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皮也有大學問!陳皮≠新會陳皮,如果你這樣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
大家好,我是膳小二,或許每個人對陳皮一點都不陌生,很多人還對小時候在超市里或者市場上買的九制陳皮的味道還存有依依不舍的懷舊味道。但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新會陳皮和九制陳皮完全不是一種東西。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新會陳皮和九制陳皮的區(qū)別吧!
什么是新會陳皮?
新會陳皮的原料是產于新會的茶枝柑柑皮,經過摘果、洗果、晾干、開皮、反皮、曬皮、倉儲陳化多個工序,以陽光生曬、干倉存儲為佳,新會柑皮需要儲存陳化三年以上才能稱為新會陳皮。新會陳皮是純天然曬制,無任何添加物,所以在氣味上是隨著儲存時間越長,刺激味減少,柑果香味會變淡,新會陳皮的陳香味會變濃郁。
純天然曬制的新會陳皮相對于其他陳皮有著明顯優(yōu)勢,相較于其他藥用性陳皮或者柑皮零食來說,是具有食養(yǎng)、藥用、茶飲等多種用途。
什么是九制陳皮?
九制陳皮是廣東地區(qū)的傳統(tǒng)名吃之一,屬于涼果類食品,全稱廣式九制陳皮。九制陳皮采用優(yōu)質的柑橘皮為原料,經過揀皮、浸漂、保鮮、切皮、腌制、瀝干、調料、反復曬制、貯存、包裝等多個工序,始成正式產品。因工藝繁雜嚴謹,故稱之“九制”。
九制陳皮其采用的原料為普通的柑橘皮而并非是新會茶枝柑的柑皮,且不符合柑皮陳化3年才算陳皮的嚴格標準,因此,“九制陳皮”并非陳皮,只是一種涼果零食。
什么是法制陳皮?
這里可能大家就會有點疑問,“法制陳皮”跟“九制陳皮”有關嗎,怎么這么像?其實法制陳皮為藥用工藝陳皮,具備陳皮陳化特點,據(jù)《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南京方)法制陳皮:“以水泡淡,用滾開水沖淋數(shù)次,至陳皮之味不苦為度;另用甘草2兩,烏梅肉1兩煎成濃汁,將陳皮浸入汁內,拌勻,曬至半干,再用下藥(白沙參、川貝母、西青鹽、粉甘草各5錢)共研細末,拌于陳皮之上曬干”,這就是現(xiàn)代法制陳皮一類制法。
法制陳皮以藥物混制或熏制,會消散原有的大部分揮發(fā)油物質,保留大部分黃酮類物質,不具有食養(yǎng)特性和茶飲特性,僅作為藥物使用,而且所采用的原料不一定是茶枝柑柑皮。法制陳皮能夠保存很久,藥用價值較明顯,最經典的代表就是清代進貢給慈禧太后的“法制新會陳皮”。另外因為有些造假陳皮是通過其他物質染色而成的,形狀也與法制陳皮和高年份新會陳皮相似,因此最好在專門的藥店詢問法制陳皮。
為什么沒有新會陳皮制作的零食陳皮?
新會陳皮首先是用作藥材,燥濕化痰、理氣健脾,然后是作為食材去膻增香之用。
為何不能作為零食?
因為真正的新會柑里頭,都含有一種由檸檬苷和苦味素構成的類檸檬苦素,回到柑香醇必須有個陳化的過程,時間越久陳香味越明顯。而在新皮的階段,如果用來作為零食,口感會麻而澀,不管你加多少甜份量,依舊難以解決這種口感。
再者,新會陳皮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功效,市場定價較高,制作零食難以控制成本。所以總的來說,市面上才不會看到用新會陳皮來制作九制陳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