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上門推銷~~聊聊生前買棺材的"棺材本"文化



《禮記·檀弓》
“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見也。
是故衣足以飾身,棺周于衣,槨周于棺,土周于槨”即可。"

.
在原神中,往生堂是璃月地區(qū)的棺材鋪,且還包辦葬禮等一系列服務,
而新任堂主胡桃則主打"生前買棺材"以備不時之需,做為推銷手法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遺體保存不易、棺材置辦不能及時等因素,
生前買棺材、置備相關事物準備,成了非常實際的選項
.
因此在古代確實有這項傳統(tǒng)習慣,這件事并非稀奇
.
家裡有上了年紀的老人,大多早已準備三至四寸或是五寸厚的大桐木板,
預防老人突遭不測,有現(xiàn)成的板材,人稱這樣的木板為:土料板
之后等需要之時,再請木匠前來"做壽"


出于避諱會有雅稱"壽材"、"壽衣"來借指棺材、衣物
子女在父母還健在時便會為父母購買壽衣,有為長者增壽和其兒孫添福的意思
亦會在一個人61歲生日時送上壽衣為生日賀禮。這種壽衣,當?shù)孛耖g稱為「張老衫仔褲」

同時老人也多半在自感年老體衰之時,
著手置辦自己的棺材,或者親朋相送


棺材?客家話來說?稱「壽板」,壽板必須直立在牆壁邊,不能平放靠地,
站立的壽板就稱「立棺」、「站壽」,
「立」諧?「占」,站壽=占壽,
家中立棺添福壽的意味,
俗諺說:「站壽年、較?壽」。
此外,在福建、廣??帶,
有在家中放棺?的風俗,棺?豎立于客廳邊,
因此也稱為「豎壽」、「豎棺」、「豎板」。
若是家庭經(jīng)濟富裕者,則會挑選良辰吉?延請??師傅製作棺?,
選??級?料來訂製?副棺材,製造完成后,再上漆



也就是俗語中的"棺材本"文化

此外也有"借壽材"的情況,例如兒女先早走一步,
因此將老人家自己的棺材(或者是辦喪預算)挪用
.


.


.
【關於胡桃棺材賣不出去】
當然上述這些都是以家中有老人、明確知死之將至者、空間較大的郊區(qū)鄉(xiāng)村前提來說
(或者是遭大疫而提前購置)
如果是居住城市已有棺材鋪者,家中放置棺材的需求自然是大大下降,
伴隨著交通改善、物流的進步,人口城市化,
操辦葬禮事務,由自家轉(zhuǎn)向葬儀社全權負責
這項習俗也自然隨之消淡(變成先買好靈骨塔位)

而對於年輕、正值壯年人來說,提早買棺材也自然還沒有必要,
這也是劇情中胡桃銷售失敗的因素


.
不過與冒險家協(xié)會的商業(yè)合作,對雙方來說,倒是非常合理


【買一送一案例】

.
.
.

最後引用洛夫喬伊的一段話:
“我所用的‘彼世’這一觀念,并不指對未來生命的信仰和關心。
系念死后將是什么情況或一腔心思都想著你所希望得到的歡樂即將來臨,
那顯然是對‘此世’戀戀不舍的一種最極端的方式。
如果把‘彼世’想象成與‘此世’并非截然異類,而是大體相同,
則‘彼世’不過是‘此世’存有模式的延伸而已。
這一想象中的‘彼世’,將和我們所熟知的‘此世’一樣,
依然是一個由變動、感性、多元與塵緣所共同構成的世界。
所不同的只是塵世中的苦略去了,樂則提升了,以補償人在生前所遭到的種種挫折罷了。
如果人們所向往的‘彼世’是這樣,
那么它在本質(zhì)上恰恰是對‘此世’依戀的一種最極端的表現(xiàn)?!?br>
那些虛構的道德規(guī)范通過它們的視覺形象得到了生命的輝煌,而墳墓正是此世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