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中國》解說詞 第二季 第10集 革命

2023-01-04 18:52 作者:劉老師愛讀書  | 我要投稿

中國第二季第10?革命

????????——致力于打破一個“舊世界”的孫中山

?

公元1924年冬,58歲的孫中山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路途。孫中山是廣東人,這是他人生當中第三次北上。

過去30年里,大部分時間他都是被通緝的要犯。這一次不同,一個多月前,直系軍閥將領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軟禁了賄選總統(tǒng)曹錕,之后致電孫中山,請他北上共商國是。

這對正在組織新一輪北伐的孫中山來說,無疑是意外之喜。他似乎感到一束久違的光亮,像是晨曦,又像是夕照。血猶熱,豪情猶在,但志士已經老了。

一路輾轉至天津時,他的舊疾突然嚴重起來,而北京的局勢又一次發(fā)生變化。沒等孫中山抵達,北方幾大軍閥就達成新的協(xié)議,皖系軍閥首領段祺瑞成了中華民國臨時總執(zhí)政。

這一切都那么熟悉,不過依舊是這十幾年來軍閥政治的又一次翻版。

美好愿景不復存在,但孫中山沒有改變行程。他覺得,至少可以趁此機會,把自己的理想和主張播撒到此前很少涉足的北方大地上。

為中國革命,他已經苦苦奮斗了30年。他從來不害怕失敗,只是這山河大地,何時才能迎來真正的曙光?

公元1895年10月26日,廣州。29歲的孫中山決定,在這一天發(fā)動起義,占領廣東省城,并以此為起點,推翻滿清王朝。

距離行動的時間越來越近了。這一年,清帝國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慘敗,被迫與日本簽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舉國上下,無不痛心疾首。

半個世紀以來,孱弱的大清朝接連不斷遭遇外侮。朝廷自救的洋務運動,隨著甲午一戰(zhàn),宣告了實際的失敗。各個階層都提出了不同的救國主張,辦實業(yè)、辦教育、進行政治改革。

在大多數(shù)人還抱有改良救國的幻想時,孫中山選擇了革命。一年前,他在海外成立興中會,以振興中華為理想,與年輕的戰(zhàn)友們一起,秘密籌劃了這次廣州起義。

這一天,按照部署,香港義士將于凌晨6點抵達廣州。然而,孫中山并沒有等到他們。直到8點,他才接到香港發(fā)來的電報,上面寫著“貨不能來,須延期兩日”。

毫無準備的變故,讓孫中山感到驚愕,卻又不得不接受現(xiàn)實。出現(xiàn)這個結果,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

決定起義前,大家滿懷信心,甚至提前選出孫中山為未來的總統(tǒng)。但為了凝聚更多力量,他把這個頭銜讓給了興中會香港負責人。

之后,對方卻突然告知,承擔突擊重任的隊伍和部分槍支彈藥不能按期到達,以致耽誤了起義時間。

作為總指揮,孫中山不得不決定,立即終止起義。行動尚未開始,就已宣告結束。孫中山懷著強烈的不甘,踏上了逃亡之路。

在這次功敗垂成的起義中,他還失去了情同手足的朋友。這是他們英勇無畏邁出的第一步,也是孫中山第一次體味革命的代價。

在當時的中國,選擇革命道路的人極少,更沒有人知道,究竟該如何革命。

在清朝政府以重金懸賞的要犯名單里,孫中山名列頭號。國內無法容身,他選擇了藏身海外,繼續(xù)組織革命。他剪掉辮子,穿上西裝,留起了胡須。

1896年10月,在倫敦避難的孫中山前往老師家拜訪。途中,被窺伺已久的清朝駐英使館工作人員認出,不幸身陷囹圄。這是孫中山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俘。

孤身流落海外,胸中大業(yè)才剛剛展開,卻遭遇到絕望的時刻,命懸一線。但他堅信自己選擇的,是一條會帶來光明的路。為此,他愿意披肝瀝膽,涉險前行。

回憶這段黑暗的經歷時,孫中山說:“人當陷入深淵之時,茍有毫發(fā)可以憑借者,即不借攀援以登?!彼日l都渴望自己的祖國能變得更好。

他要救的是中國,而不是一個王朝。唯有打破這個舊世界,才能建設一個新世界。只是,作為革命之路上的先驅者,他注定將遭遇這條路上的所有荊棘。

危難之時,多虧了孫中山的英國老師全力營救,他才得以脫離險境。也因為西方媒體對此事件的關注,孫中山開始在全世界聲名鵲起。

重獲自由后,孫中山一邊實地考察西方的社會制度,一邊繼續(xù)為革命奔走。自少年時起,他就在海外留學,之后成為一名西醫(yī)。

但他很早就意識到,這個時代,“醫(yī)國”比“醫(yī)人”更重要。要醫(yī)國,思想與行動同樣重要。

在海外,他接觸到洛克的“天賦人權”說,伏爾泰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理念,還有林肯的“民治、民享、民有”等政治思想。漸漸地,一個被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的民主革命理想,開始在孫中山腦海里醞釀,這便是“三民主義”。

1905年,他創(chuàng)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以同盟會為核心,孫中山領導了8次武裝起義。與此同時,在中國國內,越來越多的人看清潮流大勢,投身到了推翻清王朝的斗爭中。

1911年10月,報紙上的一則新聞把在外流亡了16年的孫中山召上了回國的旅程。他很久沒有這樣振奮過了,身體似乎有一股熱血在奔涌。

報紙上刊登的是武昌起義成功的消息,這給了日薄西山的清王朝沉重一擊,南方各省已紛紛宣布獨立。

在配合革命形勢做完一輪外交宣傳后,孫中山決定響應國內的呼聲,回到闊別多年的祖國。他無法不為之激動。流亡,對一個有才智的人來說,是聚集內心力量的一種鞭策。過去十幾年里,他屢戰(zhàn)屢敗,卻始終“一往無前,愈挫越奮,再接再厲”。

就在半年前,他組織了又一次廣州起義,那一仗打得無比激烈?!氨萄獧M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p>

起義再次失敗,但黃花崗七十二志士的勇敢英烈,極大地激勵了全國的革命者。半年后,他等來了期待已久的勝利。

這是孫中山被清政府列為通緝要犯后,第一次公開回到國內。有記者問他,此次回國給中國革命帶了多少錢,多少物資?他回答說:“予不名一文也,所帶者,革命之精神耳?!?/p>

眾望所歸,孫中山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中華民國,是他在創(chuàng)建同盟會時期就提出的國號。即將上任的孫中山感慨、興奮,也忐忑不安。

他把一切都獻給了革命,妻兒一直跟著他逃亡,長期不遺余力支持他的兄長破產了,母親也在一年前去世,靠當?shù)厝A僑資助才勉強辦理完喪事。

現(xiàn)在,革命終于成功了。舊世界正在急速坍塌,他要在廢墟之上建設一個新國家,而這個新國家已經破曉了。這一年是辛亥年,孫中山45歲,正當盛年。

1912年1月1日晚8時左右,一場簡單的總統(tǒng)就職典禮在南京舉行。

由于當時的攝影記者沒有鎂光設備,無法在夜間拍攝,以至于未能留下典禮的影像,但并不影響這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時刻之一。

新政府采用民主共和制,取代了中國歷史上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帝制。

這是當天上午孫中山從上海乘坐火車前往南京時拍的一張合影,也是他當天留下的唯一圖像。

新生的中華民國政局變幻莫測,孫中山在總統(tǒng)的位置上僅僅待了45天,便讓給了袁世凱。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職。同一天,身在南京的孫中山帶著兒子孫科等人,前往紫金山狩獵。

讓出總統(tǒng)職位,出于諸多考慮。辛亥革命后,國內形勢錯綜復雜,革命民主派的力量仍處于弱勢,臨時政府面臨財政危機,軍費嚴重不足,各派勢力之間的較量推動著情勢的不斷轉變。

中華民國于南京成立后,南方看似統(tǒng)一在中華民國旗幟下,但各省軍政府實際依然相對獨立。北方,清朝政權尚在,掌管軍政大權的袁世凱,利用他訓練的新軍,構筑了一道堅固的防線。

為了尋求全國統(tǒng)一,南京政府與袁世凱協(xié)商,只要他推翻清王朝,就推舉他為臨時大總統(tǒng)。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發(fā)布詔書,宣布退位。一天后,孫中山就提交了辭呈。

為確保國家能夠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運行,他在離任前推出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將總統(tǒng)制改為責任內閣制,設立內閣總理,以限制總統(tǒng)的權力。

卸任后的孫中山感到了些許輕松,革命看起來勝利在望,他可以放心歇一歇了??粗辖鹕缴仙n茫的勁松翠柏,他不禁想到了自己的身后事。

“待我他日辭世后,愿向國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軀殼爾?!?/p>

然而,一場震驚全國的暗殺事件,打破了孫中山的美好設想。

1913年3月20日晚,上海北站。中華民國下一任內閣總理候選人宋教仁,奉袁世凱電召北上,走到檢票口時,突然遭遇槍擊,兩天后不治身亡。

就在幾個月前,孫中山以同盟會聯(lián)合多個黨派,統(tǒng)一改組為國民黨,宋教仁任理事長。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勝,宋教仁成為內閣總理的第一人選。這樣的關鍵節(jié)點上,他的遇刺讓人浮想聯(lián)翩,國內輿論以及一些線索都把幕后主使指向了試圖獨裁的總統(tǒng)袁世凱。

似曾相識的一幕又上演了,極度悲憤的孫中山起兵討袁,卻不敵強大的北洋軍。落敗后,他再次流亡日本。

這個時候,革命者們恍然醒悟,革命只完成了一半。推翻了舊制度,但新制度并不會因為舊制度被推翻而自然建立。

在歷史傳統(tǒng)無比深厚的中國,建立起全新的共和制度,是一個無比艱巨的任務。

近代以來,鄰國日本的發(fā)展如同參照般帶給中國人不同維度的思考。同樣被西方艦船強行打開國門,并遭遇了工業(yè)化國家的全面傾軋。

日本以歐美為師,自上而下,啟動了對制度和文化的全面變革。幾乎與中國洋務運動同期進行的“明治維新”,迅速把日本帶進了近現(xiàn)代強國之列。

為此,在甲午戰(zhàn)爭敗給日本后,許多中國留學生把日本作為學習之地。孫中山此前,正是在日本成立了同盟會。這一次,他組建了一個新的團體——中華革命黨,他要繼續(xù)革命。

在孫中山蟄伏日本期間,獨攬大權的袁世凱謀劃了一出復辟帝制的鬧劇,并最終引發(fā)了聲勢浩大的護國運動。1916年4月,孫中山啟程返回國內。兩個月后,做了83天皇帝夢的袁世凱,在舉國上下的一片討伐聲中,黯然離世。歷史潮流浩浩湯湯,不可逆轉,但前行之路漫漫,又該怎么走呢?

袁世凱死后,中華民國連表面統(tǒng)一都難以維系,一時軍閥林立,各自為政。

皖系軍閥首領段祺瑞以“共和”之名重組內閣,在袁世凱之后,再次廢棄了孫中山制定的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此種情況下,1917年9月,孫中山在廣州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當選為大元帥,發(fā)起“護法”戰(zhàn)爭。

然而,由于沒有自己的軍隊,孫中山處處被動。西南軍閥也只是表面擁護,實際上并不完全聽他調度。

不久,西南軍閥又聯(lián)合起來,把軍政府大元帥一長制改為總裁合議制,選舉出了七位總裁,孫中山只是其中之一。

深感無力的孫中山憤然辭去大元帥一職。離別電文里,他痛斥南北軍閥“如一丘之貉”,并指出“吾國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爭雄”。

革命的成果成了軍閥們爭奪的權力,一切都沒有變得更好。

孫中山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厭倦感和孤獨感,他不想在這種無謂的權力爭斗中消耗自己的熱情了。他決定換一個環(huán)境,換一個方式,來推動中國社會的進步。

這是位于上海法租界內的一幢歐式建筑。1918年夏,孫中山攜妻子宋慶齡住進了這里。

一年多以前,幾位華僑共同出資,為他購置了這所房產。他們說,哪里有做了驚天動地大事業(yè)的人,連住的房子也沒有呢?

這也是孫中山和宋慶齡一生中唯一的一處私宅,他們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家。在這個家里,孫中山度過了一生中最為寧靜的一段時光。

長期的征戰(zhàn)與顛簸,以及錯雜難控的時局,讓孫中山深感疲憊。

辛亥革命成功后,這個國家并沒有煥然一新,反而陷入了長時間的混亂,給民眾帶來了無止境的痛苦,這絕不是他和戰(zhàn)友們不惜付出生命想要創(chuàng)建的新國家。

此后的兩年半時間里,孫中山從一個熱血沸騰的革命者變成了一個冷靜的寫作者。

他把自己多年的思考與實踐付諸筆端,完成了由《孫文學說》《實業(yè)計劃》和《民權初步》三部分構成的巨著《建國方略》。

這是孫中山構建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的藍圖,是他一生為之奮斗的理想目標。從心理建設,到物質建設,到社會建設,孫中山對中國的近代化進程進行了系統(tǒng)化的、具體而微的設計。

為了凝聚人心,鼓舞處于低潮中的革命同仁,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寫道:“夫革命事業(yè),莫難于破壞,而莫易于建設?!?/p>

他說,最難的事我們已經做完了,還怕什么呢?但或許,他遠遠低估了建設的難度。

孫中山把辛亥革命以來“信仰不篤”“奉行不力”的根源,歸結為中國人自古以來形成的“知易行難”的觀念。

他想告訴人們,不是這樣的,“行”很容易,難的是“知”。而現(xiàn)在,“知”已經有了,那就是“三民主義”。接下來,大家只管勇敢地去踐行就可以。

他不只從觀念上呼吁大家積極行動起來,還為國家發(fā)展做出了細致的規(guī)劃。

受西方工業(yè)革命后發(fā)達的鐵路系統(tǒng)啟示,孫中山提出了在中國修筑16萬公里鐵路的構想,以把沿海內地和邊疆都連接起來,這是他1912年卸任臨時大總統(tǒng)后就準備做的事情。

此外,他還計劃修建遍布全國的公路網,開鑿、整修全國的水道和運河,修建三峽大壩,并在中國北部、中部以及南部沿海,各修建一個“如紐約港”那樣的世界級海港。

孫中山要讓這個國家徹底地流動起來,從思維到商品。他信心十足,認為在十年內就可以完成這一切。但也因為這一點,方案在提出之初就備受爭議,甚至有人視其為“空想”。

知與行都不易,因為知行本就是一回事。孫中山對國家的未來充滿了樂觀的想象,但這些就像他一直未能完成的革命一樣,成了他未能實現(xiàn)的夢。

大時代的風云瞬息萬變,求索的路總是被意外一再打斷。1922年夏天,孫中山遭受了人生中最慘痛的一次打擊。

完成著述任務后,他仿南京政府辦法,在廣州組建正式政府,并當選為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tǒng)。他試圖再次北伐,改變割據與混戰(zhàn)的局面。

6月16日凌晨,他和妻子宋慶齡在熟睡中被炮火驚醒。

危急關頭,宋慶齡讓孫中山先行離開,自己在密集的槍聲中一直躲到下午,最危險時靠藏身尸堆才躲過一劫。孫中山留下的50名衛(wèi)兵全部戰(zhàn)死。

讓孫中山沒有想到的是,發(fā)動襲擊的人是他曾經最信任的人之一,相從十余年的部屬,粵系軍事將領陳炯明。

孫中山下達北伐命令之后,陳炯明遲遲不肯響應。他認為,既然南北政府都無力統(tǒng)一全國,不如實行聯(lián)省自治,結果被一次性免掉了三個職務。

對此,陳炯明選擇了公然背叛,直接炮轟孫中山的住所。

僥幸脫身的孫中山,轉移到了停泊于珠江水面的永豐艦上。之后的55天,驚心動魄。

孫中山以永豐艦為依托,指揮著數(shù)量不多的效忠于自己的海軍,與叛軍對峙激戰(zhàn),仗打得極度艱難。

前方剛剛出發(fā)的北伐軍消息不明,后方卻被自己人炮火緊逼。妻子在混戰(zhàn)中幾乎喪生,最終,失去了剛在孕育中的胎兒。這讓孫中山的心情黯淡到了極點。

永豐艦上55天的硝煙戰(zhàn)火,也一直被孫中山銘刻在心,這是他一生中最痛徹心扉的失敗。

后來他回憶說:“文率同志為民國而奮斗,垂三十年,中間出生入死,失敗之數(shù)不可屢指。顧失敗之慘酷,未有甚于此役者?!?/p>

陳炯鳴的背叛讓孫中山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南方新舊軍閥的關系,但這并沒有摧毀他“誓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意志,他是一個徹底的、純粹的、不曾有過絲毫動搖的革命者。

已經快三十年了,盡管很少親歷戰(zhàn)場,但在精神上,他始終處于血與火的中心。他的思想、他的信念、他的無畏,沒有缺席過每一場戰(zhàn)斗。

但是,為什么這么多年過去,那么多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所期盼的勝利依舊沒有到來?

他對中國社會的認知究竟是不是準確的?他對國家發(fā)展道路的選擇究竟是不是正確的?孫中山不得不一次次向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

他始終是熱烈的、昂揚的,但他也是孤獨的、困惑的,他似乎總在失敗。

他用數(shù)十年的流亡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革命方式,但由他發(fā)動的起義,卻“失敗次數(shù)甚多”,他失去了一個又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為了革命,他為自己取過十多個化名:中山樵、高野長雄、陳文、陳載之、中山二郎、吳仲、高達生、杜嘉諾、阿羅哈,這讓他看起來就像是一支戰(zhàn)隊。但走近了看,會發(fā)現(xiàn)這支戰(zhàn)隊其實只有他一個人。

這就像是孫中山半生奮斗的一個隱喻。他孤軍奮戰(zhàn)已經太久了,他需要真正的朋友,需要新的力量。

1922年8月,脫離險境后的孫中山回到上海。他仿佛突然間蒼老了很多,也不得不重新思考革命的出路。

身邊人的背離,調度軍隊時的力不從心,讓他意識到,必須尋找值得托付的盟友。這個夏天,孫中山與兩支力量迎面相逢。

一個是蘇維埃俄國。在此之前,孫中山就與蘇俄代表有過接觸,但國民黨內部大都親英美,這讓他一時難以抉擇。

半年前,與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的會面,讓孫中山決定舍棄“只顧著嘲笑的”英美?,F(xiàn)在,他有了決定,他對馬林說:“我現(xiàn)在感到,與蘇俄建立一個更緊密的聯(lián)系是絕對必要的?!?/p>

另一支力量是新生的中國共產黨。8月下旬的一天,孫中山第一次見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李大釗。在孫中山的書房里,兩人就如何振興中國等問題,多次暢談不倦,幾乎忘食。

宋慶齡后來回憶,“當時孫中山已經認識到,國民黨正在墮落中死亡。要想救活它,必須新的血液?!?/p>

而正在蓬勃成長的中國共產黨,讓孫中山看到了“真正的革命同志”。“他知道,在斗爭中,他能依靠他們的明確的思想和無畏的勇氣?!?/p>

當時,北方軍閥以及西南各省的聯(lián)省自治派,都或明或暗地站在了陳炯明一邊。國民黨內部也分化嚴重,甚至有人聯(lián)名要求孫中山下野。

當此之際,中國共產黨公開發(fā)表宣言,要和孫中山合作,這讓他尤為感動。

獲得蘇俄和中國共產黨支持的孫中山,于第二年1月開始討伐陳炯明,最終將其趕出了廣州。

孫中山決定,不再復任總統(tǒng),而是以“大元帥”之名,繼續(xù)推動中國革命。他的目標已不再只是北方軍閥,而是南北一切軍閥。

這是孫中山革命生涯里一個新的里程碑。他有了新的盟友,也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他的斗志又一次高漲起來。

1924年5月,在廣州白云山養(yǎng)病的孫中山接受《中國晚報》邀請,把自己的救國方針和主張灌進了留聲機。

“我們知道中國幾千年來是世界上頭一等的強國,我們的文明進步比各國都是領先的。當這個中國頂強盛的時代,正所謂千邦進貢,萬國來朝。那個時候,中國的文明在這個世界上是第一的,中國是世界上頭等強國。到了現(xiàn)在怎么樣呢?現(xiàn)在的時代,我們中國是世界上頂弱頂貧之國家?,F(xiàn)在世界上沒有一個能看得起中國人的。所以現(xiàn)在世界的列強,對于中國都已經有瓜分中國的念頭,也即由來各國有共管中國的意思。那么為什么我們從前是頂強一個國家,現(xiàn)在變成這個地步呢?這就是中國,我們近來幾百年,我們國民睡著了?!?/p>

這是孫中山生前唯一的一次錄音,也是他利用近代科學技術來宣傳革命、喚醒民眾的一次嘗試。

為便于傳播,他錄制了北方話和粵語兩個版本,以《勉勵國民》和《告誡同志》為題,向海內外發(fā)行。

他想讓自己的聲音傳播得更遠一些,讓中國的革命變得更有效率一些。

也是在這一年,孫中山踏上了第三次前往北京的旅程。對孫中山來說,1924年是有著極為重要意義的一年。

1月,以改組為中心內容的中國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確立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國共合作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

6月,黃埔軍校成立,他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軍隊。曾與孫中山共患難的蔣介石出任校長,留法歸來的周恩來任政治部副主任。

9月,孫中山發(fā)表《北伐宣言》,表示“此戰(zhàn)之目的,不僅在推倒軍閥,尤其在推倒軍閥所賴以生存之帝國主義”。

10月,被孫中山的精神所鼓舞,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之后邀請孫中山北上,共謀大業(yè)。然而,就在赴京途中,他再次病倒了。

抵達北京后的孫中山再也沒有離開。他忍著病痛,在演講中告訴北方民眾:“此來不是為爭地位,不是為爭權力,是特來與諸君救國的?!?/p>

他并沒有等到“救國”的那一刻,他探索的新路才開了頭,但歷史沒有留給他走下去的時間。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于北京病逝,享年59歲。

彌留之際,他還在用斷斷續(xù)續(xù)的語言,不停念著和平、奮斗、救中國。

他留下了一份家事遺囑、一份國事遺囑和一封《致蘇聯(lián)遺書》?!吨绿K聯(lián)遺書》由孫中山用英語口授而成,表達了與蘇聯(lián)繼續(xù)合作的愿望。

《國事遺囑》提到了他一生至為看重的《三民主義》和《建國方略》,相關內容后來被精煉成了一句傳播很廣的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孫中山去世后,中國共產黨在《告中國民眾書》中寫道:“為中國民族自由而戰(zhàn)的孫中山先生死了,自然是中國民族自由運動一大損失。然而這個運動,是絕不會隨中山先生之死而停止的?!?/p>

在為中國革命東奔西走的年月里,孫中山很少再回到家鄉(xiāng)——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很少有人知道,他人生的第一次“革命”是在村里的一座廟宇中完成的。

那一年,他17歲,是一個在夏威夷檀香山接受了5年西式教育的年輕人。因為反對鄉(xiāng)民濃厚的迷信思想,他和好友毀壞了北帝殿正在修繕的神像,結果引起軒然大波。

這仿佛是孫中山革命生涯的一個預演。他的一生都在不停地打破,打破中國歷史上存續(xù)了兩千多年的帝制,打破一個舊世界。

然而遺憾的是,他沒能重建出一個新世界。由于歷史進程和社會條件的制約,他沒有找到解決中國前途命運問題的道路。

他為之奮斗了幾十年的國家,好像變化了很多,又好像沒有什么根本變化。

但他依然不啻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之一,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毛澤東評價孫中山說:“他全心全意地為了改造中國而耗費了畢生的精力,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孫中山可能是最早使用“革命”一詞的人。他說:“革命二字出于《易經》‘商湯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一語,意義甚佳。吾黨以后即稱革命黨?!?/p>

革命,成為孫中山一生的志業(yè),也成就了他一生的榮光。對于中國未來的光明,他始終充滿期待?!拔嵝男牌淇尚?,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p>

而這個使命,將歷史性地落在中國共產黨的肩上。

第二季 全部結束


《中國》解說詞 第二季 第10集 革命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讷河市| 柘荣县| 石渠县| 梁河县| 卓尼县| 万源市| 那坡县| 德昌县| 乐安县| 抚顺市| 喜德县| 连城县| 搜索| 东至县| 东港市| 马鞍山市| 凤山县| 建宁县| 新巴尔虎右旗| 南皮县| 大丰市| 忻州市| 武邑县| 方正县| 修水县| 远安县| 定陶县| 阿坝| 化德县| 红河县| 韩城市| 博湖县| 长阳| 广安市| 福安市| 江山市| 高雄县| 渝中区| 苍南县| 高雄市| 武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