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二戰(zhàn)中,如果德軍一個班和美軍一個班遭遇,如何進行戰(zhàn)斗

2019-08-04 13:39 作者:沙海守夜人  | 我要投稿

? ? ?? 好吧,不太清楚這個問題為啥這么火。在各種平臺上都能見到一堆討論,扯兩句僅供參考。

? ? ? ?首先,這種問題的實際意義可以忽略不計,在整個二戰(zhàn),且不說美德步兵交戰(zhàn)的主要形式,在兩軍直接交戰(zhàn)的部隊里面,僅僅說班組情況都是各式各樣的,當把人員、編制、裝備、地形這些因素通通定死以后,這個問題的實際適用范圍自然也壓縮到忽略不計。

? ? ? ?所以以下僅是假設一種不太具備普遍意義的情況并盡量合理化分析。

? ? ? ?現信對軍事了解一些的朋友可能知道二戰(zhàn)德軍比較倚重機槍火力,其實不僅僅是德軍,在二戰(zhàn)早期歐洲軍隊的班組戰(zhàn)術中,受一戰(zhàn)以及自動武器的實際情況影響步兵班的分組基本都是以機槍組+步槍組的形式運用的。英軍的班每名步槍手也要給布倫機槍彈帶彈匣。但是二戰(zhàn)前后,美德兩軍在機槍組+步槍組這個模式的基礎上又有不同的發(fā)展。德軍由于步槍和機槍火力差異過大,開始強調以機槍為核心的戰(zhàn)術建設思路,而美軍在配發(fā)加蘭德后步槍手和自動步槍手(BAR)的火力差距縮小,步兵班開始分出更多的小組互相掩護。

? ? ? ?而且步兵班人數普遍在十人以上。隨著自動火器和機械化的普及,各國軍隊班的人數才開始降到十人以下。例外的是美陸戰(zhàn)隊受八路軍影響沿用至今的13人制大班。

受八路軍影響這個是真的并不是地攤文,當然具體情節(jié)國內可能有所夸大

? ? ??20世紀30年代,美陸戰(zhàn)隊研究組建突擊單位,但是苦于沒有成熟模式效仿。珍珠港事件爆發(fā)前幾年,美軍派出了人員前往中英兩國了解特種作戰(zhàn)模式。其中就包括了卡爾森和小羅斯福。
? ? ? 珍珠港事件爆發(fā)前一個月,美陸戰(zhàn)隊向英軍突擊隊派遣實習官兵受訓,卡爾森回國。珍珠港事件爆發(fā)后一個月,小羅斯福致信陸戰(zhàn)隊司令希望組建類似英國突擊隊和中國游擊隊模式的突擊部隊。
? ? ? ?這些建議的直接結果就是陸戰(zhàn)隊第1獨立營(后改名第1突擊營)和陸戰(zhàn)隊第2突擊營(工合營)的先后組建。前者是美軍在英軍協助下組建的,確立了后續(xù)突擊單位的基本框架。
后者營長正是卡爾森,副營長(疑似兼任營參謀)是小羅斯福。且不說卡爾森提出的著名口號“工合”,在班組編制上,卡爾森依照三三制原則提出了3人火力小組概念,每組至少有一支BAR(約翰遜輕機)和一支沖鋒(湯普森或雷興),3人為一組,3X3+1名班長構成一個10人制步兵班。

? ? ??43年,先后組建的4個突擊營陸續(xù)開始了重組,1、2兩個最初成立的突擊營的建設思路被整合,卡爾森提出的班組編制被留用。在這一時期,陸戰(zhàn)隊普通部隊采取了E1編制,此編制下步兵班有12人兩支BAR,采取雙6人組模式,但此模式仍不能滿足需要。

? ? ? 44年5-6月,陸戰(zhàn)隊根據突擊營的三三制模式推出了新的F1編制,即每排三個班,每班三個火力小組,火力小組(fire team)首次被正式提出,新的小組增加到4人,由組長,BAR射手,副射手,來福射手組成,4X3+1名班長,組成13人制步兵班。這個13人班一直沿用到18年,今年陸戰(zhàn)隊提出了3X3+3的12人模式,目前離全面推廣還有一段距離。所以說,陸戰(zhàn)隊的編制和我軍還有點關系。

? ? ? 這是B站一位UP傳的介紹二戰(zhàn)美陸戰(zhàn)隊步兵班編制發(fā)展變化的,也講到了卡爾森的突擊營步兵班編制及其影響: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5913122/

? ? ? ? 此外二戰(zhàn)初期因為戰(zhàn)事失利,英美仔細研究過德軍的戰(zhàn)術運用,給予高度評價的同時研究過應對措施,英美軍翻譯了德軍官方和非官方手冊,發(fā)行了很多研究簡報、刊物或書籍(《戰(zhàn)斗中的德軍班組》《戰(zhàn)斗中的德軍步兵(小分隊戰(zhàn)術)》《德軍簡報》《德軍步兵戰(zhàn)斗》《德軍戰(zhàn)術教義》《今日德軍》《納粹德國必敗》)給軍隊,OSS還拍攝了德軍班組戰(zhàn)術彩色影片。所以當時盟軍(甚至蘇軍)的戰(zhàn)術和德軍有時候是非常接近的。

二戰(zhàn)時期美國戰(zhàn)爭部為軍隊印發(fā)的部分軍事手冊
美軍情報部門根據德軍《步兵訓練大綱》翻譯的《戰(zhàn)斗中的德軍班組》

? ? ??由于美德雙方情況千差萬別,我們以43年末以前G43,MP44還不太普及,美德兩方最有可能遭遇的班組為例。假設美陸軍一個12人班在單縱隊徒步行軍時迎面遭遇德軍同樣單縱隊徒步行軍的一個10人班,雙方隨即爆發(fā)了遭遇戰(zhàn)。

? ? ? ?教條情況下,德軍的十人班正副班長使用MP沖鋒槍,班長打頭,副班長殿后,班長后面跟著一個三人MG機槍組,正射手肩扛帶50發(fā)彈鏈盒(突擊鼓)的MG機槍和一把手槍,后面副射手按編制帶手槍提著四個鼓式彈鏈盒(突擊鼓),再后面彈藥手背著98K手里提著兩箱彈鏈。隨后是5名步槍手或者1名沖鋒槍手4名步槍手。

下兩圖為二戰(zhàn)時期德軍副射手攜帶突擊鼓使用的部分包具

? ? ? 美軍的12人班情況類似,班長和副班長按照編制使用加蘭德步槍,但多數情況會向上級調撥湯姆森沖鋒槍或者M1卡賓,班長打頭,副班長殿后,班長后面跟著BAR三人組,一般是一支BAR兩支加蘭德,有時候也有兩支BAR一支加蘭德的情況。BAR小組后面跟著7名步槍手,其中一名資深的步槍手要么拿著狙擊型1903A4步槍,要么拿著春田加裝了MkIII VB或M1槍榴彈(或者拿著加蘭德配了M7槍榴彈)。(在陸戰(zhàn)隊編制里面,每個班會有一名指定的擲彈兵,他額外配備有手榴彈,槍榴彈,手榴彈拋射器等裝備)

? ? ? ?假設雙方同時展開(實際上處下風的一方一般會立即后撤脫離戰(zhàn)斗),且所有武器均能攻擊對方。

? ? ? ?德軍會以MG小組為核心在兩翼或一側展開形成鏈式隊形每名士兵保持5步間隔。

圖為43年9月以后德軍逐步推行的9人班展開示意圖,和之前的10人班相比少了一名步槍手,這樣做的好處是提升機動性,減小指管難度,但必要前提是提升單兵火力

美軍類似以BAR小組為核心展開成一線陣形。但是,美陸軍教材建議步兵班在交戰(zhàn)時分為三組:

1、班長帶領兩名步槍手組成偵察指揮組即Able組(A組)

2、BAR三人小組組成機動支援組即Baker組(B組)

3、由副班長帶領5名步槍手組成的機動攻擊組即Charlie組(C組)

這是美陸軍12人班官方建議的分組形式,不一定是單縱隊行軍的順序,班內人數越多突擊能力以及傷亡承受能力越強,但是指管難度也越大
美軍單縱隊展開的兩種情況示意,這里面的自身步槍手指副班長

? ? ? 此時誰能夠第一時間壓制對方機槍火力就能占得先機。

機槍對敵行進單縱隊展開正向射擊,這種情況掃射面較小,適合高射速機槍

? ? ? 假設德軍能夠在第一時間打倒美軍班長所指揮的A組,同時壓制美軍班展開,教條情況下美軍就會分成兩組,人少的一組配有BAR,利用BAR以及煙霧彈配合人多的另一組交替掩護撤退。

在敵火力打擊下不建議貿然撤離,而是利用火力間隙移動,崎嶇地形對保證安全后撤有利,但是會拖慢速度,訓練有素的軍隊,會在指揮員協同下交替掩護撤退

? ? ? 但是假如雙方都能展開并對射,或者德軍機槍組被壓制時,美軍較多的自動/半自動火力以及相比德軍更有可能會加強的狙擊/槍榴彈火力就會讓德軍非常被動。

假設雙方都能展開隊形交火,自動火器和多樣火力的優(yōu)勢便會顯現

? ? ? ?

狙擊火力對機槍組是非常致命的,尤其是較遠距離
配備有M7發(fā)射器的加蘭德采取鋤地模式發(fā)射槍榴彈。二戰(zhàn)前美軍為春田、1917、加蘭德、卡賓研發(fā)了多款槍榴彈發(fā)射器

? ? ??

圖為二戰(zhàn)時期美軍使用的部分槍榴彈和槍拋手榴彈,有意思的是,相比于美軍對槍榴彈研發(fā)的不遺余力,陸軍對此物缺乏興趣,認為其步驟繁瑣,精度差,后座大。但是在當時作為一種比手榴彈更遠的壓制手段還是不錯的,陸戰(zhàn)隊比較喜歡用。

? ? ?假如美軍能夠集中班內大部分力量對德軍MG機槍組開展點打擊,98K顯然不能提供有效掩護,MG機槍組只能轉移戰(zhàn)位,這也是后來德軍在部分裝甲擲彈兵班內設置雙MG組以及為普通班組加強G43、MP44的重要原因(盟軍研究認為德軍后期戰(zhàn)術水平下降,也是其加強火力的一個因素,單兵火力的提升可以減少班組人數,進而減小指管的難度)。

彈鏈機槍固然火力兇猛,但是機動性和近戰(zhàn)能力遠不及單人機槍,而且MG的行進間射擊效果不佳,MG再強悍也不可能在近戰(zhàn)中一騎當千
雖然BAR持續(xù)射擊能力弱,但是操控性相當好,行進間射擊出類拔萃,而且美軍有能力多配發(fā)彌補火力不足
1944年8月3日,在關島戰(zhàn)役中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3師9團1營的一名自動步槍手,二等兵保羅·威特克(Paul Witek)所在的排遭到火力壓制,威特克站起來用BAR壓制日軍的機槍火力,讓他的戰(zhàn)友得以救護傷員和撤出危險區(qū),然后他一邊推進一邊射擊,一直推進到離敵人陣地5至10碼距離后再投擲手榴彈,當場干掉8名敵軍。隨后他也被射殺,由于他的英勇行動讓他的排脫離危險而被追授榮譽勛章
德軍在戰(zhàn)爭中后期發(fā)現其班組難以應對敵軍對其機槍組的集火攻擊,遂在部分裝甲擲彈兵部隊采用雙機槍組的編制,但這需要基層較高的技戰(zhàn)術與指管水平

二戰(zhàn)中后期,在維京師的擲彈兵班內出現的雙MG機槍步兵班。這個師似乎很喜歡自動火力,44年下發(fā)MP44后,該師還曾稱如果把80%的步兵武器換成突擊步槍,就能更好完成任務
二戰(zhàn)后期出現過全員突擊步的配置,這種班組一般6—8人,主要承擔突擊任務

? ? ? 所以德軍在MG機槍50發(fā)子彈打光之前重創(chuàng)美軍十分重要,用98K掩護機槍換彈或者和美軍對射火力都不夠,或許副班長組織放排槍會好一些。

? ? ? 當然這種假設非常非常片面(這種問題沒卵用)。實際編制情況復雜得多,德軍也有9人班,13人班。班組也存在加強有半自動或者MP44或者MG不夠用ZB機槍補充的情況。而美陸戰(zhàn)隊13人班有三支BAR,或者裝甲步兵班編制上一支BAR都沒有但是有半履帶車M2機槍火力支援(德軍也有三支MG機槍支援的裝甲擲彈兵班),此外假設也沒有認真考慮德軍槍榴彈,狙擊槍的實際配置情況。

? ? ? ?但比較肯定的是,如果僅指火力,美軍由于普及了加蘭德,班組戰(zhàn)術一定程度上跳出了機槍核心,而德軍由于沒能全面普及半自動,機槍仍較為倚重。美軍可能機槍火力弱于德軍,但是火力豐富性以及平均火力強度多數情況要強于德軍。

二戰(zhàn)中,如果德軍一個班和美軍一個班遭遇,如何進行戰(zhàn)斗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手机| 依兰县| 襄城县| 湘西| 宝鸡市| 兴山县| 保定市| 东莞市| 荥经县| 象山县| 高台县| 宜川县| 永康市| 南郑县| 上饶县| 鹰潭市| 宁陵县| 曲阜市| 墨脱县| 延寿县| 白水县| 西盟| 汾西县| 常宁市| 定州市| 竹北市| 黄梅县| 镇赉县| 阿尔山市| 蒙阴县| 二连浩特市| 拉萨市| 滨州市| 乌海市| 朔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 江源县| 本溪市| 德兴市| 萝北县| 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