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2023-01-11 11:03 作者:這青苔碧瓦堆  | 我要投稿

《梁惠王章句下》

譯文:

莊暴進(jìn)見孟子,說:“我朝見大王,大王和我談?wù)撓埠靡魳返氖?,我沒有話應(yīng)答?!?/span>

接著問道:“喜好音樂怎么樣???”

孟子說,“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樂,那齊國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錯了!”

拓展:

  • 暴:齊國大臣。
  • 見(xian現(xiàn))于王:被齊王召見。




譯文:

幾天后,孟子在進(jìn)見宣王時問道:“大王曾經(jīng)和莊暴談?wù)撨^愛好音樂,有這回事嗎?”

宣王臉色一變,不好意思地說:“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靜典雅的音樂,只不過喜好當(dāng)下世俗流行的音樂罷了。

孟子說,“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樂,那齊國恐怕就治理很不錯了!在這件事上,現(xiàn)在的俗樂與古代的雅樂差不多?!?/span>

宜王說:“能讓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嗎?”

孟子說:“獨自一人娛樂,與和他人一起娛樂,哪個更快樂?”

宣王說:“不如與他人一起娛樂更快樂?!?/span>

孟子說:“和少數(shù)人一起娛樂,與和多數(shù)人一起娛樂,哪個更快樂?”

宣王說:“不如與多數(shù)人一起娛樂更快樂?!?/span>




譯文:

孟子說,“那就讓我來為大王講講娛樂吧!

假如大王在奏樂,百姓們聽到大王鳴鐘擊鼓、吹蕭奏笛的音聲,都愁眉苦臉地相互訴苦說:‘我們大王喜好音樂,為什么要使我們這般窮困呢?父親和兒子不能相見,兄弟和妻兒分離流散?!?/span>

假如大王在圍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喧囂,見到旗幟的華麗,都愁眉苦臉地相互訴苦說:‘我們大王喜好圍獵,為什么要使我們這般窮困呢,父親和兒子不能相見,兄弟和妻兒分離流散?!?/span>

這沒有別的原因,是由于不和民眾一起娛樂的緣故。

拓展:

  • 管龠:趙注云:“管,笙;龠,蕭?!斌鲜且环N簧管樂器,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記載;這里的蕭是指排蕭,與現(xiàn)在所稱類似笛的蕭不同。



譯文:

“假如大王在奏樂,百姓們聽到大王鳴鐘擊鼓、吹蕭奏笛的音聲,都眉開眼笑地相互告訴說:‘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樂呢?’

假如大王在圍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喧囂,見到旗幟的華麗,都眉開眼笑地相互告訴說:‘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圍獵呢?’

這沒有別的原因,是由于和民眾一起娛樂的緣故。如果大王能和百姓們同樂,那就可以以王道統(tǒng)一天下?!?/span>



譯文:

齊宣王問道:“文王的園林有七十里見方,有這事嗎?”

孟子答道:“在文獻(xiàn)上有這樣的記載?!?/span>

宣王問:“竟有這么大嗎?”

孟子說:“百姓還覺得小了呢?!?/span>

宣王說:“我的園林四十里見方,百姓還覺得大,這是為什么呢?”

孟子說:“文王的園林七十里見方,割草砍柴的可以去,捕鳥獵獸的可以去,是與百姓共同享用的,百姓認(rèn)為太小,不也是很自然的嗎?我初到齊國邊境時,問明了齊國重要的禁令,這才敢入境。我聽說國都郊區(qū)之內(nèi)有個園林四十里見方,殺了其中的麋鹿,就如同犯了殺人罪;這就像是在國內(nèi)設(shè)下了一個四十里見方的陷阱,百姓認(rèn)為太大了,不也是應(yīng)該的嗎?”

拓展:

  • 囿:古代畜養(yǎng)禽獸的園林。



譯文:

齊宣王問道:“和鄰國交往有什么講究嗎?”

孟子回答說:“有。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夠以大國的身分侍奉小國,所以商湯侍奉大國,周文王侍奉昆夷。

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夠以小國的身分侍奉大國,所以周太王侍奉獯鬻,越王勾踐侍奉吳王夫差。

以大國身分侍奉小國的,是以天命為樂的人;以小國身分侍奉大國的,是敬畏天命的人。以天命為樂的人安定天下,敬畏天命的人安定自己的國家?!对娊?jīng)》說:‘畏懼上天的威靈,因此才能夠安定?!?/span>

拓展:

  • 湯事葛:湯,商湯,商朝的創(chuàng)建人。葛,葛伯,葛國的國君。葛國是商緊鄰的小國。
  • 文王事昆夷:文王,周文王。昆夷,也寫作“混夷”,周朝初年的西戎國名。
  • 太王事獯鬻: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即古公父。獯鬻又稱獫狁,當(dāng)時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
  • 勾踐:春秋時越國國君。
  • 吳:指春秋時吳國國君夫差。
  • 詩云:引自《詩經(jīng)·周頌·我將》。




譯文:

宣王說:“先生的話可真高深呀!不過,我有個毛病,就是逞強好勇?!?/span>

孟子說:“那就請大王不要好小勇。有的人動輒按劍瞪眼說:‘他怎么敢抵擋我呢?’這其實只是匹夫之勇,只能與個把人較量。大王請不要喜好這樣的匹夫之勇!

“《詩經(jīng)》說:‘文王義憤激昂,發(fā)令調(diào)兵遣將,把侵略莒國的敵軍阻擋,增添了周國的吉祥,不辜負(fù)天下百姓的期望。’這是周文王的勇。周文王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

“《尚書》說:‘上天降生了老百姓,又替他們降生了君王,降生了師表,這些君王和師表的唯一責(zé)任,就是幫助上帝來愛護(hù)老百姓。所以,天下四方的有罪者和無罪者,都由我來負(fù)責(zé),普天之下,何人敢超越上帝的意志呢?’

所以,只要有一人在天下橫行霸道,周武王便感到羞恥。這是周武王的勇。周武王也是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如今大王如果也做到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那么,老百姓就會唯恐大王不喜好勇了啊。”

拓展:

  • 《詩云》:以下詩句引自《詩經(jīng)·大雅·皇矣》。
  • 赫斯:發(fā)怒的樣子。
  • 爰:語首助詞,無義。
  • 莒:古國名,在今山東莒縣,公元前431年被楚國消滅。
  • 《書》曰:書,《尚書》,以下引文見偽《古文尚書·周書·泰誓》。
  • 厥:用法同“其”。
  • 衡行:即“橫行”。



譯文:

齊宣王在別墅雪宮里接見孟子。宣王說:“賢人也有在這樣的別墅里居住游玩的快樂嗎?”

孟子回答說:“有。人們要是得不到這種快樂,就會埋怨他們的國君。

得不到這種快樂就埋怨國君是不對的;可是作為老百姓的領(lǐng)導(dǎo)人而不與民同樂也是不對的。

國君以老百姓的憂愁為憂愁,老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憂愁。以天下人的快樂為快樂,以天下人的憂愁為憂愁,這樣還不能這樣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是沒有過的。

拓展:

  • 雪宮:齊宣王的離宮(古代帝王在正宮以外臨時居住的宮室,相當(dāng)于當(dāng)今的別墅之類)。



譯文:

從前齊景公問晏子說:‘我想到轉(zhuǎn)附、朝舞兩座山去觀光游覽,然后沿著海岸向南行,一直到瑯邪。我該怎樣做才能夠和古代圣賢君王的巡游相比呢?’

晏子回答說:‘問得好呀!天子到諸侯國家去叫做巡狩。巡狩就是巡視各諸侯所守疆土的意思。諸侯去朝見天子叫述職。述職就是報告在他職責(zé)內(nèi)的工作的意思。沒有不和工作有關(guān)系的。

春天里巡視耕種情況,對糧食不夠吃的給予補助;秋天里巡視收獲情況,對歉收的給予補助。夏朝的諺語說:“我王不出來游歷,我怎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來巡視,我怎么能得到賞賜?一游歷一巡視,足以作為諸侯的法度。”

現(xiàn)在可不是這樣了,國君一出游就 興師動眾 ,索取糧食。饑餓的人得不到糧食補助,勞苦的人得不到休息。大家側(cè)目而視 ,怨聲載道,違法亂記的事情也就做出來了。

這種出游違背天意,虐待百姓,大吃大喝如同流水一樣浪費。真是流連荒亡,連諸侯們都為此而憂慮。

什么叫流連荒亡呢?從上游向下游的游玩樂而忘返叫做流;從下游向上游的游玩樂而忘返叫做連;打獵不知厭倦叫做荒;嗜酒不加節(jié)制叫做亡。古代圣賢君王既無流連的享樂,也無荒亡的行為。

至于大王您的行為,只有您自己選擇了。’齊景公聽了晏子的話非常高興,先在都城內(nèi)作了充分的準(zhǔn)備,然后駐扎在郊外,打開倉庫賑濟(jì)貧困的人。又召集樂官說:‘給我創(chuàng)作一些君臣同樂的樂曲!’這就是《徴招》、《角招》。其中的歌詞說:‘ 畜君 有什么不對呢?’‘畜君’,就是熱愛國君的意思?!?/span>

拓展:

  • 齊景公:春秋時代齊國國君。
  • 晏子:春秋時齊國賢相,名嬰,《晏子春秋》一書記載了他的事跡和學(xué)說。
  • 轉(zhuǎn)附、朝舞:均為山名。
  • 豫:義同“游”。
  • 睊睊:因憤恨側(cè)目而視的樣子。
  • 大師:讀為“太師”,古代的樂官。
  • 《徴招》、《角招》:與角是古代五音(宮、商、角、徴、羽)中的兩個,招同“韶”,樂曲名。



譯文:

齊宣王問道:“別人都建議我拆毀明堂,究竟是拆毀好呢?還是不拆毀好呢?

孟子回答說:“明堂是施行王政的殿堂。大王如果想施行王政,就請不要拆毀它吧?!?宣王說:“可以把王政說給我聽聽嗎?”

孟子回答說:“從前周文王治理岐山的時候,對農(nóng)民的稅率是九分抽一;對于做官的人是給予世代承襲的俸祿;在關(guān)卡和市場上只稽查,不征稅;任何人到湖泊捕魚都不禁止;對罪犯的處罰不牽連妻子兒女。失去妻子的老年人叫做鰥夫;失去丈夫的老年人叫做寡婦;沒有兒女的老年人叫做獨老;失去父親的兒童叫做孤兒。這四種人是天下窮苦無靠的人。文王實行仁政,一定最先考慮到他們。

《詩經(jīng)》說:‘有錢人是可以過得去了,可憐那些無依無靠的孤人吧?!?/span>

宣王說:“說得好呀!”

拓展:

  • 明堂:為天子接見諸侯而設(shè)的建筑。這里是指泰山明堂,是周天子?xùn)|巡時設(shè),至漢代還有遺址。
  • 岐:地名。
  • 耕者九一:指井田制。把耕地劃成井字形,每井九百畝,周圍八家各一百畝,屬私田,中間一百畝屬公田,由八家共同耕種,收入歸公家,所以叫九一稅制。
  • 關(guān):道路上的關(guān)卡,近于現(xiàn)代“海關(guān)”的概念。
  • 澤梁:在流水中攔魚的設(shè)備。
  • 詩云:引自《詩經(jīng)·小雅·正月》。



譯文:

孟子說:“大王如果認(rèn)為說得好,為什么不這樣做呢?”

宣王說:“我有個毛病,我喜愛錢財?!?/span>

孟子說:“從前公劉也喜愛錢財?!对娊?jīng)》說:‘收割糧食裝滿倉,備好充足的干糧,裝進(jìn)小袋和大囊。緊密團(tuán)結(jié)爭榮光,張弓帶箭齊武裝。盾戈斧鉚拿手上,開始動身向前方。’因此留在家里的人有谷,行軍的人有干糧,這才能夠率領(lǐng)軍隊前進(jìn)。大王如果喜愛錢財,能想到老百姓也喜愛錢財,這對施行王政有什么影響呢?”

宣王說:“我還有個毛病,我喜愛女色。”

孟子回答說:“從前周太王也喜愛女色,非常愛他的妃子。《詩經(jīng)》說:‘周太王古公亶父,一大早驅(qū)馳快馬。沿著西邊的河岸,一直走到岐山下。帶著妻子姜氏女,勘察地址建新居?!菚r,沒有找不到丈夫的老處女,也沒有找不到妻子的老光棍。大王如果喜愛女色,能想到老百姓也喜愛女色,這對施行王政有什么影響呢?”

拓展:

  • 公劉:人名,后稷的后代,周朝的創(chuàng)業(yè)始祖。
  • 《詩》云:引自《詩經(jīng)·大雅·公劉》。
  • 橐囊:都是盛物的東西,囊大橐小。
  • 戢:同“輯”,和睦。
  • 干戈戚揚:四種兵器。
  • 《詩》云:引自《詩經(jīng)·大雅·綿》。
  • 古公亶父:即周文王的祖父周太王。
  • 姜女:太王的妃子。也稱太姜。
  • 聿:語首詞,無義。.
  • 怨女:未出嫁的女性。曠夫:未娶妻的男性。古代女子居內(nèi),男子居外,所以以內(nèi)外代指。




譯文:

孟子對齊宣王說:“如果大王您有一個臣子把妻子兒女托付給他的朋友照顧,自己出游楚國去了。等他回來的時候,他的妻子兒女卻在挨餓受凍。對待這樣的朋友,應(yīng)該怎么辦呢?”

齊宣王說:“和他絕交!”

孟子說:“如果您的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屬,那應(yīng)該怎么辦呢?”

齊宣王說:“撤他的職!”

孟子又說:“如果一個國家的治理得很糟糕,那又該怎么辦呢?”

齊宣王左右張望,把話題扯到一邊去了。拓展:

  • 反:同“返”。
  • 士師:司法官。




譯文:

齊宣王問道:“商湯流放夏桀,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有這回事吧?”

孟子答道:“史書上有這樣的記載?!毙跽f:“做臣子的弒他的君主,可以嗎?”

孟子說:“破壞仁愛的人叫作‘賊’,破壞道義的人叫作‘殘’。殘賊俱全的人,叫作‘一夫’。我只聽說過武王誅殺了一夫殷紂,沒有聽說過他是以臣弒君的?!?/span>

拓展:

  • 湯放桀:湯,商代開國之君;夏桀暴虐,湯興兵討伐他,把桀流放到南巢。
  • 武王伐紂:商紂王無道,周武王伐之,紂王兵敗,自焚而死。
  • 諸,“之乎”的合音字。
  • 傳:音zhuàn,傳記。




譯文:

孟子謁見齊宣王,說:“建筑一幢大屋,就一定要派工師去尋找大樹。工師找到了大樹,王就高興,認(rèn)為他能夠擔(dān)負(fù)他的責(zé)任。如果木匠把木料砍小了,王就會生氣,認(rèn)為他擔(dān)負(fù)不了他的責(zé)任。

比如某人從小學(xué)習(xí)一門手藝,長大了便想靠它賺錢養(yǎng)家,可是王卻對他說:‘暫時放下你所學(xué)的,聽從我的話吧!’那將如何呢?假如這里有一塊沒雕琢過的玉石,即使它非常值錢,也一定要請玉工來雕琢它。可是一到了治國理政,您卻說:‘暫時放下你所學(xué)的,聽從我的話吧!’這跟您要教導(dǎo)玉工雕琢玉石,又有何不同呢?”

齊國攻打燕國,戰(zhàn)勝了它。齊宣王問道:“有些人勸我別兼并燕國,也有人勸我兼并它。以一個萬乘之國去討伐另一個萬乘之國,五十天便打下來了,光靠人力達(dá)不到這一目的。如果不去兼并,上天會降下災(zāi)害來。兼并它,怎么樣?”

孟子答道:“如果兼并它,燕國百姓高興,便兼并它——古人有這樣做的,周武王就是個例子。如果兼并它,燕國百姓不高興,就不要兼并它——古人有這樣做的,周文王就是個例子。以一個萬乘之國去討伐燕國這個萬乘之國,燕國的百姓卻用筐盛著飯,用壺盛著酒來歡迎王的軍隊,難道會有別的意思嗎?只不過想躲開那水深火熱之苦罷了。假設(shè)反而是像水越深,像火越大,那燕國百姓也只會奔走逃避而去的。”

拓展:

  • 工師:工師,古代官名,主管各種工匠。
  • 萬鎰:表示極為貴重;二十兩為一鎰。
  • 齊人伐燕,勝之:事在齊宣王五年(前315年),燕王噲把燕國讓給他的相國子之,國人不服,將軍市被、太子平攻子之,子之反攻,殺市被、太子平;齊宣王派匡章乘機攻打燕國;燕士卒不戰(zhàn),城門不閉,燕君噲死,齊因而速勝。
  • 五旬而舉之:據(jù)《戰(zhàn)國策.燕策》記載,當(dāng)齊國的軍隊攻打燕國時,燕國“士卒 不戰(zhàn) ,城門不閉”,因此齊國軍隊五十天就攻進(jìn)了燕國的首都,殺死了燕王噲 和子之。
  • 武王是業(yè):指武王滅紂。
  • 文王是也:指文王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仍然服事殷商而沒有造反。
  • 簞食壺漿:簞(dān),古代盛飯的竹筐;食,飯;漿,用米熬成的酸汁,古人用以代酒。




譯文:

齊國討伐燕國,兼并了它。別的國家在醞釀救助燕國。

宣王問道:“許多國家正在醞釀要討伐我,要怎樣對待呢?”

孟子答道:“我聽說過,憑著方圓七十里土地最終號令天下的,商湯就是,還沒聽說過擁有方圓一千里土地而害怕別國的。

《書經(jīng)》說過:‘商湯第一次征伐,從葛國開始?!煜氯硕枷嘈潘?,因此,出征東面,西方國家的百姓便不高興;出征南面,北方國家的老百姓便不高興,都說:‘為什么把我們放到后面呢?’人們盼望他,就好像久旱以后盼望烏云和虹霓一樣。做買賣的依然熙來攘往,種莊稼的照樣埋頭耕耘,因為他們知道這軍隊是來誅殺那暴虐的國君是來撫慰那被殘害的百姓的。真像降了場及時雨呀,所以百姓十分高興。

《書經(jīng)》又說:‘盼望我王,他來了,我們才活過來了!’如今燕國的君主虐待百姓,王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認(rèn)為您是要把他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因此都提著飯筐和酒壺來歡迎王的軍隊。

如果您卻殺掉他們的父兄,擄掠他們的子弟,毀壞他們的宗廟祠堂,搬走他們的傳世寶器,這又怎么可以呢?

天下各國本來就害怕齊國的強大,如今它的土地又?jǐn)U大了一倍,而且還暴虐無道,這等于引發(fā)各國興兵動武。您趕快發(fā)出命令,遣送回俘虜中的老幼者,停止搬運燕國的寶器,再與燕國人士商量,擇立一位君主,然后撤軍。這樣做,要讓各國停止興兵,還是來得及的。”

拓展:

  • 湯一征,自葛始:出自《尚書》。
  • 云霓:霓,虹霓。虹霓在清晨出現(xiàn)于西方是下雨的征兆。
  • 歸市者:指做生意的人。
  • 旄倪:旄,通“?!保耸?、九十歲的人叫做耄,這里通指老年人。倪,指小孩子



譯文:

鄒國與魯國交戰(zhàn)。鄒穆公對孟子說:“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三個,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而犧牲的。殺他們吧,殺不了那么多;不殺他們吧,又實在恨他們眼睜睜地看著長官被殺而不去營救。到底怎么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說:“災(zāi)荒年歲,您的老百姓,年老體弱的棄尸于山溝,年輕力壯的四處逃荒,差不多有上千人吧;而您的糧倉里堆滿糧食,貨庫里裝滿財寶,官吏們卻從來不向您報告老百姓的情況,這是他們不關(guān)心老百姓并且還殘害老百姓的表現(xiàn)。曾子說:‘小心啊,小心??!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現(xiàn)在就是老百姓報復(fù)他們的時候了。您不要歸罪于老百姓吧!只要您施行仁政,老百姓自然就會親近他們的領(lǐng)導(dǎo)人,肯為他們的長官而犧牲了。”

拓展:

  • 鄒與魯哄:鄒國與魯國交戰(zhàn)。
  • 穆公:即鄒穆公。孟子是鄒國人,所以穆公問他。
  • 曾子:即孔子的學(xué)生曾參。


視頻少了一節(jié):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間于齊、楚。事齊乎?事楚乎?”

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筑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也。”

譯文:

滕文公問道:“騰國是一個小國,處在齊國和楚國兩個大國之司。是歸服齊國好呢,還是歸服楚國好呢?”

孟子回答說:“到底歸服哪個國家好我也說不清。如果您一定要我談?wù)効捶?,那倒是只有另一個辦法:把護(hù)城河挖深,把城墻筑堅固,與老百姓一起堅守它,寧可獻(xiàn)出生命,老百姓也不退去。做到了這樣,那就可以有所作為了。”

拓展:

  • 滕文公:滕國國君。滕國,古國名,西周分封的諸侯國,姬姓,開國國君是周文王的兒子錯叔繡。公元前414年被越國滅,不久復(fù)國,又被宋國消滅。




譯文:

滕文公問道:“齊國人準(zhǔn)備修筑薛邑的城池,我很害怕,怎么辦才好呢?”

孟子答道:“從前太王住在邠地,狄人來侵犯,他便搬遷到岐山下定居。他并不是主動選取了這個地方,完全是出于不得已。要是一個君主能實行仁政,后代子孫定會有成為帝王的。有德君子創(chuàng)立功業(yè),傳于子孫,正是為了能代代相傳。至于成不成功,自有天命。您奈何得了齊人嗎?只有努力實行仁政罷了?!?/span>

拓展:

  • 筑薛:薛,周初一小國,姓任,后為齊所滅,以之封田嬰。
  • 邠:同“豳(bīn)”。
  • 狄:即獯鬻(xūn yù)。




譯文:

滕文公問道:“滕是個小國,盡心竭力服事大國,仍然難免于禍害,怎么辦才好呢?”

孟子答道:“從前太王住在邠地,狄人來侵犯他。用皮裘和布帛去籠絡(luò),不能幸免;用好狗名馬去籠絡(luò),不能幸免;用珍珠寶玉去籠絡(luò),仍然不能幸免。

太王便召集邠地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向他們宣布:‘狄人所要的,乃是我們的土地。我聽說過這個:有德行的人不讓本來用以養(yǎng)人的東西成為禍害。你們何必害怕沒有君主呢?我得離開了?!谑请x開邠地,翻過梁山,在岐山之下重新蓋了個莊子住了下來。

邠地的老百姓說:‘是有仁德的人哪,我們不能失去他?!冯S他的人好像趕集的一樣多。

也有人說:‘土地是祖宗傳下世世代代必須守住的基業(yè),不是我本人能擅自把它丟棄的,寧愿死,也不離開?!陨蟽蓷l道路,您可以在其中選擇?!?/span>




譯文:

魯平公準(zhǔn)備外出,他所寵幸的小臣臧倉來請示說:“平日您外出,一定要告訴管事的人您到哪兒去?,F(xiàn)在車馬都預(yù)備好了,管事的人還不知道您要到哪兒去,因此我才冒昧來請示?!?/span>

平公說:“我要去拜訪孟子?!标皞}說:“您輕視自己的身份先去拜訪一個普通人,是為了什么呢?您以為他是賢德之人嗎?禮義應(yīng)該是由賢者實踐的,而孟子辦他母親喪事的花銷超過他從前辦父親喪事的花銷,您不要去看他!”平公說:“好吧?!?/span>

樂正子入宮見平公,問道:“您為什么不去看孟軻呀?”平公說:“有人告訴我:‘孟子辦他母親喪事的開銷超過他以前辦父親喪事的開銷?!圆蝗タ此恕!?/span>

樂正子說:“您所說的‘超過’是什么意思呢?是指父喪用士禮,母喪用大夫禮嗎?是指父喪用三只鼎擺放祭品,而母喪用五只鼎擺放祭品嗎?”

平公說:“不,我指的是棺槨衣衾的精美?!?/span>

樂正子說:“那便不能叫‘超過’,只是前后貧富不同罷了。”

拓展:

  • 魯平公:景公之子,名叔。
  • 嬖人:被寵幸的人,此處指親信的小臣。
  • 敢:謙敬副詞,無實義。
  • 樂正子:戰(zhàn)國時人,仕于魯。名克。就是孟子在《盡心下》二十五章所說的“善人”“信人”。
  • 三鼎、五鼎:鼎是古代的一種器皿,祭祀時用以盛祭品者;祭禮,天子九鼎,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三鼎五鼎體現(xiàn)了士禮和卿大夫禮的差別。
  • 棺槨衣衾:內(nèi)棺曰棺,外棺曰槨,音guǒ。古代士以上的人常用兩層以上的棺木);衣衾,死者裝殮的衣被。




譯文:

樂正子去見孟子,說:“我跟魯君說了您,魯君剛要來看您,可是有一個受寵的小臣名叫臧倉的阻止了他,所以他沒有來成?!?/span>

孟子說:“某人要干件事情,會有種力量在推動他;要想不干,也有種力量在阻止他。干與不干,不是單憑人力所能做到的。我不能和魯侯見面,是由于天命。臧家那小子,怎能使我和魯侯見不上面呢?”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通海县| 甘德县| 白山市| 石家庄市| 怀宁县| 黄梅县| 昌平区| 塔城市| 永靖县| 册亨县| 丰顺县| 石狮市| 栾川县| 潞城市| 萨嘎县| 广州市| 周口市| 徐水县| 大渡口区| 德安县| 吉水县| 德州市| 阿拉尔市| 桐梓县| 民权县| 离岛区| 尉氏县| 莎车县| 定结县| 昌图县| 浦县| 浑源县| 忻州市| 南阳市| 墨脱县| 苏尼特右旗| 施甸县| 玉林市| 荆门市| 巫山县| 格尔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