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讓云音樂劇再飛一會兒!

近日,疫情雖然漸漸得到了控制,但演藝界依然是風起云涌——國內(nèi)劇院30%上座率的限制使得復演之路道阻且長,而國外更是遙遙無期...恐怕云觀劇時代還要持續(xù)一段時間,對此筆者只想說一句:C'est la vie!
更讓人細思覺恐的是:云觀劇或許會成和防疫一樣,為一種新的常態(tài)~面對著再也回不到從前的可能,我們不得不考慮——這究竟意味著什么?對于我們又會有哪些影響呢?

說實話,現(xiàn)在的局面很混亂,大家都在做各式各樣的嘗試...比方說,百老匯最近上線的流媒體平臺,就匯集了各類云劇場的內(nèi)容——接下來還要上線大制作、甚至托尼慶典!而在國內(nèi),從去年的《因樂聚》演唱會,到跨年時《蝶》的校園版直播,再到上周線上首演的《一愛千年》,“云音樂劇”的發(fā)展似乎也是一浪接一浪~


在此,筆者想給大家翻譯翻譯——什么叫做云音樂?。?span id="s0sssss00s" class="pgc-img-caption">
當然,大家姑妄聽之,千萬不要“以我為準”...我們得讓這些浪再飛一會兒,畢竟誰也預(yù)料不到各路神仙和夜里猛的資本能搞出什么樣的花樣出來orz
你想站著,還是想掙錢?
首先,筆者認為,云觀劇時代是遲早要到來的,只不過在疫情之下加快了步伐!
最直觀的體現(xiàn),就是音樂劇《Hamilton》——這個百老匯的頭牌,可是在疫情席卷西方之前,就被迪士尼爸爸pick了哦~

更值得一提的是,計劃發(fā)行的直接是16年的舞臺官錄版本,而不是像以往那樣專門制作電影版!這簡直是——Cats聽了想咬人,大悲知道了想上街,不轉(zhuǎn)不是la vie boheme(霧...
而且在疫情之下,該片直接提檔到了今年7月,并直接在Disney+線上發(fā)行...在迪爸爸的強大渠道和宣傳之下,Hamilton上線的影響力,無論與小眾平臺BroadwayHD、還是打通文藝院線的NT-live相比,恐怕都要高出幾個數(shù)量級!

毫無疑問,Hamilton做到了“站著把錢掙了”,甚至連額外的拍攝成本都沒付出...而迪士尼,以及觀眾們吃虧了嗎?恐怕也未必——相信在7月初,Disney+會迎來一個訂閱高峰,而很多包括筆者在內(nèi)的Ham粉會心甘情愿地掏出6.99刀,開始探索迪士尼的線上世界,不少人甚至會續(xù)訂下去,繼續(xù)云吸星戰(zhàn)、漫威、皮克斯等等等~

筆者認為,形成共贏局面的關(guān)鍵在于:Hamilton的蛋糕太大了,一人一口酥也不會有人成為荀令君...只在百老匯演出的時候就已經(jīng)供不應(yīng)求,票價上天了,而脫離了線下場館的限制則更是能讓更廣大的觀眾用更低的價格觀看~
在這里,“時間窗口”起到的作用是至關(guān)重要的...如果各種平臺同時上的話,有多少觀眾愿意花幾百美元去現(xiàn)場,而不是幾美元線上看呢?要知道,真正注重現(xiàn)場體驗的戲劇愛好者畢竟是少數(shù)——更多的路人恐怕所在的城市連劇院都沒有,想去現(xiàn)場看都不是一個選擇!

所以文娛產(chǎn)業(yè)一般都是線下先行,再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提供更多廉價的選項...比方說電影會在電影院里先演,過段時間才會上線各種視頻網(wǎng)站,最后的最后才會在電視臺上播出~而現(xiàn)在突然間線下無法變現(xiàn)了,整個模式就出現(xiàn)了巨大的問題!
簡單來說,大家站著掙不了錢了——畢竟Hamilton是鳳毛菱角,馬邦德才是常態(tài),更何況浦東的黃老爺還偷來了各種資源養(yǎng)著一大群白嫖黨...甚至說,在混亂的線上世界中能站著有時還是一種奢望~

當然,很多地主家余糧充足,根本不在乎!大英的韋伯就在油管上開通了"The shows?must go on!"頻道,以一周一劇的頻率開倉放糧~其限時免費模式,或許也利用庫存,賺足了吆喝——但恐怕和消費券一樣,只能成為權(quán)宜之計,而不是云音樂劇的常態(tài)...


相比而言,剛在peopletv.com首映的,基于熱門美劇Smash的Bombshell音樂會,則更進了一步,公開為Actors Fund募捐,替整個行業(yè)謀福利...
據(jù)筆者了解,當初的音樂會也是15年的時候通過Kickstarter眾籌到了30萬美元,才得以進行的~其次在中場更是加入了卡司重聚的環(huán)節(jié),給了觀眾們很多驚喜~


當然,更多的人家里沒礦,也做不到那么“體面”,只得紛紛加入直播帶貨的大軍,或想盡辦法生存下去...
筆者認為,免費播出+打賞的模式也不是長久之計——目前供給充足加盜版嚴重恐怕只能先走這條路...而當存貨耗盡之時,哪怕是韋伯也要重新考慮云音樂劇的利益分配問題,探索如何像Hamilton一樣,站著把錢給掙了~
Today is history!
在新模式的探索上,筆者很欣喜地看到國內(nèi)原創(chuàng)劇也能夠一馬當先...雖然離成功恐怕不止是那"一步之遙"~

一部新劇,通過線上首演,并付費觀看,《一愛千年》恐怕真的是創(chuàng)造了歷史!論起演員來,鄭棋元領(lǐng)銜的中國歌劇舞劇院的老師們各個可圈可點;論起平臺,四海一家+中演院線+阿里系的配置也堪稱豪華...可這部劇總讓人感覺——味道不大對><


在筆者看來,這或許反映了原創(chuàng)音樂劇在創(chuàng)作上的窘境...這不是第一步白蛇主題的音樂劇了——從李盾老師1997年的《白蛇傳》,到徐俊導演18年的《白蛇驚變》,大家都想去挖掘這個民間傳說中的寶藏,但都還沒有探索出最為合適的挖掘方式~


受馬前卒五四演講的影響,筆者認為原創(chuàng)音樂劇與引進劇相比,類似于解放前的民族資本主義...我們畢竟起步晚,還停留在小作坊手工業(yè)創(chuàng)作的階段,雖然不時能誕生匠心之作,但人家“機器”一開,大制作真的能連綿不絕!在買辦就能輕松掙大錢的時候,除了情懷黨,誰又會偏愛原創(chuàng)音樂劇呢?

墻裂推薦知識青年觀看的一個演講!
這么一來,業(yè)界所謂的“三步走”,恐怕只能是南柯一夢...先引進、再逐漸本土化,過渡到原創(chuàng)——恐怕當年的洋務(wù)派和民族資本家也是這么想的!但等待這些馬走日們的,恐怕只有無疾而終的“完顏英”orz
后浪們,還等什么呢?
不過,現(xiàn)在時代變了,做線上音樂劇恐怕也沒有那么難了——甚至不需要藍青峰式的機關(guān)算盡,有時一個少年,一架鋼琴就行...

當筆者偶然間接觸到《酷兒的飛行器》的時候,真的感覺是難以置信——這居然也行?即興彈唱、一人分飾多角、直接在直播中創(chuàng)作,還鼓勵大家錄屏分享!上音的顧易顧老師,真的是玩出了新花樣~
后來發(fā)現(xiàn),這個顧易還真的不簡單:他在大二時就和徐均朔搭檔,創(chuàng)造了上音的歷史:

而顧老師在直播中,不僅回味過當時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生生背后的故事》),更是接二連三地推出《書中人》、《龍》等天馬行空的即興原創(chuàng)作品...雖說只有聲音,畫面純靠腦補,很多地方也顯得不那么貼切——但筆者感覺其初生牛犢的勁頭,不亞于市面上某些成熟作品!

這給了筆者以啟發(fā):或許在音樂劇領(lǐng)域,我們也遇到了“innovator's dilemma”,隨著音樂劇的發(fā)展,大家不斷點亮科技樹,不惜代價各種over serve線下的觀眾...卻忽視了大家最想要的,可能就是幾首動聽的音樂,一個不錯的故事~

而突然間進入了線上,這些線下的trick反而一個個大打折扣...我們的原創(chuàng)劇也能和西方的大制作處于同一起跑線,用最為原始的方式比拼編劇、作曲和演員的功底!

正如筆者上次說到的兩個“鬼”一樣——或許在劇院中,《人鬼情未了(Ghost)》的現(xiàn)場效果永遠是原創(chuàng)劇《聶小倩與寧采臣》比不了的...但如果在線上,現(xiàn)場令人目瞪口呆的穿墻特技想必就不會那么效果拔群,而后者的“身世”、“貪念”等神曲威力卻絲毫不減,更有可能因其內(nèi)涵而取勝~(PS:筆者這才發(fā)現(xiàn),關(guān)山老師的作用,或許一直被嚴重低估了><
所以筆者認為,如今的亂局,對于年輕的創(chuàng)作者來說,或許是一次機遇:我們不僅可以低成本試錯,更是有機會和巨頭們處于同一起跑線!音樂劇的創(chuàng)作本來就是要經(jīng)過改改改的,先在初期不成熟的時候上線獲取觀眾的反饋,再逐漸加大投入至線下商演,未必不是一條可行的路...總比一些騙了一大筆經(jīng)費,到了現(xiàn)場才知道是割觀眾韭菜的害群之馬更值得我們關(guān)注!

當然,即興原創(chuàng)的門檻恐怕不是一般的高,線上先行的模式也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探索...
在此階段,筆者只能說:讓云音樂劇先飛一會兒!
相信我們的文化瑰寶也終究會孕育出自己的Hamilton,而像顧易、徐均朔這樣的少年們也早晚會扛起原創(chuàng)的大旗,走出自己的路~

TheatreBomb-劇燃:
特立獨行的另類劇場,逗逼中的轟炸機
長按掃碼↓載歌載舞步入歪門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