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死!這些新疆美食圈的CP我不允許你還沒有嗑過!
一年一度的情人節(jié)剛剛過去
這個特殊的日子
用來嗑CP再合適不過了
今天就帶大家來盤點
新疆美食圈最甜CP
為你的生活加點糖
烤全羊&皮芽子
在大尾羊的原產地,阿勒泰孕育著全國聞名的優(yōu)良羊種。那里的羊不但肉質鮮美,還有滋補藥用的功效,被人們贊譽為“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走的是黃金道”。
如此豐腴不膩、濃香不膻、肉質緊實的大尾羊便成了烤全羊的首選。一只烤全羊的誕生,要經(jīng)過宰殺、清洗、腌制、風干、烘烤、上料等多步制作工序,沿用新疆古老烤法而成的羊肉色澤黃亮,美味鮮香。
熱氣騰騰的烤全羊,撒一些皮芽子,趁熱撕下一塊羊排,一口肉一口皮芽子,酥脆的外皮和香嫩的內里,再配上脆甜多汁的皮芽子,多種口感瞬間交融,讓人幸福感爆棚!
炒米粉&芹菜
有人說,新疆炒米粉就是“一半鉤子地獄,一半舌尖天堂”,因為它的辣讓你難以想象。
每一根順滑的粗粉上都包裹著滿滿的濃油赤醬,紅油的鮮亮和醬汁的濃稠,精準地裹挾著每根米粉,一口下去,辣椒仿佛在口中跳舞,連嘴皮子都要跟著打顫。
隨著炒米粉在新疆的風靡,其做法和配菜也愈來愈豐富。
除了最常見的炒米粉,應運而生的還有炒涼皮、炒寬粉、炒馕,而配菜也并不單一,不僅有酸爽的泡菜,還有脆生生的油菜,甚至是獨樹一幟的野蘑菇。
但最正宗的炒米粉,是應當和大塊爽脆的芹菜搭配的,它帶著新疆人的所有需求和期待。在大廚的巧手制作下,芹菜的風味被發(fā)揮到了極致,只要你吃過一次,便很難忘記。
拉條子&大蒜
新疆拉條子的面不用搟也不用壓,完全是在案板上摔打出來的,拉好的面條下鍋煮熟,根根分明的面條不會很細也不會很粗,那種嚼勁是其他面食給不了的。
其配菜也算豐富,最常見的有過油肉、芹菜羊肉、西紅柿雞蛋、土豆絲等,不同的澆頭和面條淡淡的香味碰撞融合,既是菜也是飯,成了新疆當之無愧的“主食大戶”。
當然,不論是什么口味的拌面,吃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著幾瓣剝好的大蒜,鼓起腮幫子大口嗦面,正所謂“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
風干肉&納仁
納仁,是新疆哈薩克族的一種佳肴,在哈薩克語中,納仁就是面的意思,而其最常見的做法便是將肉湯煮好的面片撈出,放在盤底,肉用小刀切好后同面拌在一起,鋪上一層生皮芽子,再澆上原汁的肉湯。
肉的選用很廣泛,除了最常見的羊肉外,還有牛肉和馬肉,為了使這些肉能較長時間的保存,通常會腌制后再熏干,熏制后的肉香味更加濃郁。
色澤悅目、油而不膩的風干肉很是有嚼勁,超大盤的納仁在飯桌上被瓜分,這種喜悅,大概只有新疆人能懂。
大盤雞&皮帶面
在新疆的眾多美食中,以雞肉為原料的做法最為常見,而最家常、最受歡迎的,定要非大盤雞莫屬了。
起源于沙灣市的大盤雞儼然已經(jīng)家喻戶曉,西戈壁鎮(zhèn)散養(yǎng)的土雞,配上安集海鎮(zhèn)肥厚的辣皮子,再加上博爾通古鄉(xiāng)的土豆,經(jīng)過炒制,造就了這道爽滑麻辣的沙灣大盤雞。
金黃的土豆吸滿湯汁,有著極致的綿密口感,雞肉在長時間的燉煮下更加軟爛,卻不柴不老,如此極致的愉悅,再來一份皮帶面,又是其口感的再一次升級。
雞肉吃到快見底的時候,下入手工拉制的皮帶面,香辣爽口的湯汁裹在筋道的白面上,沒有哪個人能忘記這種味道!
米腸子&面肺子
米腸子和面肺子都是用羊的內臟制作而成的風味小吃,兩者通常作為搭檔一起出現(xiàn)。
米腸子,是將切碎的羊下水(即羊的內臟)腌制后拌入大米,灌進羊腸,用水煮;面肺子,則是用水洗面筋剩下的淀粉水拌成面糊調味后,灌進羊肺中,放進鍋里和米腸子一起煮。
把煮熟后的米腸子和面肺子切好,盛入盤里,澆上湯,再撒上少許秘制的辣椒油、蒜末、蔥末、香菜等調味,入口直抵靈魂深處。
這道全用羊下水做成的菜,是新疆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抓飯&薄皮包子
和普通炒飯不同,新疆抓飯不用任何調料添色,也不加任何香料調味,只用羊肉、胡蘿卜和皮芽子就能讓香氣緩慢而持續(xù)地散發(fā)。
一直以為,一盤開胃解膩的皮辣紅、一道涼拌黃瓜便是這碗輕盈松散、顆粒分明的抓飯的最佳搭檔,后來才發(fā)現(xiàn),薄皮包子才是其絕配!
新疆維吾爾族風味獨特的“卡瓦曼塔”即薄皮包子,除單獨食用外,還常和抓飯在一起混合吃,又稱為抓飯包子,這是維吾爾人的上等飯食之一。
形如其名,這種包子皮薄餡大,餡里浸著濃郁的湯汁,咬一口便順著嘴角往下淌。抓飯出鍋后,再擺上三四個薄皮包子,米和面碰撞出的火花讓人欲罷不能,可謂美妙絕倫!
▲圖片來源:小紅書@海底兩萬里
丸子湯&油塔子
丸子湯是新疆回族的一道名吃,以丸子鮮嫩可口、湯鮮味美而著稱的丸子湯一端上桌,要先喝一口湯,口口都透著鮮。
做丸子也是一項絕活,用新鮮牛肉入料,炸熟燉到湯里,外酥里嫩,再來塊凍豆腐,吸足了湯汁,吃下去回味悠長。
除了丸子,還有粉條、菠菜、牛肉片、阿魏菇等,這碗湯里皆是精華,口感十分豐富,當然,單吃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再配上幾個暄軟的油塔子。
塔子色白油亮,面薄似紙,層次很多,油多而不膩,香軟而不黏,用新疆羊尾油制作的油塔子飽滿且不漏,保持著濃香豐腴的獨特風味。
一碗丸子湯下肚,有葷有素,再配上兩個油塔子,三餐都適合吃。
黃面&烤肉
在新疆,黃面和烤肉可是絕配,如此樸素簡單的食材,也能讓人找到豪華盛宴的感覺。
新疆黃面,因其色黃而得名,維吾爾語叫“賽熱克阿?!?,屬夏令風味小吃,又稱“涼面”,手工拉出的面細游如絲、柔韌耐嚼,再加上炒香的熟芝麻,精致獨到的配料深受大家喜歡。
融進面中的香料已經(jīng)留住了食客們的腳步,再拌上烤肉,辣而不燥的爆香,占據(jù)了面的半壁江山。
雖說新疆的黃面烤肉大都出現(xiàn)在夏天的夜市里,但冬天的飯桌上也少不了它的身影。氣溫驟降后,這道菜通常是熱的,下鍋煮熟后的面絲色黃晶亮,趁熱蓋上炒好的烤肉,吃起來不可言傳!
燒烤&卡瓦斯
在新疆,擼串+卡瓦斯,才是吃貨們打開夏天的正確方式。
太陽落山,夜幕降臨,城市里的霓虹燈一亮起來,夜市的氛圍就有了。新疆燒烤主要吃的是羊,將切得均勻的羊腿肉塊腌入味,三塊瘦肉夾兩塊肥羊油,一并串在鐵簽子上,幾十串烤肉一起上架。
串好的羊肉,一經(jīng)炭火的洗煉,香氣肆意飄繞,孜然和辣椒面在接近烤肉的地方綻放,熱油順著滋滋作響的肉塊淌下,入口的瞬間,鮮香和麻辣一瞬間都在口中翻騰舞蹈。
在新疆吃烤肉,沒有扎啤就沒有靈魂。
最后一串烤肉下肚,那一刻,被稱作新疆“土啤酒”的卡瓦斯便算得上物盡其用了,僅0.3-0.5%的酒精含量,與三五好友推杯換盞,享受酒精與蜂蜜在口中的大肆融合。
馕&奶茶
奶茶就馕,是新疆人喜歡的飲食形式,酥香松軟的馕與醇厚的奶茶自然是絕配。
新疆優(yōu)質的奶資源為制作奶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將大塊的磚茶搗碎煮開后,再加入新鮮奶子,用勺揚茶直到其充分交融,咸香濃郁、回味無窮。
如此一碗香噴噴又熱氣騰騰的奶茶,再泡上一塊蘸滿芝麻的馕,讓馕餅的每個孔隙都吸滿奶茶,兩者的口味在一起相得益彰,麥香帶著奶香和茶香在口中迸發(fā),若是再來一層厚厚的奶皮子,就更好不過了。
包爾薩克&果醬
包爾薩克與果醬的經(jīng)典搭配,在新疆人的日常生活中也算是不可或缺的。
油炸的包爾薩克有著不同的形狀:厚實的球狀、實心的長條狀……最常見的還是四邊形的,一個個金黃色剛出鍋的包爾薩克香氣四溢,趁熱吃口感最佳。
在包爾薩克上咬開一個小口子,把果醬放進包爾薩克“肚子”里,不論厚薄,都入口香脆。
藍莓醬、草莓醬、杏醬、無花果醬、黑加侖醬……在每個新疆媽媽的巧手下,各式香甜的水果都搖身變成玻璃器皿里的果醬,把家里熬制的純天然果醬,涂抹在包爾薩克上,酸酸甜甜,誰吃了能不說一句“絕”呢?
粽子&酸奶
與大多數(shù)北方人吃粽子時蘸糖不同,在新疆巴扎上站穩(wěn)腳跟的粽子是和酸奶一起吃的。
新鮮出爐的粽子被木鏟壓平,放一勺新疆人特制的無糖酸奶,再淋上一層糖稀和果醬,酸奶的酸味和果醬的甜味混合在一起,酸中帶甜,甜酸中和,那叫一個歹!
軟糯清香的粽子和濃稠可口的酸奶,簡直就是絕配,吃過的人都說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在充滿浪漫和愛的日子里
在這個萬物皆可組CP的時代
在我們精心挑選的新疆美食CP中
你最愛的是哪對?
快來投票吧!
-END-
本文由“我從新疆來”原創(chuàng),歡迎關注,帶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