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中缺失的一課——再讀《挪威的森林》
重讀村上春樹小說《挪威的森林》
作者:杯中的海
十幾歲的時候,初讀村上春樹小說《挪威的森林》,幾乎被書中所彌漫的壓抑氛圍和肆虐的悲觀情緒所淹沒——青春、愛情、憂郁、傷痛、死亡。總之,當時讀完整部小說,連續(xù)幾天整個人都變抑郁了,原本偷窺禁書的快感也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畢竟《挪威的森林》被普遍界定為一部禁忌小說(青春版情色傷感小說)。
那時,十六七歲的我對成人的愛欲生話還處在懵懂無知的狀態(tài)。說懵懂無知,還真不是謙虛,因為我們自小接受的就是一種純潔的無性文化。我們的文化是談性色變的文化,這也是為什么房思琪不會把自己被性侵的災(zāi)難事實直接告訴親友的根本原因——沒有人真正教過我們?nèi)绾伪Wo自己,沒有人提示我們被侵犯時應(yīng)該勇敢說出來,沒有人給我們解釋過什么是性侵,甚至沒有人真正告訴過我們,我們究竟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我的性啟蒙教育源于文學(xué)和電影,確切地說,是源于遲子建的短篇小說《霧月牛欄》、麥克尤恩的長篇小說《贖罪》、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和托納多雷的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藝術(shù),特別是文學(xué)不斷嘗試以虛構(gòu)的方式,給我們講述了由于性教育缺失而產(chǎn)生的文化禁忌和人性創(chuàng)傷。遲子建的短篇小說《霧月牛欄》和麥克尤恩的長篇小說《贖罪》,都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性教育的缺失造成的致命悲劇——未成年的孩童看到成人的性行為不會想到愛欲給當事人帶來的極限歡愉,相反,他們會被激烈得近乎施虐和受虐相撕扯的性行為所震懾,處于驚恐中的他們要么被激烈的愛欲永久性傷害——拒絕步入愛情和婚姻,要么想立即采取拯救行動——盡快救出那個在形體和力量對比上明顯弱勢于另一方的“受害者”。
遲子建《霧月牛欄》摘選:
寶墜的繼父在那個霧月格外渴望自己的女人。有一天晚上,他們被大霧包裹著盡情地歡娛,寶墜不知什么時候醒了,坐起來看著他們躍動的影子,后來發(fā)出嘻嘻的笑聲。寶墜的笑聲徹底摧毀了他的激情,他膽怯地從女人身上哆哆嗦嗦地下來,覺得受到了莫大的羞辱。
第二天早晨,寶墜到牛屋去,他便也跟去了。牛屋里飄著霧氣,他小心翼翼地問寶墜:
“昨晚你看見什么了?
“我看見叔和媽疊在一起?!睂殙嬚J真地說。
寶墜跳上牛槽,解拴在牛欄上的牛繩,這時忽然問:“叔,你們弄出的動靜怎么跟牛倒嚼的聲音一樣?”
他就是在這一刻躥上牛槽,一拳將寶墜打倒在牛欄上的。寶墜的腦袋重重地磕在牛欄上,“呃”了一聲,然后像股水一樣瀉倒在牛槽里了。他當時以為不過是把寶墜打昏了,于是就抱著他回屋,對正在灶房忙碌的女人說:“寶墜把頭磕到牛欄上了?!?/span>
由于孩童缺乏關(guān)于性愛的基本常識,他們會將激烈的性行為理解成一種暴力征服和強勢占有,稍有知識的孩童會把這種“暴力”理解為強奸——這就是《贖罪》所講的故事。
發(fā)了一通感喟之后,忽然記起,我今天要談的是《挪威的森林》里的兩種神經(jīng)官能癥人格。
哀悼者與抑郁癥患者的區(qū)分:
哀悼者是對世界的空虛和無意義感到失望和悲觀
抑郁癥患者是對自我的空虛和無意義感到悲觀乃至絕望
哀悼者在被哀悼情緒折磨得筋疲力盡后,昏昏睡去;
抑郁癥患者被不斷下沉的漸強的絕望意識剝奪了睡眠,無法將外射的力比多抽回,也無法暫時切斷與外在和自我的關(guān)聯(lián),只能無助地任由疲倦而又可怕的清醒意識所主導(dǎo),對他們而言,黑夜不再是安息和靜寂,而白天卻印證著無法遮蔽的赤裸的存在和無孔不入的可怕的噪音。
一、哀悼者的回歸
哀悼者綠子向外投射的力比多最終在療愈中抽回,重返現(xiàn)實人生。
哀悼者渡邊向外投射的力比多最終在療愈中抽回,重返現(xiàn)實人生。
陷入對直子的哀悼情緒中的渡邊,久久不能接受對直子之死的現(xiàn)實,但他的哀悼并未真正轉(zhuǎn)化成不可療愈的抑郁癥,他被曾經(jīng)同樣陷入哀悼的小林綠子的愛情所喚醒,重新從對直子的哀悼中收回了自己持續(xù)投射的情感力比多。
二、抑郁者的深淵
抑郁癥患者直子無法將向外投射的力比多撤回到自身,選擇自殺。
抑郁癥患者木月無法將向外投射的力比多撤回到自身,選擇自殺。
木月最初是自我的哀悼者,最終因不能與女友直子真正實現(xiàn)靈肉結(jié)合而惡化為極端抑郁癥,最終通過自殺來終結(jié)靈肉二分的愛情痛苦。
直子是去世的木月之女友,更是其最初的哀悼者,直子與木月彼此深愛,但因二人無法靈肉合一,木月自殺,木月之死帶來的悲傷,以及后來她和渡邊的肉身水乳交融的結(jié)合讓她再次認識到她和木月靈肉二分的殘酷現(xiàn)實,這使得直子由最初的陷于喪失所愛的悲痛和歉疚而轉(zhuǎn)為對靈肉合一愛情的幻滅之中——深度抑郁癥。也即,渡邊的再出出現(xiàn),使得直子認清了她與木月靈肉分離的愛情創(chuàng)痛。
渡邊是去世的直子的哀悼者,但渡邊最終在和直子的好友和小林綠子交談中,逐漸淡化了哀悼情緒,從而避免將哀悼情緒轉(zhuǎn)為抑郁癥。
直子與木月靈肉結(jié)合的失敗是直子心中的一道傷痕,她痛苦于她和木月兩個精神上無比契合的人,卻不能在肉欲中感受極限的愛之愉悅,相反,他們均被雙方肉體的相互排斥所震驚,進而陷入自我譴責和自我內(nèi)疚所編織的絕望中。
渡邊、直子和木月本是好友,但渡邊和木月都愛著直子,木月死后,渡邊去探望療養(yǎng)院中的直子,并深深愛上直子,而直子卻無法在精神上愛上渡邊,但沒有精神之愛的兩人,卻在肉體的結(jié)合中水乳交融,這一殘酷的現(xiàn)實讓直子無法接受,最終她在愛情的靈肉二分絕望中選擇自殺,走上了木月早已選擇的死亡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