完整句子
/ 是 故 古 者 圣 人 重 史 官
句子完整,有必要斷一下,還是判歸屬,“是”(孩子)跟“故”更合適,“是”該放到最后這句
/ 于 此 皆 可 以 無 憂 其 無 聞 焉
斷完第一處往前走,光“其無聞焉”成一句不合適,再往前,“ 可以無憂其無聞焉”成一句就很合適,再看前面的詞有沒有必要與之連接,“于此”中間不該斷,且與這一句關(guān)系緊密
/ 賢 人 君 子 之 功 烈// 與 夫 亂 臣 賊 子 罪 惡 之 狀
“賢人君子之功烈”與“亂臣賊子罪惡之狀”相對,“與夫”做連接
上一個的“于此”放這一句不利于句式的相對,歸后面
//:賢人君子←→亂臣賊子;功烈←→罪惡之狀
/ 嗚 呼
感嘆詞,放前放后都不合適,斷
/ 而 使 后 世 嗟 嘆 痛 惜 之 不 已
“后世嗟嘆痛惜痛惜不已”該成一句,有斷點(diǎn),“而使”后面必接?xùn)|西,所以判給此句,“而使”前斷
/ 則 又 為 之 明 言 其 狀
“則”“又”與后句關(guān)聯(lián)
最后再正著看一遍合不合理

注:官方結(jié)果也會有可斷可不斷的情斷,但是這里有6處必?cái)啵?處可斷可不斷
?2021浙江
?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洹?/span>
今雖諄諄其詞 / 非求勝于景山 / 蓋陳己之所守 / 抑未知景山以為非也 / 誠以為非是 / 幸亦語焉 / 襄不敢憚煩于屢告也?(《答謝景山書》[宋]蔡襄)
/ 襄不敢憚煩于屢告也
憚煩于屢告也→找主語→襄不敢,“焉”放這句不大合適
/ 幸亦語焉
讀不懂沒關(guān)系,不急,前面的“以為非是”
/ 誠以為非是
“誠”實(shí)在,與“以為非是”關(guān)系緊密
/ 抑未知親山以為非也
前后都是“…以為…”的結(jié)構(gòu),斷
沒明白?再正著走一遍“抑未知景山以為非也,誠以為非是”主語是一個人——景山,“幸亦語焉”的主語——作者蔡襄
/ 蓋陳己之所守
“守”跟“抑”確實(shí)不搭,而且“抑”可以作句首解釋為“或許、猜測”(考后、平時梳理了解)?!吧w”也不能與“景山”連接,應(yīng)解釋為“超過”
/ 非求勝于景山
不是要勝過景山,很輕松看出釋義,斷
?2020浙江
?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洹?/span>
?某自初讀書 / 即知讀執(zhí)事之文 / 既思而思之 / 廣求遠(yuǎn)訪 / 以日攬其變 / 嗚呼 / 如公者 // 真極天下之文者歟(上曾子固龍圖書[宋]張耒 秦觀 黃庭堅(jiān) 晁補(bǔ)之)上——上書,子固——鞏,耒——耙子
/ 如公者 // 真極天下之文者歟
“如公者真極天下之文者”順一點(diǎn),比如說“位極人臣”,“極”就是指“最”,誰是文人之最啊,是“如公者”啊
/ 嗚呼
感嘆詞,斷
/ 以日攬其變
“以”為了,一步一步向前走,攬其變→以日攬其變
/ 廣求遠(yuǎn)訪
“廣求”形容“遠(yuǎn)訪”,其間不斷
/ 既思而思之
“既思”“思之”主語是作者,指作者所做的事,主謂賓完善,既思而思之該成一句
/ 即知讀執(zhí)事之文
就可以用“主謂賓”考慮,也可以翻譯出來,根據(jù)句意

我的還好一點(diǎn)hhh
?2019浙江
?以子相之詩//足無憾于法 / 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 / 其文足盡于才 / 乃往往屈才而就法 / 而又不假年以沒 / 悲夫 / 然具是不朽矣?(《宗子相集》序[明]王世貞)
/ 然具是不朽矣
不朽矣→補(bǔ)全→然具是不朽矣
/ 悲夫
感嘆詞,一個“背夫”相當(dāng)于可以斷兩處,一前一后皆斷
/ 而又不假年以沒
“不假年以沒”該成一句,且“而又”只能與此句相接
/ 乃往往屈才而就法
“屈才而就法”該成一句,且與“乃往往”很融洽
/ 其文足盡于才
“盡于才”該成一句,主語為“其文”,前句講“其文足盡于才”,后句講“屈才而就法”,盡其才→屈才而就法
/ 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
與后句都有“往往”“乃”,都在“乃”之前斷
練習(xí)
?2018浙江?
世 人 見 太 初 官 職 不 能 動 人 又 其 文 多 指 訐 有 疵 病 者 所 惡 聞 雖 得 其 文 不 甚 重 之 故 所 棄 失 居 多 余 止 得 其 兩 卷
?2017浙江?
仆 自 知 頑 滯 不 能 苦 心 為 學(xué) 假 使 能 學(xué) 之 亦 不 能 出 而 施 之 懇 懇 欲 成 足 下 之 美 異 日 既 受 足 下 之 教 于 一 官 一 局 而 無 過 失 而 已
?世人見太初官職不能動人/又其文多指訐/有疵病者所惡聞/雖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棄失居多/余止得其兩卷?(《顏太初雜文序》[宋]司馬光)
仆自知頑滯/不能苦心為學(xué)/假使能學(xué)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懇懇欲成足下之美/異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無過失而已?(《上池州李使君書》[唐]杜牧)
?victory!!
對了,統(tǒng)一一下意見,各位有沒有對筆記原文件的需求,最近兩個月把“2023高考系統(tǒng)課”的筆記做完前后,可能會像奇哥一樣把筆記文件放到云盤中供大家免費(fèi)食用,如有需求可以私信、評論來告訴我 (筆記格式是PDF格式,使之不漏標(biāo)記,并且我還進(jìn)行了精簡,還把整體顏色加深滿足打印的需求)
效果實(shí)例,方便的話可以去看看:https://www.aliyundrive.com/s/HJCW7ef9f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