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是無情的,大量程序員到了35-40歲了,他們能去做什么?
趁年輕的時候,程序員尤其是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的程序員,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挑戰(zhàn)。與大多數(shù)的職業(yè)相比,程序員賺錢比較多,程序員可以利用自己年輕的時候多積蓄一些資產,為自己存夠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但是,到了中年之后,程序員的競爭力卻明顯下降。
35歲的程序員,一身的慢性病,動不動就要請病假去醫(yī)院。
這個年齡是上有小,下有小。如果遇到家里老人有個小病小痛的,三天兩頭請假照顧老人,然后小孩入學,升學,各種教育問題一大堆,使得老程序員很難像年輕時候一樣,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技術上了。
拿著比年輕程序員高一兩倍的工資,對工作的投入程度和產出,反而還不如年輕程序員。試問你是公司老板,你怎么選?公司不是慈善機構。
很多人都會覺得,程序員么,30歲之后差不多就要面臨著失業(yè)的風險了。
確實,基本上所有的崗位在30+這個年紀都會面臨著這么一個風險,不管你是程序員也好,還是銷售也好,還是別的什么崗位也好,可能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擔心。
那么,你就需要在前期的時候,就提前規(guī)劃好自己的方向,想好以后是想去做什么的,然后往哪個方向上去努力。
35歲之后沒有一技之長,怎么吃一口飯呢?
大致有以下幾種出路:
case:一是順風順水、成功晉級。成為技術管理層,這可能是很多人心目中最好的出路。
case:二是技術牛逼,不可替代。成為核心一線技術人員,事實上,編程經驗很重要,五六十歲的牛逼程序員多的是。
case:三是財務自由,隨心而活。這些年程序員高薪的挺多,積累已夠,按照自己的方式活出精彩。
case:四是發(fā)現(xiàn)風口,投身創(chuàng)業(yè)。有的是有想法有執(zhí)行力,主動創(chuàng)業(yè),還有的是被迫創(chuàng)業(yè)。不管怎么樣,風險都相當大,壓力接踵而來。
case:五是無奈之下,轉行謀生?;蛟S是沒有機會了,或許是厭倦了,轉行做小生意,開滴滴,送快遞的不在不少數(shù)。
case:六是咬牙堅持,繼續(xù)前行。沒有上升通道、技術也不過硬,但沒辦法,上有老、下有小,只能咬牙堅持,甚至接受降薪條件。
市場上稀缺的始終是優(yōu)質的技術人才,如果自身掌握了硬核科技,并且學習能力強,掌握了學習的方法論,是不會被社會淘汰的。
相反,如果是安于現(xiàn)狀,現(xiàn)在就開始享受生活的,未來一定出現(xiàn)危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大家賺錢有先有后,但是總量保持不變。
最后,資本是無情的,華為的清理35歲以上人員,阿里的向社會每年輸送1000人才,赤裸裸的現(xiàn)實,先花點時間,自己想想可能的方向,再不斷去嘗試,再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