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讀完《活著》之后

看著這本《活著》,翻開第一頁,感謝自己有一個寫閱讀記錄的習慣,也由此意識到,我與這部書的初次相遇,竟是2017年的事情了。

三年前的1月9日,在學校讀完這本書后,覺得福貴好堅強,剛好讀完《麥田里的守望者》,我相信福貴是“一個成熟男子的標志是可以為了一個目標卑賤地活著”這句話的最好印證,也許是帶著點驕傲吧,把這句話連同上一句寫在了這本書的第一頁。
兩年前的2月22日,在開往青島的T395次火車上,匆匆忙忙讀完這本書,覺得福貴好慘,相比下來我還算幸福。沒有其他的感覺,回到了家,在第一頁寫下“二周目于T395”就把它放回了櫥子里,直到今年,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了落滿灰塵的《活著》。
昨晚,我第三次看完了這本書,又到了需要在第一頁寫點什么的時候了,我才突然意識到,這本書的名字,叫《活著》。
時時刻刻活著的我,今生第一次開始認真考慮過這個詞。
想到這,我有點傷感,也有點害怕,因為我突然意識到,像我這樣活著,好難。
我是個什么樣的人?
我是個有理想……算了不糟蹋理想這個詞了,我是個有想法的人。
我希望進入科研這座圍城,若有幸能有點成果的話,就著書立說、開壇授課。我曾和朋友說,希望我們能共同在建國100年時,作為先進科學工作者甚至頂著“人民科學家”的稱號,登上天安門城樓,接受人民的檢閱。
可現(xiàn)在我是什么樣的呢?
我現(xiàn)在在家里,是如假包換的待業(yè)青年,去年自作孽讓今年的考研失敗,明年考研和就業(yè)形勢極其的嚴峻,不知道明年能不能上岸,不能上岸怎么辦,考醫(yī)師證?考規(guī)培?考公務(wù)員?找工作?不管怎樣,距離我向往的科研道路只會越來越遠,到那時,理想就真的成了水中月、鏡中花。
而作為一個手殘黨和玻璃心,我實在是沒有勇氣走向臨床崗位。
我知道要努力奮斗,我只是怕再失敗,再失敗對我來說有點不能承受。
我想起了教員的話:
“丟掉幻想,準備斗爭”
我決定把我想付諸科研的一丟丟想法告訴你們,如果有一天我無法走向這條路,希望有志之士可以代我走下去。
1、量子糾纏理論在粒子同步觀測技術(shù)中的運用
2、高維幾何理論在醫(yī)學中的應(yīng)用與實踐
3、干細胞技術(shù)用于修復(fù)機體缺損的廣泛應(yīng)用
最后,愿我們都能在夢想的彼岸處重逢。
拙作一篇
與君共勉
潤涵 沐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