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車評】試駕豐田bZ4X
首先聲明,我不是車評人,也不是從業(yè)人員,不靠這個賺錢?!救f字車評】是我記錄自己試車體驗用來留底的內(nèi)容。
bZ4X這個車是豐田第一款有意大賣的純電車型,也是所謂的e-TNGA的第一款車,是一臺深度油改電。但是這個車的上市因為缺陷一拖再拖,上市之后也爆出了不少問題,也被妖魔化地很厲害。豐田在華的電動車演進路線同大眾等其他合資差不多,先期推出過純油改電的奕澤EV試探市場并賺取積分,再推出主力車型下場競爭。但是,bZ4X的市場反應(yīng)明顯地不如大眾ID.或者通用旗下的一些車型。不過畢竟豐田是世界上規(guī)模數(shù)一數(shù)二的車廠,我對它的產(chǎn)品形態(tài)還是非常感興趣的,所以借著這次來廣州討債的機會,我租了一臺bZ4X。
拿到這臺車,我對它的評價是經(jīng)歷了一次過山車的。

在租車公司的人送完車之后,我們需要把租車公司的小哥送到地鐵站,我意圖使用車機自帶的地圖導(dǎo)航搜索地鐵站,結(jié)果車子不斷提示要登錄才能使用。行車過程中車子不斷地提醒“速度過高,此功能暫停使用”,但是我沒有操作任何功能。結(jié)合網(wǎng)上對這個車的惡評,和我之前使用豐田其他車型車機的體驗,我斷定,這個車就是垃圾。
不過開出停車場,我對這個車的感受開始有所改觀。
駕駛性方面,這個車的調(diào)校還是相對比較完善的。這個車是單電機長續(xù)航,前驅(qū)150kw。駕駛模式有經(jīng)濟可選,另有單踏板可選。普通模式下,這個車的油門響應(yīng)極快,油門幾乎沒有任何濾波。而且油門初段對應(yīng)動力比較大。也就是俗話說的油門比較賊。初上這臺車,這種油門調(diào)校會給人一種這臺車動力比較好的感覺。但是這種老日系車的風(fēng)格也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在車速高于70-80左右的持續(xù)速度進入恒功區(qū)之后,油門后段沒有任何動力,是空的,腳感比較奇怪。這是一個小bug。盡管顯得比較猛,又是前驅(qū),但是這個車油門到底起步加速車輪不會像本田密碼E:NS1或比亞迪老秦,甚至奕澤爹那樣嚴(yán)重打滑,不知道是否是因為這臺車重心偏前,或者是輪胎更好。

除此之外,經(jīng)濟模式油門map會變得平緩,不過依然響應(yīng)很快,可能更加適合大部分人。這兩個模式下,松油門之后車子都會給一個很小的電制動,制動力大約跟自動擋油車松油門相仿。
這個車有CRBS,繼續(xù)踩下剎車,CRBS會用滿電制動之后再讓機械制動介入。這個車的CRBS調(diào)校非常不錯,電制動和機械制動之間的過渡平順,腳感變化比較順滑,回饋力和制動力對應(yīng)較為均勻。整個剎車前段行程回饋力和制動力較小,后段較大。比較容易開得平順。另外,這個車有自適應(yīng)動能回收的功能,當(dāng)前方有車時,車子會加大松油門之后的動能回收力度。這個功能是德系車先開始做的。聽起來很美,但是有時會出現(xiàn)識別前方車輛有誤的情況,駕駛中也會感覺電制動力忽大忽小,實際體驗一般,可能有些人喜歡。對于這臺車,在它加大電制動力之后,如果給油,車會直接加載油門深度對應(yīng)的動力,造成動力突變,也會影響舒適性。
單踏板模式下,松油門電制動會增大,不過也不太能滿足激烈駕駛時的減速需求,需要踩剎車。三種模式下,這個車都有蠕行,蠕行速度大概4-5左右,蠕行起步足夠平緩。另外,非單踏板模式下,這個車從電制動到加速的過零過程延遲極小,單踏板模式略大,不過依然好于某些國內(nèi)品牌,這些是傳統(tǒng)車企的基本功,無功無過。

這個車用了四條235/60R18的S1evoEV胎,扁平比比較大,所以輪胎本身的減振效果還算不錯,對于小振動的過濾比較到位。但是這個車的減震彈簧本身偏硬,阻尼給得也比較大。這就造成了這個車低速過坎的時候顛簸較大。不過速度快起來之后,這個車的減震的阻尼到位,動作比較利落,沒有多余的余震,懸掛行程內(nèi)的動作都能一下解決,車身俯仰方向的擺動也控制得較好,不會有前仰后合得感覺。剎停的時候,由于后懸掛是四連桿,整個車有被往下拉的傾向,反而解決了點頭的問題。這兩點,這臺車比ID.4是要好一些的。
由于扁平比大,這個車的方向響應(yīng)給人的第一感覺是一般的,但是真的操作起來,這臺車的轉(zhuǎn)向響應(yīng)還是很不錯的,車尾略微有點滯后,不過不明顯。所以簡而言之,考慮到深度油改電的基礎(chǔ),這臺車的操控性還算不錯。
盡管操控性能還算不錯,但是這臺車的方向手感就不是絕對偏向操控的了。這個車方向盤尺寸不大,低速時比較重且阻尼感很強,這種阻尼感有時甚至?xí)璧K回正,有時低速大拐彎需要反方向使力回方向,用人話說就是有點粘滯感,也沒啥路感,比較買菜。中高速時回饋力趨于正常,用起來還比較舒服。變化也不突兀。是正常的水準(zhǔn)。
如果說駕駛性和操控是這臺車的強項,那么乘坐體驗就比較一般了。首先,這個車的隔音對于20萬左右的車來說是偏差的。駕駛位在速度上70-80之后路噪就很明顯了。典型的豐田車的做派。風(fēng)噪方面,這個車沒有那種特別突兀的渦流聲,不過速度快起來之后風(fēng)噪也不小。索性這臺車的車身剛性應(yīng)該還算不錯,過坑坎沒有異響,操控起來也比較硬朗。

其實我在廣州車展就看過這臺車。當(dāng)時對這個車最大的不滿就是這個車的方向盤遮擋儀表。這種問題出現(xiàn)在一個大車企的車上簡直是匪夷所思。不過也因為如此,所以我這次對這個問題是有心里準(zhǔn)備的。實際使用中,把方向盤調(diào)到最低,再盡量仰頭,可以將將露出儀表上半部分的常用區(qū)域,對于可以接受方向盤低的司機來說勉強能用。還能避免低頭玩手機造成的頸椎病,等我40歲了,可以買一臺。
這個車是油改電,雖然地板不算低,不過畢竟是SUV,整個車坐姿是沒什么問題的,豎向空間也夠用。前排座椅不考慮方向盤位置的話可以調(diào)到比較舒適的位置,激烈駕駛時也能把人限制在座位里。各按鈕和檔把的位置也比較合理,沒有大眾ID.那種少兩個按鍵的過度設(shè)計或者極星2那種按鍵位置很別扭的情況。
這個車的后排也是純電車的通病,坐墊不夠高,且短,加上空間本身不算大,前座椅又低,腳伸不進去,結(jié)果就是坐墊不托腿,長時間乘坐不太舒服。這個車軸距有2850,但是可能是油改電的原因,前懸和機艙都不短,L113比較長占用了一部分空間。乘坐空間沒比2765的ID.4大太多。

后備箱也是一樣,地板比較高,長度中規(guī)中矩。不算大也不算小。

一天開下來,在廣州28度氣溫,空調(diào)設(shè)定23.5度外循環(huán),車內(nèi)穿短袖略冷的情況下,這臺車在典型的能跑起來,但是加減速頻繁且駕駛比較激烈的小路和快速路混合路況下,電耗13.5度。日常使用典型電耗13-16之間。換算到續(xù)航大概400-500公里。作為這個體量的SUV,電耗不算高,電能轉(zhuǎn)換效率以及空調(diào)電耗都是不錯的水平。

有了上面這些體驗,我對這臺車的印象有所改觀,畢竟這個車駕駛性在純電車?yán)镞€是相當(dāng)完善的,這又是我比較看重的一點。其他的空間啊、噪音啊、車機啊之類的問題大家都有,且不算什么硬傷。我甚至覺得這個車產(chǎn)品力尚可。沒想到晚上回來充電的時候,這個車給了我致命暴擊。
我們晚上開回白云機場附近的時候,已經(jīng)凌晨了,車子只剩44%的電。我們找了一個有很多網(wǎng)約充電的充電場。我們選擇了一個有四根槍,且全部空閑的充電樁充電。單槍應(yīng)該是60kw。但是這個車在44%的時候居然只能跑到50kw,也就是0.8C左右。為了第二天用車,我們把車喂到80%用了將近40分鐘,到了80%左右電量的時候功率只剩了20多kw。要知道我的ID.4可能只需要花費一半的時間。我急著回酒店睡覺,但是看著細嚼慢咽的bZ4X,我氣得直跺jiojio。只能當(dāng)著各路廂貨和網(wǎng)約司機大罵驗證碼。

第二天我們又找了一個小桔的充電場,從67%開始充電,充到95%總共花了一小時20分鐘左右。經(jīng)過兩次充電,我們確定,這個車的充電功率會隨著soc的提高線性往下掉。從44%的50kw左右掉到95%的4kw。比慢充還慢。如果一邊快充一邊在車?yán)镩_空調(diào),車?yán)镲@示的充滿時間會是6-7個小時。我真沒見過這么離譜的車,除了超過79%就不給快充的豐田奕澤爹。

比較搞笑的是,這個車車機里面可以限制快充功率,但是實際根本跑不到最低的50kw那一檔,限制了個寂寞。

我不知道豐田宣傳的10年20萬90%是不是這么來的,如果是的話,那這個電池壽命毫無意義。因為作為一臺3202年的電動車,電量60%之前能跑滿1C,80%之前跑滿0.7C是必須要能做到的。如果只是90%以上充電慢那還可以接受。但是這個車50%的時候只有不到0.8C,80%的時候大概0.4C,這已經(jīng)嚴(yán)重影響使用了。說句難聽的,別的車賣不出去大不了賣給網(wǎng)約,這個車跑網(wǎng)約都沒法跑,因為快充太慢。
這個車在soc超過90%的時候電制動會受限,不過剎車腳感不會變化,這點做得還行。
其他方面,這個車的L2駕駛輔助中規(guī)中矩,用的是比較新的TSS3.0,識別車道和居中比較準(zhǔn)確,加減速平緩,是能用的水平。
車機上面說了,很垃圾。盡管這個車也是所謂的智能車機,用了百度的導(dǎo)航和某些軟件。但是整個車機軟件的操作邏輯和UI還是豐田經(jīng)典的那一套又臭又長風(fēng)。功能少且難以理解。

關(guān)于駕駛輔助的一些設(shè)置還要通過方向盤按鍵在儀表盤上進行調(diào)整,那你做個大觸摸屏干嘛呢?導(dǎo)航導(dǎo)航不好用,設(shè)置不在里面,還沒有caplay。

除了車機垃圾,這個車的音響也是無以復(fù)加的差,基本上效果跟200塊錢以內(nèi)的廉價電腦音響差不多。解析度低,音樂中的輕音會出現(xiàn)刺耳的感覺,像在信號不是那么好的地方聽廣播。

除此之外,這個車的內(nèi)飾風(fēng)格我倒是還挺喜歡的,能碰到的地方也基本都有軟包。但是儀表臺上的所謂環(huán)保材料確實是不咋地。盡管是軟的,但是有點剌手。正如其他的低端豐田,這個車的不少儀表報警燈都是一個燈泡而非在屏幕上顯示的,亮度有點不均勻,20多萬的車做成這樣有點掉價。

這個車儲物空間還算豐富,但是沒有手套箱。整個車有4個C口一個A口,C口大概10W,能用的水平。
外觀方面,整個設(shè)計我還是挺喜歡的,但是前后輪拱的巨大黑邊不知道在cos什么,乍一看還以為換了件沒噴漆。
這個車的車架設(shè)計有點與眾不同,在縱梁梁頭內(nèi)部還有一根粗壯的承力的橫梁,不太清楚有什么作用。

這個車B柱位置是有車頂橫梁的,把天窗一分為二,但是天窗比梁高,天窗兩部分是共用一個簾的,對于這根梁,不知道該說它鍵盤值高還是影響體驗...

這臺車雖然是個高配,但是副駕只有4向調(diào)節(jié),沒有電動尾門,要選裝。差點意思。
總得來說,這臺車雖然沒有網(wǎng)上妖魔化的沒有優(yōu)點那么離譜,但是作為一臺3202年的電動車,快充速度這么慢是一個巨大的缺陷。而作為一臺傳統(tǒng)大車企的車,方向盤遮擋儀表這種低級錯誤也是不應(yīng)該出現(xiàn)的。加上不太聰明的車機、比較差的音響。這臺車僅憑比較完善的駕駛性是無論如何不值2498的。
考慮到國產(chǎn)空間更大車機更智能的的AionV 70在16-18,續(xù)航更短駕駛性更差的比亞迪二代油改電宋Plus EV在17左右,以現(xiàn)在的產(chǎn)品力來說,優(yōu)惠8-9萬到16左右才是可接受的價格。而且即便是這個價格,買這臺車還要符合兩個條件,一個是真的喜歡,一個是有充電樁。
所以豐田驗證碼bZ4X,除非特別喜歡且有充電樁,否則不推薦購買。

當(dāng)然,還是希望豐田以后能把快充問題解決,把方向盤擋儀表的問題修復(fù),把音響弄好,這樣的話以機械素質(zhì)來說這個車還是值得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