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評鑒-楊素 字處道

楊素 字處道

楊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處道,弘農(nóng)華陰(今屬陜西)人。先祖世代為官,祖父楊暄,官至北魏輔國將軍、諫議大夫。父親楊敷,為北周汾州刺史。楊素小時候窮困失意,不拘小節(jié),有遠(yuǎn)大的志向。時人都不理解他,只有他的堂叔祖尚書仆射楊寬認(rèn)為他很不一般。楊素勤奮好學(xué),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屬文,工草隸,頗留意于風(fēng)角。北周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宇文邕誅殺宇文護親掌朝政,楊素因曾受到宇文護的重用,所以遭到株連。此時,楊素以其父楊敷死于北齊,但未受朝廷追封,便上表申訴。周武帝不理。楊素再三上表,周武帝大怒,下令殺楊素。楊素高聲地說:“我給無道的天子做事,死是應(yīng)該的?!敝芪涞勐労螅瑢钏毓文肯嗫?,赦其無罪,并追贈其父為大將軍,謚忠壯。拜楊素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并逐漸對其有了好感。
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十月,楊素隨軍攻齊,屢立戰(zhàn)功。次年,陳宣帝陳頊派名將吳明徹率軍北伐。北周建德七年(578年),楊素隨上大將軍王軌前去救援,最終大破陳軍,俘主將吳明徹。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北周宣帝宇文赟病死。周靜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楊堅專政。楊素知楊堅甚得眾心,且有稱帝之意,遂主動投到楊堅門下,與其深自結(jié)納。不久后相州總管尉遲迥等舉兵反楊堅。楊堅以韋孝寬為行軍元帥,楊素等人為行軍總管,率軍討伐尉遲迥。次年,大丞相楊堅受禪登基,改元開皇,是為隋文帝,并加楊素上柱國。并參與了隋朝法律的修定。
開皇七年(587年),楊素與高颎等人獻(xiàn)平陳之策。楊素在永安建造“五牙”、“黃龍”等戰(zhàn)船,加強水師,作滅陳準(zhǔn)備。次年,楊堅以次子楊廣為行臺尚書令,主管滅陳之事。楊素與楊廣、秦王楊俊并為行軍元帥,集中水陸軍五十一萬八千人,分為八路攻陳。其中楊素指揮水軍主力,出巴東郡,順流東下,負(fù)責(zé)消滅長江及沿岸陳水陸軍。楊素端坐在平乘大船之上,容貌體魄雄健魁偉,陳國人望而生畏,都說:“清河公就是長江之神??!”
仁壽初年(601年),楊素取代高颎擔(dān)任尚書左仆射。此時,楊素位居顯貴,南北朝以來無人可與他相比。他中傷像賀若弼、史萬歲、李綱、柳述等人,攀附太子楊廣。直到仁壽末,楊素不再處理事務(wù)。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駕崩后,楊廣登基,派人召楊諒回朝。楊諒知有異,不聽從遂起兵反叛。楊廣拜楊素為并州道行軍總管、河北安撫大使,率領(lǐng)幾萬人討伐楊諒。楊素一路所向無前,最終擊敗了楊諒,活捉了蕭摩訶。
大業(yè)二年(606年),楊廣拜楊素為司徒,又改封他為楚公,食邑兩千五百戶。這一年,楊素死在任上。謚曰“景武”,楊廣追封他為光祿大夫、太尉公。楊素死后,長子楊玄感繼承了他的爵位。后來楊玄感起兵事敗,遭到誅殺,楊素的家族也因受楊玄感的牽連都被株夷。
統(tǒng)帥 S-
(楊素受脤出師,指期平殄,戰(zhàn)必勝,攻必?。幻糠A戎律,長驅(qū)塞陰,南指而吳越肅清,北臨而獯獫摧服。汴部鄭州,風(fēng)卷秋籜;荊南塞北,若火燎原。自隋文平一天下,所謂名將者,獨韓擒虎、賀若弼、史萬歲與素耳。擒、弼自平陳之后,不獲立尺寸之效,獨史萬歲從素征討,以驍勇稱。然素之兵未嘗小衄,隋功臣無與比肩者,可謂一代之名將矣。)
武力 B
(楊素嘗從宇文憲討齊,憲屯兵雞棲原,齊主以大軍至,憲懼而宵遁,為齊兵所躡,眾多敗散。素與驍將十余人盡力苦戰(zhàn),憲僅而獲免。)
軍謀 S-
(楊素克敵斬將,攻策為多,頻承廟算,應(yīng)變無方。既俘陳主,而江湖海岱群盜蜂起,大者數(shù)萬,小者數(shù)千。素專閫外之權(quán),轉(zhuǎn)戰(zhàn)萬里,窮越嶺海,無向不滅。已而突厥犯塞,宗室稱兵。素以深謀,出其不意,所摧陷者不可勝計,遂靖邊氛,而清內(nèi)難。考素之功烈如此,方之武安、淮陰,不為過矣。)
智略 S-
(楊素兼文武之資,包英奇之略,志懷遠(yuǎn)大,以功名自許。隋帝龍飛,將清六合,許以腹心之奇,每當(dāng)推彀之重??计湟膬挫o亂,功臣莫居其右;覽其奇策高文,足為一時之杰。然專以智詐自立,不由仁義之道,阿諛時主,高下其心。幸而得死,子為亂階,墳土未干,闔門殂戮,丘隴發(fā)掘,宗族誅夷。則知積惡余殃,信非徒語。多行無禮必自及,其斯之謂歟!)
內(nèi)政 B
(楊素經(jīng)國之才,不亞高颎,而推誠體國,處物平當(dāng),有宰相識度,不如颎遠(yuǎn)矣。及居大位,朝臣有違忤者,雖至誠如賀若弼、史萬歲、李綱、柳彧等,素皆陰中之。若有附會及親戚,雖無才用,必加進(jìn)擢。朝廷靡然,莫不畏附。至于謀廢冢嫡,致國于傾危,終使宗廟丘墟,市朝霜露。究其禍敗之源,實乃素之由也。)
魅力 C
(楊素嚴(yán)忍,每將臨寇,輒求人過失而斬之,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監(jiān)營仁壽宮,遂夷山堙谷,督役嚴(yán)急,作者多死,宮側(cè)時聞鬼哭之聲。王夫之論曰:“隋之諸臣,唯素之不可托也為最,非但穎、弼、德林之不屑與伍,即以視劉昉、鄭譯猶有懸絕之分。何也?素者,以殺人而速奏其成,天下古今之至不仁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