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運輸機發(fā)射彈道導彈,50年前的特殊實驗

近年來用運輸機發(fā)射巡航導彈成為一個逐漸增溫的話題,在導彈技術和模塊化技術進步的今天,給運輸機安裝導彈發(fā)射模塊似乎是一個經(jīng)濟且高效的軍事技術,不過其實美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進行過類似技術的探索,并且得出了同樣的結論,但由于本身裝備著大量B-52這類轟炸機等因素,美國暫時放棄了運輸機發(fā)射巡航導彈的技術,而美國在更早的時候還進行過更加激進的實驗,那就是用運輸機發(fā)射彈道導彈。

當時正值兩極對抗的時代,核彈成為雙方平衡力量的重器,而能夠將核彈投放到萬里之外的彈道導彈自然更是重中之重,當時美國的陸基導彈發(fā)射基地采用地井式結構,高層認為基地并不能很好的抵抗核打擊,在戰(zhàn)爭中會削弱核反擊力量,于是提出了空射彈道導彈的計劃,該計劃距今約50年。
與巡航導彈在相對低一些的高度做巡航飛行不同,彈道導彈往往需要先垂直升空進入大氣層,以最少的能量消耗克服飛行阻力、地心引力等因素實現(xiàn)幾千上萬里的打擊距離,在后期階段再入大氣層打擊目標,這就意味著它導彈的尺寸也相當巨大,很難采用機翼、機腹下掛的方式發(fā)射。

在1974年10月24日,迄今為止唯一一次空射彈道導彈實驗開始了,一架C-5“銀河”大型運輸機升空,在它的貨艙內躺著一枚29000千克重的民兵I導彈,彈頭朝向飛機尾部,當然了,這枚導彈沒有實戰(zhàn)彈頭,只安裝了一級發(fā)動機。

運輸機沒有任何改動,導彈被放在一個專門制造的托盤上,在6000米高度釋放,發(fā)射時打開飛機尾部艙門釋放降落傘,利用傘的力量拉出托盤和上面的導彈,隨后托盤會和導彈分離,導彈則慢慢轉變成垂直姿態(tài)下落,在2500米高度成功點火。不過這枚導彈只是測試用,它并沒有真正飛出去,而是在發(fā)動機的推動下上升到9000米高度就熄火墜落。

此次試驗圓滿成功,它證明了大型運輸機發(fā)射彈道導彈的技術可行性,并且根本不需要什么復雜的設備,只需要一副特制的降落傘和托盤就行。

盡管掌握了技術,美國軍方出于安全等考慮沒有正式采用,但有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曾以此為籌碼,在與另一個大國的秘密談判中為自己爭取利益,暗示自己擁有更強的核打擊/反擊能力。